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谣集杂曲子 - 第 1 页/共 6 页

云谣集杂曲子 凤归云闺怨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拟塞鴈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牖无言垂血泪,阇祝三光。万般无那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此首调下原题「闺」字;次首辞前原题「又怨」,「又」乃承前指调名,「怨」与前首所题「闺」字连合,即「闺怨」,为二首共有之题,乃书手一题分写所致。 月下二句:上句,唐校、总编校作「月下愁听砧杵起」,校「拟」作「起」。下句,况校、丛书本校作「拟塞雁□行」,总编校作「塞雁南行」,商榷校作「塞雁行」,以「拟」为衍字删之。[补校]下句,校注校作「凝塞雁行」。 帐:原误写作「怅」。 枉:原写作「往」,从诸校本改。 行:况校、唐校作「幸」。 那:伯二八三八卷写「郍」,即「那」俗字,通「奈」。   又闺怨 渌窗独坐,修得为君书。征衣裁缝了,远寄边隅。想得为君贪苦战,不惮崎岖。终朝沙碛里,止凭三尺,勇战奸愚。岂知红脸,泪滴如珠。枉把金钗卜,卦卦皆虚!魂梦天涯无暂歇,枕上长嘘。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此首接前首抄写,空一格,题「又怨」。「又」乃承前指调名,「怨」与前首调下所题「闺」字连属,为一题分写。 渌:通「绿」。 修得句:伯二八二三卷作「修得君书」。 隅:原写作「虞」,从唐校改。 惮:原写作「旦」,从董校改。崎岖:原写作「崎駈」,从董校改。 终:原写作「中」。里:原写作「里」。 止:原写似「山」,蒋议以为「止」字之误,兹从校订。「止」同「只」。伯二八三八卷写作「已」。 脸:原写作「(左月右金)」,即「脸」字形讹。 滴:原写作「的」。 枉:原写作「往」。 嘘:原写作「虚」,从诸校本改。 [补校]公卿二句:校录改「故日」为「故里」,校注改「回故」为「回归」,新书校作「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案:疑「故」字衍,「回日」即归来之日。   又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横波。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朱含碎玉,云髻婆娑。东邻有女,相料实难过。罗衣掩袂,行步逶迤。逢人问语羞无力,态娇多。锦衣公子见,垂鞭立马,肠断知么? 原卷无空缺,况校补五空围作一句,诸校本并从,据补。 么:原写作「磨」。   又 儿家本是,累代簪缨。父兄皆是,佐国良臣。幼年生于闺合,洞房深。训习礼仪足,三从四德,针指分明。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争名定难,未有归程。徒劳公子肝肠断,谩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鲁女坚贞。 缨:原写作「{上竹下缨}」。 皆是:原写作「皆事」,从诸校本改。 原写似「曾父」,况校、冒斠校作「曾女」,蒋议以为应作「鲁女」,指鲁秋胡妻,据改。   天仙子 燕语啼时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补校]燕:原写作「鹚」。校注改「啼时」为「莺啼」。 华:原写作「(上艹下幸)」,乃唐人俗书。 珍珠:罗书、王集校作「真珠」。   又 燕语莺啼惊教梦,羞见鸾台双舞凤。天仙别后信难通,无人问,花满洞,休把同心千遍弄。叵耐不知何处去,正时花开谁是主?满楼明月夜三更,无人语,泪如雨,便是思君肠断处。 此首与前首句式相同,惟下片换韵。诸校本皆依原卷及前首订作双迭体一首,惟校录、总编以上下片用韵不同,分作单片体二首。 教:况校作「觉」。[补校]燕:原写作「鹚」。 问:冒斠、林编、总编皆校作「共」,新校订作「閧」。 正时:况校校作「正是」,校录校作「正值」。   竹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