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60 页/共 142 页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原选者评。是时天久阴。六句。摹写炎凉之况。真是不堪。近日多如此。又拓开一层。寄慨益深。   不致仕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挂冠顾翠纟委。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原选者评。朝露贪名利。二句。入之渊明集中。几无以辨。或谓乐天浅易。岂其然乎。   汪立名曰。按。八朝偶隽。元和初。杜佑为司徒。年过七十。犹未请老。裴晋公时知制诰。   因高郢致仕。令词曰。以年致仕。抑有前闻。近代寡廉。罕由斯道。盖讥佑也。公诗所指。当与裴同。   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得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我闻望江县。麴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原选者评。汪立名曰。按。麴信陵。贞元元年鲍防榜下及第。以六年作望江令。其。投石祝江祈雨文。云。必也私欲之求。行於邑里。添黩之政。施於黎元。令长之罪也。神得而诛之。岂可移於人以害其岁。其为政。盖可想见矣。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醖。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原选者评。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   五弦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歌舞   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原选者评。结语。即汉文惜造露台意。   冯斑曰。白公讽刺诗。周详明直。娓娓动人。自创一体。古人无是也。凡讽论之文。欲得深隐。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公尽而露。其妙处正在周详。读之动人。此亦出於。小雅。也。   和答诗十首录四首   五年春。微之从东台来。不数日。又左转为江陵士曹掾。诏下日。会予下内直归。而微之已即路。邂逅相遇於街衢中。自永寿寺南。抵新昌里北。得马上话别。语不过相勉保方寸。外形骸而已。因不暇及他。是夕。足下次於山北寺。仆职役不得去。命季弟送行。且奉新诗一轴。致於执事。凡二十章。率有兴比。淫文艳韵。无一字焉。意者欲足下在途讽读。且以遣日时。消忧懑。又有以张直气而扶壮心也。及足下到江陵。寄在路所为诗十七章。凡五六千言。言有为。章有旨。迨於宫律体裁。皆得作者风。发缄开卷。且喜且怪。仆思牛僧孺戒。不能示他人。唯与杓直。拒非及樊宗师辈三四人。时一吟读。心甚贵重。然窃思之。岂仆所奉者二十章。遽能开足聪明。使之然耶。抑又不知足下是行也。天将屈足下之道。激足下之心。使感时发愤而臻於此耶。若两不然者。何立意措辞与足下前时诗如此之相远也。仆既羡足下诗。又怜足下心。尽欲引狂简而和之。属直宿拘牵。居无暇日。故不即时如意。旬月来。多乞病假。假中稍闲。且摘卷中尤者。继成十章。亦不下三千言。其间所见。同者固不能自异。异者亦不能强同。同者谓之和。异者谓之答。并别录和梦游春诗一章。各附於本篇之末。馀未和者。亦续致之。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於此。所病亦在於此。足下来序。果有。辞犯文繁。之说。今仆所和者。犹前病也。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引所作。稍删其繁而晦其义焉。馀具书白。   和阳城驿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於斯。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於门楣。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铿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   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於雅歌末。奏之白玉墀。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宪臣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使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原选者评。此诗分两大段看。商山阳城驿。至。事事无孑遗。详叙元诗。凡是为善者。至末。赞叹之中。自摅胸臆。中有所感。借题发挥。正合缁衣好贤之旨。不以理太周而辞繁为嫌也。   答桐花   山木多蓊郁。兹桐独亭亭。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是时三月天。春暖山雨晴。   夜色向月浅。暗香随风轻。行者多商贾。居者悉黎氓。无人解赏爱。有客独屏营。   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生怜不得所。死欲扬其声。截为天子琴。刻作古人形。   云待我成器。荐之於穆清。诚是君子心。恐非草木情。胡为爱其华。而反伤其生。   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雄鸡自断尾。不愿为牺牲。况此好颜色。花紫叶青青。   宜遂天地性。忍加刀斧刑。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当君正殿栽。花叶生光晶。   上对月中桂。下覆阶前萱。泛拂香炉烟。隐映斧藻屏。为君布绿阴。当暑荫轩楹。   沉沉绿满地。桃李不敢争。为君发清韵。风来如叩琼。泠泠声满耳。郑卫不足听。   受君封植力。不独吐芬馨。助君行春令。开花应清明。受君雨露恩。不独舍芳荣。   戒君无戏言。剪叶封弟兄。受君岁月功。不独资生成。为君长高枝。凤凰上头鸣。   一鸣君万岁。寿如山不倾。再鸣万人泰。泰阶为之平。如何有此用。幽滞在岩坰。   岁月不尔驻。孤芳坐凋零。请向桐枝上。为余题姓名。待余有势力。移尔献丹庭。   原选者评。元诗中有。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之句。此诗前段命意相似。所谓。同者不能自异也。我思五丁力。以下。推广言之。放声大作。所谓。异者不能强同也。词意本之杜甫。入蜀凤凰台。一章。然彼以凄凉激楚胜。此则缠绵浓至。一唱三叹。可知居易非无意用世者。惜旋用旋黜。不获竟其才耳。   答四皓庙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刘项争天下。谋臣竞悦随。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燋烂者郦其。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锺所私。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从客下南山。顾盼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暗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原选者评。元诗责四皓定惠帝以酿吕氏之祸。此事后之论。未免过苛。假令当年废长立爱。如意嗣位。所恃以托孤者独一周昌耳。绛灌诸人未必帖然心服。且产。禄辈根蒂深固。吕雉构患益急。保无意外之变耶。居易驳之。自是正论。起引孔子语。末又归到圣人之道。前后照应。中间以子房作陪。盖当刘。项逐鹿之时。群雄扰扰。皆功名之士。子房独具入道之姿。其杰出者也。借宾定主。身份愈高。随手带出陈平。则宾中宾也。末又以伊。吕。巢。由作衬。议论澜翻不竭。全是以作文法行之。直可当一篇四皓论读。   和雉媒   吟君雉媒什。一哂复一叹。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   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至今不平气。塞绝泜水源。赵襄骨肉亲。亦以利相残。   至今不善名。高於磨笄山。况此笼中雉。志在饮啄间。稻粱暂入口。性已随人迁。   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劝君今日后。养鸟养青鸾。   青鸾一失侣。至死守孤单。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主人宾客去。独住在门阑。   原选者评。正意多。喻意少。言下竦然。惊心动魄。   卷二十   太原白居易诗二三十首   新乐府并序   自注。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律。可以播於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阵乐。以歌太宗之功业。贞观初。太宗重制破阵乐舞图。诏魏徵。虞世南等为之歌词。名七德舞。自龙朔已后。诏郊庙享宴皆先奏之。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责力呜咽思杀身。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原选者评。五十首。以此体裁极合。大雅。原周受命之由。而必本之文王。以明王业之所由。盛唐之受命始于高祖。而开王业者则太宗之功。大意归重。在得人心。人心之归。王业之本也。忘卒遗骸散帛收。十句皆得人心之实事。铺陈详赡。词旨庄雅。琅琅可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