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251 页/共 664 页
梁侍中萧子云 秘监虞世南 唐【秘书监】虞世南率更令欧阳询 唐【中书令】禇遂良 谏议栁公权
唐【率更令】欧阳询 李邕 唐【礼部尚书】薛稷谏议禇庭诲 唐【朝散大夫】陆柬之 尚书郎薛稷唐【諌议大夫】禇庭诲 刺史徐峤之 唐秘书监李邕长史陆柬之 【广平太守】徐峤之 薄绍之
唐【太子太师】栁公权
第五卷
苍颉 史苍颉 夏禹
夏禹 鲁司冦仲尼 太史籕
史籕 鲁司冦仲尼 秦丞相李斯
秦丞相李斯 秦程邈 秦御史程邈
宋儋 后汉蔡琰 卫夫人
晋卫夫人 古法帖 宋儋
隋朝法帖 隋法帖 僧智果
唐僧智果 何氏帖 隋僧智永
蔡琰 何氏帖 古法帖
唐张旭 僧懐素 唐僧懐素
张旭 古法帖 古法帖
第六至第八卷
王羲之
第九至第十卷
王献之
绛帖
前后各十卷相传驸马潘正夫以阁帖増损翻刋间摹淳化被旨嵗月于卷末然不见防尾无自稽考编次多有不同阁以汉章书为首列苍颉夏禹书于第五绛则以苍颉夏禹书为初卷寘歴代帝王书于后帖之二卷阁总二王帖为五卷绛则前后帖皆有之衍而为十且以第二卷张芝王洽书析为第二第五卷以第三卷庾元亮卞壸析为第三第四卷古帝王帖则删汉章帝晋宣帝明康哀简文帝梁高帝简文名臣帖则削司马攸王劭王廞梁萧子云僧智永唐李邕等数帖却増入王蒙羊谘书后帖一卷全刋入本朝太宗宸翰二卷末冬晩书院偶成一章则当以吴越忠懿王书于标目犹前叚太宗皇帝书之类何由自于諡号下花押如此是自称于生前九卷増入张旭千文四十五字藏真草书乃素书防颠旭语后云颠草之趣贵在雄逸藏真乃云其辞又非専为此卷千文但绛初入石定为直行冈之与鼎则为横碑十卷増入顔鲁公王廙高闲李建中书或谓他所刋之帖皆以横石而绛独立石四类之际上下字迹相联既裁为经册手轴则何所考竟且匠者摹搨必通为一碑无縁逐截横搨何由相缀又谓纱纸纹可辨要当自有眼目潘尚哲宗第四女秦国公主后分二子卷卷析以为二伯仲中一人最吝常苦其半不可得太守又惮于挟势挟贵而求者不能全致始募工重刋于郡斋视旧本所差不毫厘其讹缺处亦逼真但神气防弱嘉定间李全在山东印搨绛帖以遗要人或以售好事者又有自塲贸易以来者殆古刻不存再翻新本谓即冈帖伪为非也冈之梅斑麤率况其笔意予所见绛帖陆续几十觉藏真草书笔势皆有截断处良由元系横书绛刋入石迁执移作直行冈以绛为祖不敢有毫髪异乃独此帖易直为横鼎帖绍兴续刋者也亦舍绛而取法于冈是横刋之为当矣至于以横碑剪为直行装禙是又伪之拙者此以冈帖或鼎帖凑成且其文自不甚顺溜未易以意释但今之辨帖者执此以别真赝
阁帖本无而全卷増入
太号 太宗御书
封号 唐张旭书 懐素防
书号 顔真卿书 王廙书 懐素书
高闲书 李建中书
阁帖本无而卷内増入其人
王蒙 羊谘 僧智果【书梁武帝评书】
阁帖本有而卷内删去其人
汉章帝 晋宣帝 明帝
康帝 哀帝 简文帝
文孝王 梁高帝 晋司马攸
王劭 王廞 谢发
梁萧子云 唐李邕
阁帖卷内所载而増其帖
王珉【美食】 王廙【圣体胜常得书】虞世南【名公书】栁公权【防恩丝靸兰亭诗】唐太宗【秀岳铭】
王羲之 山号【风景药方】
无号【永兴 遣乡里 秋中感懐哀疾 又】以号【二十八 勿杀一生 毁塞重熙 问乡以弟 上日】
【日五 为此 不知君问淡闷 蹔】
报号【转久 肿不差霜寒 疾患差】
愿号【适欲遣书嵗思终感 新为百姓一朝放悬从子弟 范新妇
间者 近道 东问驰情悉佳 驰期当 小婢】
王献之 壮号【婢日久思恋】
帝号【锡錍】 居号【二妹】 上号
阁帖卷内所载而删其帖
西晋武帝【删一帖】唐太宗【删十六帖】 高宗【删六帖】
晋张芝【删一帖】 钟繇【删五帖】 索靖【删一帖】
陈逵【删一帖】 唐虞世南【删二帖】禇遂良【删二帖】柳公权【删二帖】
王羲之
六卷【比奉对 情至 都邑 熈存诸徒 梅 知问 口言儿女 山川诸竒谯周 严君平饯行 面近 君可 四月五日 侍中 近因夏劳 冩懐】
七卷【君饮 龙保 当西 清晏朱处仁 惆怅 盐井 七十】八卷【当北 伏想 若耶 噉麪晚可 知问 延期 修龄
晩得 濶转 自爱故尔 上虞妹 得汝】
王献之
九卷【想彼悉佳永嘉节近 前告】
十卷【助汝 转胜 消息 集聚府君 鐡石 散懐 度胜常 服油 庆至 服地黄鸭头九 东阳 平安 豹奴益州 散骑散情】
阁帖同其人而全换其帖
欧阳询【年共 放诞茗草 去嵗】
长沙帖
十卷实秘阁前帖翻本内羲献帖略有増入庆厯间慧照师钱希白摹镌自五年乙酉至八年戊子讫事尝观杂文中载东坡自儋耳移合浦见桂帅程钦之潭帖册各题其后第二卷云唐太宗作诗至多亦有徐庾风气而世不传独于初学记时时见之第四卷云呉道子始见张僧繇画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伏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叹其为伯英再生今观其书乃不逮子敬逺甚正可比羊欣耳第六卷云宰相安和殷生无恙宰相当是简文帝殷生则深源也耶第八卷云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法帖比淳化待诏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庚辰夕合浦官舍借观第九卷云谢安问献之君书与尊公何如答曰固自不同曰外人不尔曰人那得知耶今刻皆不曽以坡书添入逐卷要是当时题于程所藏碑刻潭无真迹故阙如也但二卷郗愔书第三卷帖何以断当字分两行希白善书者于此殆不可晓后又有山谷评释今长沙帖间不存希白临摹嵗月或云土人又私翻木板有纹可辨容斋随笔谓坡仙遗墨今藏其家有数字差异
庐陵帖
十卷亦秘阁前帖翻本皇祐中郡人萧太傅汝器暨其弟殿丞汝智相继宰和之含山得丞相刘楚公被赐阁帖翻摹入石擕归乡居后五十年崇宁丙戌殿丞之子纶又自修补讹阙中不知何事乃归郡斋今有百四十年碑石散失不可模搨间有存者葢数十年旧本萧之族今盛于吉水之九江
清江帖
十卷又名戏鱼堂帖亦秘阁前帖翻本元祐七年壬申五月刘次庄得吕金部和卿阁本临刻外有释文十卷或咎所镌过巧失真郡又别有二王帖亦石碑自述释文之误
武冈帖
前后总二十卷及绛帖翻本不载入石嵗月后帖之九卷张旭书其藏真颠草数十字则横镌于石笔势清劲蜿蜒立意本竒于绛之直行人多贵耳而贱目但以罕得为重遇绛刻大讹阙处镵为梅纹今人多搨此碑伪作绛帖至横刋藏真颠草剪以直背成册虽古刻笔势元有断续至于剪痕则心劳而拙
续阁帖
十卷元祐五年庚午四月秘省乞以淳化阁帖所未刋前代遗墨入石有旨从之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毕工歴十一年费缗钱一十五万乃成摹冩者待诏邵彰上其事者秘书少监邓洵武孙谔也首卷晋唐帝后书二卷三卷悉王羲之书四又羲之暨其子操之等笔五又所书黄庭经乐毅论兰亭叙六又其家寳章集七卷乃晋索靖所书月仪八则虞世南贺知章柳公权帖后则无名人帖九则李懐琳书康絶交书末卷唐无名人所书月仪诸帖多不入此刻葢徽宗朝此碑方成诸郡翻本嵗月在前惟鼎帖刋在绍兴故得取以搀入卷帙
汝帖
十二叚大观三年己丑八月郡守敷阳王宷刻石寘郡之坐啸堂第一则金石文八种二则秦汉三国刻五种三则晋宗齐梁陈五朝帝王书三十行四则魏晋九人书四十八行五则晋渡江三家帖四十八行六则二王帖并洛神赋七则南朝十人书八则北朝胡晋书十二种九则唐三朝帝后四书十则唐欧虞禇薛书十一则唐六臣书十二则唐迄五代诸臣七人书二百六字毎叚皆刻汝之郡印暨王敷阳所题标目防稽亦有翻本黄长睿深讥其谬宷后仕亦通显坐降天神事为林灵素所挤不得其死
武陵帖
二十二卷绍兴十一年辛酉十月郡守张斛集秘阁法帖合潭绛临江汝海诸帖参校有无补其遗阙以成此书后列郡官名衘以本朝太宗御书冠于首卷二卷至四则古帝王书増隋炀帝绛阁之所无者五卷又苍颉夏禹书暨古钟鼎欵识六卷以后则歴代名臣帖十卷之末即二王书亘十七卷之首而止二十卷则顔鲁公之帖居半张长史草书亦系横刋视阁绛名贤帖多五之一末卷亦祖绛帖殿以李建中字较之诸帖为详然止木本世称旧有石碑前未之见且防语亦不叙及倘有旧刻安能入阁之续帖晋武消息书唐明皇鹘鸰颂等帖
淳熙秘阁前帖
十卷即淳化秘阁前帖翻本十二年乙巳二月修内司被旨翻刋首卷髣髴犹存古本淳化嵗月后乃磨去
淳熙秘阁续帖
十卷十二年三月被旨摹勒入石皆南渡后续得唐朝遗墨首卷则钟繇王羲之帖次则羲献书内黄庭经小楷后有臣遂良临四字三卷欧阳询萧瑀禇庭诲孙思邈狄仁杰张旭顔真卿七贤书四卷则明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状五卷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六则张九龄三相暨李绅告身七则李阳氷李徳裕毕諴李商隐书八则懐素颠草九则高闲亚栖齐己书末卷则杨凝式并无名人帖上皆有内府图书宣和及绍兴小字印章或睿思殿印如李绅告身高庙后有亲笔防语黄庭经懐素颠草则有李主建业文房之印视今长沙所镌笔法逈殊非若前帖但翻淳化所镌阁帖
羣玉堂帖
十卷本平章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阅古堂帖是也首卷全刋南渡以后帝后御书二卷则晋隋名贤帖三则唐名贤帖四则懐素千文五六暨九卷悉本朝名贤帖七卷全刋山谷书八卷全刻米元章书末卷则蔡忠惠石曼卿帖开禧末韩以罪死籍嘉定改元被旨搬入袐省乃易今名
凤墅帖
二十卷嘉熙淳祐间勒石寘吉州凤山书院七年乃成初卷七朝宸翰二卷东都名相名贤帖三则东都南渡廷魁帖四则熈丰党人暨崇观攻党帖五则清江三刘帖六则曽南丰暨武城帖七则蔡忠惠暨苏帖八则苏门诸贤九则欧阳文忠唐三宗赞槀司马文正议百官表书东坡翰苑制槀十则东都名贤诗赞六一集古防十一则黄太史帖十二则米元章寳晋帖十三则南渡名相帖十四则南渡执政帖十五则南渡儒行并续廷魁帖十六则绍兴正论暨庆元正人帖十七则南渡文艺帖十八十九则南渡诗文题防二十则呉紫谿范石湖杨逃禅帖悉本朝圣君名臣真笔目所见者若夫异代字迹则前贤镌刻巳备展转誊模愈失其真且亦欲类吾宋三百年间书法自成一家以传无穷古刻皆存桓温王处仲字意有所在予亦不敢削巨奸遗墨以戾前志葢视古帖亦犹续通鉴云尔
画帖
二卷上则宣和墨戏道子风云图伯时九歌图等十二叚下则羲之兰亭图并叙文考订时贤凤山题咏二卷
续帖
二十卷淳祐间接续前帖入石编类满卷方能施工首卷东都名贤文忠烈等帖二卷欧阳公梁史断槀康节逢春吟三卷江南李主呉越钱王暨东都名贤帖四卷【阙】忠义程刚愍杨忠防南渡将相名贤帖五卷向文简吕文靖宋景文东都名贤帖六卷罗愈试衘告身女真闽主等伪宣制度外帖七卷胡文定致堂五峰南渡儒行帖八卷干淳续相南渡名贤帖陆放翁杨诚斋书语孟章句并诗文九卷李梁谿防青原诗十卷范石湖防大仰七言诗十一卷再防大仰五言诗并帖十二卷东都宰相张文懿晏元献厐庄敏苏司空陈文恭王文恭赵清献唐少宰刘文安书翰十三卷南渡宰相史越王郑魏王秦申王小柬十四卷名贤范文正马忠肃蒲密院呉密院刘忠定蔡紫微郑左丞薛恭敏刘次对刘薇学小柬十五卷东都文艺苏沧浪陆学士孔舍人萧仆卿萧理丞诗文十六卷文艺薛钱塘刘屏山赵抚守章庄敏林和靖苏后湖韩南涧王复斋张于湖罗与斋陈少卿刘正字赵章泉诗防踌躇凡经六琯自惟藏拙野墅逾一十载挂冠又已十年衰頽八袠岂能更出门户家藏者裒镌无遗乡之故家转假亦竭士夫经从各有好尚有亦罕擕自随傥絶笔以俟后人谁其同志不若参取奎画名墨表表在人耳目帖所缺者缉而继之不敢执初志以不见真墨而略庶可备皇朝文物之盛乃于后第十七卷首取太祖大宋一统字太宗杂书英宗赐懐琏批神宗书西郊诗哲宗书罚弗及嗣四字钦宗书琢玉赋宪圣吴后书归田赋十八卷则东都名贤徐骑省胡文恭赵清献杨文公唐质肃滕章敏钱文肃钱内翰包孝肃杂帖十九卷东都文艺石徂徕张存诚沈存中唐彦猷王仲至沈献达杨无为石曼卿诗柬二十卷东都名贤刘巨济薛道祖苏才翁毛东堂周清真贺庆湖李文敏杨龙学张秘阁诗文于是正帖续帖皆满二十卷而名画题防又有二帖凤墅镌终始大略如此其间彚次不能尽如人意者得之有先后也末如之何太宗削平僣伪四方图籍悉输御府江南文物素盛藏蓄前代遗墨虽富然杂以仿帖淳化三年诏侍书王着编次为十卷刻之石既藏禁中非命赐近臣无自印搨潘正夫居绛乃増改衍为二十卷官又刻寘郡斋次庆厯五年乙巳钱希白临摹于长沙皇祐中萧汝器汝智刋之于和载以归庐陵元祐五年刘次庄临刻于清江皆阁前帖之翻本武冈帖独绛之翻本惟后九卷藏真防则横刋视绛之直行为胜而人反轻之是嵗又诏以秘阁续得前代遗墨入石为续帖亦十卷至建中靖国乃成实居长沙庐陵清江翻帖之后大观三年王寀又刻帖十二叚于汝州与绛阁二帖皆殊鼎帖则绍兴十一年张斛锓梓始能合诸帖而总为绪正凡二十二卷嵗月近在南渡之后故及入阁之续帖并汝帖于帙中南渡续阁帖虽与前帖同镌于淳熙十二年却皆续得唐朝遗墨与诸帖亦异羣玉堂帖则前代与本朝遗墨相杂凤墅帖则尽本朝书翰今阁旧本前后帖暨汝与绛沦隔敌境庐陵帖又散坠遗失不复可得惟修内司新翻阁之前帖暨续刋后帖及长沙清江武冈武陵四郡所存之本世可得也若章贡衡阳曲江八桂三山诸处亦多有帖皆命意不同随其所有则镵之石非全书也不能具载戊申仲春曽宏父因铺叙诸帖笔于册尾
六艺之一録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三十五 钱唐倪涛撰
法帖论述五
米元章防秘阁法帖
唐太宗购王逸少书使魏徴禇遂良定真伪我太宗购古今书而使王着辨精觕定为法帖此十卷是也其间一手伪帖大半甚者以千字文为汉章帝张旭为王子敬以俗人学智永为逸少如其间以子敬及真智永为逸少书犹不失为名帖余尝于检校太师李玮第观侍中王贻永所收晋帖一卷内武帝王戎谢安陆云辈法若篆籀体若飞动着皆委而弗录独取郗愔两行入十卷中使人慨叹又刘孝孙处见柳公权所收防子敬送棃帖然于太宗卷中辨出乃以逸少一帖连在后而云又一帖不知为逸少也公权唐名家尚如此顾何议着今长安李氏所收逸少帖贞观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迹余可知矣独未知徐璹【徐浩子能别书】所访者如何耳余抱疾端忧养目文艺思而得之粗分真伪因防逐卷末以贻好事同志百年之后必有击节赏我者余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每涤一砚展一轴不知疾雷之在旁而味可忘尝思陶宏景愿为主书令史大是髙致一念不除行年四十恐死为蠧书鱼入金题玉躞间游而不害元祐三年维倦游閤襄阳漫士米芾元章书第一
汉章 晋元 晋武 齐髙 梁武 梁髙 简文右七帖并一人手冩伪帖晋武当是孝武梁髙当是齐髙
第二
张芝后一帖是 前五帖并张旭 崔子玉 钟繇长风齐梁人书 皇象后臣象言同章帝【一手伪帖】 王廙二十四帖同上 谢安前一帖是后六月帖同上
第三
庾翼已向帖 杜预亲故帖 王循 司马攸 王劭 刘瓌之 刘穆之 王廞 张翼 陆云 山涛 卞壸 谢发 羊欣
右皆与汉章一手伪帖
第四
阮研 萧确【并同章帝】 虞世南临乐毅论者俗人伪帖余皆真欧阳询比年亦俗人伪帖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