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 第 45 页/共 70 页
二五六、陆漻其清
使者轺车塞巷涂,到门傔从认悬壶。
为求灵药医书癖,吴市频来问扁庐。
渔洋《居易录》:“竹垞说吴门陆医士其清家有《洪炎玉父集》、元人税汝权《易启蒙小传》、顾阿瑛《玉山雅集》,又阿瑛选《张伯雨诗》。皆毛氏刻《十元人诗》所不载。”
何焯《跋柳仲涂集》:“陆君其清,不轻与人通假书籍。倦圃、竹垞两先生欲钞录其藏本,亦必卷数、叶数相当,始得各易所无。”
翁方纲《跋朱性甫珊瑚木难手稿》:“有何义门致其翁一帖。其翁者,吴门陆医士号其清,所居听云室,鉴藏图籍甚富,义门尝往观之。即此一小札,亦吴下藏书家故事矣。”又《题刘完庵云树小帧》:“吴下医翁富秘文,顾何侈说绿氤氲。始知不是松泉响,果有山斋号听云。”自注:“往时吴门陆医士其清,与顾维岳、何屺瞻游,多蓄古图书金石,号听云室。余初不解云何以听,今乃借完庵此帧发之。”
《持静斋书目》:“《佳趣堂书目》,陆漻撰。卷首有置书年份,自康熙十四年至雍正八年,有《自序》。”
其清《佳趣堂书目自序》:“予年九岁,偶于箧中得蝇头细书一册,乃先大父手钞历朝名文。后书:‘予幼时无书可读,借于人钞录而读者。今人有书而不思读,哀哉!’读之悚然。自十五岁家贫失学,喜借书,昼夜钞写,严寒乏炭,屈足腹下,冷暖交换,见者匿笑。钞书一叶,于古书肆易刻者五叶。购书归,端贮几上,揖而后藏。年二十,得顾仲瑛《玉山雅集》,元刻,文待诏旧藏也。莱阳姜友偶闻之于槜李曹秋岳侍郎,侍郎云:‘陆兄有此,或典或售,无所不可。不然,当致慕中丞丁方伯转借。’予谓此非禁本,不介意,坚却之,于是侍郎来晤,欢若旧识。过吴,舣舟方定,身先垂访。每谓山阴人曰:‘陆先生有隐操,吴门第一流也。’甲子岁,以魏仲先《钜鹿东观集》、孙奕《示儿编》宋本见赠。岁辛酉,秀水朱竹垞检讨典试江南,亦造门定义,晚选《诗综》,有阙来借。二先生往来尺牍,不下四五十番。夔州唐铸万曰:‘陆氏子孙,观侍郎之手迹,守祖父之遗书,黾勉诵习,必有以文章经术显于世者。’此其清贻后之深心也。内有宋元刻本、宋元人钞本、明贤录本、名贤稿本。出自閟阁公卿家者,郡城故族旧所收藏者,皆传流有自,与坊本迥异。竭六十余年之心血,虽不敢自谓成一家之书,实生平志之所属,故至老而不倦也。丁酉端阳后十日,书于清目处,平原陆漻,时年七十有四。”
二五七、席鉴玉照
牛耳毛钱狎主盟,萸山珍本出书城。
酿花扫叶皆清课,坐拥寒毡对短檠。
黄廷鉴《爱日精庐藏书志序》:“汲古毛氏、述古钱氏,两家陵替,吾邑藏书之风寖微,然亦未尝绝也。以余所闻,玉照席氏、庆曾孙氏、虞岩鱼氏,皆斤斤雪钞露校,衍其一脉。惟多留心于说部小集,以一二零编自喜,而于经史转略。”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顾抱冲案头有影宋本《东家杂记》,末有茱萸山人席鉴跋云:‘毛省庵先辈影写本,余于丙申仲夏得之汲古阁中。’”
《天禄琳琅》:“《离骚草木疏》,虞山席鉴钞本,有‘墨妙笔精’、‘虞山席玉照氏收藏’朱记。”又《续编》:“《班马字类》,有‘席鉴之印’、‘学然后知不足’朱记。”
《楹书隅录》:“影宋钞《五经文字》、《九经字样》,每册有‘赵宋本’、‘墨妙笔精’、‘希世之珍’、‘虞山席鉴玉照氏’、‘酿花草堂’诸印。”
昌炽案:玉照藏书极富,所刻古今书籍,板心均有‘扫叶山房’字。余曾见所藏《宝晋山林集》,有‘萸山珍本’印。又按:《海虞诗苑》席镐诗,有《湘北宝箴、玉照读书敏逊斋,犹记十五年前,余亦尝偕对扬敬修居之,因题示》二首:“小斋罢琴酌,群季尚婴孩,此日开青案,频年闭绿苔。寒毡我家物,春草惠连才。弦诵遥相接,惟余叔子哀。”其第二首云:“三人连袂衽,万卷浩纵横。”一门群从读书,娴古盖不减孙、钱二氏矣。
二五八、孙淇宝洲
吾爱诗人孙宝洲,芒鞋日日访彬侯。
家书亦比牛腰大,梵志山经自校雠。
《海虞诗苑》:“孙淇字宝洲,号竹乡。孙氏自西川先生以来,以诗世其家,君继之,宗仰盖在白、苏两家。”昌炽案:淇有《市肆蓄书歌为曹彬侯作》云:“吾生嗜好类蠹蟫,此外都非性所喜。先业于今说如梦,教授生徒岂得已。浮沈薄俗淡世味,一卷未能轻脱屣。”又《岁暮书怀》云:“书载牛腰徙压担,诗余鸡肋未成编。”是亦嗜古振奇之士矣。
陈祖范《孙竹乡哀词》:“不踏名场,专精文艺。秘书可行,便腹可笥。钱用买文,尊开问字。或纂或修,山书梵志。”
《铁琴铜剑楼书目》:“《元氏长庆集》,孙竹乡校过,后有题记云:‘戊申六月三十日,用董思翁本校。’”
二五九、曹炎彬侯
一匮遮门充阁庋,一厨连屋当屏风。
襟裾牛马人间世,尚有曹生隐市中。
顾广圻《清河书画坊题后》:“常熟嗜手钞者,陆敕先、冯定远为极盛,至彬侯殿之。彬侯名炎,席氏客也。”
孙淇《市肆蓄书歌为曹彬侯作》云:“我怪曹生市廛里,逼仄喧嚣拥文史。一厨连屋当屏风,一匮庶门充阁庋。丛残断缺勤购买,犹秃千兔写万纸。吁嗟市隐类古人,令我长怀 颡流泚。世人有书不肯读,问之不答我能揣。温饱嬉闲事游荡,饥寒龌龊忧妻子。昏昏索索年复年,牛马襟裾略无耻。”又云:“曹生曹生负此癖,奚翅巨擘挺众指。漫道亡羊均博塞,毕竟臧谷谁非是。河东街头具五民,厚资奇货来千里。平生心迹厌喧杂,市道经年罕投趾。羡尔家藏万卷余,下帘终日凭棐几。茗杯香篆伴寂寞,大嚼快意何烦尔。从今借书数还往,不惜踏穿东郭履。”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武林旧事》钞本,前有‘鹤溪主人’、‘笠泽’、‘曹炎之印’、‘彬侯’四图记。”
二六○、李馥鹿山 郑杰昌英 刘筠川
打鼓排衙花簟铺,闯然文采老于菟。
达人何必推书谶,琐琐昌英二十厨。
沈文悫《送李鹿山大中丞归里序》:“福州李公,弱冠为名孝廉。既仕官西曹,以守法称。出任宪副于蜀,移辕江左,旋任臬事,晋方伯,开府于浙。解组去官,留滞吾吴十有四年。丁巳夏归福州。公去家三十年,一旦仍返故乡,遨游九仙乌石南江西峡之间,其乐何可涯量!”
《郎潜纪闻》:“泉州李中丞馥抚吾浙时,收书极富,一时善本,齐入曹仓。每册皆有图记,曰‘曾在李鹿(山)[川]处’。后缘事颂系,群书散逸,人以为印文之谶,然亦达已。”昌炽案:田肇丽《有怀堂集》有《述怀柬李鹿山》诗“西曹各专司,繁剧江南首。”又云:“闽海有李子,同事称快友。文采老於 菟,声价等琼玖。”是鹿山仕刑曹,尝分江南司。又有《送李鹿山出重庆》诗四首,其二云:“山翠官斋映,排衙打鼓齐。堂开花簟覆,声动午觞啼。”
仪顾堂《元椠晏子跋》:“每册有‘郑杰之印’、‘注韩居士’、‘郑氏’、‘注韩居珍藏记’印。案郑杰字人杰,侯官人乾隆贡生。其藏书之所曰注韩居,藏书数万卷,分二十厨贮之。以‘东壁图书府,西缘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为志。”又《元椠艺文类聚》:“有‘曾在李鹿山处’朱文长印、‘郑杰之印’、‘一名人杰字昌英’、‘侯官郑氏藏书[印]’、‘注韩居珍藏记’、‘刘氏小墨庄藏’、‘侯官刘筠川艺文金石记’、‘曾经筠川读’诸印。李鹿山、郑杰、刘筠川皆康、雍、乾间福建藏书家。”又《影宋酒经跋》:“有‘郑杰之印’、‘昌英珍秘’朱文方印。”
《皕宋楼藏书志》:“《九灵山房集》有‘郑氏’、‘注韩居珍藏记’、‘郑赤之印’。”案:赤当为杰之误,杰一名人杰,字昌英,有印文可证。前陆跋中以人杰为杰字,亦误。
二六一、王闻远声宏
墨光纸色问荛夫,已析能还旧合符。
七十七人金石契,不教偶著一屠沽。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藏春集》有莲泾跋云:‘康熙岁壬寅三月,借娄东宋氏钞本再校于孝慈堂之东窗。’莲泾王姓,闻远其名,声宏其字,莲泾又其号也。有《孝慈堂书目》传世。”又《续录》:“余所收王连泾家书最多,皆得于其族孙处,犹是家藏未散本也。就中有《孝慈堂书目》,分门编类,序次颇详。以之求莲泾所藏,虽久散之本,按其册数之多寡,纸色之黄白,几如析符之复合。可知书籍贵有源流也。”莲泾孙元理、元音跋:“是书偕钞于竹垞朱先辈。岁辛丑,偶得石君叶先生录本,遂力疾雠校,补写阙叶于溽暑中,日挥汗三斗弗顾也。莲泾学人识于四美轩之西窗。”
《东湖丛记》:“莲泾居士王叔子,著有《金石契言》,叙其知交七十七人,皆畸人逸士。”昌炽案:莲泾亦吾郡人。《皕宋楼藏书志》:《南唐书》十八卷,莲泾题云:雍正岁戊申阳月,校于采莲泾之孝慈堂。灌稼村翁王闻远识,时年六十有六。”以此推之,莲泾生年当在康熙二年癸卯也。
又《铁琴铜剑楼书目》:“《杨仲宏诗》有‘王莲泾钞书记’朱印。”《龟巢稿》莲泾题:“校于率真书屋之南窗。”
二六二、张位艮思 子德荣充之
玩易兼山得艮爻,秫田可种谢悬匏。
陶元亮喜留宾饮,庾仲容还裒子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