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340 页/共 361 页
冶,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四圣像。既成,遣丁谓。李宗谔为迎奉使副。至京,车驾
出迎,肆赦,建军曰真州,而于故冶筑仪真观。政和中,修。九域图志。又名曰仪真郡。
旧以水陆之冲,为发运使治所,今废。
二日,见知州右朝奉郎王察。市邑官寺,比数年前颇盛。携统游东园,园在东门外里
余,自建炎兵火后,废坏涤地,漕司租与民,岁入钱数千。昔之闳壮巨丽,复为荆棘荒墟
之地者四十余年,乃更葺为园。以记考之,惟清宴堂。拂云亭。澄虚阁粗复其旧,与右之
清池。北之高台尚存。若所谓流水横其前者,湮塞仅如一带,而百亩之园,废为蔬畦者,尚
过半也,可为太息。登台,望下蜀诸山,平远可爱,徘徊久之。过报恩光孝寺,少留。辛
巳之变,仪真焚荡无余,而此寺独存。堂中僧百人,长老妙湍,常州人。
三日,右迪功郎监税务闻人尧民来。尧民,茂德删定之兄子,以恩科入官。北山永庆
长老蕴常来。郡集于平易堂,遍游澄澜阁。快哉亭,遂至壮观以归。壮观旧有米元章所作
赋石刻,今亡矣。初问王守仪真观去城远近,云在城南里许。方怪与国史异,既归,亟往
游,则信城南也。有老道士出迎,年七十余,自言庐州人,能述仪真本末。云旧观实在城
西北数里小土山之麓,祥符所铸乃金铜像,并座高三丈,以黄麾全仗道门幢节迎赴京师,皆
与国史合。故当时乐章曰。范金肖像申严奉,宫馆状翚飞。万灵拱卫瑞烟披,堤柳映黄麾。
道士又言赐号瑞应福地,则史所不载也。今所谓仪真观者,昔黄冠入城休憩道院耳。晚大
风,舟人增缆。
四日,风便,解缆挂帆,发真州。岸下舟相先后发者甚众。烟帆映山,缥渺如画。有
顷,风愈厉,舟行甚疾。过瓜步山,山蜿蜒蟠伏,临江起小峰,颇巉峻。绝顶有元魏太武
庙,庙前大木可三百年。一井已眢,传以为太武所凿,不可知也。太武以宋文帝元嘉二十
七年南侵至瓜步,建康戒严。太武凿瓜步山为蟠道,于其上设毡庐,大会群臣,疑即此地。
王文公诗所谓。丛祠瓜步认前朝。是也。梅圣俞题庙云。魏武败忘归,孤军驻山顶。按
太武初未尝败,圣俞误以佛狸为曹瞒耳。山出玛瑙石,多虎豹害人,往时大将刘宝,每募
人捕虎于此。周世宗伐南唐,齐王景达自瓜步渡江,距六合二十里设栅,亦此地也。入夹
行数里,沿岸园畴衍沃,庐舍竹树极盛,大抵多长芦寺庄。出夹望长芦,楼塔重复。自江
淮兵火,官寺民庐,莫不残坏,独此寺之盛,不减承平,至今日常数百众。江面渺弥无际,
殊可畏。李太白诗云。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是也。晚泊竹筱港,有居民二十余家,
距金陵三十里。
五日,大风,将晓,覆衤夹衾,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
然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
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
壮观。然赏心为二亭所蔽,颇失往日登望之胜。泊秦淮亭。说者以为锺阜艮山,得庚水为
宗庙水。秦凿淮,本欲破金陵王气,然庚水反为吉。天下事,信非人力所能胜也。见留守
右朝请大夫秘阁修撰唐瑑。通判右朝散郎潘恕。建康行宫,在天津桥北,桥琢青石为之,颇
精致,意其南唐之旧也。晚,小雨。右文林郎监大军仓王火亘来。王言京口人用七月六日为
七夕,盖南唐重七夕,而常以帝子镇京口,六日辄先乞巧,翌旦,驰入建康赴内燕,故至
今为俗云。然太宗皇帝时,尝下诏禁以六日为七夕,则是北俗亦如此。此说恐不然。
六日,见左朝散大夫太府少卿总领两淮财赋沈夏。武泰军节度使建康诸军都统郭振。右
宣教郎知江宁县何作善。右文林郎观察推官褚意来。作善字百祥,意字诚叔。晚,见秦伯
和侍郎。伯和名埙,故相益公桧之孙,延坐画堂,栋宇闳丽,前临大池,池外即御书阁,盖
赐第也。家人病创,托何令招医刘仲宝视脉。
七日早,游天庆观,在冶城山之麓。地理家以为此山脉络自蒋山来,不可知也。吴晋
间城垒,大抵多因山为之。观西有忠烈庙,卞壶庙也,以嵇绍及壶二子眕。盱配食。绍死
于惠帝时,在壶前,且非江左事,而以配壶,非也。庙后丛木甚茂,传以为壶墓。墓东北
又有亭,颇疏豁,曰忠孝亭。亭本南唐忠贞亭,后避讳改焉。忠贞,壶谥,今曰忠孝,则
并以其二子死父难也。云堂道士陈德新,字可久,姑苏人,颇开敏,相从登览。久之,遂
出西门,游清凉广慧寺。寺距城里余,据石头城,下临大江,南直牛头山,气象甚雄,然
坏于兵火。旧有德庆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唐后主撮襟书,石刻尚存,而堂徙于西偏矣。
又有祭悟空禅师文曰。保大九年,岁次辛亥九月,皇帝以香茶乳药之奠,致祭于右街清凉
寺悟空禅师。按南唐元宗以癸卯岁嗣位,改元保大,当晋出帝之天福八年,至辛亥,实保
大九年,当周太祖之广顺元年。则祭悟空者元宗也。建康志。以为后主,非是。长老宝余,
楚州人,留食,赠德庆堂榜墨本。食已,同登石头,西望宣化渡及历阳诸山,真形胜之地。
若异时定都建康,则石头当仍为关要。或以为今都城徙而南,石头虽守无益,盖未之思也。
惟城既南徙,秦淮乃横贯城中,六朝立栅断航之类,缓急不可复施。然大江天险,都城临
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为胜,岂必依淮为固邪。左迪功郎新湖州武康尉刘炜。右迪功郎监
比较务李膺来。炜,秦伯和馆客也,言秦氏衰落可念,至屡典质,生产亦薄。问其岁入几
何,曰米七万斛耳。
八日晨,至钟山道林真觉大师塔焚香。塔在太平兴国寺,上宝公所葬也。塔中金铜宝
公像,有铭在其膺,盖王文公守金陵时所作。僧言古像取入东都启圣院,祖宗时每有祈祷,
启圣及此塔皆设道场,考之信然。塔西南有小轩,曰木末。其下皆大松,髯甲夭矫如蛟龙,
往往数百年物。木末,盖后人取王文公诗。木末北山云冉冉。之句名之。建康志。谓公自
命此名,非也。塔后又有定林庵。旧闻先君言,李伯时画文公像于庵之昭文斋壁,着帽束
带,神彩如生。文公没,斋常扃闭,遇重客至,寺僧开户,客忽见像,皆惊耸,觉生气逼
人,写照之妙如此。今庵经火,尺椽无复存者。予乙酉秋,尝雨中独来游,留字壁间,后
人移刻崖石,读之感叹,盖已五六年矣。归途过半山,少留。半山者,王文公旧宅,所谓
报宁禅院也。自城中上钟山,此为中途,故曰半山,残毁尤甚。寺西有土山,今谓之培塿,
亦后人取文公诗所谓。沟西顾丁壮,担土为培塿。名之也。寺后又有谢安墩。文公诗云
,在冶城西北。即此是也。
九日。至保宁。戒坛二寺。保宁有凤皇台。揽辉亭。台有李太白诗云。三山半落青天
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今已废为大军甲仗库。惟亭因旧址重筑。亦颇宏壮。寺僧言。亭榜
本朱希真隶书。已为俗子易之。法堂后有片石。莹润如黑玉。乃宋子嵩诗。题云。凤台山
亭子。陈献司空。乡贡进士宋齐丘。司空者。徐知诰也。后改姓名曰李碠。是为南唐烈祖。
而齐丘为大臣。后又有题字云。升元三年奉敕刻石。盖烈祖既有国。追念君臣相遇之始而表显之。碠。齐丘虽皆不足道。然当攘夺分裂横溃之时。其君臣相遇。不如是亦不能粗
成其功业也。戒坛额曰崇胜戒坛寺。古谓之瓦棺寺。有阁。因冈阜。其高十丈。李太白所
谓,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者。又。横江词。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棺阁。
是也。南唐后主时。朝廷遣武人魏丕来使。南唐意其不能文。即宴于是阁。因求赋诗。丕
揽笔成篇。末句云。莫教雷雨损基扃。后主君臣皆失色。及南唐之亡。为吴越兵所焚。国
朝承平二百年。金陵为大府。寺观竞以崇饰土木为事。然阁终不能复。绍兴中。有北僧来
居。讲。惟识百法论。誓复兴造。求伟材于江湖间。事垂集者屡矣。会建宫阙。有司往往
辄取之。僧不以此动心。愈益经营。卒成卢舍那阁。平地高七丈。雄丽冠于江东。旧阁基
相距无百步。今废为军营。秦伯和遣医柴安恭来视家人疮。柴。邢州龙冈人。晚。褚诚叔
来。诚叔尝为福州闽清尉。获盗应格。当得京官。不忍以人死为己利。辞不就。至今在选
调。又有为它邑尉者。亦获盗。营赏甚力。卒得京官。将解去。入郡。过刑人处。辄掩目
大呼。数日神志方定。后至他郡。见通衢有石幢。问此何为。从者曰,法场也。亦大骇叫
呼。几坠车。自此所至皆迂道以避刑人之地。人之不可有愧于心如此。移舟泊赏心亭下。秦
伯和送药。
十日早。出建康城。至石头。得便风。张帆而行。然港浅而狭。行亦甚缓。宿大城冈。
金陵冈陇重复。如梅岭冈。石子冈。佘。婆冈。尤其著者也。居民数十家。亦有店肆。
十一日早。出夹。行大江。过三山矶。烈洲。慈姥矶。采石镇。泊太平州江口。谢玄
晖登三山还望京邑。李太白登三山望金陵。皆有诗。凡山临江。皆曰矶。水湍急。篙工并
力撑之。乃能上。然今年闰余秋早。水落已数尺矣。则盛夏可知也。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
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晋伐吴。王浚舟师过三山。王浑
要浚议事。浚举帆曰。风利不得泊。即此地也。是日便风。击鼓挂帆而行。有两大舟东
下者。阻风泊浦溆。见之大怒。顿足诟骂不已。舟人不答。但抚掌大笑。鸣鼓愈厉。作得
意之状。江行淹速常也。得风者矜。而阻风者怒。可谓两失之矣。世事盖多类此者。记之
以寓一笑。烈洲在江中。上有小山曰烈山。草木极茂密。有神祠在山巅。慈姥矶。矶之尤
巉绝峭立者。徐师川有。慈姥矶诗。序云。矶与望夫石相望。正可为的对。而诗人未尝
挂齿牙。故其诗云。离鸾只说闺中恨。舐犊谁知目下情。然梅圣俞。护母丧归宛陵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