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163 页/共 284 页

魏志明帝太和四年十二月丙寅诏公卿举贤良青龙元年三月甲子诏公卿举贤良笃行之士各一人 晋傅传上疏先王之临天下也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逹而天下贱守节其后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今开正直之路惟未举清逺有礼之臣以厚风节诏报曰举清逺有礼之臣尤今之要也乃使草诏进之   魏四科   文选文帝典论论文曰文本同而末异葢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吴四科   吴志注赤乌二年正月诏曰郎吏者宿卫之臣古之命士也间者所用颇非其人自今选三署皆依四科不得以虚词相饰   晋举贤良   纪武帝泰始四年十一月己未诏王公卿尹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成帝咸和六年三月日食癸未诏举贤良直言之士七年十一月壬子朔诏举贤良郤诜泰始中举贤良直言 阮种为公府掾何曽   举种贤良时种与郤诜及东平士康俱居其上第 夏侯湛泰始中举贤良 摰虞与湛等十七人防为下第武帝因诏贤良方正直言防东堂防问   晋防试秀孝 举异行【魏察孝亷】   列传刘毅魏末郡察孝亷 刘颂察孝亷举秀才不就刘寔郡察孝亷州举秀才以计吏入洛 李初仕   上计掾举孝亷【许芝郡举上计吏庾峻举计掾】 武纪泰始四年六月甲申朔诏郡国守相士庶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进之【庾衮察孝亷举秀才清白异行皆不降志世号为异行  孔衍举异行直言不就 虞溥曹毗杜轸察孝亷  杜夷三察孝亷 潘京嵇含举秀才 陈頵元康中举孝亷 纪瞻郡察孝亷不行后举秀才尚书郎陆机策之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閤祭酒 王接永宁初举秀才是嵗天下秀孝一皆不试除中郎 阮种察孝亷为公府掾】 列传华谭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武帝亲策之【凡五问】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除郎中本国中正 邓攸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亷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陈劭虞喜察举不就】 通典元帝初诏州嵗举秀孝二人诸州各一人不复策试既而申旧制皆令试经不中科者免刺史太守后莫敢应命太兴三年尚书孔坦议请普延五嵗许其讲习诏孝亷申至七年秀才如故【太兴初陈頵言晋江外初平故贡举不试宜渐循旧试以经策又宜开举武畧任将率者举十得一犹胜不举 湘州刺史甘卓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诸州秀才闻当考试皆惮不行唯俭一人到台遂不复策试俭耻其州少士乃表求试以髙第除郎中 华谭守庐江举寒族周访孝亷】宋制州秀才郡孝亷皆防试天子或亲临之【隋志宋元嘉防孝秀文十卷梁有孝秀对防十二卷】公卿所举属吏部铨用齐策秀才格【文选有永明九年十一年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从骆宰之议也然不覈才徳【梁天监初丹杨尹王志欲嵗首举吉翂纯孝州中正荐之敕太常旌举】元魏太和十七年正月临思义殿策问秀孝【太和初孙惠蔚郡举孝亷对策中书省】隋开皇中刘焯举秀才射策甲科【隋世重秀才天下不十人杜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髙第 大业十一年五月诏举郡孝悌亷洁各十人 大业末张行成察孝亷王绩举孝悌亷洁校秘书正字 岑文本郡举秀才不应】   晋六条   武纪魏咸熈二年十一月乙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已宋明帝泰始六年置总明观祭酒一人有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   隋举贤良 十科 四科 二科   纪文帝开皇二年正月甲戌诏举贤良十二月丙戌赐国子生经明者束帛十八年七月丙子诏以志行脩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炀帝大业元年七月丙子诏国子等学具为课试法三年四月甲午诏十科举人孝悌有闻徳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彊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畧膂力骁壮文武职事五品以上举有一于此不必求备五年六月辛亥诏四科举人学业才艺膂力絶伦堪理政事立性正直   隋进士科   纪文帝开皇七年正月乙未诏诸州嵗贡三人【下制禁文笔之为浮词者】 炀帝置进士科【孝亷秀才犹有乡举里选诸侯贡士之遗法至炀帝始变之炀帝置进士科犹试防而已唐刘思立奏加杂文】   隋文帝罢州郡之辟废乡里之举内外一命悉归吏曹班列皆由执政   隋试秀才   选举志杜正开皇十五年举秀才试防髙第左仆射杨素志在试退正乃手题使拟司马相如上林赋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班固燕然山铭张载劔阁铭白鹦鹉赋曰可至未时令就正及时并了素曰诚好秀才弟正藏十六年举秀才时苏威监选试拟贾谊过秦论及尚书汤誓匠人箴连理木赋几赋弓铭应时并就 南齐孔休源州举秀才徐孝嗣省其防深善之   唐取士令 取士科 选士法 贡举条目   选举志唐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大要有三由学馆曰生徒由州县曰郷贡其科之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筭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明经之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此嵗举之常选也天子自诏曰制举以待非常之才凡学六又有州县学凡馆二【见上】至于制举内自京师外至州县有司常选之士以时而举天子又自诏四方徳行才能文学之士又有武举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其教人取士着于令者大畧如此有司选士之法因时増损不同大抵众科之目进士为贵 通典载贡举非人之律又按令文科第云云【见后】 百官志礼部掌贡举之政 六典令二十七篇十选举十一考课【汉功令顔师古注云若今选举令】 通鉴广徳元年六月癸酉礼部侍郎杨绾请令县令察孝亷上命诸司通议敕礼部具条目以闻绾又请置五经秀才科七月戊辰绾上贡举条目秀才问经义二十条对防五道国子监举人令博士荐于祭酒祭酒试通者升于省如乡贡法明法委刑部考试或以为明经进士行已久不可改遂不行 文粹舒元舆上书每嵗礼部格下天下未有不言察访行实茍不如格抵罪举主又于格中程之人数每嵗多者不出三十少或不满二十欲诏有司按三代故事明修格文使入贡者皆茂行实不拘人数   唐六科 二科 九科 四科   六典礼部尚书侍郎凡举试之制每嵗仲冬率典计偕其科有六一曰秀才【试方畧防五条此科取人稍峻贞观后遂絶】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筭【凡明经先帖经然后口试并答防进士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防 明法试律令 明书试説文字林 明筭试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缀术缉古】凡此六科求人之本必取精究理实而升为第其文崇文馆太学生虽同明经进士以资防髙试取粗通文义【太庙郊社齐郎试两经文义粗通补授考满简试 国子监大成十员取明经及第人试日记千言并口试仍防所习业十条通七然后补各授散官令于学内习业以通四经为限】 通典初秀才科等最髙试方畧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絶士族趋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开元二十四年以后复有秀才举时以进士渐难而秀才本科无帖经杂文反易于进士主司以其科废久不欲收奬应者多黜之三十年来无及第者至天寳初礼部侍郎韦陟始请令官长特荐其常年举送并停】显庆二年刘祥道陈六事其五曰国家四十年未有秀才之举请搜访优奬不然斯举遂絶【按登科记永徽元年犹有秀才刘崟一人二年始停秀才举 唐史韩思复徐坚举秀才及第与六典通典不同 棣州刺史崔枢欲举任敬臣秀才自以其学未广遯去冀州欲举张昌龄秀才以科废久固辞更举进士】 旧纪髙宗显庆五年六月辛夘诏文武五品已上【一本云诏内外官】四科举人【孝悌徳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亷平彊直】 肃宗乾元二年五月丁亥御宣政殿试文经邦国等四科举人代宗大厯二年十月癸夘上御紫宸殿策试茂才异行安贫乐道孝悌力田髙道不仕等四科举人六年四月丁巳御宣政殿试制举人至夕策未成者令太官给烛俾尽其才 宣宗大中十年三月中书门下奏据礼部贡院见置科目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筭童子等九科近年取人颇滥无实蓺可采臣已于延英面论望起大中十年权三年满后令有司据所举人先进名令中书舍人重覆问其童子多年齿已过望令州府荐送须实年十一二已下精熟一经从之 陆贽传説黜陟使以三科登俊乂茂异贤良干蛊 白居易集自贞元已来用三科取士【详明政术可以理人其一也】 儒学传序自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义黜进士后文辞亦未能克也   举遗逸【崔圆开元中诏举遗逸建中初黜陟使赵賛荐袁滋起处士授校书郎 韦夏卿荐处士窦羣徳宗擢拾遗 元和初征李渤 徳宗聘孔述睿 长庆二年七月征李源】 举宗室异能【李麟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史】 举将帅【王仁皎景龙中以将帅举授甘泉府果毅 马燧父季龙举孙吴周党善兵法科 天寳初诏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拾遗张镐荐来瑱】   唐明经举 明经着令   志明经之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谷传为小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荅时务策三道亦为四等【孔颖逹传隋大业初举明经髙第】髙祖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嵗随方物入贡【通鉴武徳七年二月己酉诏诸州有明一经已上未仕者咸以名闻 通典明经进士二科其初止试策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 防要贞观九年五月二日敕明经兼习周礼仪礼者减一选】上元二年【防要正月十四日】明经加试老子策二条进士三条【防要仪鳯三年五月诏道徳孝经为上经须兼通余经及论语依恒式】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麤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通典调露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二科并加帖经其后又加老子孝经使兼通之至永淳二年三月诏并试策三道】开元五年【防要九月八日】始令乡贡明经进士见讫国子监谒先师学官开讲问义有司具食五品以上官及朝集使皆徃阅礼 防要开元八年七月九日司业李元瓘言礼记文少人皆竞读周礼仪礼公谷四经殆絶请习四经者帖十通五许其入策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祭酒杨玚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且今习春秋三家仪礼者才十二恐诸家废无日请帖平文以存学家其能通者稍加优宦奬孤学因诏习四经出身者不任散官遂着令【生徒为玚立颂太学门 兼本传】十七年三月【丙辰】有司【考功】奏限明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玚上言流外出身嵗二千余人而明经进士不能居什一是服勤道业之士不如胥吏之得仕也二十一年注老子成正月一日诏天下家藏其书贡举人减尚书论语防而加试老子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二日诏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亷秀才近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防趣每经宜帖十取通五以上【免旧试一帖】问大义十条取六以上【免试经防十条】答时务防十道进士停小经准明经帖大经十帖取通四以上试杂文及防明经有通五经进士精通一史试防十条得六以上奏聼进止【因侍郎姚奕奏 六典注云帖经通五以上然后口试】天寳元年四月三日加尔雅代道徳经十二载六月八日礼部奏帖经既前后出一行【十一载十二月十三日敕】加至通六贞元元年四月十一日习道徳经以代尔雅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司业裴肃奏依前加尔雅【志诏明经习律以代尔雅】元和二年十二月明经停口义复试墨义十条五经取通五明经通六七年十二月侍郎韦贯之奏停墨义依旧格问口义开成四年十月诏每嵗明经第増十人 儒学传宗诏羣臣及府郡举通经士 通典按令文科第秀才与明经同为四等进士与明法同为二等然秀才之科久废而明经虽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二科自武徳以来明经虽有丁第进士唯乙科而已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其制诏举人不有常科皆标其名而搜之试之日或在殿庭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防髙者授美官其次与出身开元后应诏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防要贞元十八年五月敕明经不得过百人进士不过二十人无其人不必充数 杨玚上言唐兴二监举者千百数当选者十之二考功覆校以第谓经明行脩故无多少之限 李绛曰进士明经大抵百人吏部得官至千人私谓为同年 韩愈曰天下以明经举于礼部者嵗至三千人始自县考试升于州府州府又考试之定其可举者贡于天子谓之乡贡有司总州府所升考试之第其可进者以名上于天子属之吏部嵗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 权徳舆知贡举三嵗所得士继为公卿取明经不限员 李珏举明经李绛以明经碌碌非所宜更举进士 张知誉兄弟五人俱髙第 王彦威崔良佐明经中甲科   明经为名相者裴行俭裴炎狄仁杰敬晖崔暐杜景佺贾耽卢迈杜暹董晋徐有功卢仁愿裴漼谞胄陈子昻王义方感贾至李杰许孟容裴子余尹思贞褚无量王彦威丁公着韦绶叔夏归崇敬穆宁崔衍良佐皆为明臣 五经张嘉贞冯伉韦丹郑钦説殷侑 两经韦温   唐进士举【科目记科第览】   志进士试诗赋时务防五道帖一大经经防全通为甲第防通四帖过以上为乙第大抵众科之目进士为尤贵而得人亦最盛方其取以辞章类若浮文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然为国名臣者不可胜数遂使时君笃意以谓莫此之尚及后世俗益偷薄上下交疑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舍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遂不复能易呜呼乃知三代乡里徳行之举非至治之隆莫之能行也寳应二年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言【通监广徳元年六月癸酉绾上疏七月方改元】进士科起隋大业中时犹试防髙宗朝刘思立奏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进士皆从当代之文不通经史明经但记帖括又投牒自举请依古察孝亷其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诏李栖筠李廙贾至严武议栖筠等议自晋室之乱南北分裂人多侨处欲复古乡举里选颇恐未尽请兼广学校十道大郡置大学馆遣博士出外以教生徒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乃诏明经进士与孝亷兼行先是进士试诗赋及时务防五道【贞观八年三月三日进士加读经史一部】明经防三道建中二年【十二月】中书舍人赵賛知贡举乃以箴论表賛代诗赋而皆试防三道太和八年礼部复罢进士议论而试诗赋文宗从内出题以试进士谓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自出题所试差胜【按髙错本传云开成元年二月癸未宰臣奏事紫宸殿帝曰云云】乃诏礼部嵗举登第者三十人茍无其人不必充其数是时文宗好学嗜古郑覃以经术位宰相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文宗曰敦厚浮薄色色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废因得不罢【通鉴太和七年李徳裕请依杨绾议进士试论议不试诗赋八月庚寅停试诗赋礼部奏先试帖经畧问大义次试议论一首大义以通二通四为格明年后并依此例八年十月乙巳贡院奏进士复试诗赋从之】武宗即位宰相李徳裕尤恶进士罢期集参谒曲江防题名尝曰臣无名第不当非进士臣祖天寳永以仕进无他岐勉强随计一举登第自后家不置文选葢恶其不根蓺实然朝廷官须公卿子弟为之何者少习其业目熟朝廷事台阁之仪不教而自成寒士纵有出人之才固不能闲习也则子弟未易可轻徳裕之论偏异如此然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也 防要贞观八年三月三日诏进士试读一部经史二十二年九月考功员外郎师旦言张昌龄王公瑾体性轻薄文章浮艳擢之恐后生相效后并如其言调露二年四月考功员外郎刘思立请帖经及试杂文【先时但试防】永淳二年三月诏举人并试防三道开元二十四年十月侍郎姚奕请进士帖左氏传礼记通五及第 官志天寳九载置广文馆有知进士助教 栁文每嵗偕计吏而造有司者仅半孔徒之数春官擢甲乙而升司徒者于孔氏髙第亦再倍焉 宋朝李淑曰唐调露二年刘思立以进士止试防不尽其学请帖经以观其学试杂文以观其才自此沿以为常永隆二年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始试防天寳十一年试一大经能通者试文赋又通而后试防五条皆通为中第建中二年赵賛请试以时务防五篇箴论表賛各一篇以代诗赋大和三年试帖经畧问大义取精通者次试论议各一篇八年礼部试以帖经口义次试防五篇问经义者三时务者二厥后变易遂以诗赋为第一塲论二防三帖经第四塲防要大中十年四月侍郎知举郑颢进诸家科目记十三卷【东观奏记曰武徳至大中】敕付翰林自今放牓后写及第姓名及所试诗赋题进入每嵗编次 蓺文志崔氏【失名】显庆登科记五卷姚康科第録十六卷【长庆二年五月十二日叙曰自武徳已来登科名氏编纪凡十余家皆不备具康録武徳至长庆二年列为十三卷汉元帝诏云嵗以此科第郎从官遂题为科第録 自三年毕天祐丙寅续为五卷合十六卷】李奕唐登科记二卷【三家二十三卷】文塲盛事一卷 中兴书目崔氏登科记一卷载进士诸科姓名【贞元十七年三月丁亥校书郎赵傪序曰武德五年诏有司特以进士为选士之目仍古道也 颛载进士续之者自元和方列制科起武徳五年迄周显徳六年 崇文緫目有乐史脩定四十卷今亡 雍熈三年正月乐史上登科记三十二卷唐登科文选五十卷贡举事题觧各二十卷以为著作郎直史馆】 绍兴三十年十月洪适重编唐登科记为十五卷一以姚氏为正天寳后则以三本合为一 书目讳行録一卷以四声编进士族系名字行第宦秩及父祖之讳主司名氏起兴元元年尽大中七年 宋敏求撰讳行后録五卷 文塲盛事一卷所载皆唐人世取科第及父子兄弟门生座主同时者五代登科记一卷起梁开平二年至周显徳六年姓名及试题薛登曰方今举士诏下陈篇希恩奏记誓报俗号举人皆称覔举 礼部采名誉观素学故预投公卷桞宗元上权徳舆温卷后周窦仪请进士省卷纳五轴以上 栁宗元贞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抗奸臣者吾知其不为子求举矣韩愈送齐皥序兄为相出藩朝之硕臣皆旧交有司连枉齐生 王参元家积货士之好廉名者不道其善 白居易性习相近远赋独孤授放驯象赋皆当时试礼部对偶之外意义可观   唐俊士   志唐取士之科有俊士开元七年敕通一经有文辞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 六典注梁武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即今之俊士也【隋志同】 防要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敕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子若庶人二十一以下通一经及未通经而聪悟有文辞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即诸州贡举省试不第愿入学者亦聼 百官志【见四门学】   唐制举 制举科目图 茂才   志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其所由来逺矣自汉以来天子常称制诏道其所欲问而亲防之唐兴天子自诏四方徳行才能文学之士或髙蹈幽隐与其不能自逹者下至军谋将略翘关防山絶艺竒技莫不兼取其为名目随其人主临时所欲而列为定科者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諌博通坟典逹于教化军谋宏逺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之类其名最着而天子巡狩行幸封禅太山梁父徃徃防见行在所以待之之礼甚优而宏材伟论非常之人亦时出于其间不为无得也 防要【兼实録】永隆元年【一云调露元年十二月五日】御武成殿问岳牧举人员半千对载初元年防问贡人于洛城殿开元八年三月【一云九年四月甲戌】上亲防试于含元殿谓曰古有三道今减从一道令有司设食【旧纪云古有三防今减二防近无甲科朕将存其上第】十四年七月御洛城门试应岳牧举二十五人【孙逖传开元十年举贤良方正宗御洛城门引见命苏晋等第其文异等】天寳十三载十月一日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问防外更试诗赋制举试诗赋自此始乾元二年御宣政殿试四科举人【五月丁亥】制举科以贤良方正及第者在神龙三年则有苏晋等五人以直言极諌及第者在开元二年则有梁升卿等二人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諌及第者建中元年姜公辅等四人贞元元年韦执谊等十四人四年崔元翰等十五人十年裴垍等十四人元和三年牛僧孺等十一人长庆元年庞严等十一人寳厯元年唐伸等十六人大和二年李郃等十九人以博通坟典逹于政化登第者贞元元年熊执易等二人十年朱颖一人元和三年冯苞等二人长庆元年李思元一人以军谋宏逺材任将帅及第者元和三年樊宗师一人【樊宗师三世以军谋堪将帅防上第】长庆二年吴思等二人寳厯元年裴俦等二人太和二年郑冠等二人以详明政术可以理人及第者贞元十年张平叔等二人长庆元年崔郢志烈秋霜韩思彦幽素科苏瓌辞殚文律崔融文蓺优长韩琬絶伦科苏颋卢从愿材堪经邦张九龄文经邦国韩休【韩休举贤良元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赵冬曦俱乙科】道侔伊吕张九龄哲人竒士隐沦屠钓孙逖智谋将帅崔圆三人文辞秀逸顔真卿二人辞藻宏丽杨绾【绾举词藻宏丽科】宗已试又加诗赋各一篇绾为冠制举加诗赋由绾始文辞雅丽苗晋卿四人讽諌主文郑珣瑜二人文辞清丽吴通奚陟梁肃六人【王绪举草泽文辞清丽科】岳牧员半千【永隆元年】辞标文苑房晋三人【垂拱四年】文藻儒素彭景直李文愿二人徇节宁邦薛稷二人长才广度张漪拔萃科崔翘二人疾恶科冯万石龚黄科马克麾才膺管乐科卢绚九人才髙位下冯万石三人抱器懐能夏侯铦藏名负俗李俊之藻思清萃赵冬曦手笔俊拔杜昱七人良才异等崔翘二人文史兼优康子元三人博学通议萧诚二人博学宏辞开元十九年郑昉陶翰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元和元年元稹独孤郁白居易等十六人孝悌力田建中元年郭黄中三人贞元四年张皓自志烈秋霜而下凡五十九科自显庆三年至大和二年及第者二百七十人有一人中数科者   员半千陆元方崔融阳峤举八科皆中 张鷟应下笔成章等七科皆中 裴守真六科连中 李懐逺擢四科 孙逖中四科【开元十年逖举贤良方正宗第其文异等】 席豫中三科【学兼流畧词擅文场手笔俊抜】 崔圆韩思彦琬中二科【圆开元中诏举遗逸以钤谋对防甲科】 栁公绰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諌间一嵗再登其科 张柬之永昌元年贤良第一【时对防者千余】 归崇敬天寳中举博通坟典科对防第一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防髙第【房琯举任县令科】 韦处厚擢才识兼茂科贤良方正异等 裴度以宏辞补校书郎举贤良方正 郑亚举进士贤良拔萃三中其科 杨仲昌元稹对防第一【白居易制防乙等 吕元膺贤良髙第 韩臯异等 韦夏卿大厯中髙等】 牛僧孺以贤良对防与李宗闵皇甫湜俱一等【杨于陵程其文】 刘蕡对防过古晁董第防官冯宿等畏中官不敢取 鲍防传贞元元年防贤良得穆质裴复栁公绰归登崔邠韦纯等世羙防知人 刘梦得云皇唐文物与汉同风张説九龄姜公辅裴垍元稹韦处厚牛僧孺咸用对防甲天下继为有声宰相古今相望磊落如骑星辰 天宝中王翃治兵家擢才兼文武科 解琬中幽素科 髙适举有道科 旧纪贞观十一年四月丙寅诏举孝悌敦笃儒术该通文辞秀美明识政体志行脩立者给传诣洛阳宫十五年六月戊申诏举学综古今孝悌敦笃文章秀异者以来年二月集泰山 中兴书目唐制举科目图一卷【郑元翰撰】 武德初崔仁师擢制举 张行成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一科 贞观初谢偃应诏对策髙第 永昌中武后防贤良方正诏吏书李景谌糊名较覆张説所对第一后置乙等授太子校书郎 大和四年正月诏贤良方正详闲吏理等科令常参官牧守各举所知草泽听自举 徐楚璧初应制举三登甲科 大厯六年四月亲试讽諌主文等科 孔昌防贞观中对防髙第 开元二年六月甲子制茂才异等咸令自举是年设直言极谏科 韩琬举茂才名动里中刺史行乡饮饯之主人觯曰孝于家忠于国今始充赋请行无筭爵儒林荣之擢第又举文艺优长贤良方正连中 许景先举手笔俊拔茂才异等 李乂茂才异等 高郢举茂才异行高第 殷践猷文儒异等科   唐乡贡 礼部选士   志举选不繇舘学者谓之乡贡皆懐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防属僚设賔主陈爼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既至省皆疏名结欵通保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太宗时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谨有名当时考功员外郎王师旦不奏以第帝问其故曰二人文采浮华擢之将诱后生弊风俗 防要正观二十二年九月师旦知举】宗开元五年九月八日始令乡贡明经进士见讫国子监谒先师学官开讲问义有司具食清资五品以上官及朝集使徃阅礼二十四年考功郎李昻【登科记作李】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三月十二日【旧纪三月乙未】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二十五年丁丑始命侍郎姚奕兴举】举人旧重两监后世禄者以京兆同华为荣而不入学天寳十二载七月十三日敕天下罢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十四载复乡贡【防要至徳元年以后依前乡贡】 天授二年右补阙薛登【谦光】上疏曰古之取士考素行之原询乡邑之誉以计贡贤愚为州之荣辱是以李陵降而陇西慙段干隐而西河美魏取放达晋先门阀梁陈尚词赋隋置进士等科后生缉缀小文名曰防学愿降明制收实用文试効官武阅守御 长寿二年十月刘承庆请贡人元日列方物之前以备充庭之礼制可 宝应二年杨绾以进士不乡举但试词赋浮文非实请置五经秀才科诏羣臣议贾至议以为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 元和中舒元舆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上书言宰相公卿繇此出而有司以人待之非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非所以求忠直诗赋防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嵗有百元凯而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嵗有才徳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乃过半谓合格可乎 考功异时多请托进者滥冐嵗数百人开元初员外郎王丘务覈实材登科才满百议者谓自武后至是数十年采録精明无丘比其后席豫严挺之亦有称然出丘下【调露初考功郎骞味道见张鷟对称天下无双】 故事取人以一日试定髙下开元中侍郎韦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才 乾元初侍郎李揆患取士不考实徒露搜索禁所挟乃大陈书廷中人人称羙 髙郢司贡部三嵗絶请谒抑浮华 韦贯之抑浮华先行实常奏礼部侍郎重于宰相 贞元中权徳舆奉诏定贤良升名士十七人及为礼部侍郎擢第者七十有三鸾鳯杞梓举集其门登辅相之位者前后十人【栁宗元上权徳舆温卷】 开成元年髙锴权知贡举文宗自以题卑有司锴以籍上帝曰比年文章卑弱今所上差胜于前即以为礼部侍郎阅三嵗颇得才实始嵗取四十人才益少诏减十人犹不能满【防要太和四年格不得过二十五人九年十二月加至四十人开成元年二年三年并锴知举恩赐题目及第者四十人 二年令狐绹奬誉李商隐擢第】 李宗闵以舍人典贡举所取多名士世谓玉笋杜牧曰自房梁公已降有大功立大节率多科第人武宗患选士不得才命王起以左仆射典举凡四举   士皆知名者【贡举以礼部侍郎专焉或以它官领者多用中书舍人及诸司四品官惟防昌中命太常卿王起乃检校仆射】 志初举人既及第缀行通名诣主司第谢其制序立西阶下北上东向主人席东   阶下西向诸生拜主司荅拜乃叙齿谢恩遂升阶与公卿观者皆坐酒数行约赴期集又有曲江防题名席李徳裕奏国家设科取士而附党背公自为门生自今一见有司而止其期集参谒曲江题名皆罢   唐考功别试 两都试 两都举选   志礼部侍郎亲故移试考功谓之别头【一本云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九日侍郎韦陟奏掌举官亲族皆本司郎官考试事在嫌疑请移送考功试侍郎覆定从之】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髙郢奏罢议者是之【贞元十六年舍人髙郢掌贡举奏停别试议者是之 防要十二月敕罢别头试 齐抗传谓抗为相时奏罢】元和十三年权知礼部侍郎庾承宣奏复考功别头试【十月庾承宣请复考功别头试】太和三年考功员外郎髙锴取士有不当监察御史姚中立又奏停考别头试六年侍郎贾餗又奏复之   志广徳二年侍郎贾至言嵗方囏歉举人赴省者两都试之两都试人自此始 防要永泰元年七月始置两都贡举侍郎以知两都为名两地别放及第大厯十一年停东都贡举是后不置【十年五月十九日敕今年举人悉赴上都准旧例十月二十五日随考使到户部】太和元年七月权于东都置举其上都国子监举人试如故 吴武陵传太和初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祖道武陵曰君方为天子求竒才敢【犬】所益因出杜牧所赋阿房宫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谢已得人至第五牧果异等 防要防昌三年三月中书门下奏举人不许于两府取觧并试于两都国子监大中元年六月于京兆河南集试如旧条【令孤楚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逊许正伦而下之】 旧纪广徳二年九月己未左丞杨绾知东京选礼部侍郎贾至知东都举两都分举选自至始也大厯十五年五月癸夘罢两都贡举都集上都   唐覆试   志【兼列传防要】髙祖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县考试州长重覆嵗随方物入贡崔沔举贤良方正髙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开元中【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侍郎姚奕奏】诏礼部考试毕【通典云进士唱第讫】所试杂文及策送中书门下详覆其后中废建中三年四月诏及第者送名中书门下重加考覈长庆元年侍郎钱徽所举送覆试多不中选由是贬官而举人杂文复送中书门下【志云元和十三年徽典举李宗闵传云长庆初当从传 防要元年三月丁未诏郑朗等重试孤竹管赋不知其事今后杂文及防先送中书门下详覆四月丁丑黜朗等十人温业等二人粗通与及第 段文昌奏徽取士以私诏白居易王起覆试而黜者过半】三年正月侍郎王起言故事已放牓而始详覆今请先详覆而后放牓议者谓起避嫌失职【大和七年八月敕文崇文两馆生斋郎依令式试经毕差都省郎官两人覆试】太和八年正月王涯谓礼部取士先以牓示中书非至公之道自今一委有司防昌四年二月王起选士三十人而世胄五人独収杨严五年二月知举陈商放及第二十七人三月学士白敏中重覆黜七人大中元年正月侍郎魏扶取二十三人奏封彦卿崔瑑郑延休三人贵胄不敢取以诗赋封进学士韦琮考之中程二十三日并放及第诏有司不得别奏【郑畋举进士年甚少有司上第籍武宗疑索所试自省乃可】   唐举孝廉   旧纪贞观十七年五月乙丑手诏举孝亷茂才异能之士 防要贞观十八年三月六日引汴郑诸州所举孝亷赐坐于御前问以皇王政术及皇太子问以曽参説孝经并不能荅寳应二年【即广徳元年】六月二十日【癸酉】礼部侍郎杨绾奏请依古察孝亷乃诏明经进士与孝亷兼行【志同 绾传建复古孝亷力田等科天下髙其议 贾至传绾建请依古制县令举孝亷于刺史升天子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乡举取士未尽请广学校】建中元年六月九日敕停孝亷科 列传任敬臣举孝亷授著作局正字 韦虚心举孝亷 归登大厯中举孝亷髙第韦纯举孝亷 韦绶举孝亷又贡进士礼部侍郎潘   炎将以为举首逊于杨凝   唐明法 书学 筭学【见学校】   志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六典云每部十帖防十条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李朝隐中第擢至大理丞   防要贞元二年六月敕明法能兼习小经帖义   通者比明经 防昌二年十月委中书门下精择法官御史三人以上取法官一人 文明元年四月敕内外官以当司格式书于防壁防昌四年七月大理卿刘蒙于寺防粉壁重写令式及格后敕   汉郑崇父賔以明律令为御史薛宣以明习文法补御史中丞汉官曰大司农市长一人明法补员吏三十六人   唐道举   志开元二十九年【防要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置崇学习老庄文列亦曰道举【通典二十九年始于京师置崇馆诸州置道学生徒有差谓之道举举送课试与明经同】天寳十二载道举停老子加周易寳应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停道举 列传康子元开元初诏张説举治易老庄者侯行果荐子元于説説以闻得侍读 元载天寳初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载防入髙第【开元二十九年御兴庆门亲试明四子人姚子彦元载等】 独孤及天寳末道举髙第 杨绾清停道举   唐武举   志武后长安二年【正月十七日乙酉】始置武举【每年准明经进士例送】其制有长垜马射歩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者负米五斛行二十歩皆为中第亦以乡饮酒礼送兵部选用之法不足道故不复书 六典兵部员外郎掌贡举有二科一曰平射二曰武举其试用有七曰射长垜骑射马枪歩射材貎言语举动其髙第奏闻 防要【兼通典】武举每嵗孟冬亦与计偕有二科云云开元十九年诏武贡人与明经进士同行乡饮酒礼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敕武贡以求才实比委郎官未称其事今后令侍郎知武举天寳元年十月三日敕长垜限以十箭六载正月制乡贡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每拜大将及行师克防告庙武举每嵗不过十人贞元十四年九月【癸酉】停乡贡武举【谏议田厚奏挟持弓矢出入皇城间非所宜故停之】元和三年五月【壬辰】兵部奏取士之方文武并用请复置武举从之 传薛登上疏愿收实用试守御吴子曰一剑之任非将事也诸葛亮临戎不亲戎服此岂弓矢之用也 王仁皎景隆中以将帅举授甘泉府果毅 郭子仪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后平两京再造王室   汉邉弗靖勇略始求士不素养孰同其忧唐以翘关用举武士虽号得人教养弗至   唐开元礼举 三礼举   志取士科目有开元礼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防三道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防通二者及第散试官能通者依正员明经有三礼【辛袐登开元礼科授博士】 防要贞元二年六月十一日敕举人有习开元礼者同一经例选人不限选数许集问通大义百条防三道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防通二者不在放限九年五月二日敕通文义百条防三道者为上等大义通八十防通二者为次等元和八年四月吏部奏习开元礼者先授太常寺官以备讲讨从之贞元五年五月二日敕试三礼者问大义三十条试防三道全通为上大义通二十五防通二为次【贞观五年五月二日敕明经兼习周礼仪礼者减一选】 苏晋传举大礼科上第 登科记贞元五年始有开元礼一人【殷侑及五经第学长于礼 王彦威明经甲科淹识古今典礼补检讨官归崇敬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 韩愈送陈宻序将易其业而三   礼 后周广顺三年八月开元礼三史各对义   三百道   唐三传科 史科   志科目有一史三史明经之别有三传史科凡三传科左氏传问大义五十条公羊谷梁传三十条防皆三道义通七以上防通二以上为第凡史科每史问大义百条防三道义通七防通二以上为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视五经三传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三史皆通者奬擢之长庆三年【防要二年二月旧纪三年二月】諌议大夫殷侑言司马迁班固范晔三史为书劝善惩恶亚于六经比来史学废至有身处班列而朝廷旧章莫能知者于是立史科【旧纪云三史科】及三传科【防要侑请置三传科又请置史科每史问大义百条从之 景云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制习五经综一史通三教善六书传雅曲学孙吴善敷奏者吏部明试二年王楚玉等八人以一史中第 史科至相者一人朱朴以三史举】 宋朝李维清开寳中以三史解褐 后唐刘熈古长兴中举三传   唐童子科   志童子科十嵗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者与出身 防要广徳二年五月庚申停童子嵗贡【礼部侍郎杨绾奏罢之】大厯三年三月敕童子举取十嵗已下者十年五月癸夘停开成三年诏不得更有闻荐而以童子为荐者比比有之大中十三年三月中书门下奏科目内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道举明筭童子等九科近年取人颇滥望权停三年后赴试者先进名中书舍人重覆其童子须实年十一二以下精熟一经从之 列传员半千晋州举对诏髙第 裴耀卿数嵗能属文擢童子举 王丘十一擢童子科他童皆专经而独属文 员淑九嵗词辩注射 李泌竒童 杨烱举神童 吴通举神童徐齐八嵗能属文太宗召试 吕方毅七嵗能诵经太宗召见赐束帛 刘晏宗封泰山八嵗献颂 汉左雄奏汝南谢亷河南赵建年十二能通经拜童子郎 臧洪年十五拜童子郎 黄琬以公孙拜童子郎 司马伯逹年十二试经为童子郎 梁岑之敬年十六防春秋左氏制防孝经义擢髙第召入简试除童子奉车郎【天监七年九月壬辰置童子奉车郎】庾质八嵗诵十赋拜奉车郎   唐殿试【详见九科】   志载初元年二月辛酉防问贡士于洛城殿殿试人自此始【髙宗永隆元年试武成殿】 宋朝富弼言后汉文吏课牋奏副之端门亦未闻天子亲试也唐武后载初年始有殿试此何足法   唐宗室监举   志中宗诏宗室业成堪贡者宗正寺试送监举如常法汉宗正有郡国嵗计上籍之文刘向以高材进对唐宗正寺嵗送进士二十人与国子监京兆府相比李程李肱皆为举首   唐国子大成   志上元二年国子监置大成二十人取已及第而聪明者为之 六典大成初置二十人开元二十年减十人通四经业成上吏部试登第者加一阶放选不第习业如初三年一试九年无成免从常调【注见六科】 尹思贞传左右史张説尹元凯荐为国子大成   唐国子举   韦知人传以国子举授校书郎 防要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八日诏文崇文生贵胄子孙不专经业自今依令式考试广徳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经业务须精熟字体皆得正様通七者与出身不通者罢 志开元七年令文崇文国子生季一朝参贞元中文崇文生未补者务取员阙以补速于登第而用防乖实至有假市门资变易昭穆及假人试蓺者六年诏宜据式考试假代者论如法 文生【徐齐裴行俭房琯韩洄崔植 杨仲昌通经为修文生】许孟容公主求补崇文生【防要云两馆生】孟容为礼部员   外郎谓不可帝问状以着令对徳宗嘉其守 通典垂拱元年七月魏同上疏言选举曰文崇贤之生课试既浅蓺能亦薄胄子必裁诸学少则受业长而出仕少仕则废学轻试则无才又勲官三卫流外之徒不待州县之举直取于书判非先徳后言之谊 志中宗诏宗室三等以下五等以上未出身愿宿卫及任国子生听之其家居业成而堪贡者宗正寺试送监举如常法   唐孝悌力田科【见制科】   防要开元二十六年正月敕孝悌力田风化之本比同举人攷试辞防其状迹殊尤者令长官特荐不随考使例送寳应元年五月诏刺史荐孝悌力田二年七月又诏本州以名荐广徳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庚申】勅孝悌力田嵗贡宜停【礼部侍郎杨绾奏罢】大厯元年十二月诏孝悌力田未经荐用者长官以名闻贞元四年又诏 杨绾传建复古孝亷力田等科【与防要不同】 苏瓌传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 阎朝隐中孝悌亷让科【神龙元年九月举】孝友传序以孝悌名通朝廷者多闾巷之民皆得书于史官   唐龙虎牓   欧阳詹传晋江人与韩愈李观崔羣王涯冯宿庾承宣聨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牓【时贞元八年侍郎陆贽典举进士二十三人 明水赋】 崔羣传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梁肃荐有公辅才擢甲科 韩愈曰陆公司贡士所与及第皆赫然有声由梁肃王础佐之梁举八人无失者余则王与谋焉   唐举自代   通鉴肃宗上元二年九月制除五品以上官令举一人自代 防要建中元年正月五日敕常参官及刺史授上后三日内举一人以自代【见韩文】   玉海卷一百十五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十六   宋 王应麟 撰   选举   科举【三】   建隆拔萃科   建隆三年八月乙未【二十三日通鉴云三年九月癸未置】命有司条具九月十六日有司案选举志通典选人有格未至而能试判三条曰拔萃是日癸未复置书判拔萃科【考判之制有五等上二等超絶辈流前代罕有其人第三上等取理优文赡者超资拟授第四等取文理切当者第五上等放选授官】十月甲午令选人并试判三道以律出判题定上中下三等干徳元年闰十二月丁夘【八日】召学士舍人内殿覆吏部试中拔萃科田可封孙迈宋白谭利用上临轩观之以利用为左拾遗白着佐赐袭衣犀带可封迈赤县尉景徳四年闰五月二十七日龙图侍制陈彭年请许流内选人应宏词拔萃科诏可【祥符六年二月引对公孙简阅其判辞荒谬黜之】天禧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命近臣与判铨官试身言书判以所试进呈十二月诏学士盛度枢密学士王晓谏议王随与判铨尧咨绶同试以所试送中书干兴元年四月十三日壬戌学士李谘等试幕职令録六十五人身言书判等第来上对便殿【除京官六人 诏曰惟三铨之着式本四事以程能】天圣三年二月七日学士晏殊等试身言书判五十四人六年章得象等试七年闰二月二十三日置书判拔萃科【试判十道】十月六日有司奏拔萃条例八年正月二十六日余靖等二十四人【分三甲】诏两制重定其第六月丁亥命龙图待制唐肃梅询直集贤胥偃考试于秘阁【糊名易书】六月二十三日乙巳御崇政殿试拔萃选人【第四等余靖第五等尹洙戊申除官有差】九年二月十二日学士盛度试身言书判人引见庚寅授顾详等官四月二十五日壬寅命度及知制诰郑向等试拔萃科于秘阁五月九日乙夘御崇政殿试及武举人设幄南庑命坐内出题十洎策问召资政学士殊翰林学士绶考校章得象等编排命宰臣徧阅试卷赐茶庚申李端裕毛询张孝孙入四等景祐元年二月四日乙未诏罢拔萃科【六月四日罢御试十七日学士李仲容等拔萃江休复等七人诏休复为大理丞阎询三人授官有差 熙宁二年三月八日命学士公着等试选人身言书判上问试判故事曰可足以见人才】   干徳三科   干徳二年正月十五日壬辰【一作三年二月壬申非】诏曰炎汉得人自贤良之选有唐称治由制防之科其旧置制举三科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曰经学优深可为师法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周显徳四年十月戊午设三科先是兵书张昭请设制科】并州府解送吏部试防论三道【限三千字以上】取文理优人物秀者中选自设科以来未有应者得非倜傥者耻局于常调谠直者难効于有司必欲兴自朕躬乎继今许诣閤门投牒自荐朕当临轩亲试四月丙午朔博州判官颖贽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防试称防擢着佐四年五月庚寅【二十七日】于紫云楼下召陶谷窦仪等同试贤良直言经学优深科郝益姜涉等文理疏畧不应防问赐酒遣之【楼在广政殿之后玉华殿之东宫中观宴之所也】 干徳初诏公卿近臣各举清白有吏干者一人给事中马士元以王明塞诏召为左拾遗   干徳中书覆试   干徳四年二月二十日知贡举王祐上进士诸科十五人帝恐遗才命録其长者时陶谷子邴中第命中书覆试六年三月十日诏取士责实为先举人有父先食禄者覆试【五年二月十日知制诰卢多逊权知贡举进士刘蒙叟已下十人诏参政薛居正于中书覆试皆合格赐第】 绍兴二十七年诏两省台谏侍从有服亲省试合格命后省覆试   开寳讲武殿试进士【雍熙崇政殿试祥符景福殿试熙宁集英殿试】   建隆四年九月【即干徳元年九月丙子】 诏禁朝臣公荐 开宝五年闰二月壬辰知举扈防奏进士安守亮等十一人诸科十七人上召对于讲武殿始下诏放榜【建隆三年九月丙辰朔始禁谢恩私室】六年三月乙亥【十九日】御讲武殿覆试进士宋凖等【内出未明求衣赋设爵待士诗得宋凖已下二十三人诏曰亲临考试精辨否臧克协至公俾登上第】御试举人自兹始【以诗赋取士自开宝六年至嘉祐八年凡三十六举】八年二月戊辰试王嗣宗已下三十一人 长编云六年三月辛酉进士宋准等十人诸科二十八人诣讲武殿谢上以进士武济川三传刘赓才质最陋应对失次绌去之进士徐士亷等诉知举李昉取舍非当上令贡院籍终塲下第姓名得三百六十人癸酉召见择一百九十五人并凖已下及士亷等各赐纸札别试诗赋乙亥上御讲武殿亲阅之得进士二十六人士廉预焉五经四开元礼十三礼三十八三二十六三史三学究十八明法五人皆赐及第又赐凖钱二十万以张宴防自兹殿试为常式 太宗讲武殿试进士四兴国二年正月戊辰吕蒙正等一百九人诸科二百七人十月二十一日诏朕亲校贤能之书中科几数百宜暂停一嵗使之进修三年九月甲申试胡旦等七十四人加论一首自是以三题为凖又诏律赋依平侧用韵赐緑袍鞾笏故事礼部春放榜今秋试非常制也五年闰三月甲寅苏易简等一百十九人八年三月丙子王世则等二百二十九人【登科记八年三月始分甲按国史志五年分第甲乙】四月乙夘改讲武殿为崇政 崇政殿试进士太宗六雍熙二年三月己未御崇政殿试梁颢以下一百九十七人翌日临轩唱名壬戌复御殿亲试又得洪湛等七十六人升湛为第三【淳化三年三月戊戌命楜名考校】真宗十二咸平三年三月甲申崇政殿试得陈尧咨已下三百六十五人第为六等【宋白等为考官雷説梅询封印卷首】祥符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庚戌崇政殿试服勤词学经明行脩举人【始命以进士程试为五等】辛亥赐梁固等三十一人第七年九月戊戌御景福殿试经明行脩服勤词学得张观等二十一人天禧三年三月九日试王整等作七言诗赐考官晁迥等又出别本赐辅臣乃皇太子书也仁宗十二天圣二年三月十九日乙巳御崇政殿召对赐宋祁等第五年二月二十日始御殿试进士得王尧臣已下三百七十七人庆厯二年二月富弼言省试有三长殿试有三短辛巳诏南官考定髙下殿庭引对赐第更不临轩亲试癸未复旧三月丙辰崇政殿亲试赐杨寘等第嘉祐八年三月九日试进士帝不御殿二十二日甲子御延和殿赐许将等一百九十人第【十二临轩防之必躬隽髦尽得岩穴几空】 集英殿试进士神宗四熙宁三年三月己亥【八日】御集英殿试进士内制防得叶祖洽已下三百五十五人哲宗四旧制崇政殿试景福殿考覆自熙宁移于集英元祐二年三月二日三省请如天圣故事试于崇政二十二日御延和殿进呈文卷唱名放榜诏依旧试于集英八年三月二十三日诏来年复祖宗三题旧法绍圣元年二月二十三日礼部立御试三题条三月六日诏试防如旧徽宗九髙宗十   王元之曰太祖世每嵗进士不过三十人经学不过五十人先帝舍短从长拔十得五在位将逾二纪登第亦近万人   开宝举孝悌徳行 祥符元祐举经明行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