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志 - 第 15 页/共 26 页

#9实为过分,上渎天听,罪所不容。本期尽犬马之劳,以报万一:笪本作『实多鉴允。本期尽草野之忱以报万一』。   #10但恨终天永诀,无缘再觐天颜:笞一本作『但幽明有隔,无缘时觐天颜』。   #11死:笪本作『昧』。   #12泉:笪本作『霄』。   #13再瞻:笞一本作『瞻近』。   #14死:笪本作『逝』。   #15字清远:原本缺,锯篁本补。   #16希和:原脱,据笪本补。   #17於:原本缺,据笪本补。   #18遂:原本缺,据笪本补。   #19二:篁本作『三』。   茅山志卷之二十七   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   录金石篇   元碑   华阳道院碑铭   翰林直学士、朝列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元明善撰,翰林侍读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赵孟俯书。   道家者流,有符录之法,谓能呼吸风雷,役召神鬼,或者疑焉。天人一也,寒则体栗,暑则体燠,是形吾者天也,周吾形者无非天也。故曰天人之际,感与应而已。惟其人气之戾,始与天乖,愚夫愚妇,一念之烈,犹能有动,况高人德士,栖身孤厦,炼行精纯,志之所在,天必不违。昔在世祖皇帝时,句曲许宗师来朝,有梼辄应,上异之,特诏主其诸官观,绍传符录。许宗师将化,手印待今王君至而传之。大德二年,淮南蝗,本道宣慰使礼请君至江都,醮而禳焉,俄而未羽者噎於雨,羽者,有惊蔽空而至,啄食之,食而复吐,吐之复啄,如是连日,蝗不为灾。先是,早梼而雨,淮南人大骇悦,争持金帛拜而酵之,却之不退,送者填道。归日:吾岂必夫景既哉?第竭吾诚以济吾法。至於两获捷应,全活数郡者,实三茅君有相其往,且宝运方隆,不当有饿民耳。其所酬金帛,苟蠹装之,是幸功也。吾以别馆三君而祝厘於国,兼祀二亲以报其私,庶乎称也。是年,遂营於元符万宁宫之束,仰抱枫轮,俯瞰金菌,山得所峙,永得所经。限灵即秀,巧适地宜,俭不至陋,奢不瑜制,凡为屋五十余楹,象三茅君於主殿,依其考妣於翼室。肇基讫工尽六年,号华阳道院。至大三年夏,天子命玄教嗣师昊真人醮祀江南,始于句曲。君出近京口,真人日:香币上所祝而手以授余,余将之无敢不恪。暑雨方淫,请朝当抵元符,雨悼或沾,亦惟神羞。君曰:敢敬诺。翌日,雨垂不下,既奠香币,大雨行事,之日复止。真人还朝,为余缕言王君如右,因为求铭华阳。余闻王君简而章,庄而和,静方而动圆,盖有道君子也,故出言而灾弥,有梼而神彰,功成而不宰,德充而愈约。由是制授养素通真明教真人。夫句曲之为名山,旧矣。高人德士,游息其问者,以其幽深隔世,嚣纷绝迩,驻灵光而资悟赏也。既纪其事,仍系之辞,依仿步虚之声,写其闲远之思。君名道孟,号牧斋,建康句容人,嗣四十四代宗师。辞日:   句曲嵯峨窈昤茔,神仙所宅阀云肩。   霓旌羽盖博紫清,鲦来忽逝何杳冥。   通真真人炼元精,餐霞服气方瞳青。   栖迟阳谷吹玉笙,瑶装驻鹤昆仑庭。   镯灾弥变翼世平,扬休储庆奉天明。   远心绝物思蓬瀛,手持青芝对丹经。   琼都琳绾吾此营,大招真倡扪幽灵。   爰清爰静无劳形,无摇尔精可长生。   下观尘嚣百忧婴,醉生梦死悲短龄。   重阴无坛窥日星,有欲从之视此铭。   句曲山洞泉铭   泰定甲子岁玉虚子造。   茅山三山、罗络诸峰。大魁小杓,象斗七宫。上清有坛,高居其中。山曲而容,水斯朝宗。我修华池,内景合同。在艮之止,塞兑之空。丹井西注,石梁亘东。玄师有作,兆兹灵综。藏录玉浆,向用奚穷。善利万物,道不言功。   福乡井铭   惟萧有台,曲水之滨,井梵不改,我思若人。若人伊何,桐梧其俦。禀教华阳,振迩丹丘。百世之泽,式如金玉。是谓正明,并受其福。   弘道坛铭   上清真人潘尊师体玄,建弘道坛于嵩之阳;句曲外史,基石仪道,乃复古初,乃奉圣神,永作宪矩。上清宗师刘大彬作篆镇坛,大洞法师倪天奎协诚购石。   崇禧万寿宫记   从仕郎、镇江路录事、致仕王去疾为文,前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俯书并篆题。   华阳洞天,自三茅君以神道设教,瑞人神士不可梯接者,代有其人。历考其问,惟隐居陶真人立馆以处高弟,所以启佑其后人者为最盛。今之崇禧观,隐居曲林馆也。唐贞观问,太宗以升真王真人有港藩之旧,且尝师事隐居,遂建太平观以居之,赐田与山,赡其学者,飧钱铺粟用给,所辖宫观十有.二。宋政和三年,始分田以给之,使自养其弟子,具载山志。宋改太平观为崇禧,揭虔妥灵,有盛无教,式克至于今日,广殿修廊,弘弘辙辙,检题牖槐之饰,婶华香火之供,千余年问,其崇奉未有如此之盛者也。於皇三君,威神在天,阴隐默相,华阳道振,如鲁沬泗。世有升降,道无升降,时有显晦,道无显晦,陶真人之於三君也,神交沈寥之上。王真人之於隐居也,心授问答之间。绵绵延延,往过来续,千载如一日。皇元肇兴,天兵南渡,神明所扶,坛宇如故。心远邹君道元,若造物者,拟其人为时而出,叫闻阖於九天之上。上方偃武修文,以清静为坛,以慈俭为宇,垂意玄教,命邹君道元掌教事,尽护诸山。厥后束涧洪君宗源、复阳杨君元澈、碧泉蔡君德溥,继继承承,用保有累朝之宠命。皇庆初元春,南呜陈君志新入觐,上观天光於清都. 紫微之问,承九重之殊渥,荷真人之美名,上赐金栏道衣以为身章。延佑四年,南院君私窃自念:崇禧道场自昔总辖诸山,实为上帝垂休储祉之所,不有以表章之,何以名有尊?乞升崇禧为宫,白之集贤诸公,以其事闻于朝。嗣岁陛辞还山,上复降香以荣其归。延佑六年八月二十二日,玉音自天而下,赐号日崇禧万寿宫。玄教大宗师上卿大真大张公、嗣师掌教真人昊公兴有功焉。是日也,荣光异气,上烛层霄,崇山峻岭,咸有矜色,真人陈志新率羽士稽首再拜於道之左,对扬休命曰:明明天子,万寿万年。实与太元司命君自混沌瞑津开关之始。赤明龙汉浩劫之前,俱以愿力,裁成辅相,以左右民。虽今昔殊时,幽显异迩,其受命於皇皇后帝,则异世而同符也,於摩休哉。既而冠巾之众,如出一口而祝之日:陈真人自隐居陶真人立馆以来,既尝为太平观矣,又尝为崇禧观矣,上赐今额,甚盛举也。他日秉国史之笔者,系年击月击日,大书之日:改观为宫,自真人陈志新始。其皇恩如天,将何以报塞耶,惟我真人在帝左右,必敬必恭,蚤夜以思,弼成玄功,庶其有以答君师宠绥之造,而真人亦有无穷之闻。真人日:三君之灵也,吾皇之赐也,臣何力之有焉?敢不敬恭以从祝规。 延佑七年夏四月,南坞君俾去疾纪其事,以传方来。去疾谓必有山玄卿其人,而后为新宫铭,草野之文何足以纪盛事。辞不获命,乃举前说为之记,而又黑沐系之以诗。日:   自有宇宙有此山,开山者谁高辛氏。   耿耿祉哉太元君,天之辅相民估恃。   曲林旧馆陶真人,潜德幽光发千祀。   山图飞上天皇家,云汉分章来万里。   煌煌崇禧万寿官,巨扁鸾飞羲献字。   凤歌鹤舞锵钧韶,山川鬼神共欢喜。   物不疵疠年谷丰,乾坤清夷风日美。   皇帝怡愉奉太皇,万年亿载自今始。   元至治元年正月十有五日建   崇寿观碑   承德郎国子司业蜀郡虞集撰并书丹题额。   大茅峰之下,当华阳南洞之便门,有崇寿观者,本晋洞天馆主任敦故宅,宋元嘉十一年路太后始建坛宇。太始中,庐陵太守孔嗣之重立,以奉曲阿高士华文贤。齐建元二年,劝句容王文清仍立而主之,名崇元馆,武帝以太子时至焉。唐贞观初,劝改为崇元观。有太极元年所树碑,石完而文泯、,可识者,左拾遗孙处玄文、杨幽经书数字而已。天宝七年,李玄静先生奉劫重修,复民百家备修茸。宝历三年,主者有贺思宝,则因器物铭识而考见者也。宋大中祥符七年,劫赐今名。大元至治二年,句曲外史张君嗣真始来主之。顾瞻方台近对南面,左峰迭玉,右引大茅之支而回合焉。定录君喂言:大茅山下有泉水,近水口处可立静舍。陶隐居云,近南大洞口有好流水而多石,少出便平,比有王文清居之。则此观是矣。乃叹日:山中馆宇,自齐、梁、唐、宋至于今,代有增益。求诸晋人之旧,惟此与玉晨许长史宅耳。而吾所治,乃倾废隘陋持甚,岂不在我耶,於是度材鸠工,更后堂为太元殿,以复旧规,象三茅君於中,东为任、华、王、李、贺五君祠,西为陶隐居祠。充前殿基为弘道坛,自制铭其上。坛束为玄武祠,西为广惠祠,后为文贤讲堂,而前为都门。门外浚古玉津池,尽受大茅南面诸原之水。循池西南,得昭明太子读书台。台束有井日福乡井。福乡者,因昭明道馆名也。出诸榛莽,着文刻石,覆之以亭,而岩洞泉石之胜,近在百步内者,皆按图表之可以观览。泰定元年,上清四十五代宗师刘君大彬朝京师,授予始末,俾为之次第焉。张君,昊郡人,名天雨,内名嗣真,字伯雨,别号贞居。年二十,弃家入道,褊游天台、括苍诸名山。,昊人周大静先为许宗师弟子,得杨、许遗书。张君从而以为师,悉受其说,尝从开元王君寿衍入朝,被玺书赐驿传,显受教门擢任,非其志也,即自誓不希荣进,因从三茅之招,追奉任君而下五君,为文而告之,愿毕力兹宇,所着《外史山世集》三卷、《碧岩玄会录》二卷、又《寻山志》十五卷,考索极精博云。呜呼,自任君始居此,余数百年,才五人传焉,其自致于久远者,果何托也,岂若后世各诱门人,系以私属、如家人父子者哉?故宁希阔而有待。今张君无前代赐予之助,徒草衣木食以营此,而旷然思与四方之士共为千载之期,岂非豁落丈夫也哉,予故与君为方外友,奇其能先予远举也。故击之诗,日:   大茅南垂元气积,阴关阖扉阳洞辟。   曲穴流泉保灵宅,任君来饵黄赤石。   天一召锡太元册,曲阿受养良有择。   构宫方严自王伯,清跸临止灵响格。   虚林森爽化赫奕,福乡帝子发甘液。   不食何年丧遗臂,白云映空玉清客。   开元全盛烦百役,持节旁午致熏璧。   尔来萧条世代隔,石镜刻文土漫画。   谁其启之规古昔,句曲外史美冠乌。   研书千卷视贞白,天真景随玄系绎。   玉室金堂万无教。   茅山志卷之二十七竟   茅山志卷之二十八   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   金毡编   齐梁诗   华阳石颂十五百 陶隐居   河篇征往册,孔记昭昔名。三宿丽天秀,两金标地英。  右枢域   宅无乃生有,在有则还空。灵构不待匠,虚形自成功。  右质象   总神列三府,分涂交五便。阴晖迎夜哲,晨精望晓悬。  右形位   南峰秀玄鼎,北岭横秦璧。表裹玉沙津,周回隐轮迩。  右标贯   左带柳汾水,右浚阳谷川。土怀北郁色,井冽凤门泉。  右区别   郭干峙留岸,姜巴亘远踪。鹤庙或时飨,别宅乃恒恭。  右迹号   昊居非知地,越冢诅隐迁。树盖徒低阴,石鳌未尝烟。  右类附   果林郁余奈,蔬圃蔓遗辛。荧芝可烛夜,田泉尝梡尘。  右物轨   降辔龟山客,解驾青华童。寝宴含真馆,高会萧闲宫。  右游集   清歌翔羽集,长啸归云翻。孑弦有逸调,空谈无与言。  右才英   标舍雷平下,立静连石阴。上道已冲念,飞华当斡心。  右学禀   济神既有在,去留从所宜。心迩何用显,冥途自相知。  右业运   方隅游琼刃,华阳栖隐居。重离倘或似,七元乃扶胥。  右挺契   号期行当满,亥数未终丁。迨乃承唐世,将宾来圣庭。  右机萌   刊石玄窗上,题诚曲阶门。动静愿矜录,不负保举恩。  右诚期   答诏问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告逝篇   性灵昔既肇,绿业久相因。即化非冥灭,在理担悲欣。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去此昭轩倡,结彼瀛台宾。倘能踵留辙,为子道玄津。   入山寻桓清远不遇 邵陵王萧纶   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栖遁情,谁堪霜露湿。   初入山作      怛法阖   寒谷夜将晨,置赏复寻真。方坛垂密叶,澈水度朱鳞。杏林虽伏兽,芝田诅俟人。丹成方转石,炉变欲销银。当知胜地远,於此绝嚣尘。   酬华阳陶先生       沈约   三清未可毡,一气且空存,所愿回光景,拯难拔危魂。若蒙九丹赠,岂惧六龙奔?   还园宅奉酬华阳陶先生   早欲寻名山,期待婚嫁毕。二事虽云已,此外复非一。忽闻龙图至,仍睹荣光溢。副朝首八元,开壤赋千室。冠缨曾弗露,风雨未尝栉。呜玉响洞门,金蝉映朝日。惭无小人报,徒叨令尹秩。岂忘平生怀,靡盐不遑恤。   华阳先生登楼不下赠呈   侧闻上士说,尺木乃腾霄。蕾买饼不展地,仙居多丽谯。卧待三芝秀,坐对百神朝。衔书必青乌,嘉客信龙镳。非止灵桃实,方见大桩凋。   奉华阳王外兵隐居别易氏号   餐玉驻年龄,吞霞返容质。眇识青丘树,回见搏桑日。烂慢蜃云舒,嵚釜山海出。   答句曲先生      范云   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迥涧生芝草,重崖出醴泉。中有怀真士,被褐守冲玄。石户栖十秘,金坛谒九仙。乘鹌方履汉,辔鹤上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