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 第 13 页/共 64 页

【宫词】宗姓风流荷旧恩,结欢长乐岂无因。如何命妇停朝贺,五百挝妻竟有人。   【简释】《三国志》载,蜀刘琰,鲁国人也。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言论,厚亲待之。建兴中,琰失志恍惚。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氏,至于以履抟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此,大臣妻母朝庆遂绝。   《三辅黄图》载,太后常居长乐宫。   【宫词】老臣谋国竖降旗,北地贤王哭庙疾。零落宫花飞入洛,女贞独有李昭仪。   【简释】《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载,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言,遂送玺绶。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之涕泣者。(又)载,张皇后,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又)载,蜀降,魏以蜀宫人赐诸将无妻者。宫中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于宫门。   ○魏   魏,高祖文帝,姓曹名丕,谯人,魏王操太子。操以建安元年,自兖州引兵入洛阳,迎汉献帝,都许昌。寻自为丞相。二十一年由魏公进爵为王。二十四年殂,子丕嗣立。明年受汉弹,都洛阳,在位七年殂。葬首阳陵,改元一(黄初)。子明帝睿立,十三年殂,葬高平陵。庙号烈祖,改元三(太和、青龙、景初)。养子齐王芳立,十五年为司马师所废,乃归齐王。国至晋武受禅降,封邵陵县公,泰始十年卒,改元二(正始、嘉平)。高贵乡公髦,文帝孙,东海王霖子,嘉平六年,为司马师所立,在位七年,以讨司马昭不克,遇杀。改元二(正元、甘露)。常道乡公奂、文帝弟燕王宇子,甘露五年,为司马昭所立,在位六年,禅于晋,封陈留王,惠帝太安元年殂,改元二(景元、咸熙)。   曹魏五主,凡四十六年。   【宫词】几章雅乐制新成,歌女依稀百啭莺。就里翻新唯绛树,一声双曲听分明。   【简释】《三国志注》载,魏太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琅嬛记》载,绛树一声能歌两曲,二人细听各闻一曲,一字不乱。人疑其一声在鼻,竟不测其何术。当时有黄华者,双手能写二牍,或楷或草,挥毫不辍,各自有意。谓之“绛树两声,黄华二牍”。绛树,系魏武时之宫女。   【宫词】盌注东渠酒色青,赤粱御粥煮银枪。食经戏借东宫补,共制駞蹏七宝羹。   【简释】《中华古今注》载,魏武以车渠石为酒盌。   《格致镜原》载,魏武以辽东赤粱为御粥。(又)载,陈思王制駞蹏为羹,一瓯值千金,号“七宝羹”。   【宫词】卖履分香说旧恩,秋风铜雀易黄昏。腰间犹有金狮带,眼望西陵掩泪痕。   【简释】《古今注》载,魏武帝赐宫人“金隐起狮子銙腰带”。   《黄豢魏略》载,太祖顾命曰:“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宫词】尘霄人到凤楼开,万点星球绕烛台。为报外边停织造,针神亲制衮衣来。   【简释】《拾遗记》载,薛灵芸初别父母,以玉唾壶承泪,及至京师,泪凝如血。文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膏烛之光,相继不绝。时人谓之“尘霄”。(又)载,文帝筑土为台,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坠地。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阁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又)载,夜来妙于针功,非所缝制,帝不服也,宫中号曰“神针”。夜来,文帝宫女也。   【宫词】早虑密策定储皇,献纳时时启智囊。蝉鬓蛾眉皆国色,阴谋终让女中王。   【简释】《三国志·魏后妃传》载,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后少,而父永奇之曰:“此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后有知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及践祚,为贵嫔。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黄初三年,立为皇后。   《中华古今注》载,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鹤髻”。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   【宫词】玉箸双垂湿绣巾,邺中不似故宫春。含情独绾灵蛇髻,珍重陈王赋洛神。   【简释】《六帖》载,甄后,面白,泪双垂如玉箸。   《采兰杂记》载,甄后入后宫,有一绿蛇每日盘结一髻于后前,后因效而为髻,号“灵蛇髻”。曹植之“洛神赋”,系为甄后作。   【宫词】锦衣丝履绣罗裙,粉浣桃花色似醺。装就每邀天一顾,金星璨灿耀元云。   【简释】《中华古今注》载,段巧笑锦衣丝履,作紫粉傅面。   《女红余志》载,段巧笑挽髻用园顶簪,一只插之。文帝见而曰:“元云黯蔼兮,金星出。”   【宫词】无双才艺尚衣誇,舞态歌喉压禁花。娇病年年劳拥惜,红泥满壁抹丹砂。   【简释】《中华古今注》载,文帝宫人元尚衣,能歌善舞。   《女红余志》载,尚衣多病,文帝以原砂涂四壁,以避邪,谓之“红壁”。   【宫词】驾返西园月满庭,天风吹透水晶屏。官家最爱弹棋戏,闲坐花间谈博经。   【简释】《曹植诗》载,西园游上才。文帝每以月夜,集文人才士游西园。   《采兰杂志》载,薛夜来初入魏宫,一夕,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面触屏,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皆用胭脂仿画,号称“晓霞妆”。   《太平广记》载,弹棋,魏宫内用,装棋戏也。文帝为之,特妙。用手中角拂之,无不中者。   《谈荟》载,魏文帝时有皇博经。   【宫词】黄龙丹凤各西东,列殿遨游跸路通。内职新除颁位号,姓名都在八坊中。   【简释】《金楼子》载,魏明帝时,铸黄龙凤凰各一,置内殿前。又于列殿北,立八坊。诸才人以次第处其中。贵人、夫人以上,转南附焉,其名拟百官之数,帝尝宴游在内。   【宫词】总章太极郁嵯峨,谷水萦回绕殿过。曼衍鱼龙陈百戏,桂舟轻度越人歌。   【简释】《三国志·魏明帝纪》载,青龙三年,秋七月,洛阳崇华殿灾。八月,复修崇华,改名“九龙殿”。(又)载,是年起太极诸殿,筑总章观,高十丈余,建翔凤于其上。又于芳林园中起陂池,楫棹越歌,通引谷水过九龙前,为玉井。绮栏水转百戏,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   【宫词】筑成高观号崇文,博士词臣聚若云。别有尚书居内职,誉髦可许胜钗裙。   【简释】《三国志·魏明帝纪》载,青龙四年,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又)载,又三年,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为女尚书。   【宫词】为念慈亲宝玺彰,玉衣犹记旧时祥。列侯爵袭平原主,戚里加恩重渭阳。   【简释】《三国志·魏甄后传》载,后明帝母,父逸,上蔡令。太和元年,追封逸谥曰“敬侯”。适孙象袭爵。四月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告庙。又尝梦见后,于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叙用各有差,赏赐累巨万。又特为起大第,名其里曰“渭阳里”,以追思母氏也。六年,明帝爱女淑死,追封淑谥为“平原懿公主”。取后亡从孙黄与之合葬,追封“黄列侯”。以夫人郭氏从弟直为之后承甄氏姓,封直为平原侯,袭公主爵。甄后于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   【宫词】久闻戚苑笑侯身,宠眷安能旧及新。未宴后园休报怨,长门犹闭邺宫人。   【简释】《三国志·魏明帝纪》载,元后,河内人也。黄初中,以选入东宫。及明帝即帝位,以为贵嫔。太和元年,立为皇后。后父嘉拜骑都尉。初,明帝为王,始纳河内虞氏为妃,帝即位,虞氏不得立为后,太皇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善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虞氏遂黜还邺宫。进嘉为奉车都尉。顷之,封博平乡侯。嘉本典虞车工,卒暴富贵。明帝命朝臣,会其家饮宴。其容止举动甚蚩,騃语辄自谓侯身,时人以为笑,帝之幸郭元后也。后受庞日驰。景初元年,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元后曰:“宜延皇后。”帝弗许,乃禁左右,使不得宣后知之。明日帝见后,后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余人。赐后死。   【宫词】芙蓉高髻绾瑶簪,日整霞装望幸临。不识君子钟爱处,钗头争佩辟寒金。   【简释】《中华古今注》载,魏宫好晓霞装。(又)载,魏宫好芙蓉髻。   《拾遗记》载,明帝时,昆明国献嗽金鸟,常吐金屑。此鸟畏霜雪,乃起小屋贮之,名“辟寒台”。人争以鸟吐之金饰钗佩,谓“辟寒金”。宫人相嘲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于是,媚惑者争此金为饰,以邀宠幸。   【宫词】半袖轻扬帽影高,君王清宴谢焦劳。何人笑把衣裳赌,入帐居然著锦袍。   【简释】《三国志·杨阜传》载,阜常见明帝著帽,被缥绫半裒袖。阜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   《三国志·曹肇传》载,肇有殊色,明帝宠幸之。肇尝与帝戏赌衣物,有不获,辄入御帐服之。其见宠爱之甚如此。   附:诸王   【宫词】壮志何须博士为,黄须帝子亦奇才。倾城声价千金值,只换名驹白鹊来。   【简释】《三国志·任城王彰传》载,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立功建号耳,何做博士耶?!”(又)载,太祖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钗小志》载,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彰即曰:“彰有美妾,可换,唯君所择?”马主遂指一妓,彰遂换之。马名曰“白鹊”,故后人作“爱妾换马”诗,付之弦歌焉。   【宫词】缥碧樽开玳瑁筵,夜深平乐宴群贤。鸭头鹊尾殷勤劝,莫惜香醪斗十千。   【简释】刘祯《瓜赋序》载,曹植坐,厨人进瓜,植命为赋,促立成辞,曰:“布象牙之席,薰玳瑁之宴,凭彤玉之几,酌缥碧之樽。”   曹植《名都篇》载,“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八王故事》载,陈思有巧思,为“鸭头杓”浮于九曲酒池。王意有所劝,鸭头则回向之。又为“鹊尾杓”柄长而直,王意有所到处,于罇上旋之,鹊则指之。   ○吴   吴,太祖大皇帝姓孙名权,富春人,豫州刺史坚次子,讨逆将军策母弟。坚以初平元年,举义兵讨董卓,二年攻刘表,战殁。四年策统父兵,取江东。建安五年,遇害,权代统其众。章武元年,徙治武昌,称藩,于魏封吴王。明年,自称黄武元年,即帝位,迁都建业,以武昌为行都,在位二十四年殂,葬蒋陵,改元六(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子亮立,七年为孙綝所废,至景帝永安三年,又黜为侯,遂自杀,改元三(建兴、五凤、太平)。景帝休,太祖第六子,初封瑯琊王,太平三年,为孙休所立,七年殂,葬定陵,改元—(永安)。景帝殂,子幼。丞相濮阳兴迎太祖孙,太子和子皓立之。复徙都武昌,寻还建业。十七年降于晋,封归命侯,太康四年卒,改元八(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皇、天册、天玺、天纪)。   东吴国四主,凡五十九年。   【宫词】太初宫徙武昌材,大禹卑宫俭德该。水旱关心劳顾问,罗阳王婢降神来。   【简释】《三国志》载,吴赤鸟十年二月,权适南宫,三月改作“太初宫”。   《江表传》载,权诏曰:“建业宫乃朕从军来所作将军府,奈尔材柱率细,皆以腐朽,常恐损坏。今未复,西可徙武昌宫,材瓦更缮治之。”有司奏言曰:“武昌宫已二十八岁,恐不堪用,宜下所在通伐。”权曰:“大禹以卑宫为美,今军事未已,所在多赋,若更通伐,妨损农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又)载,太平元年夏五月,初临海,罗阳县有神自称王表,周旋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不见其形。又有一婢,名纺绩。是月,遣中书郎李崇,持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表随崇俱出所历山川,辄遣婢与其神相闻。秋七月,崇与表至权于苍龙门外,为立第舍数,使近臣持酒食,往表。说水旱小事,往往有验。   【宫词】侍宴崇台醉未休,玉壶香唾洒红榴。谁知织室迎来日,却爱图中一段愁。   【简释】《拾遗记》载,吴主潘夫人,父坐法,输入织室,吴主使图其容貌。夫人忧戚渐瘦,工人写其真状,以进。吴主见而喜之曰:“此神女也!愁貌尚能惑人,况在欢乐!”乃命就织室迎之,纳于后宫。夫人游宣昭之台,醉唾于玉壶,侍婢泻于台下,得火齐指环,即挂石榴枝上。因其处,起台名“环榴台”。有谏者曰:“今吴蜀争雄,环榴之名,将为妖矣!”乃改名“榴还台”。   【宫词】歌舞娇生太子池,额留红晕助妖姿。美人自是多艳骨,错使人夸獭髓时。   【简释】《拾遗记》载,孙和悦邓夫人,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额,命太医用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治之。琥珀太多,及擦面有赤点,益感其艳嬖。人欲邀宠,皆以丹脂点额,而后进幸。   《寰宇记》载,吴国有太子池———乃孙和筑。   【宫词】列国图成五色绒,机丝双绝绣尤工。伏波聚米何堪数,河岳分明匹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