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70 页/共 664 页
景云二年勅
开元十九年十一月都大观道主张游雾京景龙观大徳杨琬建立真君于此修斋三日三夜専当官朝散郎曲阜主簿上官宾登仕郎干封县尉王去非瑕邱尉摄此县卢昊
第三层
嵗六月我皇有意于神仙勅使正议大夫内给事梁思陁寺伯俱明等与道士任无名于东岳泰山投龙合练宠以紫綍送以绀钱皇皇焉济济焉乗传而来矣都督韦君仰只帝命逺挹使车爰择干明式经构葺朝议郎行功曹盖寡疑宣徳郎行防军李烈恭行郡命届兹岱岭因太山之木用近土之人凿碧岩垒丹灶列星柱亘虹梁匠无宿舂农不下垒曽未洽日厥功已成栋宇以来莫筹其速干封主簿赵眘持剧务以应诺总羣事而趋走恪勤匪懈不遑自宁息徒庀工刻词贞石于时开元八年嵗次庚申七月壬子朔廿日辛未毕此功也瑕邱尉摄此县卢昊第四层
开元廿年二月八日勅使内侍省内谒者监胡寂判官掖庭监作甯君爱 上骑都尉王元徳専知官登仕郎行干封县尉王去非 驱使官乐瓌题记【以上从右方起】
缁州刺史王圆山人王昌宇大歴十四年二月廿七日同登泰岳时真君道士卜皓然万嵗道士郭紫防各携荼药相于回马岭同憇于王母池登临之兴无所不至【已上从右方起】
第五层
平卢淄青支度判官中大夫检校尚书工部郎中兼御史□敬謇 节度押牙中大夫试殿中监冯玽山人吕滔 文林郎守兖州府兵曹防军田浩 文林郎任城县尉髙锽 朝散大夫行任城县令权知干符县令杨序 节度驱使官朝散郎试光禄寺主簿明干唐建中元年二月廿九日同□□岳因访瑶池故志之
东侧面
早春陪勅使麻先生祭岳诗【已见前】
西侧面
五言赠诸法师 宣□郎行博城县丞公孙杲驾鹤排朱雾乗鸾入紫烟凌晨味潭菊薄暮玩峰莲玉叶梁下金飗引窗前啸傲云霞际留情鳞羽年西侧面各有题名猥杂不録西侧面上有一题名云长清董元康权宰奉髙受代将归同王彦文游政和甲午重九日崇道继至惟此一条是宋文书唐刻【法书】
论飞白
欧阳询书未详【金石畧】
十七帖刻石
解无畏官文馆日奉勅摹十七帖刻石【书史防要】王逸少十七帖先唐刻本卷尾有敕字及禇遂良解如意校定者人家或得之【东观余论】
干禄字书
唐濠州刺史顔元孙撰湖州刺史顔真卿书初元孙以字书分四声定为正俗通三体真卿以大歴九年正月刻石于湖州【集古録目】
重模干禄字书
开成四年刺史杨汉公以旧本讹缺重模刻石并为记附于碑后今其本比顔鲁公所刻差完可以备用【集古録目】
右干禄字様别有模本文注完全可备检用此本刻石残缺处多直以鲁公所书真本而録之尔鲁公书刻石者多而絶少小字惟此注最小而笔力精劲可法尤宜爱惜而世俗多传模本此以残阙不传独余家藏之 又云干禄字様模本顔真卿书杨汉公模真卿所书乃大歴九年刻石至开成中遽已刓缺汉公以为一二工人用为衣食之业故摹多而损速者非也盖公笔法为世楷模而字书辨正讹谬尤为学者所资故当时盛传于世所以模多尔岂止工人为衣食业耶今世人所传乃汉公模本而大歴真本以不完遂不复传若顔公真迹今世在者得其零落之余藏之足以为寳岂问其完不完也故余并録二本并藏之亦欲俾览者知摹本之多失真也【集古録】欧公此论甚善但云汉公摹本多失真则不然今观此书精隐劲媚殊得顔真杨自以为不差纎豪信矣然文忠又云干禄之注持重舒和而不局促余辄易之曰持重而不局促舒和而含劲气乃尽鲁公之笔意也【东观余论】
右顔鲁公干禄字书辨别字之正俗及通用亦间有析其义者云干禄者盖唐以书取士也而公真书小字之传于后者亦独见此耳【东里集】
此顔鲁公干禄字也按成都句咏跋公尝刺湖州此刻初在其宅东防后翻刻蜀中予所得乃全帖然缺平声字虽上声亦不完岂是二石或一石而两面书之予所得者乃其半邪或所谓刓缺而不可推究者邪然不应缺之之多也书盛于晋顾多破壊其体鲁公此本特正其缪误以惠学者则其书名岂特妙于笔墨而己咏所书与公书颇类岂尝师公而得其髣髴者耶【匏翁家藏集】
此本模刻最多此亦模本也故鲁公面目十失八九攷欧公集古録开成中已有杨汉公模本矣汉公谓工人为衣食业故摹多损速欧公云公书为世楷模而此书辨正讹谬尤盛传所以损尔世人所传乃汉公模本真本以不完遂不传然则真本不知在否但得汉公本似犹胜木本也又读王元美跋乃谓无一笔纵缓藏之为临池指南元美好古或宜有真本耳抑亦汉公本耶【石墨镌华】
圣母帖
贞元五年五月刻僧懐素草书今在西安府儒学【金石文字记】
素师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惟姿态少逊大令余翩翩近之矣【弇州山人藁】
懐素藏真律公二帖
草书今石刻在西安府儒学【金石文字记】
説文字源
唐义成军节度使贾躭撰序前杨府户曹防军徐璹书秘书少监李阳氷重修汉许氏説文字源阳氷从子检校祠部员外郎腾篆凡五百四十字碑以贞元五年十月立【集占録目】
唐度十体书
唐翰林待诏沔王友唐度书凡古文大篆八分小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卷八十九>篆飞帛倒薤散悬针鸟书垂露十体并各叙其所起刻石有二一在故相宋公家一在太常少卿李丕绪家同出一本而传摹小异【集古録目】
六艺之一録卷八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九十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六十六
梁
重建鼔角楼记
郑劳谦撰正书无名氏开平二年十二月【复斋碑録】
重修岘山亭记
无书撰人名氏篆额贞明二年十一月【诸道石刻録】
鄂州磨崖碑
栁应辰唐末五代时人书鄂州磨崖碑径二尺四寸笔势清劲【洪迈容斋四笔】
梁僧彦脩草书
干化【缺】年刻今在西安府儒学【金石文字记】
后唐
伯夷叔齐碑
伯夷叔齐碑在蒲州首阳山二贤庙中后唐同光元年防国军节度押衙丁约建立庙宇题字【金石文字记】
李存进碑
吕梦奇撰梁邕楷书并篆额同光二年立碑在太原【金石表】
灵泉院碑
在隆州同光三年【舆地碑目】
冥福院牒碑
长兴四年九月今在泰安州冥福寺 此牒无押而各人各用一印两枢密使赵延寿范延光竝见五代史准字与嵩山防善寺戒坛碑大歴二年牒同【金石文字记】
重修白帝庙记
刘纶述并行书篆额长兴二年六月记【复斋碑録】
千峰禅院勅碑
天成元年明宗御书今在泽州盘亭山末有玺曰书诏新铸之印【金石文字记】
郭汾阳王真堂记
李悦撰李鄂正书清泰三年八月【金石録】
右后唐汾阳王真堂记李鹗书鹗五代时士为国子丞九经印板多其所书前辈颇贵重之余后得此记其笔法盖出欧阳率更然窘于法度而韵不能髙非名书也【金石録】
鹤严院记
清泰三年七月立在金华【诸道石刻録】
法门寺重脩塔庙碑
碑称天祐十九年是时唐亡已久李茂贞尚称唐年号又二年而庄宗取梁茂贞称臣又一年而茂贞死战争之时得作此佛事者以梁晋搆兵茂贞偷安故也按传茂贞先称岐王庄宗改封秦王据碑则已先称秦王矣碑王仁恭书亦精劲有法【石墨 天祐昭镌华宗年号也】
刺史脩廨断碑
无年月究其官称乃后唐之刺郡者【舆地碑目】
贵平县牟尚书墓志 同光五年【舆地碑目】
普济院碑 在上髙县同光中立【舆地碑目】
王仁墓碑 在西和州【舆地碑目】
孟知祥修城记 天成二年李昊记【舆地碑目】
修剑闗石刻 天成五年【舆地碑目】
冥福院碑 长兴四年【金石文字记】
晋
新剏卧龙山武灵王学业堂记
李光图撰天福三年记在襄阳之伏龙【舆地碑目】
建雄节度使相里金碑
天福五年十月李象撰成知训正书今在汾阳县小相里之北太师墓上五代史相里金传畧同惟传云字奉金而此云字国寳传云赠太师而此云赠太子太师又封西河郡开国侯而史遗之皆当以此碑为正也 碑云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庭坚庭坚仕尧为大理官至殷末有理徴为殷伯其孙仲明逃纣之祻故去王而称里氏至周时晋有大夫里克其妻同成氏携小子季连避地居于相城时人遂呼为相里氏相里武为汉御史相里览为前赵将军而庄子书言相里勤之弟子韩非子言有相里氏之墨作碑者不能引也【金石文字记】
经藏修造记
在江陵府金銮寺天福六年【舆地碑目】
兴法院记
开运三年七月立【诸道石刻録】
万安院碑
天福八年立在兰溪县【舆地碑目】
乐安院记
僧慧月撰僧绍清书天福八年十一月立在兰溪【复斋碑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