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 - 第 127 页/共 283 页
经世之丑二千二百五十八
甲午:唐昭孝皇帝十一年,在房陵。武后祀明堂,改元延载。引苏味道、王孝杰、杨再思、杜景俭、李元素、周允元相继为相#13。
乙未:武后改元证圣。明堂火,称天册。再改元天册万岁。
丙申:武后封中岳,改元万岁登封。祀新明堂,再改元万岁通天。契丹李尽忠以孙万荣叛,陷营冀,命二十八将讨之,不利。引王方庆、李道广为相。
丁酉:武后祀明堂,河朔平,再用娄师德为相。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改元神功。狄仁杰、杜景俭复相。诛司业少卿来俊臣,遂及内史李昭德。
戊戌:武后祀明堂,改元圣历。召帝于房陵,返政。突厥执武延秀及行人阎知微以破妫、檀,寇赵定。姚元崇、李峤为相。
己亥:武后幸嵩山,封皇嗣旦为相王。引魏元忠、吉顼为相,又引王及善、豆卢钦望为左右相。
庚子:武后幸汝阳,建三阳宫于嵩山之阳。改元久视,复旧正朔。张锡、韦安石为相,武三思为特进#14,相吉顼配流岭表#15,内史狄仁杰卒。
辛丑:改元大足。武后幸嵩之三阳宫,又改元长安#16。李怀远、顾琮、李迥为相。
壬寅:武后祀南郊。
癸卯:武后幸东都,朱敬则为相。
甲辰:张柬之同平章事,韦安石纳言,李蟜内史。
乙巳:武后改元神龙。张柬之、崔玄炜、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平张易之及昌宗之乱#17,徙武后于上阳宫#18 ,除周号。以相王旦为安国王,太平公主为镇国公主,赏定乱功也。韦氏复正皇后位,武三思进位司空相#19。武后崩于东都之上阳宫#20。祝钦明、唐休璟为相。
丙午:帝还长安。附武后于乾陵#21。以宫人上官婉儿为昭容#22。武三思居中用事。封张柬之、桓彦范、崔玄炜、彭恕己、敬晖五人为王,复贬为州司马,杀之于流所。进魏元忠、李峤为中书令,李怀远同中书平章事。册卫王重俊为皇太子,开长宁、安乐二公主府,大行斜封墨制。于惟谦为相,苏环进侍中。
丁未:李多祚以羽林兵讨武三思,又讨皇后韦氏,不克,败死。太子重俊出奔野死。宗楚客、萧至忠为相。改元景龙。
戊申:安乐公主假皇后车服出游。张仁亶为相。
己酉:作宫市,韦嗣立、崔提为相#23。
庚戌:杀谏臣燕钦融于殿庭。皇后韦氏及安乐公主行弒于内寝,立温王重茂为嗣,改元唐隆。以裴谈、张锡、张嘉福、岑羲为相。临淄王隆基以刘幽求、薛崇简、锺绍京、麻嗣宗兵入诛韦温、纪处讷、宗楚客、武延秀、马秦客、叶静能、赵履温、杨均及皇后韦氏、安乐公主、上官昭容。葬中宗于定陵。临淄王隆基称平王,降重茂嗣,尊父相王旦为帝,是谓兴孝皇帝。既践位,以锺绍京、刘幽求、薛崇简、崔日用为相,立平王隆基为皇太子,改元景云。进废皇后韦氏、安乐公主为庶人。姚元之为相。
辛亥:皇太子隆基监国,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陆象先、魏知古为相,刘幽求进侍中相。
壬子:祀南郊,改元太极。祀北郊,改元延和。帝传位于皇太子隆基,是谓明孝皇帝。既践位,改元先天。黜刘幽求、锺绍京、张晖官。
癸丑:太平公主、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常元楷、薛稷、贾膺福、李慈、李钦、李猷、崔湜、卢藏用、傅孝忠、僧惠范作逆#24,伏诛。进姜皎、李令问、王毛仲、王守一官,复刘幽求、锺绍京、张晖官,令知政事,讲武于骊山。改元开元。用卢怀慎、姚崇为相,改中书为紫微。
甲寅
乙卯:册郢王嗣谦为皇太子。
丙辰:太上皇崩,葬睿宗于乔陵。源乾曜、苏颋为相,姚崇让宋璟为相。
丁巳:幸洛阳。嫔永乐公主于契丹。
戊午:至自东都。
己未
庚申:张嘉贞为相。
辛酉:相姚崇卒。
壬戌:幸东都。
癸亥
经世之寅二千二百五十九
甲子:唐明孝皇帝十三年。废皇后王氏为庶人。幸东都,宋璟守长安。
乙丑:封泰山,用源乾曜、张说为左右相。
丙寅:李元弦、杜暹为相。还东都。
丁卯:至自东都。
戊辰:萧嵩为相。
己巳:张说、宋璟为左右相。谒乔、定、献、昭、乾五陵。裴光庭为相。
庚午:北讨契丹。
辛未:幸东都。
壬申:至自东都,宋璟兔相。
癸酉:韩休、张九龄、裴耀卿为相。
甲戌:幸东都,李林甫为相。
乙亥
丙子:至自东都。牛仙客为相。是年,太真杨氏入宫,李林甫用事。
丁丑:废皇太子瑛为庶人,罢张九龄相,仍黜之。相宋璟卒。监察御史周子谅言牛仙客事,杀死于朝。
戊寅:册忠王玙为皇太子。相李林甫领陇右、河西节度,牛仙客领河东节度。
己卯:平突厥,获其王。追封孔宣父为文宣王,颜回为兖国公#25,余哲并为侯。
庚辰
辛巳:命安禄山为平卢军节度使。
壬午:改元天宝。李适之为相#26。开庄、文、列、庚桑子四学#27。裴耀卿进尚书右仆射。
癸未
甲申:改元为载命。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作太真妃杨氏养子。
乙酉:册太真妃杨氏为贵妃。契丹杀公主叛。
丙戌:陈希烈为左相,右相李林甫大行诬构,首陷韦坚。
丁亥:改温泉为华清宫。
戊子:以宦人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关总中外。赐安禄山铁券。幸华清宫。
己丑:幸华清官。
庚寅:幸华清宫。权归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及鸿胪卿杨铦、宰相杨国忠五家。安禄山进封东平郡王。
辛卯:幸华清宫。安禄山入朝,乞兼河东。讨云南不利。
壬辰:幸华清宫。李林甫卒,杨国忠为右相。
癸巳:幸华清宫。杨国忠大行诬构。进封哥舒翰西平郡王。
经世之卯二千二百六十
甲午:唐明孝皇帝四十三年。受朝于华清宫。韦见素为相。始以诗赋取士。杨国忠进位守司空。
乙未:安禄山以范阳叛,兵陷东都。皇太子玙为元帅,监国。高仙芝、封常清军败,以哥舒翰将兵二十万守潼关。
丙申:潼关不守,帝西幸蜀,至马鬼,兵乱,杀宰相杨国忠及贵妃杨氏。禄山陷长安,称帝东都,国曰燕,元曰圣武。皇太子西至灵武,即皇帝位,是谓宣孝皇帝。改元至德。以广平王俶为元帅,裴冕为相,尊蜀中帝为太上皇,移军彭原。恒山陷#28,颜杲卿死于东都。
丁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太原节度使李光弼兵入,逐安禄山将,大败之于香积,遂复两京。帝还长安,太上皇至自成都。封广平王俶为成王,苗晋卿代韦见素为左相。安禄山为子庆绪所杀,代立,退保相州,改元天成。
戊戌:唐改元乾元。以成王俶为皇太子,李揆、王玙为相。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军溃。禄山将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魏州。
己亥:唐改元顺天。李岘、吕诬、第五琦为相。史思明复陷东都。
庚子:唐改元上元。宦人李辅国逼太上皇入西宫。刘展以扬州叛。
辛丑:太上皇崩于西宫,帝亦不豫,皇太子俶监国,苗晋卿行冢宰。史思明为子朝义所杀,代立,保东都。
壬寅:改元宝应。皇后张氏谋立越王系,内臣李辅国、程元振幽皇后张氏于别殿,杀之。帝崩,皇太子俶践位,是谓孝武皇帝。以雍王适为元帅,元载为相,程元振为骠骑大将军,居中用事。复东都及河朔。史朝义走幽州,幽人杀之以献。
癸卯:吐蕃犯长安,别立武王宏。帝出居陕。郭子仪收京城,帝还长安,放武王宏于华州。葬玄宗于泰陵,葬肃宗于建陵。改元广德。仆固怀恩以汾州叛。罢苗晋卿、裴遵度相,以李岘为相。
甲辰:以雍王为皇太子。吐蕃寇邠及奉天。王缙、杜鸿渐代刘晏、李岘为相。
乙巳:改元永泰。吐蕃大掠畿甸,帝御六军屯于苑,命九节度以本军讨贼。吐蕃又会回纥寇奉天,仆固怀恩启之也。郭子仪复以回纥随白元光讨吐蕃于灵武。崔旰以西川乱。
丙午:改元大历。周智光以华叛。
丁未:吐蕃大寇灵武。郭子仪镇泾阳。
戊申:吐蕃再寇灵武。
己酉:裴冕为相。
庚戌:臧玠以潭州叛#29。
辛亥
壬子:回纥掠京城。朱沘节度幽州。
癸丑:郭子仪大败吐蕃于灵武。
甲寅
乙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擅取洺、卫、磁、相四州。河阳及陕州军乱。
丙辰:淄青李正己擅取齐、海、登、莱、沂、密、德、棣、曹、濮、兖、郓,请命封陇西王。李宝臣封陇西王,李忠臣封西平王,段秀实封张掖王。崔宁破吐蕃。河阳军乱。
丁巳:诛宰相元载,并夷其族。贬相王缙括州刺史。杨绾、常兖为相。
戊午:回纥寇太原。吐蕃寇灵武。
己未:汴州军乱,皇太子适监国。帝崩,皇太子适践位,是谓孝文皇帝#30。葬代宗于元陵。贬相常衮,以崔佑甫为相,郭子仪为尚父。
庚申:改元建中。朱泚领四镇节度使。刘文喜以泾乱。册宣王诵为皇太子,杨炎为相。刘晏贬忠州,寻赐死。
辛酉:卢杞为相。贬相杨炎崖州司马。尚父郭子仪卒。淄青李正己卒,其子纳自立。梁崇义反,淮西帅李希烈讨斩之#31。田悦围邢州,马燧救之,田悦败走。
壬戌
癸亥:李希烈陷汝州,执刺史李元平。东都行营节度使哥舒曜讨李希烈,兵马使刘德信及李希烈战于扈涧,败绩。命泾州姚令言以本军救东都。兵至,作乱,入长安,立朱泚为帝于含元殿。浑瑊奉帝出居奉天。朱泚兵顿乾陵。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以本军救奉天,朱泚退保京城。李怀光以本军叛。李希烈陷襄阳、许郑及汴州,哥舒曜走洛阳。贬宰相卢杞新州司马。
经世之辰二千二百六十一
甲子:唐孝文皇帝五年,在奉天,改元兴元。王武俊格命,李怀光走河中#32,帝移军梁州。浑瑊及吐蕃败朱泚于武功,李晟收京师。泾原兵马使田希鉴杀冯河清以泾州叛。李抱真、王武俊败朱滔于泾城。淄青李纳亦归款,田希鉴杀姚令言以泾州降。李晨平泾乱,杀朱泚。李希烈将李澄以滑州格命,刘洽、曲环败李希烈于陈州。卢翰为相。
乙丑:改元贞元。李希烈陷南阳,浑瑊平李怀光于河中。
丙寅:刘滋、崔造、齐映、李勉相继为相#33。陈仙奇杀李希烈以蔡州降,以陈仙奇为蔡州刺史#34。吴少诚又杀陈仙奇以蔡州请命,以吴少诚为蔡州刺史。吐蕃寇泾陇。
丁卯:张延赏、柳浑、李泌为相。浑瑊会吐蕃于平谅#35,吐蕃窃兵发于会,浑瑊逃归,马燧请之谬也。
戊辰:福建军乱,邠宁亦军乱。李晟、马燧、李泌连相国,征夏县处士阳城为谏议大夫。
己巳:董晋、窦参为相。韦皋破吐蕃于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