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290 页/共 361 页

而无咎又方用于朝,其势未能遽合。则今日之乐,岂不甚可贵哉。予文虽不足与无咎并传, 要不当以此废而不录也。二月庚辰,笠泽陆某务观序。 送关漕诗序 李固。杜乔。臧洪之死,士以同死为荣。范文正之贬,士以不同贬为耻。今著作之免 归也,御史以风闻言之,天子以无心听之,与前事固大异,而坐客赋诗,或危之何也。风 俗异也。某既列名众诗之次,又承命作序,二罪当并按矣。乾道六年十二月七日,笠泽陆 某序。 云安集序 济南治历城,汉故县也,带泺水而表历山,其山川杂见于。春秋。孟子。史记。诸 书。舜之遗迹,盖至于今可考。士生其间,多通儒名卿秀杰之士,而以笔墨驰骛相高,往 往多清丽雄放警绝之词,与山川称,若今夔府连帅王公是已。公自少时寓秘阁直,晚由尚 书郎长三院御史,出牧于夔,实督峡中十五郡。资忠厚故政令简,心乐易故民夷亲。乃因 暇日,登临瞩望,徘徊太息,吊丞相之遗祠,想拾遗之高风,醉墨淋漓,放肆纵横,实为 一代杰作。 顾夔虽号大府,而荒绝瘴疠,户口寡少,曾不敌中州一下郡。如某辈又以忧患留落,九 死之余,才尽志衰,欲强追逐公后而不可得。向使公当承平时,为并为雍,为镇为定,尽 得四方贤士大夫以为宾客,相与览其河关之胜,以骋笔力,则公众作森列,岂特此而已哉。 虽然,是犹未也。必极公之文,弦歌而荐郊庙,典册而施朝廷,然后曰宜。今乃犹啸咏于 荒山野水之滨,追前世放逐羁旅之士而与之友,虽小夫下吏,或幸得之。呜呼,是可叹欤公以乾道七年八月移牧永嘉,行有日,奉节令右从政郎普慈安裒公在郡文章若干篇 为。云安集。且属通判州事左承议郎山阴陆某为序。十月二十六日序。 送范西叔序 乾道壬辰二月,予道益昌,始识范东叔。后月余,遂与东叔兄西叔为僚于宣威幕府。又 三月,西叔以枢密使荐,趣召诣行在所。二君皆中书侍郎荣公孙也。昔荣公对制策于治平, 争诏狱于熙宁,论河事边事刑名赦令于元祐,虽用舍或小异,而要皆不合,故用不极其材 以没。没又列党籍,其门户为世排诋讳恶者几四十年。又四十年,而西叔兄弟始复奋发,为 蜀知名士。世之论盛衰者,谓人众胜天,天定亦胜人。予独鄙此说。夫盛衰皆天也,人何 与焉。天将祸人之国,则小人得志而君子废。其将福之也,则君子见用而小人绌。国有祸 福,而君子无屈伸。彼区区者,乃诚谓天与人以众寡疾徐为胜负,岂不可悲也哉九月丁丑,西叔始东下,同舍相与临漾水,置酒赋诗,而属予为序。夫吾曹之望于西 叔所以继荣公者,岂独爵位隆赫,文辞行中朝而已哉。虽然,予与西叔,皆党籍家也。既 以励西叔,亦以自励,且励吾东叔云。 东楼集序 余少读地志,至蜀汉巴僰,辄怅然有游历山川。揽观风俗之志。私窃自怪,以为异时 或至其地以偿素心,未可知也。岁庚寅,始溯峡至巴中,闻竹枝之歌。后再岁,北游山南, 凭高望鄠。万年诸山,思一醉曲江渼陂之间,其势无由,往往悲歌流涕。又一岁,客成都 唐安,又东至于汉嘉,然后知昔者之感,盖非适然也。到汉嘉四十日,以檄得还成都。因 索在笥,得古律三十首,欲出则不敢,欲弃则不忍,乃叙藏之。乾道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山 阴陆某务观序范待制诗集序 石湖居士范公待制敷文阁来帅成都,兼制置成都。潼川。利。夔四道。成都地大人众, 事已十倍他镇,而四道大抵皆带蛮夷,且北控秦陇,所以临制捍防,一失其宜,皆足致变 故于呼吸顾盼之间。以是幕府率穷日夜力,理文书,应期会,而故时巨公大人,亦或不得 少休。及公之至也,定规模,信命令,弛利惠农,选将治兵。未数月,声震四境,岁复大 登。幕府益无事,公时从其属及四方之宾客饮酒赋诗。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 士女万人,已更传诵,被之乐府弦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自蜀置帅守以来未 有也或曰。公之自桂林入蜀也,舟车鞍马之间,有诗百余篇,号。西征小集。尤隽伟,蜀 人未有见者,盍请于公以传。屡请而公不可,弥年乃仅得之。于是相与刻之,而属某为序淳熙三年上巳日,朝奉郎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山阴陆某序持老语录序 持禅师,明州鄞人,世为士。一旦,弃发须,学佛,得法于白牛卿。初住余姚法性,数 年忽谢去。越牧欲以雍熙邀致,疑不就,试一问之,师欣然曰。愿即得檄。牧大喜。师 怀负包笠,即日徒步入院,秉节如金石,说法如雷霆,虽从之游者不过四五十辈,而名震 吴越,尽交一世名卿贤大夫。予先君会稽公知之最深。予时甫数岁,侍先君旁,无旬月不 见师,至今想其抵掌笑语,瞭然在目前,夷粹真率,真山林间人也。后又徙居雪窦,护圣 二山,年德益高,如径山杲公辈,皆以丈人行尊事之。其灭也,谈笑如平时,盖以真率为 佛事者耶。 得法弟子子询行光。如寂广懃,或出世说法,或遁迹众中,皆不幸早逝去。而法扬用 璋独在扬,于是亦住护圣,岿然为丛林耆宿。璋老且病,犹自力刻师语录,且合辞属予为 序。师可谓有子矣。予以先君故,不敢辞。淳熙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山阴陆某序师伯浑文集序 乾道癸巳,予自成都适犍为,识隐士师伯浑于眉山。一见,知其天下伟人。予既行,伯 浑饯予于青衣江上,酒酣浩歌,声摇江山,水鸟皆惊起。伯浑饮至斗许,予素不善饮,亦 不觉大醉。夜且半,舟始发,去至平羌,酒解,得大轴于舟中,则伯浑醉书,纸穷墨燥,如 春龙奋蛰,奇鬼搏人,何其壮也。后四年,伯浑得疾不起。子怀祖集伯浑文章,移书走八 千里,乞余为序。 呜呼。伯浑自少时名震秦蜀,东被吴楚,一时高流皆尊慕之,愿与交。方宣抚使临边, 图复中原,制置使并护梁益兵民,皆巨公大人,闻伯浑名,将闻于朝,而卒为忌者所沮。夫 伯浑既决不肯仕,即无沮者,不过有司岁时奉粟帛牛酒劳问,极则如孔旻。徐复辈,赐散 人号,书其事于史而已。于伯浑何失得,而忌已如此。乡使伯浑出而事君,为卿为公,则 忌者当益众,排击沮挠,当不遗力,徙比景,输左校,殆未可知。安得如在眉山,躬耕妇 织,放意山水,优游以终天年耶。则伯浑不遇,未见可憾。 或曰。伯浑之才气,空海内无与比,其文章英发巨丽,歌之清庙,刻之彝器,然后为 称。今一不得施,顾退而为山巅水涯娱忧纾悲之言,岂不可憾哉。予曰。是则有命。识 者为时惜,不为伯浑叹也。淳熙某月某日山阴陆某序。 晁伯咎诗集序 传密居士东里晁公伯咎诗四百六十有一篇,其孙教授君百谈集为四卷以授予,请序卷 首。 伯咎少以文学称,自其诸父景迂具茨先生皆叹誉之。诸公贵人亦往往闻其名,顾党家 不敢取。靖康之元,党禁解,伯咎召为开封掾,且显用矣,阻兵不能造朝。比乘舆过江,中 原方兵连不解,士大夫多以甲兵钱谷进。故家名流,乃见谓不切事机,伯咎落江湖者数年。 久之,虽起,乘传岭海,复坐微文斥,卒弃不用以死。而伯咎傲睨忧患,不少动心,方扁 舟往来吴松,啸歌饮酒,益放于诗。其名章秀句,传之士大夫,皆以为有承平台阁之风。盖 晁氏自文元公以大手笔用于祥符。天禧间,方吾宋极盛时,封泰山,礼百神,歌颂德业,冶 金伐石,极文章翰墨之用。汪洋渟暊,五世百余年,文献相望,以及建炎。绍兴,公独殿 其后。又少时所交,皆中州名胜,讲习磨砻之益深矣。是岂寠书生闻见局陋者敢望其涯哉伯咎学问赡博,胸中恢疏,勇于为义,视死生祸福无如也。至他文亦皆豪奇,不独其诗可 贵,尚力求而尽传之。 伯咎讳公迈,仕至某官。淳熙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山阴陆某序。 长短句序 雅正之乐微,乃有郑卫之音。郑卫虽变,然琴瑟笙磬犹在也。及变而为燕之筑,秦之 缶,胡部之琵琶箜篌,则又郑卫之变矣。风。雅。颂之后,为骚。为赋。为曲。为引。为 行。为谣。为歌,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予 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 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淳熙己酉炊熟日,放翁自序。 徐大用乐府序 古乐府有,东武吟。鲍明远辈所作。皆名千载。盖其山川气俗。有以感发人意。故骚 人墨客。得以驰骋上下。与荆州。邯郸。巴东三峡之类。森然并传。至于今不泯也。 吾友徐大用家本东武。呼吸食饮于邞淇之津。盖有以相其轶思者。故自少时。文辞雄 于东州。比南归。以政事议论。显闻荐绅。顾不肯轻出其文以沽世取富贵。三十年犹屈治 中别驾。澹然莫测涯氵矣。独于悲欢离合。郊亭水驿。鞍马舟楫间。时出乐府辞。赡蔚顿挫识者贵焉。或取共数百篇。将传于世。大用复不可。曰。必放翁以为可传。则几矣。不然姑止。予闻而叹曰。温飞卿作,南乡。九阕。高胜不减梦得,竹枝。讫今无深赏音者。予 其敢自谓知君哉。独感东武山川既堕胡尘中。而大用之才久伏不耀。故为之一言。绍熙五 年三月庚寅。笠泽陆某务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