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 第 16 页/共 26 页

□者,竹器也,圆而浅。江淮问用簸扬简择米麦。呼为□箕者,亦此。道门山居之所不可缺。   箕   京洛问以柳作之,后勾而圆,前方而绰,用以拣米麦者,日簸箕。深广其腹,又竹作而蜜,阔腹深肚,大者名为篣箕,楚人呼为筲箕,炊蒸所要,又日撮箕。   帚   凡殿堂皆以细帚扫拂,不得杂用。仙家用骐毛凤羽,亦随其所有耳。其贵者,用龙须。江淮多用茅华,京洛用穄苗,各随土所出也。然上殿贵乎细腻者,扫殿宇不拘,粗者皆用。殿宇甩者,他处不敢用。   笊   今世为笔董也,洒药及米麦等,俱为山居所用。   □音郁   古谓之竻□,以竹为之,状如螺,容三二斗,洒米所用。道士修真之处,皆不可缺。   斋器   凡斋醮天尊前,皆有供献,随时花果,以尽虔心,其器具所用并须清净,不得秽恶,及非法之器,皆不得上斋列供。《真诰》云:道士受斋之食,勿令非士动之,犯则尸注魄刑,饿鬼来侵神也。所以特立斋器者,此也。   玉笈灵文章   仙道辩   南极翁问於遐龄老人曰:儒者谓神仙之说荒唐,渺茫不足论也。凡物之於天地也,有荣必有悴,有成必改,有生必死,岂日神仙可得不死,而与天地齐年,不亦谬乎?道成而有冲举,升入天阙,列为上真,不亦欺乎?是欲握无影之风,捕难执之影,索不可有之物,行不得到之路,不亦难乎?子学仙之徒也,必知其说,为我辩之。老人曰:吾尝闻之:草木皆春生而冬枯,独松柏而不凋;禽兽皆有生而必死,独龟鹤而长年。草木禽兽尚尔,瓦人为万物之灵,其若是乎!又若水性凉也,而温谷有汤泉出焉;火性热也,萧丘有寒焰出焉。石沉物也,而南海有浮石生焉;羽毛轻物也,东海有弱水沉焉。此天地生物之理,亦有不凡於常物者。又若雉化为蜃,雀化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水趸为蛤,荇苓为蛆,田鼠为鴽,腐草为萤,牛哀成虎,楚妪为龙,鳌能化虎,蛇能化龙,枝离为柳,麦化为蝶,枫化为人,秦女化石,此皆得天地之灵异,世人之所莫测,圣人之所难明。此天地之所神其神,变化之理有也。又何况人禀赋天地川岳三光之灵秀,得其道者,莫若草木无情之物!且如甘矢以药,置于鱼口,烹於釜中,无药者已熟而食之矣,而有药者游於釜中,终日如在江海。又以药掺於桑叶之上而饲蚕,蚕食之经年不老。又以驻年之药喂新生之鸡雏及新生之犬子,终身则不长。又以返白之药喂白犬,百日其毛皆黑。此皆药之神也,岂庸人得其方乎!此又知丹药之可至长生之验也。又若黄帝炼九鼎於刑山,丹成有黄龙垂髯下迎,帝御八十一女乘龙上升,群臣攀龙髯,抱帝弓,而上升者七十一人。今星宿之次,有轩辕十七星在焉。共工氏之于勾龙,爽者得其道,上升南极,今井宿之次、弧南有老人一星在焉。其传说奚仲皆汤之相也,得其道也,乘箕尾而上为列星,今尾宿之次,有传说一星在乌,女宿之次、有奚仲四星在焉。王良、造父,周之善御者也,得其道上为列星,王良五星列于奎宿之次,造父五星列于危宿之次,此皆天文之所载,天象之所见,明明日星,万目可视,万手可指,岂得无仙哉!且又以变化论之,夏之世,宫中女子化为龙,复化为妇人。商之世,女子化为丈夫。周敬王时,女子化为丈夫。汉哀帝建平中,男子化为女人,嫁其夫而生子。汉献帝建安中,男子化为女人,此皆变化之理有矣。魏明帝太和问,太原人发古冢,棺中有一女子,年及三十犹生,出之妻其夫,复生子。晋武帝咸宁间,琅琊人颜畿死期年,闻其声,开棺视之,如生。晋惠帝元康中,梁国女子已聘其夫,其夫戍于边,经年不归,女家以更适之,女不乐而死,乃葬之。数年其夫还,至其墓开棺视之,女遂活,娶之。此皆死而复生之理又有矣。死者尚可复生,瓦生者得造化之妙,岂得不仙乎?此皆出於典籍,班班可考也。今又以畜类而论之,龟千岁而五色具焉,其额上两骨起似角,能解人之言,浮於莲叶之上。千岁之鹤色纯白,而脑尽成丹,能登于木,未千岁者不集於树。弥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五岁变为玃,玃千岁而不死。蟾赊寿三千岁,腾黄吉光之寿,皆三千岁。麒麟寿二千岁,鹿兔寿千岁,满五百者其毛变白。狐狸、狼八百岁,满五百岁者善变为人。鼠三百岁,满百岁者变之为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终之吉凶,及千里外事,蛇有无穷之寿,凡人面乌身之禽,皆有万岁。此皆禽兽得天地之灵气者,尚能寿延千万之岁而不死,又况人为万物之灵,而不仙乎?此皆出於志书之可考,只以此而辩之,神仙之说有矣。翁曰:终古以还,未闻有是言也。今闻子之言,则可以破其惑矣。   得遇道难   按《真诰》曰: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也。既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也。既得为男,六情四体完具,难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国,难也。既处中国,值中国好道父母国君,难也。既得值好道之君,生好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难也。善心既发,信道德长生者,难也。既信道德长生,值太平壬辰之运,为难也,可不勖哉!   论道缘   《金碧龙虎古经》云:凡宿世前生从夷狄中来者,及从禽兽报绿中转生为人者,不得闻至道也,其宿生不种善根,不积功行者,今世纵遇正道,亦修之难而失之易也。盖绿分轻浅,随景而转,鲜见有所成焉,修无上至真妙道者,由其昔积功德,行阴骘,为人方便,救人患难,天地鬼神自然扶助,赞襄,方得遇至人,易成易就,所谓道有邪正,遇之不难,而守之尤难也。锺离子曰:人求道易,道求人难,谓不得其人而传也。后之学道者,虽专於道,尤防邪教异端之外诱,心不专一,则去道远矣,可不慎而究竟哉!   论秉赋   《抱朴子》曰: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必得。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所乐善否,判於所禀,移易于夺,非天所能譬,犹金石之销于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罂瓷之邪正,适遇所遭,非复炉灶之成也。   道有邪正   在天地未判之先,与天地并立,化生万有,一旦万古而不息。生民日用者,皆道也。故曰:天生烝民。又曰:惟天阴骘下民,故为之正道。是以黄帝乃宣其道,自尧禹汤文武三伐之世,所有周公孔子之世,所行莫不奉天道,正人伦,有君臣之礼,有父子之亲,有纲常之道,此所谓中国圣王之道也。故谓之正道,非尧舜周孔之世所有,孔子谓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异端起而大义华也,故为之邪。   僧义安问道   晋成帝改元咸康元年,有僧义安问於陶侃曰:世之奉佛者多,奉道者少,何也?侃曰:麟凤不易出,莫荚不常生。凡物少者必贵,多者必贱,如人之贤者常少,愚者常多。道之为教,出五行陶冶之外,得之者白日上升,超天地以独存,历万劫而不朽,故其教幽奥玄远,愚者难学,非人不传,所以奉之者常少。若尔之教,止是一个话头,於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静中悟得,谓之打破疑团,盖以色身是幻,贵乎寂灭为乐,大不欲复生人间,得阿罗汉果谓之不来果是也,其法虽至愚,下士人人可得而为之,所以奉之者常多。义安曰:诚实论也,故弃僧学道,更名日杜守静。此篇极说有理,故纪之。   勾庚点茅   太上丹灶钳槌云:勾庚点茅,乾汞缩货,与贼无异不特害己,而且害人尤甚,故以贼名之,可谓痛切矣。而或有为者,而甘心为贼,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吾见其折尽前程,终身益困而已。葛仙筑初学丹灶时,曾有传点茅之方,用药点铜,非惟透白,又且软而不燥,后见仙翕造为酒器,皆就底鑴不堪典卖四字,有客问其故,则曰:此茅银也。家虽薄,无以备器用,以代一时之用,虑盗者以典以卖,遂鑴而知之,使不致陷溺矣。仙翁晚年悉毁之。后之修炼者,悉宜禁革。   按宋仁宗景佑二年,亳州僧人福清上言:臣僧徒不务祖风,悖毁本教,皆慕长生久视之道,希望飞升天阙,乃传黄老之道,今虽有坐禅之名,实非有观心究性之旨,内则皆窃道家炼身中之铅汞,以求长生久视;外则修青黄白之术,贪其财利,原其所为,皆是勾庚点茅、乾汞缩货,为假金银,骗许世人,取获财利,与贼无异,不惧天谴,不畏王法,不避神诛,岂是出家修行之事!其丹道之事,本道士为之,宜也。而道家知其丹经之禁戒,天律甚严,故不敢为,独臣僧家窃而为之,操心险恶,陷害世人,破家废产者多矣。先儒所谓道家宝藏尽为释氏偷去,正为此也。悉宜禁革。帝乃下令:道士敢有勾引僧徒贪其财物,传授道法,及僧敢有不务祖风,窃修道教,私造假金银,点茅勾庚,乾汞缩货者,悉皆迁徙辽西边戍,以备契丹。自是丹道不传下士者,自此始。   论尸解   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皆尸解也。视足不青,皮不皱者,亦尸解也。要目光不毁,无异生人,亦尸解也。头发尽脱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方诸国   按《真诰》曰:东海之外有修佛道者,其国日方诸,其人以长生为道,不死为乐,其方诸之国,其国四正,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故谓之方诸,上高九千丈,有长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迥四百里,其地草木茂蔚而华实,有不死草,蒨粲而不凋,万岁常青,食之不死。有甘泉水,所在有之,饮其水亦不死,人皆长生。其国有青帝君,宫在东华山上,方二百里,中有天仙,上真宫室在焉,金玉谲瑶杂为栋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列为外官,宫室周二百里。中方诸东西二面,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帝君之宫室在焉。中有天真居之。一云开辟有之矣,莫知其岁。其山出灵乌灵兽,莫知其名。大方诸对会稽之东南,看去会稽七万里,东北看则有汤谷,建木乡,又去方诸六万里。大方诸之西小方诸之国,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图以金玉镂之,或数百尺而层楼突起,其土人极孝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之精,日月之华,昼服日光,夜服月华,读夏《归藏》之经,用之以飞行。大方诸之东小方诸上多奇宝,甚灵异,有玉酒金浆在焉。青帝君畜积天宝之器物,尽在於此,亦多有仙人,食不死草,饮此酒浆,身作金玉色,常多吹九灵箫以自娱乐。能吹箫者闻四十里,箫有三十孔,竹长二三尺,九箫同唱,百兽抃舞,凤凰群至,呜舞以和箫声,此国之乐也,与西胡之佛法大不俾矣。西胡之法,谓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其乐不同,况其法也。《涅盘经》云:生灭减矣,寂灭为乐,是以生为幻,死为乐。方诸国以生为乐,死为患也。故称佛法,不称佛道。出真诰   按《文献通考》曰:东海之外有浮鹄山者,梁武帝时其山漂至浙东海中,上有修道者,女仙三百余人,皆三四百岁。有二师,各千岁。其山出朱草,以为席,献於帝。言,草中皆有赤乌,帝命绘其像,乃丹凤也。旬日其山复浮而去。   夷狄奉道   朝鲜之国,自武王封箕子於其国,其中国之礼乐制度、衣冠文物、医巫卜筮皆在焉。周人有半万商人渡辽水之说是也。所带中国五千七百八十八人至其国,至今礼乐制度、诗书文物皆在焉,颇有中国之遗风,非可与夷狄之邦共语也。惜乎天道之秘,不传异言之域,故无道教。又按《道鉴》载:新罗人金可奇者,耻其国言语之鄙,有夷狄之俗,乃入中国习中国之言,学黄老之道二十四年,忽遇异人,授以天心灵秘之要、飞升变化之道,於是精思妙道,诵道教诸品仙经,九年不辍,天帝锡以灵范,於是隐於终南山,至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上表於朝,言臣奉玉皇诏升臣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十五日臣当上升。帝异之,遣中侍视之,其飞升之日,居民环堵而观者万计,皆闻空中神人之语。曰:新罗王尚仁柔,多大德,不以强凌弱,侵邻国之地,无欺大国之心,毋遏中国之贡,不尚战攻而残杀生民之命。金可奇者,新罗王之族人也。上帝有诏,白日冲举,升英文台侍郎。其新罗、朝鲜、耽罗、百济,东海之滨,所有国土皆有王以主之,皆属东华帝君所掌。凡强国夺其地为属郡,遏中国之贡为己有,尚战杀而残生民之命者,死又九幽,风刀考身,万劫不赦。侵人之国土者,子孙生则夭殃,其身死则为彼国之狗,过刀砧,百世以偿之。除劫各国山川之神往返之报,不赦,独新罗人有功於世,故能上升天阙。言毕,忽闻箫鼓震空,鸾鹤翩跹,幡幢自空而下,迎之升天而去。以是论之,新罗、朝鲜、百济、耽罗,皆在东海之滨,得天地清灵之气,皆可学道,是其验也。   皇甫真人曰:东海之滨,其高丽、耽罗、新罗、百济等八国,其国与蓬莱之境地脉海泉相接,其人皆可学道。学者皆能长生久视。惜乎反弃东方生气之国、仙源之脉,而奉西方金气肃杀寂灭之教,以死为乐,以生为幻,以金克木之故,自丧真仙道而不能长生久视,独新罗金可奇者知东方之国皆有仙气,属春属水,其天地发生之所,太阳所出之方,皆可学道,故入中国寻师问道,乃得白日上升。碧霞翁曰:夷狄之邦,福气所薄,其人宿生无有修积者,善根浅薄,不能生於中土,故语言不通,其道难以笔舌所言,是皆口口相传,心心相授,要在心与妙融,道与契合,故言不通故不可传也。   回鹘之教   按回鹊谟素儿马仪教门之经,汉译其名日《太上老君往西域化胡得道天经》曰:人子之道在於忠孝,既知忠孝,要知身体从何而来,乃是父母之遗体,以成子身。既有此身,便要知孝道之理。用於君必要尽人臣之义,不敢悖乎天道,其大道也。独主一元造化为天地日月星辰万物之主,至广至大,至尊至贵,无极无一之道,是以包含万象,万教千门皆从此出。故为天地万物之母。其为人也,天之所生,天之所履,只知有一个天,故曰奉天为教。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而为万象主,天道自昭昭。以是论之,太上之设教,虽蛮貊之邦,异言之域,莫不化之以仁,而教之以义,备见於此矣。故回鹊之人,修其教者,三百岁者有之,是其验也。故回鹘之人,不悖其天而奉其教焉。其教也,止知有天,更不奉其他神。每日朝暮,向天叫天而求福,以手接之扪之於面,揣之於怀,谓天赐福矣。此回鹊奉天之教也。   宋理宗皇帝制制化胡辩   朕尝观灭儒道诸书,胡人皆忌其老子有化胡之说,言老子生於定王之世,佛生於老子出关之前,在昭王之日,因与中国儒书所载不同。朕以儒典考之,《通鉴》内当幽王之世,洛河竭,有老子叹河竭之说,皆载之史籍矣。幽王乃定王之十世祖也,在定王前相隔十世之前,何先有老子之名也。又考之汉刘向所编老氏传载,老子在商为西伯之守藏史。又考之儒典曰: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又考之回回经书,皆载老子化胡成道事迹,以是推之,老子生於商可辩矣。盖当是时,受天命而君天下者曰天王,周以文王之德,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其德泽化被万方,无思不服,是以万方来朝,皆沐天子之德,泽所致也。其老氏乃周天王之臣也,以天子德化,西出函谷化被羌酉,其治教皆出於中国,如言修道学道者,道之一字,乃老子所起。既日修道,即老子所化而无疑矣。岂非老氏之徒乎?《中庸》曰:修道之为教。既言修道,即是修老子之教也。复何疑焉?其佛也载诸梁武帝与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其佛生之日已有证矣。其文曰: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谓恒星不现也,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谓其教始兴也,谓佛生於周庄王之九年,当鲁庄公之七年,佛法汉明帝时始来,其教晋明帝时始兴,故曰二庄而生,两明而兴。此梁武帝命载诸儒典,为天下万世之证,此万世之公论,不可改也。岂非天意之有在,是知中国圣人诞生之迹,化胡之事,天道有不可泯者矣!呜呼,艰哉!   今故考之道释二教,函矢之生者,始於王浮。初为生,因其聪慧绝伦,众僧妒之,酖之不死,浮遂畜发为黄冠,升为祭酒,因与僧家有隙,乃改古本化胡经,增其伪说,互相抗压,於是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移佛生於昭王之时,在老子西化出关之前,自是函矢之生非一日也。余谓其化胡之事不可凭,道释二家之书当以儒典证之,则知何人为之立教,为何人所化也,其事见乎《括地志□四夷部》、《魏略□西戎传》、《随史□西域传》裴楷《上汉桓帝疏》及所注全二国志》、崔元山濑乡记皇甫谧、嵇康等传,范蔚宗书《宋云南行记》、《唐太宗实录》、《八学士议状》、历代帝王之赞、唐玄宗、宋光宗之序,俱有载也,皆出於儒书及见回回谟素儿马仪经。事之虚实,昭如日星,不可掩也。此天下万世之公论,明矣。吾复何言哉!校其佛氏之教,导之以慈爱;黄帝之教,导之以仁义;老氏之教,导之以道德,陈之以忠孝;孔氏之教,导之以礼乐,陈之以纲常。此三教开化之本,莫过止于一善而已,岂可以同艺相妒而相攻耶?睢夷夏之不同,风俗之各异,而其为善一也。自汉之先,中国止知有儒道二教,儒者尚以杨朱墨翟为异端而攻之,至宋亦以濂洛诸儒为伪学,因其各立门庭,不循先王之轨辙也。盖圣人立教必有妙理,如孔门尚谓理有未穷,知有未尽,圣人尚尔,况庸夫俗士安能测识哉!岂可妒其所长而毁天帝,贬孔老,而嫉之也。是谓非乱之道也,岂不然乎?   元学士吴澄谏追荐冥福   按《吴草庐文集》其略曰:英宗至治三年,劫写金字佛经,既完乃命中书左丞速速传旨,令翰林学士吴澄撰佛经序,传奉勑旨曰:写经者专为追荐列圣,为人主祈天永命,为万民祈福,三事可作序。澄曰:主上写经之意,为国为民甚盛举也。惟追荐冥福,臣所未知。盖释氏因果之说,自古未有蛊惑,世人愚者,莫不喜闻,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之事,不知其几!若超拔未效,是无其理矣:若超拔己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左丞曰:上命也,先生请俟驾还,自奏之。英宗至,柳林为御史大夫,帖失弒於行幄,帝即位,澄泣告於帝,谓祈福返至於灭身之速,而死於贼臣之手,梁武齐襄亦其事也,其无益可知矣。配追荐祖宗,要皆往生西戎,不愿生中土,诚可为万世笑,帝乃命道士建祈寿醮,有曰:朕昔荷祖宗之积德,上天之眷命,受天明命为华夏主,奄有,四海,愿与生民同跻寿域,使无天札之灾,咸遂天成之德,上帝好生,允兹所请。又建荐祖醮,有曰:朕闻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朕祖生於朔漠,受命上天,朕生中夏,曩者前圣皆荐祖往生西戎,今复因朕所荐,愿使九庙神灵悉上升於天阙,勿使往生西戎,於是令天下诸省每遇节届,圣寿之日,令道士祷天,为天子祈寿,为万民祈福,荐祖宗升天,其荐拔析寿二醮,乃命道录郝冲霄重编仪式,布诸四方,凡建国醮,当依是理行之。   修真口诀   凡服食药物,不欲食蒜及石榴子、猜肝、犬头肉,至忌都绝为上道士,自不可食猜犬肉而交房中,既令药力不行,又计食一斤损算百日,子其慎之!此彭祖弟子撰传者。   凡服神药,勿向北方,大忌。亥子日,不可唾,亡精失气,减损年命,药势如土。出神仙传   凡道士求仙,勿与女子交,一交而倾一年之药力,若无所服而行房内,减算三十年。出青童君口诀凡修道之士,服食勿食血物。若食之,使不能去三尸,止可食乾肉耳。见葛洪内篇   凡学道之士,有疾闭目内视,使心火烧身,身尽存之,使精如仿佛,疾病即愈,若痛处存其火至,必验。出神仙传   凡修道求仙,不欲见死人尸,损神坏气之极,人君师父亲爱不得已而临之耳,所以道士去世,不事王侯,是无君也。块然独存,是无友也,唯父母师主不得不临丧,致感极之哀,不要性命之伤耳!苟以此故而伤,是以无伤之也。吾其秘之,故口传焉。出神仙传   凡学仙者,三月九日、六月二日、九月六日、十一月三日,是忌日。若入室不可见女子,六尸乱则藏血扰溃飞越、三魂失守、神凋气逝,积以致死。所以忌此日者,非但塞遏泆逸而已,特以安女宫。女宫在申,男官在寅,寅申相刑,刑杀相加,是日男女三尸出於日朱瞳之中,女尸招男,男尸招女,祸害往来,丧神亏命,虽人不自觉,而形露已损,由三尸战于眼中,流血于泥丸也。若至其日虽至宠之女子、亲爱之令妇,固不可相对。昔先师但修此道而仙矣。复不及至亲,无心者矣,子其慎之。   凡修道之士,夜卧侧睡,存斗覆身,坐则存日在泥丸,月在脐,临卧两手用双雷诀闭气提缩下部九次,如忍大小便状方睡。如睡觉再作睡,必屈二足,则无走失之患,切宜慎之。   凡遇甲寅、庚申之日,是尸鬼竞乱,精神躁秽之日也。不可与夫妻同席,大有所忌。   凡山居修真学道者,慎勿言,有多为山神百精所试,夜卧闭目存眼童子在泥丸中,令内视身神,长生升天,昔刘京亦用此卫。出神仙传   凡山行必用云笠以皂绢笼之,以障风日尘沙,冬则有雪巾鹿裘,左腋必用鹿皮袋以贮药饵,丹砂拯生救人之物,不可缺,或步行用震灵杖以辟邪气,或乘骡则令童子挟其杖而后随,自是道人标格,不与世俗同也。   凡山居有幅巾者,俗谓一字巾,以一幅裹於首,布纳草屦。长绦是山中幽隐学道之士所用也。   凡采药入山,未至山百步,先却行百步,反足乃登山,山精不犯人,众邪伏走,百毒藏匿。出神仙传   凡行经山及诸灵庙祠问,存口中有真人,字赤灵丈人,侍以玉女二人,一女名华正,一女名摄精,丈人着赤罗袍,玉女二人上下黄衣,所存异乃叱咤曰:庙中鬼神速来,使百邪诣赤灵丈人,受斩死,众精却千里,此是三天前驱使者捕鬼之法。出剑经神仙传   凡夜行先默念金光咒,出户存己身之光,笼罩其身,念天蓬咒,勤数叩齿,以两指捺人中上鼻孔内则,邪鬼不敢犯。若有鬼现形,则日吾奉天帝勑,主管郑都六天宫门。一日纣绝阴天宫,二曰泰煞谅事宗天宫,三曰明辰耐犯武城天宫,四曰恬照罪气天宫,五日宗灵七非天官,六曰敢司连宛屡天宫,敢有犯我者,女青有律,勿赦,复叩齿。念天蓬咒,则鬼远遁百里,魔无干犯也。   凡修真之士理发,及饮食、施履屐枕褥,勿令非道之士见其理发,干其饮食,动其履屐,用其枕褥,彼俗尸魄形中之鬼来侵我神也。所以道士栖山林而幽身者,皆欲远兹嚣秽,绝放人间之业,是恐外物凡百犯其性命也,秘之!出神仙传   朝修吉辰章   正月   元日,天中节会之辰,元始天尊登九玄天,太极金书于天帝君,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只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太白北斗星下降。   初四日,开基节,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   初五日,邓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飞升。   初六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谓之上会日,可斋戒,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清行,甘真人飞升。   初八日,南斗下降。   初九日,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日,三元集圣。   十四日,三官下降。   十五日,上元节,天官赐福之,混元上德皇帝降现,西斗帝君下降,天地水三官朝天,翊圣保德真君降,佑圣司命真君诞生,正一静应真君诞生,金精山张灵源真人飞升,上元十天灵官神人兵马无鞅数众与上圣高真妙行真人同降人间,考定罪福。   十八日,三元内奏之辰。   十九日,北阴圣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日,南斗星君下降。   二十一日,天猷副元帅下降。   二十二日,嗣天师张真人飞升,三尸神奏罪福。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六日,北斗出游,翊圣下降。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许真君诞生。   二十九日,北阴下降。   二月   初一日,天正节又名中和节。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冲应太虚王真君,诚应妙远郭真君同飞升。   初二日,鲍翊真人於嵩山遇三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日,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日,北极天蓬都元帅下降。   初六日,东极东华帝君降生。其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八日,芳春节,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太素三元君朝真,真武下降,南斗下降,天帝游东井。   初九日,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若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日,尹虔子、张石生、李方回三真人同飞升。   十三日,中元葛真君诞生。   十四日,闾丘方远真人飞升。   十五日,真元节,三教宗师太上老君混元道德皇帝诞生,西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