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339 页/共 361 页
赴郡集于倅廨中,坐花月亭。有小碑。乃张先子野。云破月来花弄影。乐章。云得句于此
亭也,晚赴方夷吾导之集于陈大光县丞家。二樊。吕倅皆在,大光字子充。莹中谏议孙。居
第洁雅。末利花盛开,
七日早。遍辞诸人。赴方务德素饭,晚。移舟出城。泊禾兴馆前,馆亦颇闳壮,终日
大雨不止。招姜医视家人及盞,
八日。雨霁。极凉如深秋,遇顺风。舟人始张帆,过合路。居人繁夥。卖鲊者尤众,道
旁多军中牧马,运河水泛溢。高于近村地至数尺,两岸皆车出积水。妇人儿童竭作。亦或
用牛,妇人足踏水车。手犹绩麻不置,过平望。遇大雨暴风。舟中尽湿,少顷。霁,止宿
八尺。闻行舟有覆溺者,小舟叩舷卖鱼。颇贱,蚊如蜂虿可畏,
九日。晴而风。舟人惩昨夕狼狈。不敢解舟。日高方行,自至崇德。行大泽中。至此。
始望见震泽远山,午间。至吴江县,渡松江。风极静,癯庵竹树益茂。而主人死矣,知县
右承议郎管钅允。尉右迪功郎周延阝来,县治有石刻曾文清公渔具图诗。前知县事柳楹所刻也,
渔具比。松陵倡和集。所载又增十事云,托周尉招医郑端诚。为统。盞诊脉。皆病暑也,市
中卖鲊颇珍,晚解舟中流。回望长桥层塔。烟波渺然。真若图画,宿尹桥。登桥观月,
十日。至平江。以疾不入,沿城过盘门。望武丘楼塔。正如吾乡宝林。为之慨然,宿
枫桥寺前。唐人所谓。半夜钟声到客船。者,
十一日五更。发枫桥,晓过许市。居人极多,至望亭小憩,自是夹河皆长冈高垄。多
陆种菽粟。或灌木丛筱。气象窘隘。非枫桥以东比也,近无锡县。始稍平旷,夜泊县驿,近
邑有锡山,出锡。汉末谶记云。有锡天下兵,无锡天下清。有锡天下争,无锡天下宁。至
今锡见辄掩之,莫敢取者。
十二日早,谒喻子材郎中樗。子材来谢,以两夫荷轿,不持胡床,手自授谒云。知县
右奉议郎吴沣来。晚行,夜四鼓,至常州城外。
十三日早,入常州,泊荆溪馆。夜月如昼,与家人步月驿外。盞始小愈。
十四日早,见知州右朝奉大夫李安国。通判右朝奉郎蒋谊。员外亻卒左朝散郎张坚。坚,
文定公纲之子。教授左文林郎陈伯达。员外教授左从政郎沈瀛。司户右从政郎许伯虎来。伯
达字兼善,瀛字子寿,皆未识。子寿仍出近文一卷。伯虎字子威,余儿时笔砚之旧也。至
东岳庙观古桧,数百年物也。又小憩崇胜寺纳凉,遂解舟。甲夜,过奔牛闸。宋明帝遣沈
怀明击孔觊,至奔牛筑垒,即此也。闸水湍激,有声甚壮。遂抵吕城闸。自祖宗以来,天
下置堰军止四处,而吕城及京口二闸在焉。
十五日早,过吕城闸,始见独辕小车。过陵口,见大石兽,偃仆道傍,已残缺,盖南
朝陵墓。齐明帝时,王敬则反,至陵口,恸哭而过,是也。余顷尝至宋文帝陵,道路犹极
广,石柱承露盘及麒麟辟邪之类皆在,柱上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字。又至梁文帝陵,
文帝,武帝父也,亦有二辟邪尚存。其一为藤蔓所缠,若絷缚者。然陵已不可识矣。其旁
有皇业寺,盖史所谓皇基寺也,疑避唐讳所改。二陵皆在丹阳,距县三十余里。郡士蒋元
龙子云谓予曰。毛达可作守时,有卖黄金石榴来禽者,疑其盗,捕得之,果发梁陵所得。
夜抵丹阳。古所谓曲阿,或曰云阳。谢康乐诗云。朝日发云阳,落日到朱方。盖谓此也。
十六日早,发丹阳,汲玉乳井水。井在道旁观音寺,名列水品,色类牛乳,甘冷熨齿。
井额陈文忠公所作,堆玉八分也。寺前又有练光亭,下阚练湖,亦佳境,距官道甚近,然
过客罕至。是日,见夜合花方开。故山开过已月余,气候不齐如此。过夹冈,有二石人,植
立冈上,俗谓之石翁石媪,其实亦古陵墓前物。自京口抵钱塘,梁陈以前不通漕,至隋炀
帝始凿渠八百里,皆阔十丈。夹冈如连山,盖当时所积之土。朝廷所以能驻跸钱塘,以有
此渠耳。汴与此渠,皆假手隋氏,而为吾宋之利,岂亦有数邪。过新丰,小憩。李太白诗
云。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又唐人诗云。再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皆谓此,非
长安之新丰也。然长安之新丰,亦有名酒,见王摩诘诗。至今居民市肆颇盛。夜抵镇江城
外。是日立秋。
十七日,平旦,入镇江,泊船西驿。见知府右朝散郎直秘阁蔡洸子平。都统庆远军节
度使成闵。通判右朝奉大夫章汶。右朝奉郎陶之真。府学教授左文林郎熊克。总领司干办
公事右承奉郎史弥正端叔。
十八日,右奉议郎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葛郇。观察推官右文林郎徐务滋。司户参军左
迪功郎杨冲。焦山长老定圜。甘露长老化昭来。
十九日,金山长老宝印来,字坦叔,嘉州人。言自峡州以西,滩不可胜计,白傅诗所
谓。白狗到黄牛,滩如竹节稠。是也。赴蔡守饭于丹阳楼。热特甚,堆冰满坐,了无凉意。
蔡自点茶颇工,而茶殊下。同坐熊教授,建宁人,云。建茶旧杂以米粉,复更以薯蓣,两
年来,又更以楮芽,与茶味颇相入,且多乳,惟过梅则无复气味矣。非精识者,未易察也。
申后,移舟出三闸,至潮闸而止。
二十日,迁入嘉州王知义船。微雨,极凉。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郡集卫公堂后圃。比旧唯增染香亭。饮半,登寿丘普照寺终宴。寿丘者,宋
高祖宅,有故井尚存。寺本名延庆,隆兴中,复泗州,有普照寺僧奉僧伽像来归,寓焉,因
赐名普照寺,侨置僧伽道场。东望京山,连亘抱合,势如缭墙,官寺楼观如画,西阚大江,
气象极雄伟也。
二十三日,至甘露寺,饭僧。甘露盖北固山也,有狠石,世传以为汉昭烈吴大帝尝据
此石共谋曹氏。石亡已久,寺僧辄取一石充数,游客摩挲太息,僧及童子辈往往窃笑也。拜
李文饶祠。登多景楼,楼亦非故址,主僧化昭所筑。下临大江,淮南草木可数,登览之胜,
实过于旧。邂逅左迪功郎新太平州教授徐容,容字子公,泉州人。此山多峭崖如削,然皆
土也,国史以为石壁峭绝,误矣。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早,以一豨壶酒,谒英灵助顺王祠,所谓下元水府也。祠属金山寺,寺常以
二僧守之,无他祝史。然榜云。赛祭猪头,例归本庙。观者无不笑。初,绍兴末,元颜亮
入寇,枢密叶公审言督视大军守江,祷于水府祠,请事平奏加帝号。既而不果。隆兴中,虏
再入,有近臣申言之,议者谓四渎止封王,水府不应在四渎上,乃但加美称而已。庙中遇
武人王秀,自言博州人,年五十一,元颜亮寇边时,自河朔从义军,攻下大名,以待王师,
既归朝,不见录。且自言孤远无路自通,歔欷不已。是晚,欲出江,舟人辞以潮不应,遂
宿江口。
二十六日,五鼓发船。是日,舟人始伐鼓。遂游金山,登玉鉴堂。妙高台,皆穷极壮
丽,非昔比。玉鉴盖取苏仪甫诗云。僧于玉鉴光中坐,客踏金鳌背上行。仪甫果终于翰
苑,当时以为诗谶。新作寺门亦甚雄,翟耆年伯寿篆额,然门乃不可泊舟。凡至寺中者,皆
由雄跨阁。长老宝印言。旧额仁宗皇帝御飞白,张之,则风波汹涌,蛟鼍出没,遂藏之寺
阁,今不复存矣。印住山近十年,兴造皆其力。寺有两塔,本曾子宣丞相用西府俸所建,
以荐其先者。政和中,寺为神霄宫,道士乃去塔上相轮而屋之,谓之郁罗霄台。至是五十
余年,印始复为塔,且增饰之,工尚未毕。山绝顶有吞海亭,取气吞巨海之意,登望尤胜。
每北使来聘,例延至此亭烹茶。金山与焦山相望,皆名蓝,每争雄长。焦山旧有吸江亭,最
为佳处,故此名吞海以胜之,可笑也。夜,风水薄船,革堂有声。
二十七日,留金山,极凉冷。印老言蜀中梁山军鹭鸶,为天下第一。
二十八日,夙兴,观日出,江中天水皆赤,真伟观也。因登雄跨阁,观二岛。左曰鹘
山,旧传有栖鹘,今无有。右曰云根岛,皆特起不附山,俗谓之郭璞墓。奉使金国起居郎
范至能至山,遣人相招食于玉鉴堂。至能名成大,圣政所同官,相别八年,今借资政殿大
学士提举万寿观侍读,为金国祈请使云。午间,过瓜洲,江平如镜。舟中望金山,楼观重
复,尤为巨丽。中流风雷大作,电影腾掣,止在江面,去舟才丈余,急系缆。俄而开霁,遂
至瓜洲。自到京口无蚊,是夜蚊多,始复设巾厨。
二十九日,泊瓜洲,天气澄爽。南望京口月观。甘露寺。水府庙,皆至近。金山尤近,
可辨人眉目也。然江不可横绝,放舟稍西,乃能达,故渡者皆迟回久之。舟人以帆弊,往
姑苏买帆,是日方至。两日间,阅往来渡者,无虑千人,大抵多军人也。夜,观金山塔灯。
文集卷四十四
入蜀记第二
七月一日黎明,离瓜洲,便风挂帆。晚至真州,泊鉴远亭。州本唐扬州扬子县之白沙
镇。杨溥有淮南,徐温自金陵来觐溥于白沙,因改曰迎銮镇。或谓周世宗征淮时,诸将尝
于此迎谒,非也。国朝乾德中,升为建安军。祥符中,建玉清昭应宫。即军之西北小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