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流珠引 - 第 12 页/共 35 页
注:甲子中有上中下三元历日中取。
本命之日夜,於北斗下烧香,思存本师。讫,存见上元上部将军,下入泥丸宫,次入左肾。次中元、下元,
注:中元入右肾,下元入心中。夫思神先令止於泥丸,入於心肾,安镇五藏。即捻诀,禹步四步十二迹。讫,思存之出覆身,如含弘之图,周备三元五行,雷公五雷,八卦日月星宿。周毕,即诵五行十八咒一遍,求长生。一年,便入不死之道。二年,名入长生,辟兵出厄,通灵,感动天地,心欲便成。
俱入泥丸。后各依入心肾中。少时安镇身神定,即出之,如含弘图。毕,捻诀,闭炁,禹步十二迹,求生出厄。一年之内,神验立成,甚能佐天纲地纪之道。卿其勿妄传非人。此法三元内五法,能以直径入大道之门,秘之吉,泄之凶。
老君告上古三元神君曰:夫修三元,皆从上元本命起。次即中元,次即下元,三元周备。修之一年之中,或得五度。
注:上元甲子六十日中,有本命一度。中元甲子中,有本命日二度。下元甲子中,有本命日三度。以次到上元,周而复始,取本命为之,二年之内得十日,修行即得其不死之道。
后圣君授上元上部将军符一道,与张道陵吞。吞毕,即存使之,无不如意。并勑令系代相传志人。
注:仁人,是其志人。志道之士。令得真人之道。
后圣君授上元中部将军符一道,与道陵吞。吞讫,行中部事,并令系代传其志人,令同得真道。
后圣君授上元下部将军符一道,与道陵吞。吞毕,行下部事,并令传志人,代代相继,同称至真之道。
后圣君授三符,一一吞之,主告命上元三部将军,令佐助受太玄三五正法之人。修行思存,呼召立到,依口顺心,直使令应心口。急急如律令。
三符并朱书。
又告善行子:
注:行子是李少君之孙,承祖之福德得道,升西岳洞天中,自称善行子。因而为名。
卿好道学虽功勤,不得其理,理从三元,而修从五行而入。子可师道陵。於是行子入蜀,投受上三部之法,五行之要。修十四年满,升西灵仙掌洞天。兹后有数百人,承此三五之法,皆得为真人。
太上老君告人皇曰:王求至道,欲得真性。真性在於三五三五之力,是为道祖。如水出泉,得其流源。如人出穴,得其门户。
注:上古穴居,故言出穴。
王受之,寿极天地。
注:人皇受之。果得长生,在位八万九千年。后全宫室上升太极。亦留文於世,今传《人皇文》。
老君曰:大道有千门万户,其要甚少。前叙三五始生引,亦说三元,犹未尽其根本。今一一具件於卷后。纲诀咒符存用等,为少言语,径引直入重门见道。
注:此卷说三将军毕,说步纲正诀符存用咒术等,应是上元三部中之事尽说,一一具件题目。
次思上元中部李将军一人,姓李,名拒。
注:低小声呼之,是太一之尊神中将也。
身长七千万丈,领
注:《 金锁流珠》 总不言领字,前圣君受引书上中下皆有领字,多应有此字。《流珠》出世年月深远,世书写人漏失之故。必非先无,必有。今行用依引言得。
五刚
注:据洞天中本作此纲字,前圣君授引此刚字。后圣君因教松子,言五刚功曹,即是此刚字定也。风为《流珠》本是《金箓》,前圣后圣犹不赐改易,风未敢便改。
功曹,姓张,名李。
注:一云:季字是也。
身长七百丈。
注:《流珠》本无身长七百丈,此五字前圣引有五字。
百千万重人,
注:按《流珠》说不周细,其事并不显。若按后圣君告命东海小童君言,上元中部将军一人,姓李,名拒,身长七千万丈,领五刚功曹一人,姓张,名季。领天兵百十万重人,莫知其数。此说即是二人,是将军功曹也。其余百千万重,即兵吏也。
赤帻,右手持戟,腰带消魔之剑,
注:《流珠》云:上部唐将军,腰带龙浓之剑。中部将军,阙字无名。太上老君授引消魔之剑名也。后圣君授东海小童君云:三部将军三人,腰带命魔之剑,是上部也。消魔之剑,中部也。按天师言多有失处,盖从古如此,非近代人书失。
在太清之中,上清之下。
注:老君告韩义子是太皇曰:天之孙,太清是太极之号也。上清是大罗之中,是三清之中之号也。
中天之上。常降入人泥丸宫右中,
具前言。
少时入右肾之内,镇按事毕,须臾出於右眉上,如含弘。讫上应天门出来,
注:后圣君告天师曰:卿出上元三部神将,本存从上三清,之下人身泥九中,少时又存入右肾中,镇身藏讫。即思从肾中上右眉头出,如出天门是也。此谓从天而降我身,受我之使,使巡天检地,灭凶恶之故,命三官见我身,与天地大道通。诵之通神我身,则千神万鬼,百灵千邪,万精人龙,畏敬於我。我则身无为之德,便得长生之道也。
存之如图。
注:含弘图存在右眉头出,出渐渐高长,身亦随之长大,高十二千万丈。讫即收手,捻三元将军诀,即步上部、中部二部,并步步讫,叩齿三十六通。
即开目,咒曰:
前圣后圣,教臣一云称名长生,飞步三元,九将万营,行御六甲,配衣七星,吞六使七,
注:六,六甲符也。七,七星也。
凶恶斩形,金木相顺,水火相成,人无干犯,鬼无妖精,若有犯我者,天关灭汝生。
注:即转天关,指之即消灭也。
咒讫,即步上元将军纲三遍。次即中元,次即下元。三部各有纲图,一一各三遍。步纲一遍,步匝皆云摄摄,
注:童言亦三遍。
叱叱。
注:若有凶人恶鬼徒,即云叱叱三遍。
若治凶人,捻恶人刀支。
注:人刀支在右手第五指第三节上右边。左,主杀。右,主放。放摄皆得其理,不可妄行。行之切须依道。
治恶鬼,捻鬼刀支。
注:鬼刀支在左手五指第三节上边,总是鬼刀支,具一一言其某鬼,即依捻之。
金锁流珠引卷之八竟
金锁流珠引卷之九
中华总真大仙宰王方平张道陵赵升王长司命李仲甫茅盈许玉斧等系代撰述
中华仙人李淳风注
上元上部将军步纲图
前圣老君授禹,
注:禹受三等禹步,一三步九迹,二十二迹,三二十八迹,今此三五大法通,其禹步不传,世世绝此步。后圣君再授方诸童君,及尹喜真人王君,及张天师等,因此朱书者,皆后圣君再授也。
右脚蹈地,左转一转,即随事所言。
老君授黄帝,求长生等法诀七条。
一,求长生於世为荣贵法诀,捻司命目,诵五行祝一遍。金木水火土祝云云。
二,追召天狐法,捻兽目,言请上部功曹,追限某日到。
三,召龙捻龙诀。
四,召天神司命,与上长生,捻司命目。五,召杀天上妖魅,捻天鬼刀支。六,欲召请日月星辰神,捻日月星宿诀。
注:左手甲下是也。
七,欲升天,及思自身神上天,欲追天魔妖精龙兽,天狗天豹等祟,祟人合死者。前思本师,承后出诸部,如含弘兵共寻追斩之,捻都监诀。
后圣君曰:步讫,即捻上元上部将军诀。
注:诀在左手第一指甲下,又在中节二处。
都欲上仙籍,及修行出灾害。
注:如有灾衰恶疾,一一具为辞状言之。或为人求福德,收祟去灾厄,亦具辞状言之,一切悉能消灭。
老君曰:上元本命日求长生,先从上部将军起,次中部,次下部。其中元上部同。
注:中部、下部,总同用之得。
上元本命,步上部三遍,捻诀。讫存上元上部唐将军
注:坎中元上部唐将军,同从上元上部入泥丸宫。
等,入泥丸宫,少时即入臣则玄左肾中。
注:思存如含影图,此名正魂魄也。
行之二年,神仙不死之验,上部事毕。
上元中部将军步纲图
禹受前圣步纲之道,以於中部,
注:中部属人,上部属天,下部属地。三部之内,中部、下部事多过於上部数条,中人中事,下地中事。
甚精。或使效功,或收捕有德,驱役人鬼,决水开山,制鬼助人,使龙使虎,分变九迹,成卫万端,积德累仁,飞身太极。留其中部,教授有心。
注:上部将军步传世,世号之曰大禹步,亦一十五步,典折而行,故稍难於上部。而下欲有相似,若通者亦不为难。
志道之人,役使蛟龙虎豹,济助世人,兼令得道,乘龙御虎豹也。
左脚踏一转讫,但依心愿言之。此中部李将军行禁,五行六甲,七星九精五斗,散此禹步,依之如衣,使之如仆,随心顺口。后圣君告命,祝初起纲,又祝曰:
太一是吾身,吾是天中仙祖。头为太一府,足为天柱,五藏为六甲,主守天关,驱使北斗。叱喝一下,千神万灵,俱随口走。急急如律令。即思将军入心肾中。老君告黄帝及方诸童君曰:此法一十六条,是中部将军合管使部,行用步纲三遍,毕即捻中部将军诀。
注:诀在左手第一指中节是。
第一法中部虽是上元主人,人是中部,中部自有三将军。
注:亦上中下三元。
此中部将军,能与人求正仙道,可以中元本命日,行此十六条事,总人间用要之法即行,不要但步纲。
一,自身中元本命日,步中部李将军纲,起三遍,正魂镇魄。祝曰:李将军入臣右肾中,葛将军为副使,令臣则玄长生,人世久视,无畏无惧。
注:便存入右肾中,存之如含影图,肾中坐镇肾也。
祝讫,叩齿十二通,捻中部诀。
注:诀在左手第一指中节。
此法行之一年,便长生久视,百法立验成。
二,自身出灾害厄疾,还取中元本命日,从自身五苦地起,步纲一遍,出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