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280 页/共 737 页
肉
《说文》曰:每,(音梅。)背肉也。胂,(音身。)夹脊肉也。,(音息。)寄肉也。
《释名》曰:肉,柔也。
《礼记□檀弓下》曰:延陵季子齐,长子死,葬於瀛、博之间,号之曰:“骨肉归於土,魂气无不之。”
《左传□宣公十二年》曰:楚子北,师次幼捎阝,将饮马於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敖为无谋矣。战若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
《史记》曰:晋公子重耳在齐五年,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偃,咎犯名也。)
《吕氏春秋》曰:齐有人一居东郭,一居西郭,幸而相遇饮酒,曰:“须肉。”各抽刀自割相啖,乃至于死。
《交州名士传》曰:张重字仲笃,举计。汉明帝易重,问何短小,重曰:“陛下欲得其才,将称骨度肉也。”
《唐书》曰:先天中有王知道母患骨蒸,医云须得生人肉食之。知道遂密割股上肉半斤许,加五味以进。母食之便愈。
黄帝《素问》曰:“脾主肉,久坐伤肉。脾热者,色黄而肉软。”
《楚辞□大招》曰:丰肉微骨,体便狷只。
皮肤
《释名》曰:皮,被也,被覆体也。肤,布也,布在表也。
《礼记》曰: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衣取蔽形。)长无被土。
《毛诗□硕人》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孝经》曰:身体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庄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之,肌肤若冰雪。
《商子》曰: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腹,苦其心意,劳其四肢。
《抱朴子》曰:素颜红肤,惑其目;清商流徵,乱其听。
《列异传》曰:蔡经与神交,神将去,家人见经诣井上饮水,上马而去。视井上,俱见经皮如蛇蜕,遂不还。
《西京杂记》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新论语》曰:生於皮,去而皮不知。
王子年《拾遗录》曰:燕昭王三年,广延之国去燕七万里,或云在扶桑之东,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提波,一名携汉,并玉凝肤,骨轻气馥,绰约婉妙,绝古无伦。
《语林》曰:贾充问孙皓何以剥人面皮,皓曰:“憎其颜之厚也。”
骨
《说文》曰:骨,体之质也,肉之核也。
《释名》曰:骨坚而滑也,似木枝格。
《孝经援神契》曰:周道衰,路有饥骨,血成池。
《史记》曰:楚围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无食,华玄乃夜私见楚将子反。子反告庄王,王问曰:“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又曰:孔子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帝王世纪》曰:殷时有仙女名昌容,隔肉见骨。
《东观汉记》曰:陈宠字昭公,为广汉太守。先是雒县城南每阴雨,常有鬼哭声,宠使案行,昔岁仓卒,时骸骨不葬者多,宠乃敕县葬埋,由是即绝。
《晋书》曰:桓温生未期,温峤见曰:“此儿有奇骨相,可使啼。”峤曰:“真英物也,因名温。”
《尸子》曰:徐偃王有筋无骨。
《公孙尼子》曰:多食甘者有益於肉,而骨不利。
《燕丹子》曰:田光曰:“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贾子》曰:文王昼卧,梦人登城呼曰:“我东北陬槁骨也,速以人君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令以人君葬之,吏曰:“以五大夫葬之。”文王曰:“吾梦中已许之。”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故背槁骨,况生人乎?”乃下信其上。
《孔丛子》曰:孔附谓陈王曰:“梁人有扬由者,伎巧过人,骨腾肉飞。”
《国语》曰:吴伐越,隳会稽,获骨焉,一节专车,使问仲尼,曰:“禹致群臣於会稽,防风氏後至,戮之,其骨专车,此为大矣。”
《新序》曰:文王之葬枯骨,无益众庶,众庶悦之,恩义动人也。
《列仙传》曰:宁封,黄帝时陶正,有神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之,教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骨。时人葬之,谓之封子。
《列异传》曰:蒋子文,汉末为秣陵尉,自谓骨青,死当为神。
《西京杂记》曰:戚姬以百炼金为区环,照见指上骨。(区,革候切。)
王子年《拾遗录》曰:沐胥国人忽复化为老叟,俄而即死,臭烂盈屋,人有除烧其骸骨於粪土之中,复还为人矣。
《搜神记》曰:有谈生无妇,有女来为其妇,三年生一儿,曰:“慎勿以火照我。三年後可照。”生盗照之,腰已上皆肉,腰以下但枯骨,妇求去。
《续搜神记》曰:司徒蔡谟亲有王蒙者单独,常为蔡公所收养。蒙长才五尺,似为无骨,登床辄令抱上。
《扶南传》曰:顿逊国人死,鸟葬或火葬。鸟葬者,病困便歌舞,送郭外,有鸟如鹅,绿色,飞来万许,啄食都尽,敛骨焚之,沉於海水,此必生天上。鸟若不食,自悲伤,乃就火葬,取骨埋之。
《世说》曰:王右军目陈玄伯块垒有正骨。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皓体陈露,弱骨丰肌。
筋
《说文》曰:筋,体之力也,可以相连属作用也。
《释名》曰: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玄也。
《礼记□曲礼》曰: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左传□哀公上》曰:卫太子祷曰:“敢告无绝筋,无折骨,无面伤,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
《公孙尼子》曰:多食苦者而筋不利,多食辛者有益於筋而气不利。
《韩子》曰:淖齿之用齐,擢闵王之筋,县之庙梁,宿昔而死。
《论衡》曰:命富之人,筋力自强;命贵之人,才知自高。
《物理论》曰: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於反手;不得其人,则难於拔筋。
脉
《释名》曰:脉,幕也,络一体也。
《史记》曰:扁鹊以长桑君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病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又曰: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於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
又曰: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曰:“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扌盾其两股以至於阴,当尚温也。”中庶子闻,入报虢君。虢君大惊,出见扁鹊於中阙,扁鹊曰:“若太子病者,所谓尸蹶者也。是以阳脉不遂,(音队)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
又曰: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宰瑟脉,不治恐肾拢”桓侯曰:“寡人无疾。”
又曰:齐太仓公淳于意,少而喜医。更师同郡玄里阳公,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音羁。)咳术、揆度阴阳,诊病知人死生。
《汉书》曰:王莽得翟义党王孙度,使太医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音庭。)导其脉,知其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後汉书》曰:郭玉为人善别脉,知人生死。章帝令童男着女子之衣,诈云其病,使玉诊脉。玉曰:“此女虽言病,据脉阳盛阴微,臣谓非女子。”帝善之。
《三国典略》曰:周武帝不豫,止於□阳宫,内史柳私问姚僧坦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对曰:“天子上应天心,非愚所及。凡庶如此,万无一全。”
《冠子》曰: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并医,其孰最善?”扁鹊曰:“长兄视神,故名不出家;仲兄视毫毛,故名不出闾;鹊针人血脉,救人生死,名闻天下。”
《燕丹子》曰:田光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
《论衡》曰:王莽时省五经,平章句,弟子郭略夜定旧记,死於烛下,精思不任,脉绝气灭。
崔玄始《正论》曰:风俗者,国之脉诊也。年如其肌肤,肌肤虽和,而脉诊不和,亦未为休也。
髓
《说文》曰:髓,骨中脂也。
《史记》曰:扁鹊过齐,桓侯客之。後五日复见,望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能及;宰瑟脉,针石所能及;在肠胃,酒醪之所能及;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後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又曰:勾践顿首再拜,答子贡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
《帝王世纪》曰:纣斩朝涉之胫而观其髓。郦善长《水经注》曰:“淇水历汲郡西南,出朝歌城西北,东南迳朝歌台下,俗谓之阳河水也。纣在台上,见老人晨将渡水,而沉吟难济,纣问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实,故畏寒。纣乃於此胫而视髓。”
脑
《左传□僖下》曰:晋文公梦与楚王搏,楚子伏已而其脑。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杜预注云:脑能柔物。)
《春秋玄命苞》曰:脑之为言在也,人精在脑。
《韩诗外传》曰:禽息,秦大夫,荐百里奚,不见纳。缪公出,当车以头击,(五结切。)脑乃精出,曰:“臣生无补於国,不如死也。”缪公感寤而用百里奚,秦以大化。
《史记》曰:昔赵襄子以其姊为代王妻。後与王遇於句注之塞,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
《三国典略》曰:齐南阳王绰与齐王俱五月五日生,武成以绰母李夫人非嫡,故贬之为弟。俗云:其日生者,脑不坏烂,死後逾一年方许收殓,毛不落,如生人焉。
《神异经》曰:西荒中有人,长短如人,着百结败衣,手足虎爪,名模豹。见人独自,辄就人欲食脑,先捕虱。人伺其卧,舌出盘地丈馀,便烧石投其舌,於是绝气而死。若不如此,寤而辄食人脑。
《列异传》曰:陈仓有得异物,其形不类猪,不似羊,莫能名。以献秦穆公。道遇二童子,曰:“此名为р(音衤奥。)述,常在地下,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烧其头。”
《西京杂记》曰:广陵王胥有勇力,恒於别囿学格熊,後遂空手搏之,陷脑而死。
血
《释名》曰:血,也,流也。(,乎会切。)
《礼记□檀弓》曰: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
《左传□庄公八年》曰:齐侯田于贝丘,伤足丧屦。反,诛屦於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
又《成公上》曰:齐晋将战,克伤於矢,流亚及屦,未绝鼓音。张侯曰:“余病矣。”至曰:“自师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张侯,解张也。朱,血色,血色久则殷。今人谓朱黑殷也,言血多污车轮后不敢息也。)”
《春秋考异邮》曰:龙门之下血如江。(宋均曰:龙门战在鲁桓十三年。)
《易□屯卦》曰: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尚书□武成》曰:纣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孔安国注曰:流漂舂杵。)
《论语□季氏》曰:君子有三诫:血气未定,诫之在色;血菩藿刚,诫之在斗;血气既衰,诫之在得。
《汉书》曰:申屠嘉为丞相,邓通居上傍,怠慢嘉。嘉为檄召通,责曰:“朝廷者,高帝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通顿首,血出不解。文帝度嘉已困通,持节召通而谢嘉。
《汉书》曰:息夫躬坐咒诅下狱,仰天大呼,血打鼻出,食顷而死。
《东观汉记》曰:逢萌隐琅琊不劳山,非礼不动,聚落化之。北海太守遣吏奉谒,萌不诺。太守遣吏捕之,民相率以石掷吏,皆流血奔走。
又曰;耿秉为征西将军,镇抚单于以下。及薨,南单于举国发哀,犁面流血。
谢承《後汉书》曰:吴郡妫皓字玄起,父为南郡太守,坐事系狱。皓怀小石,至公卿间辄出石,叩头其上,流血覆面,父系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