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 第 43 页/共 70 页

拈花影斗维摩诘,种树方钞郭橐驼。 《杭郡诗辑》:“龚翔麟字天石,号蘅圃,仁和人。康熙辛酉顺天副贡,历官御史。有《田居诗稿》十卷,《田居诗续》三卷。”注云:“晚年移家张驼园,自号‘田居’。王石谷为作《田居图》。”又“金志章字绘卣,号江声,钱塘人。有《江声草堂集》。”注云:“江声居吴山之麓,高才博学,为龚蘅圃所重,延课其子。龚氏故多藏书,能尽读之。” 《鹤征前录》:“黄俞邰馆江宁龚方伯署中,与令子侍御蘅圃交最契。龚藏书甲浙右,所刻《授经图》、《春秋纂例》诸书,经其校正者为多。” 《东城杂记》:“玉玲珑,宋宣和花纲石也。上有字纪岁月,苍润嵌空,叩之声如杂佩。本包涵所灵隐山庄旧物,后归龚侍御翔麟,因以名其阁焉。侍御为太常卿佳胤子。”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绀珠集》,周耕崖跋云,‘前有“横沙龚氏玉玲珑阁珍藏”图记,又有“龚稼村秘笈之印”。校者为田居,为江声。兔床云,稼村、田居皆蘅圃先生自号;江声则金观察志章别字,蘅圃友也。’” 《笛渔小稿》:“梁溪花胥为蘅圃写们装小影,侍以双女,一拈花,一捧梵书,取心经色空二语曰双是。戏题绝句云:‘一双天女玉差肩,卑钵罗花贝叶篇。若使香门尽如此,丁年侬亦愿逃禅。’”又《题蘅圃担花图》:“山居要术如寻得,种树方应手自钞。” 二四六、郑梁寒村 子性义门 昔日堂中尊二老,南雷为师秦川父。 后日堂中尊二老,竹垞为宾高凉主。 《两浙輶轩录》:“郑梁字禹梅,一字寒村,慈溪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高州知府。著《寒村诗文选》。” 全祖望《五岳游人穿中柱文》:“南雷黄氏之学,先生表章不遗余力。先是,尊府君高州欲立祠于家,以祀南雷而不果。先生成其志,筑二老阁于所居东,以祀南雷及王父秦川观察,春秋仲丁,祭以少牢,黄氏诸孙及同社子弟,皆邀之与祭,使知香火之未坠也。四方学者访求南雷之学,不之黄氏而之鹳浦。即黄氏诸孙访求簿录,亦反以先生为大宗。先生讳性,字义门,别号南溪,浙之慈溪县鹳浦人也。以故按察副使溱为社,世所称秦川先生者也。以故知高州府梁为父,世所称寒村先生者也。卒年七十九,子二人:大节,中节。” 又《二老阁藏书记》:“太冲先生最喜收书,其搜罗大江以南诸家殆遍。垂老遭大水,卷轴尽坏;身后一火,失去大半。吾友郑丈南溪理而出之,其散乱者复整,其破损者复完,尚可得三万卷。而如薛居正《五代史》,乃天壤间罕遇者,已失去,可惜也。郑氏自平子先生以来,家藏亦及其半,乃于所居之旁筑二老阁以贮之。二老阁者,尊府君高州之命也。高州以平子先生为父,以太冲先生为师。因念二老交契之厚,遗言欲为阁以并祀之。南溪自游五岳还,阁始成,因贮书于其下。昔者浦江郑氏,世奉潜溪之祀,君子以为美谈。今后郑犹先郑也,而更能收拾其遗书,师传家学,倍有光矣。《书目》既成,爰为之记。” 余集《郑诎斋墓志铭》:“五岳游人生二子,君其仲也,讳中节,字发之,号诎斋。倜傥负气节,读书不屑章句。”又云:“学者渡孝女江,抵四明,违鹳浦四五里外,望见崇檐杰峙天际。岿然与紫蟾山若揖者,为君家二老阁。百年以来,南雷之书,洊遭水火,甬上遗老,亦零落殆尽。而君家遗籍独完好如故,流风余韵,仿佛亦能道之,益叹郑氏为善继也。” 朱彝尊《赠寒村诗》:“高凉太守鬓成丝,病后偏工绝妙词。菜肚老人全硬语,龙门荣木半枯枝。后来领袖归才子,左手云烟胜画师。别久重逢转倾倒,七言三复《晓行诗》。” 《定香亭笔谈》:“郑太守梁以《晓行诗》得名,朱竹垞尝赠以诗,玄孙简香勋以墨迹示余,余和之,有云:‘别拟建堂尊二老,竹垞经义《晓行诗》。’简香因建堂祀两先生,余为书二老堂额,简香又画《二老重逢图》,取竹垞‘久别重逢转倾倒’诗意。”昌炽案:《浙江通志》:“梁善画,得末疾,右体不遂,以左手驱染如平时。”竹垞所云“左手云烟胜画师”也。 谢振定《知耻斋文集赠郑简香征君序》:“寒村先生之曾孙简香,以孝廉方正就征至省垣,访余于南屏,余亟问所谓二老阁者,故无恙,而其所藏书半轶于《四库》采辑写本还真之日。后又不戒于火,虽有存焉者,仅矣。顾简香生七日而孤,其母氏张育教之。十有八年乃能崭然见头角,延先人之清风于不坠。是藏书虽亡而实不亡,为可幸也已。” 倪大成《登二老阁诗》:“藏书自比遗金富,师道原同祖德隆。二老额悬光万丈,南雷鹳浦并高风。” 二四七、惠周惕元龙 子士奇仲孺 孙栋定宇 红豆新移选佛场,葑田北去有书庄。 一廛负郭三分水,四世传经百岁堂。 《鹤征前录》:“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龙,号研溪,江南长洲人。康熙辛未进士,密云知县。” 李富孙案:“研溪所居曰红豆书屋,在吴城东冷香溪之北。吴郡东禅寺有红豆树,相传白鸽禅师所种。研溪移一枝植阶前,因自号红豆主人。” 包世臣《惠氏四世传经图跋》:“惠氏后人世昭出其册示余,第一代为明经律和先生,名有声,原名尔节,号朴庵。明季以诸生贡成均。第二代为其子元龙先生,第三代为大令次子学士仲孺先生士奇,别号半农;第四代即征君栋,为学士之子,世所称定宇先生也,又号松崖。世昭字槃卿,为仲孺先生之玄孙。”昌炽案:潘星斋先生《墨缘小录》:“惠士昭磐卿,山水学椒畦,颜所居曰‘冷香别馆’。予题二绝云:‘花竹萧疏屋数间,冷香溪畔白云环。看君泼墨淋漓处,如见江南雨后山。’‘故园指点画图中,家学争推郑小同。最羡忘庵留妙笔,一竹红豆倚东风。’”磐卿之名,一作世昭,一作士昭,两君皆亲见,当是记忆偶误。 钱大昕《惠先生栋传》:“先生自幼笃志向学,家多藏书,日夜讲诵。雅爱典籍,得一善本,倾囊弗惜。或借读手钞,校勘精审,于古书之真伪,了然若辩黑白。” 朱彝尊《题惠周惕红豆书庄图》:“一入画图看便好,城居僻似沈尤村。”又云:“他日招邀葑田北,一帆风饱似张弓。” 翁方纲《题王文简载书图》:“松崖昔侍研溪谈,秘笈师门一百三。今日新城访耆旧,巾箱著录果谁堪?”自注:“惠定宇所录《王氏书目》,凡一百三种。” 《持静斋书目》:“《乾象变异录》一册,有‘惠栋定宇’、‘红豆山房所收善本’诸印。” 《惠氏百岁堂书目》三卷,见《苏州府志》。 二四八、黄叔琳崑圃 子登贤云门 励守谦子大 天上图书补石渠,涓流撮攘比何如。 渔洋衣钵犹存否,铁拐斜街有故庐。 《国朝先正事略》:“黄叔琳字崑圃,顺天大兴人。康熙三十年一甲三名进士,乾隆辛未重赴琼林,以文学政事受知三朝,当代推为巨儒。天下士识与不识,皆曰北平黄先生。弟叔琬、叔琪、叔璥。子登贤,字云门,官至漕运总督、兵部尚书。” 《竹叶亭杂记》:“静海励文恭杜讷,少嗣于杜家,故姓杜。后欲归宗,不知其姓。仁皇帝特赐姓励。大司寇廷仪,其子也;少司寇宗万,其孙也;曾孙翰林守谦,字子大。” 《郎潜纪闻》:“四世翰林者,静海励杜讷,康熙庚戌;子廷仪,庚辰;孙宗万,辛丑;曾孙守谦,乾隆乙丑。” 《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奉上谕:廷臣进书,如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如藻等,俱藏书旧家,并著每人赏给内府初印之《佩文韵府》各一部,俾珍为世宝,以示嘉奖。” 翁方纲《送黄忍庐都谏视学山东诗》:“壁简千年新诏辑,堂开万卷旧家风。”又云:“重访渔洋书库在,娟娟香祖又成丛。”自注:“尊甫崑圃先生于康熙庚寅视学山东,刻《渔洋诗话》。崑圃,渔洋门人也。” 《无事为福斋随笔》:“黄崑圃先生万卷楼故居,在京师李铁拐斜街。” 二四九、查慎行悔余 孙岐昌药师 比似王筠愧未工,屠龙余技到雕虫。 白头那得儿曹健,且割乌鸡疗病风。 全祖望《查先生墓表》:“先生名嗣琏,定夏重,别署查田,改名慎行,字悔余,别署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壬午,圣祖东巡,召至行在赋诗,入直南书房。明年,特赐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时公族子升以宫坊久侍直,宫监无以别之,呼先生曰老查。” 《海昌备志》:“查岐昌字药师,一字石友,号岩门山樵,慎行孙,克念子。诸行。” 《蒲褐山房诗话》:“药师著《巢经阁读古记》。” 初白先生《敬业堂集挽吕晚村》诗:“屠龙余技到雕虫,卖艺文成事事工。”又《钞书三首》:“人言冬是岁之余,自分生涯伴蠹鱼。比似王筠犹有愧,白头方解手狣书。无数空花乱眼生,摩娑细字欠分明。西洋镜比传神手,八廓重开为点睛。乌鸡已疗病风手,秋兔犹存见猎心。炳烛余光君若此,儿曹那不惜分阴。” 《天禄琳琅》:“《新唐书纠谬》,宋刻,查慎行藏,有‘得树楼藏书’、‘南书房史官’、‘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曰悔余’三印。” 《铁琴铜剑楼书》:“《刑统赋解》,藏海宁查氏,有‘臣名岐昌字药师’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