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281 页/共 737 页
虞预《晋书》曰:玄康玄年,河间、成都二王举兵向京都,朝廷北讨,徵嵇绍为侍中。王旅不振,败绩於汤阴,百官侍卫莫不溃散,惟绍以身捍寇。兵突御辇,飞矢雨集,绍遂被害於帝侧,血溅御服。及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又曰: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血逆流着柱,终柱末二丈三尺,旋复流下四尺五寸,百姓咸称其冤。
《晋书□张轨传》曰:汉末,金城人阳成远杀太守以叛,郡人冯忠赴尸号哭,欧血而死。
又曰:桓温父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预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崔鸿《十六国春秋□後赵录》曰:伏都有膂力,善尺牍,攻石闵不克,为闵所杀,横尸相枕,血流成渠,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皆斩之,死者二十馀万。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
又《北燕录》曰:冯跃宴郡僚,忽有血流左臂,跃恶之。从事中郎王乘因陈苻命之应,跃戒其勿言。
《南史》曰:萧睿明母病风,积年沉卧。睿明昼夜祷祈,时寒,下泪为冰,叩头血出,亦为冰不溜。
《陈书》曰:吴明彻杀王琳,有一叟以酒脯来至,号酹尽哀,收其血,怀之而去。
《三国典略》曰:齐主於凉风堂召孝昭第二子百年,遣左右乱捶击之。又令曳以绕堂,所行之处,血皆遍地。
又曰:齐主将杀开府高德正,召而谓之曰:“闻尔病,我为尔针。”以刀子刺之,血流沾地。
又曰:周师围江陵,谢答仁请守子城,梁主即授城内大都督。既而召王裒谋之,裒以为不可。答仁请入不得,呕血而去。
《唐书》曰:王君廓镇幽州,会突厥入寇,君廓邀击,破之。高祖大悦,徵入朝,赐以御马,令於殿庭乘之而出,因谓侍臣曰:“吾闻蔺相如叱秦皇,目眦出血,君廓往击窦建德,将出战,李遏之,君廓发愤大呼,目及鼻耳一时流血。此之壮气,何谢古人?不可以常例赏之。”复赐锦袍金带。
又曰:辅公┙据江东反,发兵寇寿阳。命李孝恭为行军玄帅以击之。孝恭自荆州趣九江,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者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惟人所召。自顾无负於物,诸君何见忧之深!公┙恶积祸盈,今承庙算,以致讨。碗中之血,乃公┙授首之徵。”
又曰:李思摩,颉利族人也。授右卫将军,从征辽东,为流矢所中,太宗亲为吮血。
又曰;李子慎诬告其舅,以获五品,其母见其着绯衫,覆面床下,泣涕曰:“此是汝舅血染者耶!”
又曰:玄宗幸蜀,次马嵬,召左相韦见素,见素出店,为乱兵所挝,头血流地。上遽令寿王傅诏止之。
又曰:天宝十五年,安禄山下将蔡希德攻陷常山郡,执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杀掠人吏万馀人,城中流血。
又曰;窦轨每临戎对寇,或鞠挟月,身不解甲。其部众无贵贱少长,不恭命即立斩之。每日被事,多所鞭挞,流血满庭,见者莫不股栗。
又曰:刘审礼丁父忧去职,及葬,跣足随车,流血洒地,行路称之。
又曰:牛徽为吏部员外郎。巢贼犯京师,父蔚方病,徽与其子自扶蓝(音蓝)舆,投窜山南。ト路险狭,盗贼纵横,谷中盗击徽破首,流血被体,而捉舆不辍。
《庄子》曰:苌弘死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燕丹子》曰: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
《贾子》曰:炎帝、黄帝异母兄弟,各有天下之半,战於涿鹿之野,流血漂杵。
《山海经》曰:禹堙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五,以其地为台。相繇,一名相仰。
《春秋後语》曰:燕太子丹,豫求天下名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无不立死者。(裴る曰:言以匕首伤人血出,沾濡丝缕,便立死。濡,读如儒也。)
《说苑》曰:蔡威公闭门而哭三日,泣尽而继之以血。
《幽明录》曰:王伯阳亡,其子营墓得三漆棺,移置南岗。夜梦鲁肃云:“当杀汝父。”寻复梦见。伯阳云:“鲁肃与弟争墓。”後於坐褥上见数升血,疑鲁肃杀之故也。墓今在长广桥东一里。
《汝南先贤传》曰:阳安令赵规与朗陵太守黄萌争水,规割指诅曰:“随血所流入阳安界。”萌忿,杀规。小吏王朔复刺杀萌,朗陵官属又杀朔。民於京山上为朔作祠坛,每水旱辄往祈祷。
《博物志》曰:战斗死亡处有人马血,积年化为磷,磷着地及草木,如霜露,略不可见。人行或有触着,体便有光,拂拭便分散无数。又细咤声如沙豆,住久乃灭。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馋拢
《三辅旧事》曰:武帝发兵攻太子,连斗五日,白虎阙前沟中血没足。
《世说》曰:阮步兵居丧不率礼,而志孝称。当葬母,先食肫饮酒,然後临诀而哭,直云:“人言穷,我将穷矣!”因吐血一升,气绝不如人,弥时乃苏。
膏
《春秋玄命苞》曰:膏者,神之液。
《文子》曰:人受变化,一月而膏,三月而脉。
《异苑》曰:满奋丰肥,肤肉溃裂,每暑夏辄膏流汗溢。
卷三百七十六 人事部一十七
心
《释名》曰: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
《礼记□礼运》曰: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又《祭义》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又《缁衣》曰: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又《大学》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左传□庄公》曰:楚武王伐随,入告夫人邓曼曰:“余心荡矣。”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若师徒无亏,王薨於行,国之福也。”王遂行,卒於(音门。)木之下。
又《昭公二十一年》曰:周景王铸无射。泠州鸠曰:“王其以心疾死乎?”
《毛诗□柏舟》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又《谷风》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又《小弁》曰:我心忧伤,焉如捣。
又《巧言》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周易□上系》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尚书□仲虺之诰》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又《太甲下》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人以言拂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
又《说命》曰:启乃心,沃朕心。
又《泰誓》曰: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人执异心不和谐。)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三千一心言同欲。)
又曰: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
又《酒诰》曰:诞惟厥纵淫逸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B242]伤心。
又《周官》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为德直道而行,于心逸豫,而各日美;为伪饰巧百端,于心劳苦,而事日拙不可为。)
《论语》曰: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
又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史记》曰:吴公子季札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子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战国策》曰:苏秦为赵合从於楚威王,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亲。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无所终薄。”
《汉书□张耳传》曰:上从东垣过柏人,欲宿,心动,帝曰:“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
又《郑崇传》曰:尚书令赵彩碟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东观汉记》曰:许辅,平原人,为县门下小吏。县令刘雄为贼所攻,欲以矛刺雄,辅前叩头,以身代雄。贼等遂戟刺辅,贯心洞背即死。东郡太守捕得贼,具以状上,诏书伤痛之。
《蜀志》曰:刘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众南行,诸葛亮与友人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於此别。”遂诣曹公。
《晋书》曰:张华被诛。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祸不可测也。”
又曰:阮咸与籍为竹林之游,太原郭弈、高爽为众所推,见咸而心醉,不觉叹焉。
又曰:顾和。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ダ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ダ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ダ入,谓导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导亦以为然。
《齐书》曰:陆惠晓匪躬清恪,风神俊朗。何点每叹曰:“惠晓心如明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又曰:南阳宋玄卿,有志行,早孤,为祖母所养。祖母病,玄卿在远辄心痛。大病则大痛,小病小痛,以此为常。
《南史》曰:贺道养工下筮,经遇工歌女,人病死,为筮之,曰:“此非死也,天帝召之歌耳。”乃以土块加其心上,俄顷而苏。
《唐书》曰:宪宗问宰臣为理之要何先?裴对曰:“先正其心。”上深然之。
又曰:魏州节度使田布以牙将史宪诚离间三军,度众终不为用,乃密表陈情,号哭拜授。其从事李石乃入启父灵,抽刀刺心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言讫而绝。
又曰:昭宗龙纪玄年,杭州刺史钱Α攻宣州,下之,擒刘浩,剖心以祭周宝。
《国语》曰: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又曰:谚曰:“众心成城。”
《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管子》曰: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修理。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晏子春秋》曰:景公田於署梁,十八日不返,晏子往见,公曰:“夫子何遽,得无有故乎?”对曰:“国人皆以君安野而好兽。”公曰:“夫以狱讼不正,则太士子牛存焉;社稷宗庙不享,则太祝子游存矣;仓廪不实,申田存矣;国家之有馀不足骋乎,则吾子存焉。寡人有吾子,犹心有四支,故心得佚。”晏子曰:“若心有四支而得佚,则可令四支一日无心乎?”公罢田而返。
又曰:崔杼杀庄公,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晏子不与盟而出,上车,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鹿生於山野,命悬於庖厨,婴命有所悬矣!”成节而去。
又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闻之曰:“小子记之:胩子以一心事百君。”
《文子》曰: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
《列子》曰:鲁公扈、赵婴齐同见扁鹊,鹊曰:“公扈志强而气弱,足於谋而寡断;婴齐志弱而气强,故少於虑而伤於专。若换汝之心,则均於善矣。”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救以神药,既寤如初。於是公扈反婴齐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不识。婴齐反公扈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亦不识也。
又曰:龙叔谓文挚曰:“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从而向明理望之。既而曰:“噫!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子心六孔通流,一孔不达(旧说圣人心有七孔)。今圣知为病者,或由此乎?”
孟子曰:人皆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粪田不过苗利得粟,粪心易行而得所欲。何谓粪心?博学多闻。何谓易行?一欲止淫。
又曰:见孺子入井,皆有恻隐之心,非子父母也。无此心者,非人也;无善恶之心,非人也。
《庄子》曰:孔子曰:“凡人心险於山川,难知於天。”
又曰:万恶不可纳於灵台。(司马注曰:心为神圣之台。)
又曰:至人之用心若镜,(郭象注曰:鉴物无错。)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来即应,去即止。)
《韩子》曰:西门豹性急,佩韦以自缓;已董安于心缓,佩弦以自急。
《子思子》曰: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孙卿子》曰:君子之学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支,动静皆可为法。
《公孙尼子》曰:心者,众知之要,物皆求於心。
《淮南子》曰:夫心者,五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支,流行血气,驰骋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门户者是也。
《抱朴子》曰:昔西施心病,卧於道侧,兰麝芬芳,见者咸美其容。
《笃论》曰:杜怒,与宋书曰:“吾年五十不见废弃者,遭明达君子,亮其本心,若不见亮,便刳心着地,正数斤肉耳,何足有所明耶!”
《傅子》曰:心有管龠,须言而发。
又曰:人皆知涤其器,而莫知洗其心。
《异苑》曰:郑玄师马融,三载无闻,融鄙而遣还。玄过树阴下假寐,梦见一父老以刀开其心,谓曰:“子何学矣?”於是寤而即反,遂精洞典籍。融叹曰:“《诗》、《书》、《礼》、《易》,皆已东矣。”
《列女传》曰:王子比干谏,纣以为妖言,妲己谓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窍有九毛。”遂剖视之。
《括地图》曰:无咸民食土死即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复生,去玉关四万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