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50 页/共 737 页
蔡邕《琴操》曰:周成王时,天下大治,凤皇来舞於庭。成王乃援琴而歌曰:“凤皇翔兮於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
《列仙传》曰:萧史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箫作凤声,凤皇来至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日一夜,皆随凤皇飞去。
《王子年拾遗记》曰:周昭王以青凤之毛为二裘,一曰燠质,二曰暄肌,常以御寒。至厉王末,犹宝此物。及厉王流于彘,人得而珍之。人罪有陷大辟者,以青凤毛赎罪,免死。片毛则准千金。
《异苑》曰:东莞刘穆之,字道民,素居京口。晋隆安中,凤皇集其庭。相人韦薮调之曰:“子必协赞大猷。”
李彤《四部》曰:吊鸟山,俗传曰:凤死於上。岁七月至九月,群鸟常来集其上。
《国语》曰:周之兴,鸣於歧山。
《说文》曰:,凤属,神鸟也。
《三辅决录》注曰:太史令蔡衡云:“毛色多紫者为。”
《後汉书》曰:永平中,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彩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刘复不能对,荐贾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对曰:“昔武王终父之业,在歧。,凤植叼名也。周大夫内史过对周宣王曰:周之兴也,鸣歧山,事见《国语》。宣帝威怀戎狄,神雀仍集,此胡降之徵也。”
《唐书》曰:毡慌,字文成,聪警绝伦,无书不览。为儿童时,梦紫色大鸟,五色成文,降于家庭。其祖谓之曰:“五色赤文,凤也;紫文,也,为凤之佐。儿当以文章瑞於明廷。”因以为名字。
雏
《山海经》曰:南禺之山,其鸟雏。
《庄子》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恐代其相,搜国中三日三夜,庄子伏主人马栈下。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名雏,南海而飞之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鸱得腐鼠,橱妪,仰而视之曰:‘吓!’子欲以梁国吓我耶?”
《仓颉解诂》曰:,神鸟,飞竟天汉。以为侍中冠。
《杂字解诂》曰:似凤皇。
《史记》曰:孝惠郎中皆冠。
《南越志》曰:曾城县多,山鸡也。利距,善斗。光色鲜明,五色炫耀。
《楚辞》曰:曳彗星之皓旰兮,抚朱雀与。(朱雀、,神俊之鸟也。动以神物自喻,当差、飞能撤觎。)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掩翡翠,射。
卷九百一十六 羽族部三
鸾
《春秋玄命苞》曰:火离为鸾。
《春秋孔演图》曰:天子官守以贤举,则鸾在野。
《春秋运斗枢》曰:天枢得,则鸾鸟集。
《诗含神雾》曰:王者,德化充塞,照洞八冥,则鸾臻。
《尚书中候》曰:昔者轩提像,鸾鸟来仪。
又曰:周公归政於成王,太平制礼,鸾鸟见。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鸟兽,则鸾鸟舞。
谢承《後汉书》曰:方储,字圣明。幼丧父,事母。母终,日自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鸾鸟栖其上,白兔游其下。
又曰:灵帝建宁四年,河南上言:二凤皇、二鸾鸟集原县。
《东观汉记》曰:王阜为重泉令,鸾鸟止学宫阙。阜使掾沙叠为张雅乐击磬,鸟举足垂翼,应声而舞。止县庭,留十余日去。
《北史》後魏柳楷对萧宝寅曰:“阁王齐明帝子,天下所属,且谣言曰:‘鸾生十子,九子,一子不,关中乱。’武王有乱臣十人。乱者,理也。大王当理关中,何所疑虑?”
《山海经》曰:轩辕之国,清沃之野,鸾鸟自歌。(《海内经》云:广都之野鸾自歌。)
又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以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说文》曰:鸾者,神灵之精也。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主音,颂声作则至。
《周书□王会》曰:成王时,氐羌献鸾鸟。
孙氏《瑞应图》曰:鸾鸟,赤神之精,凤皇之佐。鸣中五音,肃肃雍雍,喜则鸣舞人君。行步有容,进退有度。祭祠、宰人咸有敬让,莱糙、亲疏有序则至。一本曰:心识锺律,律调则至,鸣舞以和之。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曰:“仙之次药,有灵丘仓鸾之血。”
焦赣《易林》曰:温山松柏,常茂不落。鸾凤以庇,得其欢乐。
《括地图》曰:羽民有羽,飞不远。多鸾鸟,食其卵。去九疑四万二千里。
《抱朴子》曰:《昆仑图》曰:“鸾鸟似凤而白缨,闻乐则蹈节而舞,至则国安乐。”
《决录》注曰:辛缮,字公文。治《春秋》谶纬,隐居华阴,光武徵不至者。有大鸟,高五尺,鸡首燕颔,蛇颈鱼尾,五色备举而多青。栖缮槐树,旬时不去。弘农太守以闻,诏问百僚,咸以为凤。太史令蔡衡对曰:“凡像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黄色者雏多,青者鸾多,紫者多,白者鹄多。今此鸟多青者,乃鸾,非凤也。”上善其言。三公闻之,咸逊位避缮,缮不起。
车频《秦书》曰:符坚时,关陇人安,百姓丰乐。民歌曰:“长安大街,两边种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
崔る《七言诗》曰:鸾鸟高翔时来仪,应治归德合枉彐,啄食拣实蚁池。
范太《鸾鸟诗序》曰:蚌王结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袄戤,欲其鸣而不能致。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後鸣,可悬镜以映之。”王从言。鸾睹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
鹤
《韵集》曰:鹤,善鸣鸟。
《春秋说题辞》曰:鹤知夜半。(鹤,水鸟也。夜半水位感其生气,则益喜而鸣。)
《易通卦验》曰:立夏,清风至而鹤鸣。
《周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左传》曰:狄人伐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毛诗》曰:《鹤鸣》,诲宣王也。鹤鸣於九皋,声闻于天。(兴也。皋,署也。言身隐而名着。)
《诗义疏》曰:鹤,大如鹅,长三尺,脚青黑,高三尺馀,赤颊赤目,喙长四寸。多纯白,亦有苍色者。今人谓之“赤颊”。常夜半鸣,高闻八九里,惟老者乃声下。今吴人园中及士大夫家皆养之,鸡鸣时亦鸣。
《汉书》曰:王莽常以鹤髓渍种学仙。
《后汉书□郑弘传》注引孔灵符《会稽记》曰:射的山南有白鹤,为仙人取箭。弘常彩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移後果然。故若耶溪风至今呼为“郑公风”也。
《晋书》曰:嵇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
又曰:吴隐之,年十馀岁,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常有双鹤唳。及祥练之夕,复有群雁俱集。
《宋书》曰:齐高帝镇淮阴,为宋明帝所疑,被徵为黄门郎,深怀忧虑。见平泽有群鹤,仍命笔咏之曰:“八风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间志,为君苑中禽。”
《梁书》曰:庾域母好鹤唳。域在位营求,孜孜不怠。一旦,双鹤来下。论者以为孝感所致。
《庄子》曰:凫糁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又曰:老子谓孔子曰:“夫鹤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列子》曰:詹何曰:“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鹤於青□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
《墨子》曰: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对曰:“虾蟆日夜鸣,口乾而人不听之;鹤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
《抱朴子》曰:周穆王南征,一锯ā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神异经》曰:西海之外有鹤国,男女皆长七寸。为人自然有礼,经论跪拜。寿三百岁。人行如飞,日千里。百物不敢犯之,惟畏海鹤,鹤遇即吞之,亦寿三百岁,人在鹤腹中不世。
《琴操》曰:高陵牧子取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妻闻,中夜惊起,倚户悲啸。牧子闻之,援琴鼓之云:“痛恩袄戤永离,叹别鹤以舒情。”故曰:《别鹤操》。
《论衡□艺增》篇曰:鹤鸣九折之泽,声闻于天。此增益也。案:鹤鸣参天,人则不闻。鸣在于泽,云何谓乎?
《八王故事》曰:陆机为成都王所诛,顾左右叹曰:“今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
《陶侃别传》曰:侃丁母艰,在墓下,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仪形鲜异,知非常人,遣看之,但见双鹤飞而撤觎。
《世说》曰:刘尊祖少为殷中军所知,称之於庾公。庾公甚欣,便取为佐引见,坐独榻上与语,刘尔日殊不称。庾公小失望,遂名之为羊公鹤。昔羊叔子有鹤,能舞,常向客称之,客至,试,使驱来,而不能舞,故称云。
又曰:衫戋道林好鹤,时有遗其双鹤者,长欲飞,林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能复起,乃舒翼反顾,视之似懊丧意。林公曰:“既有陵□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乎?”养令翮成,遂放飞去。
《述异记》曰:宋玄嘉初,镇北将军王仲德镇彭城。左右出猎,遇一鹤将二子,悉禽之,归以献王。王使养之。其小者,口为人所裂,遂不能饮食。大者辄含粟哺之,饮辄含水饮之,先令蒲哎,未曾亡也。王甚袄戤,令精加养视。大者羽翮先成,每翥撤觎。小者尚未能飞,大者终不先去,留饮饴之。又於庭中蹇跃,教其飞六十馀日,小者能飞,乃与俱去。
《风土记》曰:鸣鹤戒露。此鸟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
《淮南八公相鹤经》曰:鹤者,阳鸟也,而游於阳,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七,故七年小变,十六年大变,百六十年变止,千六百年形定。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头赤;食於水,故其喙长;轩於前,故後指短;栖於陆,故足高而尾凋;翔於□,故毛丰而肉疏;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生天寿不可量;戍以体无青、黄二色者,木土之气内养,故不表於外。是以行必依洲屿,止不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鹤之上相;瘦头朱顶,露眼黑精,高鼻短喙,(音故列切。)颊耳,长颈促身,燕膺凤翼雀尾,龟背鳖腹,轩前腹後,高足粗节,洪髀纤指,此相植蹈者也。鸣则闻於天,飞则一举千里。鹤二年落子毛,易黑点;三年产伏,复七年羽翮具,复七年飞薄□汉,复七年舞应节,复七年昼夜十二时鸣声中律;复百六十年不食生物,复大毛落,茸毛生,雪白或纯黑,泥水不污;复百六十年,雄雌相见,目精不转而孕;千六百年,饮而不食,鸾凤同为群。圣人在位,则与凤皇翔於甸。
《穆天子传》曰:至於巨搜氏,巨搜之人乃献白鹤之血,以饮天子。
又曰:天子饮於孟氏,爰舞白鹤二八。
《吴越春秋》曰:吴王阖闾有女。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食蒸鱼,王常半以与女。女怨曰:“王食我残鱼,辱我,不忍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葬於邦西昌门,凿地为女坟,积玉为山,丈石为郭,仅狞、玉杯、银樽、珠襦植郸皆以送女。乃舞白鹤於吴市中,令万民随观之。遂使与鹤俱入羡门,因塞之以送死。
《汉武帝内传》曰:宣帝即位,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告祠世宗庙,曰有白鹤集後庭。
《东观汉记》曰:章帝至岱宗,柴望毕,白鹄三十从西南来,经祠坛上。
《列仙传》曰:王子乔见桓良曰:“庚我缑氏山头。”至期,果乘白鹤住山颠,望之不得到。
又曰:萧史善吹箫,能致白鹤。
《神仙传》曰:介像死,吴先帝思之,以像所住屋为庙,时时往祭之,有白鹤来止。
李尊《太玄真人茅君内传》曰:茅盈留句曲山,告二弟曰:“吾去有局任,不复得数相涂却。”父老歌曰:“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鹤,各在一山头。佳雨灌早稻,陆田亦复周。妻子保堂室,使我无百忧。白鹤翔金穴,何时复来游?”
《邴原别传》曰:邴君所谓□中白鹤,非鹑之网能虏。
《永嘉郡记》曰:沭溪野青田中有双白鹤,年年生伏,长大便去。只伯馀父母一诗在耳,精白可爱,多云神仙所养。
《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极秀。一峰名紫盖峰,欠觎明景,辄有一诗白鹤回翔其上,清响亮彻。
焦赣《易林》曰:白鹤衔珠。
王韶之《神镜记》曰:苜眶郡南百馀里有兰岩,常有双鹤,素羽皎然,日夕偶影翔集。传云:“昔夫妇俱隐此,年数百岁,化成此鹤。”
《临海记》曰:郡西北有白鹤山,周回六十里,高三百丈。有泄水悬注,遥望如倒挂白鹤,因以为名。古老相传云:此山昔有鹤,晨飞入会稽雷门鼓中。於是雷门鼓鸣,洛阳闻之。孙恩时斫此鼓,见白鹤飞出,高翔入□。此後鼓无复远声。
《古歌辞》曰:飞来白鹤,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籽盎病,不能相随,五里还顾,量蕊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日摧颓。
《唐书》曰:天宝中,华阴郡奏:白鹤见於西岳五福峰。
又曰:至德中,肃宗降道戤辰,有庆□属天,白鹤飞舞於上所居殿宇,翱翔二十馀匝而去。
《战国策》曰:庄辛谓楚襄王曰:“黄鹤生江海,俯啄鲤,仰断菱藕,奋其六翮,自以为伍录,与人无争。不知夫射者方虚隆矢,治缴,将加己者万仞之上。故昼游江湖,媳憎鼎俎。
《韩诗外传》曰: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谓哀公曰:“夫鸡有五德,君犹瀹而食之者,以其所从来近也;未若黄鹤一举千里,止君园池,啄君稻粱,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故臣将去君,黄鹤举矣!”
《离骚》曰:黄鹤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
《述异传》曰:荀瑰,字叔玮,潜栖却粒。常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宵汉。俄顷已至,乃驾鹤植钓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渺然烟灭。
《韩子》曰:师旷鼓新声。平公问师旷:“杆何声也?”曰:“清商。”公曰:“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古之得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公曰:“得试之乎?”师旷不得已,援琴一奏,有玄鹤二八从南方来,集於廓门之危;再而列;三奏,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公大悦,提觞起为师旷寿。其後大旱。
孙氏《瑞应图》曰:玄鹤者,知音乐之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