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51 页/共 737 页

又曰:黄帝习《昆仑》以舞众神,玄鹤二八翔其右。 伏侯《古今注》曰:鹤千岁则变苍,又千岁黑,所谓玄鹤也。 《王子年拾遗记》曰:周昭王时,途修国献青凤、丹鹤各一雄一雌。以潭皋之粟喂之,以溶溪之水饮之。 左思《吴都赋》曰:青鹤。 鸿 《礼记》曰: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取其飞有行列,举於旗首以惊众。) 又曰:孟春之月,鸿雁来;(鸿自南方来,将北,反其居也。)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来宾,言客止来去也。) 《左传》曰: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敕戒二子,喻宀宴食,皆服朝衣,待命旰食。)而射鸿於囿,二子从之。公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如宿。(宿,孙文子邑。) 《毛诗》曰:《鸿雁》美宣王也。(大曰鸿,小曰雁。) 又曰:鸿飞遵渚,公归无所。 《毛诗义疏》曰:鸿鹄,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雁。又有小鸿,大小如凫,色亦白,今人直谓鸿也。 《周易□渐》曰:初六,鸿渐於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威仪,吉。(鸿,水鸟也。进之义,始於下而升,故以鸿为喻,仪可贵也。) 《韩诗外传》曰:齐使献鸿,渴,使者於道饮鸿而失之。使者至楚,曰:“臣欲亡去,为两使不通;欲被颈而死,将以吾君贱士贵鸿也。”楚王贤之,以为上客。 《史记》曰:陈涉叹曰:“燕雀安知鸿鹄掷昃哉!” 《管子》曰: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过。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惟有羽翼之故,是能通其意於天下乎?寡人有仲父,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鲁猎萦》曰:展毋所为鲁君遗齐襄君鸿。至黾浴鸿,鸿失,其装在。御者曰:“鸿,毛物,可使若一结绐置鸿耶。”答曰:“吾非不能买鸿,是上隐君、下蔽罪也。” 《试萦》曰:虎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っ,羽翼未合,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 《淮南子》曰:蜂房不容鸿卵。 《淮南万毕术》曰:鸿毛之囊,可以渡江。(盛鸿毛于缣囊,可以渡江不溺也。) 扬子《法言》曰: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 《新论□微子操》曰:微子伤殷之将亡,终不可奈何,见鸿鹄高飞,援琴作操,其声清以淳。 《傅子》曰:鸿不学飞,飞则撤觎;骥不学行,行则千里。二世修骊山陵,彩玉者倾山,彩珠者蔽海。 又曰:丈夫重义如太山,轻利如鸿毛,可谓仁义也。谚曰“己是而彼非,不当与非争;彼是而已非,不当与是平”也。 《博物志》曰:鸿鹄寿千岁,皆胎产也。 《晋书□隐逸传》曰:郭,敦煌人也。张天锡使盖公明徵之,指翔鸿以示之曰:“杆鸟也,安可笼哉?”遂深逃绝迹。公明拘其门人,叹曰:“吾逃禄,非避罪也,岂得隐居行义害及门人?”乃出就徵。 《隋书》曰:卢思道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为《孤鸿赋》,以寄其情,曰:“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便见识知音,历受群公之眷。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通人杨令君、邢特进已下,皆分庭致礼,倒屣相接,翦拂吹嘘,长其光价。而才本驽拙,性实疏懒,势利货值,淡然不营。虽笼绊朝市,且三十载,而独往之心,未始去怀抱也。摄生舛和,有少气之病。分符坐啸,作守东原。洪河之湄,沃野弥望。嚣务既屏,鱼鸟为邻。有离群之鸿,为罗者所获,野人驯养,贡之於余。置诸池庭,朝夕赏玩,既用销忧,兼以轻疾。大《易》称:‘鸿渐於陆,羽仪盛也。’《扬子》曰:‘鸿飞冥冥,骞翥高也。’《淮南子》曰:‘东归碣石,违溽暑也。’平子《赋》曰:‘南寓衡阳,避祁寒也。’若其雅步清音,远心高韵,鸾已降,罕见其俦,而锻翮墙阴,偶影独立,唼喋秕卑,鸡鹜为伍,不亦伤乎?余五世戤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鹄 《史记》曰: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以见献楚王,曰:“齐王使臣献鹄。过於水上,不忍鹄渴,出而饮之而飞去。吾欲刺腹绞颈而绝,恐人议吾君以鸟故令士自杀;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主;欲赴索妃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受罪。”楚王曰:“善。”(《说苑》曰:魏文侯使舍人无献鸿於齐,其事同。) 《宋书》曰:桓荣祖善弹,为东海太守,登西楼,见翔鹄□中,谓左右曰:“当生取之!”於是弹其两翅,毛脱尽坠地,无伤。养,毛生乃去。 《南史□孝义传》曰:谢昌寓,陈郡人也,为刘悛广州参军。孝性甚至。常养一鹄,昌寓病顿慨,而鹄顿慨不食。昌寓亡,而鹄遂飞去。 《韩诗外传》曰:晋平公游於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舡公盖疸跪而对曰:“夫珠出江海,玉出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好之。士有足而至者,犹主君好之;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何患无士乎?”平公曰:“吾食客门左千人,门右千人,朝食而不足,夕收市赋;暮食不足,朝收市赋。吾何谓不好士乎?”对曰:“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耳。背上之毛、腹上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署一把,飞不为加下。今君之食客,门左门右各千人,亦有六翮在其中乎?将皆背上之毛、腹上之毳也?”(《新序》云:晋文公游西河,舟人固桑树;《说苑》曰:赵简子游於河,舟人古对几书。二语同。) 《离骚》曰:缘鹄饰玉,后帝是飨。(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缘鹄鸟之美,修王鼎以事於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 《录异记》曰:魏安厘王曰:“寡人得如鹄之飞,视天下如莽也。”吴客有隐游者闻之,作木雕而献王。王曰:“杆有形无用者也。夫作无用之器,世之奸民也。”召游者加刑焉。游者曰:“臣闻大王之好飞也,故敢献雕,安知王之不知此也?可谓知有用之用,未寤无用之用矣。”乃取而骑之,遂翻然而飞去,莫知所之。 邓德明《南康记》曰: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少有栖仙之术。常玄会至晓,不及朝列,化为白鹄至阁前,回翔欲下。威仪以帚掷之,得一支履,耽乃惊还坐,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甚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 《异苑》曰:大亨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见二白鹄语於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於是飞去。 《抱朴子》曰:千岁之鹄,随时而鸣,能登於木,色纯白,脑尽成骨。 《列仙传》曰:陵阳子安死,葬山下。有黄鹄来,栖其冢边树,鸣声呼“安安”。 又曰:鲁陶门女者,少寡,养姑,纺绩为产。鲁人欲求之,女乃歌曰:“黄鹄早寡,七年不诗。宛颈独宿,不与众同。禽鸟尚然,况於贞良?”鲁人闻之,遂不复求。 《楚辞》曰: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伏侯《古今注》曰:汉惠五年七月,黄鹄二集萧池。 《汉书》曰: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赐诸侯王、列侯、宗室金钱。 《西京杂记》曰:始玄玄年,黄鹄下太液池。上为歌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自顾薄德,愧尔嘉祥。” 《广志》曰:黄鹄出东海,汉以其来集为祥。 《魏武乐府》曰:黄鹄摩天蓟赃飞,後宫尚得烹煮之。 崔鸿《十六国春秋□後赵录》曰:扬州献黄鹄雏五,徙之于玄武池。颈长一丈,声闻十馀里。 《淮南子》曰:凤皇曾游万仞之上,鸿鹄鹄莫不惮惊。 郭璞《赋》曰:晨鹄天鸡。(此鹄属也。) 鸡 《穆天子传》曰:鸡飞八百里。(郭璞症曰:鸡,即鹄属也。) 《管子》曰:凫鹜之舍近,鸡之通远。 《楚辞》曰:鸡啁哳而悲鸣。 张衡《西京赋》曰:翔仰而不逮。(薛综曰:鸡也。音昆。) 嵇康《琴赋》曰:鸡游弦,千里别鹄。 张华《鹪鹩赋》曰:鸡窜於幽险。 卷九百一十七 羽族部四 雁 《礼记》曰:孟春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季冬之月,雁北乡。 《仪礼□婚礼》曰:下达,纳彩用雁。 又《士相见》曰:大夫相见以雁,饰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雁,知时,飞翔有别也。饰之以布,谓裁缝之其身也。维,谓系联其足。) 又《聘礼》曰:私睹,出,如舒雁。(威仪自然,而有行列。舒雁,鹅。) 《左传□昭玄》曰: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禽,雁也。纳彩用雁。) 《毛诗》曰: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尚书□舜典》曰: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世贽。(孔传曰:大夫执雁。) 《尔雅》曰:凫雁鬼,其足蹼。(郭璞注曰:脚指间有幕蹼,属相着。) 《春秋说题辞》曰:雁之言“雁雁”,起圣以招期,知晚早,故雁南北,以阳动也。(雁雁,音声貌也。圣上闻雁雁有音声,知为时节。雁鸟随日南以常动。) 《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後。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广雅》曰:可鹅、苍可,雁也。 《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豪戤日,雁北乡;雁不北乡,民不怀至。 《史记》曰:苏武在匈奴中。昭帝遣使通和,常惠夜见汉使,使谓单于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如其言。单于大惊,乃使武还。 《汉书》曰:梁孝主於睢阳园中作凫雁池。 又曰:武帝太始三年,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 《後汉书》曰: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谎序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 《北史》曰:齐斛律光从文襄出野,见双雁飞来,文襄使明月驰射之以二矢,俱落焉。 又曰:尉迟迥之乱也,隋将史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 《三国典略》曰:徐思王,寿阳人。家本寒微,以捕雁为业。 《晋史》曰:朱汉宾少时善射,常因与同辈出猎,指一飞雁,随矢而落。其镞正中其臆,臆上贯一金钱,有篆文,示其郡之硕学,皆无识者。人甚异之,由是人皆号之“朱落雁”。 《庄子》曰: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问其故,曰:“无所用。”织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出於山,及邑,舍故人家。故人嘉具酒肉,令竖子杀雁烹之。竖子请曰:“其一雁能鸣,其一不能鸣,奚杀?”主人公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而死,先生何处焉?”织子叹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 《淮南子》曰:夫雁从风飞,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弋。 《山海经》曰: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家语》曰:孔子之卫,卫公与孔子语。见飞雁过而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乃逝。 《贾谊书》曰:邹穆公令食边雁,必以秕,无敢以粟。 《说苑》曰:秦穆挂百里奚。公孙友归,取雁以贺曰:“吾得社稷之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 又曰:齐晏子对景公曰:“君之凫雁,食以菽粟。” 又曰:大夫以雁为贽。雁者,有长幼之礼。士以雉。雉者,取其不可狎服。庶人以鹜。鹜,以其无他心也。 《白虎通》曰:朕用雁者,取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 扬雄《方言》曰:自关而东谓雁可鹅,南楚之外谓之鹅,或谓之仓可。 《博物志》曰:雁食粟,则翼重不能飞。 《会稽典录》曰:虞固,字季鸿,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止宿厅事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卒官,雁遂哀鸣,还至馀姚住墓前,历二年乃去。 《梁州记》曰:梁州县界有雁塞山。传云:北山有大池,水雁栖集之,固因名曰“雁塞”。 盛弘之《荆州记》曰:雁塞北接梁州汶阳郡,其间东西岭,属天无际,□飞风翥,望崖回翼。惟一处为下翔,雁达塞,矫翼裁度,故名雁塞,同於雁门也。 邓德明《南康记》曰:平固县有复笥山,上有湖,周回十里。有一石雁浮出湖中。每至秋天,石雁飞鸣,如候时也。 《十三州记》曰:上虞县有雁,为民田春衔拔草根,秋啄除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有刑无赦。 《荆州图记》曰:沮阳县西北有雁浮山,是《山经》所谓“景山”也。高三十馀里,周回三百里,修岩遐亘,擢干宵。雁南翔北归,偏经其上,士人由兹改山名焉。 五色雁 《汉书□郊祠志》曰:宣帝於西河筑世宗庙,告祠,有五色雁集殿前。 《唐书》曰:贞玄十年,同州献五色雁。 白雁 《左传□哀上》曰: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呃戤说。因访政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 《新语》曰:梁君出猎,见白雁而欲自射之。道上有惊雁飞者,梁王怒,命以射此人。其御公孙龙谏曰:“昔卫文公时,大旱三年。卜云:‘必须人祠。’文公曰:‘求雨者,为民也。今杀之,不仁,吾自当之。’言未卒,雨下。今君重雁杀人,何异虎狼?”梁君引龙登车,入郭呼“万岁”。曰:“善哉!今日猎得善言。” 《晋书□载记》曰:建玄初,石季龙飨群臣于太武殿前。有白雁百余集于马道南。季龙命射之,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