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残卷 - 第 289 页/共 331 页

【陈唯室先生集】   胡少明两书索二程先生书像,因寄小诗二首:微言固巳成糟粕,纸上形容转更疏。要识平生真面目,百无所以若为书。牛首蒙亻其两误传,与人同处最难言。际轲出语不惊坐,熟复方能知委源。   司马光像   【朝学典礼本末】   温国公司马光。   【宋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没,京师民书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四方皆遣人购之京师,时书之有致富者。   【朱晦庵集】   涑水先生书像赞:笃学力行,清修苦节。有德有言,有功有烈。深衣大带,张拱凭徐走多。道像凛然,可渊薄夫。   【元郝经陵川集】   温公书像王安仁藏。后来三代汉唐宋,太师温公绝世无。汲黯魏徵典宋,迁剑向及仲郐。问学德度兼名节,纯粹骨鲠一大儒。麒鳞凤伐皇希有,布帛菽粟民所须。无心求世笃修身,正襟危坐三省吾。以道事君人官职,循分守信不敢窬。近言格非理必书,浑原赞直词无余制礼作乐如成康,渐仁摩义期唐虞。不幸熙丰齐方有马,祖宗良法书刘除磊显磊谏章十上,不用不可一日居。勇退不补枢密班,分司洛下甘著书。谕列治乱成爱君,心存魏阙身江湖。铭深致远推象数,更疑太玄作潜虚。穷神知化德亦盛,不忍亦子极庥枯。一僮一马哭裕陵,万民遮拥牵衣裾。有田不敢重青苗,司马温公来活予。两宫下诏登一相,旱火泼雨天下苏。东册惊喜西夏服,中朝突兀尊皇典。诠知孔明食遽少,以死勤事皆骇吁。革弊治虫虽未竟,巳定鼎命开规模。建炎国脉实在此,绍圣奸党徒厚诬。高风奕奕今共仰,遗像高可徽槁木宁有食肉,相隐隐但见金栗卢。布衾自可覆苍生,貂蝉不称山泽。泫然想见公薨时鬻衣致奠哭过车。不犹此本在人间,一日四海皆书图。更不员公有子瞻,两碑万子雄在琚刻石署公为首恶,小人私计真区区。   张载像   【像学典礼本末】   郑伯张载,字子厚,大梁人。   【朱晦庵集】   横渠先生书像赞:早悦纱吴,晚逃佛老。勇撤邻毗,一变至道。精思力践,妙契疾书。示顽之训,示我广居。   朱熹像   【庙学典礼本末】   徽国公朱熹,字元晦,建人。   【性理群书】   晦庵先生自赞:从容乎,礼法之场。沈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余矩,惟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   【陈同父集】   朱晦庵画像赞:体备阳刚之纯,气含喜怒之正。画面盎背,吾不知其何乐;端居深念,吾不知其何病。置之钓台擦不住,写之云台捉不定。天下之生久矣,以听上帝之命。   【度正性善堂藁】   晦庵先生画像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而重之,其别为六十四。伏羲得之而为伏羲,文王得之而为文王,周公孔子得之而为周公孔子。乾之日豕,曰:元享离贞。坤之彖,亦曰:元亨利。牝马之贞何也?盖自其理而言之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何也?盖其数也推之也。孟子既没已后。此理固已堙晦不明。而其所谓数者,亦遂流于术家,其学不传,亦已久矣。本朝周子、两程子、张子,得其理,邵子复得其数。然言理者详于理,而略於数,考数者详于数,而略于数,惟吾先。自致知格物诚意正心,广而充之,有以极夫治国平天下之道。自太极动静,生阴生阳,引而伸之。有以书夫天地万物之变。圣门所传,至是粲然复明矣。然则孔子之道,岂非集伏羲、文王周孔之大成?吾先生之学,岂非集周子、两程子、张子、邵子之大成也欤?正也用述所知,以为赞:斯文之兴,如日光辉。曾不百年,知者已希。笃生先生,卓哉巍巍。精粗本末,邪正是非。或隐或见,或显或微。鬼神之迹,造化之机。根於太极,形於范围。如鱼斯跃,如鸢斯飞。金体妙用,无不发挥。百世之下,莫之能违。维时宗正,引之经闱。启心沃心,朝夕天威小人间之,浩然赋归。归于建溪,言采其薇。其貌也癯,其道也肥。学者远来,如渴如饥。侃侃,春风浴沂。正也狂简,先觉是希。曰收放心,勉马庶几。敢不服膺,以詹以依。以饮以食,以冠以衣。其忍倍之,以取消议。呜呼!先生之言,今亦不可得而闻也。噫!嘉定十年。三月八日,门人度正书。   【蔡九峰集】   张才叔,屡作文公先生像,如其生焉,亦托名不朽矣。才叔传神书更奇,一分为二两无疑。心追造物无穷巧,后代能名今可知。紫阳遗像壁间开,谁写当年道义怀。从此春风百千意,化身皆自笔端来。   【真西山集】   《跋蔡节斋,为题张生所画文公像》:张生父子称紫阳,于容人物非寻常。能传遗像数百本,粹然千载存无忘。言学工夫日星皎,无言气象真难晓。后学深明末发时,始信张生功不少。文公先生教人,有曰:於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材叔父子,来往先生之门久矣。熟识先生静坐时气象,故所传像,不特工於彤肖之间,而得其所存之妙焉。凡学可以言传者,先生之书尽矣。惟此有非言之所能到。志先生之学,而欲深造先生之道,必于此而求之。母怠戊子立秋日。蔡渊书节斋之学,能言文公所未尝言,材叔之笔,能传文公所不可传。道虽不同,其皆有得于文公之天者邪。   张木式像   【庙学典礼本末】   阳伯张,字敬夫。   【宋朱晦庵集】   亡友张敬夫画像赞:扩仁义之端,至于可以弥六合,谨善利之判,技可以折秋毫。拳拳乎其致主之切;汲汲乎其于父之劳;仡仡乎其任道之勇;卓卓乎其立心之高。知之者识其春风沂水之乐;不知者,以为湖海一世之豪。彼其扬休山立之与姿,典既其不可傅者死矣,观于此者,尚有以卜其见伊吕,而失萧曹也耶。   【王炎双溪集】   到城南园,瞻南轩先生遗像:入门荷香净,步屐柳阴温。欲写情陶。翻引兴萧瑟。瞻望堂中人,玉色而山立六学妙经纶,朱试百之一。身存天下望,身波海内惜。此道会付谁传。册青但陈迹。楼边好山近,竹底凉风入。两鹤韵亦高导我转湖侧。独游何太清滞,念亦可释。门关莫返锁原言日散策。   吕祖谦像   【庙学典礼本末】   开封伯吕祖谦。   【朱晦庵集】   吕伯恭书像赞:括苍潘君叔度,画其称师东莱吕氏伯恭父之像。于可退老堂之上,曰:母使西河之氏,疑我于夫子也。属其友朱熹赞之,为作词曰:以一身而备四气之和,以一心而涵千古之秘。推其有足以尊主而庇民,出其余足以范俗而垂纪。然而状貌不逾于中人,衣冠不诡于流俗。迎之而不见其来,随之而莫睹其躅。矧是册青,孰形心曲。惟尝见之者,于此而复见之焉,则不但遗编之可续而已也。   许衡像   【庙学典礼本末】   魏国公许衡。   石室刻像   【元王恽秋涧集】   余读汉魏五书云:成者有汉文翁,高联石室壁间,刻三皇五帝以来圣贤画像。蜀太守张收笔也,收献帝时人,近过刘氏家塾,遂获其本。盖自盘古氏以下,至种仲尼七十第子百一十三人,画极精妙简古,今千有余岁无丝发剥土西衣。非神物让持,畴克尔邪后有东坡。所临,王逸少欲摹贴。气韵毫逸,有颜鲁鲁公风格。再四展观,悚然起敬,令人有振缨希古之相,真奇足责也。   【金陵志】   案赵明诚《金故录》武氏石室画像五卷。武氏有数墓,在今济州任城墓前有石室,四壁刻古圣贤像,小字八分书,题姓名,往往赞于其上。文词古雅。字画遒劲可喜,故尽录之,以资博览。   书室置像   【赵善自警编】   张子韶曰:予谲领下,居无与游忧,过之不闻,学之不进也,乃于书室中,置夫子、颜子像。适有渊明、曲江莱公、富郑公、韩魏公、欧公、温公、余襄公、邵尧夫、二疏梁况之、王彦霖、范淳夫、邹志全、刘器之、龚彦和、陈莹中、黄鲁直、奏少游、晁无咎、张文潜,诸画像,乃环列于夫子左右,晨朝瞻敬,心志肃然,其所得多矣。有一毫愧心其见诸人也,若市朝之挞矣。   修学像   【唐书】   《韦弘机传》:显庆中,弘机为檀州剌史,以边人僻陋,不知文儒贵,乃修学宫,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晋名儒像,自为赞身攵劝生徒,由是大化。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三 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三   十八漾像   梦傅说像   【书】   说命,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传岩。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德弗头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赍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像,俾以形,旁求于下。孔安国注曰:审所梦之人,刻其形像,以旁求之,效于民间。说筑传岩之野,惟肖傅氏之岩在虞号之界削,似所梦之形也。   铸范蠡像   【国语】   越灭吴。范蠡遂乘轻舟而浮于五湖,莫知其终极。越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朝礼之,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地。   去白起像   【制度详说】   宋,建隆四年,帝武成庙,指白起像曰:此人杀巳降,不武之甚,杖画去之。   射伯升像   【东汉书】   《宗室傅》:伯升与王莽将军严尤等,战子育阳,大败之,自号柱天大将军。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斥,位上公,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   畏郅都像   【抱朴子】   《钦士篇》:郅都之像,使劲虏震振忄习。孔明之尸,犹令大国寝降。   赐叔夜像   【南史】   《伏曼容传》:曼容仕宋为骠骑行参军。宁明帝好《周易》。尝集朝臣于清暑疑讲够曼容执经。曼容素风风采,明帝以方叔夜,使吴人陆深征,画叔夜像赐之。   赞无忌像   【续世说】   太宗信任长孙无忌,或有密表,言其权宠过盛者。太宗以表示无忌曰:联与卿君臣之间,无事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无以获通。因召百察谕之曰:肤今有子皆幼,无忌于联,实有大功,今者委之犹子也。间旧谓之不顺,联所不取,又作威凤赋,赐无忌。命图无忌形像,太宗自作赞赐之。   图李责力像   【唐书】   《李责力传》:始太宗时,已画绩像凌烟阁,至是帝复命图其形,自序之。   【宋李复序涌水文集】   题李责力绘像。唐太宗尝因燕间,顾谓李责力曰:欲托以孤幼,思之无如卿者,卿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联哉。责力齿指出血为誓。高守将立武后,众皆以谓不可,后间绩,日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他外人。立后之议遂决。予尝进渭北九陵山,见英卫皆陪葬昭陵,英公墓域高大,特为立门卦,乃武后厚以报之。敬业欲典复而不能不知祸本于其祖。一言丧邦,若此其甚乎!元右丁卯,清明日,李集履中题。   献九龄像   【舆地幻胜】   长编云:太平兴国三年,韶州言,准诏访唐相张九龄事迹,得其画像。及文集九卷献之。   图功臣像   【西汉书】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天麒鳞阁,法其形貌,书其官爵姓名,惟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博陵侯,姓霍氏。次曰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疏武皆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焉。《赵充国传》初充国以功德与霍光等,列书未央宫。成帝时,西羌有警,上思将师之臣,追美充国,乃召黄门郎杨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   【东汉书】   《马援传》:初马援一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于云壹,以房故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至十七年,乃更褂修封植,起祠堂。   《明帝纪》:永平于中,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壹。《胡扩传》:灵帝竟平八年,思感旧德,乃图画胡广,及太尉黄瑗於省内,诏议郎蔡邑为其颂云。   【北史】   来让儿,迁州京管,又与蒲山公李宽讨平黑幼歙逆党汪文,进位柱国丈帝嘉其功,使画二图其像以进。   【唐书】   《太宗纪》:正观十七年。图功臣于凌烟阁。诏无忌、李恭、如晦、证、元龄、敬德、靖、志元、弘基、通、开山、绍、顺德、亮、君集、公谨、知节、世南、政会、伦、绩、叔宝等二十四人。并图形凌烟阁。《长安》:贞观十七年,太宗于凌烟阁上,图太原幕府及功臣之像二十四人。太宗为其赞,褚遂良题,阁立本画。《秦琼传》:琼战美良川功多,帝赐黄金。后薨,葬昭陵。琢石人马,以旌战功,图形凌烟阁。高宗永徽六年遣使致祭名臣,图形凌烟阁者,凡七人:证、士廉、禹、志元、弘基、世南、叔宝、皆始终著者也。《李晟傅》:德宗诏曰:昔我烈祖,体元御极,有熊熊之士,不二心之臣,左右经纶,乃图厥容,列子凌烟阁,列昭绩效,表式仪形。我行西京,瞻望崇构,见老臣遗像,禺页然萧然,和敬在色。桓彦范,刘幽求、郭子仪等旧臣之次。今愿臣等,保宁朕躬,宜叙先后,各图其像于旧臣之次。李晟与马燧见延英,帝嘉其勋诏图其像于旧臣之次,命皇太子书其文,以赐晟。《代宗纪》:宝应二年,功臣皆赐铁券,藏名太庙,书像於凌烟阁。《忠义传》宣宗大中初,诏求李岘、王圭、戴胃、马周、褚遂良、张巡等三十七人画像,续图凌烟阁。   【儒学警悟】   侯君集既图像后,方逆诛。临决,太宗谓曰:“今而后,惟见公之书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