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291 页/共 361 页
吕居仁集序
天下大川莫如河江。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绝之域。累数万里。而后至中国。以注于
海。今禹之遗书。所谓岷积石者。特记禹治水之迹耳。非其源果止于是也。故,尔雅。谓
河出昆仑虚。而传记又谓河上通天汉。某至蜀。穷江源。则自蜀岷山以西。皆岷山也。地
断壤绝。不复可穷。河江之源。岂易知哉。古之学者盖亦若是。惟其上探伏羲唐虞以来。有
源有委。不以远绝。不以难止。故能卓然布之天下后世而无愧。凡古之言者皆莫不然。自
汉以下。虽不能如三代盛时。亦庶几焉。
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迨建炎。绍兴间。承丧乱之余。学术文辞。犹不
愧前辈。如故紫微舍人东莱吕公者。又其杰出者也。公自少时。既承家学。心体而身履之几三十年。仕愈踬。学愈进。因以其暇尽交天下名士。其讲习探讨。磨砻灌。不极其源
不止。故其诗文。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厚。震耀耳目。而不失高
古。一时学士宗焉。晚节稍用于时。在西掖。尝兼直内庭。草赵丞相鼎制。力排和戎之议忤秦丞相桧。秦公自草日历。载公制辞以为罪。而天下益推公之正。公平生所为诗。既已
孤行于世。嗣孙祖平又尽裒他文凡若干首为若干卷。而属某为序。
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晚见曾文清公。文
清谓某。君之诗渊源殆自吕紫微。恨不一识面。某于是尤以为恨。则今得托名公集之首。岂
非幸欤。庆元二年九月既望。中大夫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山阴陆某谨序。
佛照禅师语录序
拙庵禅师以佛法际遇孝宗皇帝。问答之语。既刻金石。传天下。久矣。晚。庵居阿育
王山中。其徒相与尽裒五会所说法。凡数万言。为五卷。遣侍者正球走山阴泽中。请某作
序。某曰。拙庵之道。栋梁大法。无语可也。拙庵之语。雷霆百世。无录可也。又何以序
为哉。然五会之外。别有一会。数万言之外。别有一句。是可录。是不可录。诸人试下语。
若也道得。老农赞叹有分。庆元三年九月壬子。陆某谨序。
赵秘阁文集序
汉孝武帝好文,淮南王安以高帝孙为诸侯王,而学问文辞在汉庭诸儒甲乙中。其所著
大小山,至与。雅。颂。离骚。并。魏陈思王,唐太白。长吉,则又以帝子及诸王孙,落
笔妙古今,冠冕百世。河出昆仑虚,首四渎,经天下以入于海。彼源委固自不同,无足异
也。
宋兴,宗室深居宫中,不与外庭接,故虽博学轶材,不得著见。然以诗文飞白书诏藏
秘府者,亦不乏人。熙宁。元丰间,始与群臣并进于朝,积数十年,而德麟伯山,属文英
妙,寖见推于诸公间矣。汉王五世孙秘阁公,讳不拙,字若拙,少以进士奋,主司及流辈
皆伏其工。初苦贫无以养,乃教授诸生以自给,其勤苦殆有非寠人子所堪者。既得第,犹
不废也。晚,入蜀为州,遂持使者节,学益不厌,文益妙。予行南充。阆中。小益至成都,
历山邮津亭,及浮屠老子之庐,见穹碑巨板,多公遗文,每观之至忘食。已而故尚书孙公
仲益。端明汪公圣锡。侍御王公龟龄文益出于世,往往见公名字于其间,许与甚至,然后
知天下自有公论也。
公之子善发。善零,皆取世科。善发字正己,尤以文学称。其为汉州判官也,囊公之
文,万里请予于山阴泽中,曰。愿有以冠篇右。顾公平生知己,久已凋落,予材下,徒
以后死不得让,愧可量哉。庆元六年三月丁巳,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赐紫金鱼袋山阴陆某
序。
方德亨诗集序
诗岂易言哉,才得之天,而气者我之所自养。有才矣,气不足以御之,淫于富贵,移
于贫贱,得不偿失,荣不盖愧,诗由此出,而欲追古人之逸驾,讵可得哉。予自少闻莆阳
有士曰方德亨,名丰之,才甚高,而养气不挠。吕舍人居仁。何著作搢之皆屈行辈与之游。
德亨晚愈不遭,而气愈全,观其诗,可知其所养也。既殁若干年,待制朱公元晦,以书及
德亨之诗示予于山阴,曰。子为我作德亨集序。往时,有方畇者,与德亨同族,为予言。
德亨遇疾,卒于临安逆旅。垂困,犹能起坐,正衣冠,手自作书,与其族人官临安者,使
买棺。棺至,乃殁,色辞不异平日。非养气之全,能如是乎。请以是为序。庆元六年四月
丁酉,山阴陆某序。
会稽志序
昔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历三千岁,而我高宗皇帝御龙舟,横涛江,应天顺动,复
禹之迹。驻跸弥年,定中兴之业,群盗削平,强虏退遁。于是用唐幸梁州故事,升州为府,
冠以纪元。大驾既西幸,而府遂为股肱近藩,称东诸侯之首。地望盖视长安之陕洛,汴都
之陈许,所命牧守,皆领浙东安抚使。其自丞相执政来,与去而拜丞相执政者,不可遽数。
而又昭慈圣烈皇后及永祐以来,四陵攒殿,相望于郁葱佳气中。朝谒之使,舻衔毂击。中
原未清,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荆。扬。梁。益。潭。广皆莫敢望也。则山川图
牒,宜其广载备书,顾未暇及者,绵数十年。大卿沈公作宾。待制赵公不迹继为守,皆慨
然以为己任。乃与通判军事施君宿。安抚司干办公事李君兼。韩君茂卿及郡士冯景中。邵
持正。陆子。王度。朱鼐等,上参。禹贡。下考太史公及历代史金匮石室之藏,旁及
尔雅。本草。道释之书,稗官野史所传,神林鬼区幽怪恍惚之说,秦汉晋唐以降金石
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若父老以口相传,不见于文字者,亦间见层出。积
劳累月,乃成。是虽本之图经,图经出于先朝,非藩郡所可附益,乃用长安。河南。成都相台之比,名。会稽志。会稽为郡,虽迁徙靡常,而郡本以山得名,又禹所巡也,故卒以
名之,而属某为之序。嘉泰元年二月庚子,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陆某谨序。
文集卷十五
序十七首
施司谏注东坡诗序
古诗唐虞赓歌,夏述禹戒作歌。商周之诗,皆以列于经,故有训释。汉以后诗,见于
萧统。文选。者,及高帝。项羽。韦孟。杨恽。梁鸿。赵壹之流歌诗见于史者,亦皆有注。
唐诗人最盛,名家者以百数,惟杜诗注者数家,然概不为识者所取。近世有蜀人任渊,尝
注宋子京。黄鲁直。陈无己三家诗,颇称详赡。若东坡先生之诗,则援据闳博,指趣深远,
渊独不敢为之说。
某顷与范公至能会于蜀,因相与论东坡诗,慨然谓予。足下当作一书,发明东坡之意,
以遗学者。某谢不能。他日,又言之。因举二三事以质之曰。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
新扫旧巢痕。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当若为解。至能曰。东坡窜黄州,自度不复
收用。故曰。新扫旧巢痕。建中初,复召元祐诸人,故曰。已致鲁诸生。恐不过如此耳。
某曰。此某之所以不敢承命也。昔祖宗以三馆养士,储将相材,及官制行,罢三馆。而东
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削去史馆之职久矣,至是史馆亦废,故云。新扫旧巢痕。
其用字之严如此。而。凤巢西隔九重门。则又李义山诗也。建中初,韩曾二相得政,尽收
用元祐人,其不召者亦补大藩。惟东坡兄弟犹领宫祠。此句盖寓所谓不能致者二人,意深
语缓,尤未易窥测。至如。车中有布乎。指当时用事者,则犹近而易见。白首沉下吏,绿
衣有公言。乃以侍妾朝云尝叹黄师是仕不进,故此句之意,戏言其上僭。则非得于故老,
殆不可知。必皆能知此,然后无憾。至能亦太息曰。如此,诚难矣。
后二十五六年,某告老居山阴泽中,吴兴施宿武子出其先人司谏公所注数十大编,属
某作序。司谏公以绝识博学名天下,且用工深,历岁久,又助之以顾君景蕃之该洽,则于
东坡之意,盖几可以无憾矣。某虽不能如至能所托,而得序斯文,岂非幸哉。嘉泰二年正
月五日,山阴老民陆某序。
达观堂诗序
朝请郎致仕吴公景先,少尝从洛川先生朱公希真问道,朱公为名所居堂曰达观,手书
以遗之。且赋诗一章,属之,曰。子为人深静简远,不富贵,必寿考,故吾以此事相期。
景先出仕五十年,不求速化,不治生产,位仅至二千石。晚为东诸侯客,遂引年以归,距
八十不远,望其容貌,不腴不瘠,视听步趋如五六十人,非得朱公密传亲付,殆不能尔。朱
公之逝甚异,世以为与尹先觉。谯天授。苏养直俱解化仙去,则吾景先亦其流亚欤。自朱
公赋诗后,士大夫继作凡若干篇,属予为序。嘉泰二年十一月癸丑,放翁陆某务观序。
梅圣俞别集序
宛陵先生遗诗及文若干首,实某官李兼孟达所编缉也。先生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
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文
如尹师鲁,书如苏子美,诗如石曼卿辈,岂不足垂世哉,要非三家之比,此万世公论也。先
生天资卓伟,共于诗,非待学而工。然学亦无出其右者。方落笔时,置字如大禹之铸鼎,练
句如后夔之作乐,成篇如周公之致太平,使后之能者欲学而不得,欲赞而不能,况可得而
讥评去取哉。欧阳公平生常自以为不能望先生,推为诗老。王荆公自谓。虎图诗。不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