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698 页/共 736 页
白题国在滑国东去滑六日行西极波斯。
师子国天竺旁国也。旧无人民止有鬼神及龙蛇居之诸国商贾来共市易鬼神不见其形但出珍宝诸国闻其土乐因此竞至遂成大国。
东离国居沙奇城在天竺东南三千馀里大国也。列城数十皆称王。
安国汉安息之地都在那密水南城有五重环以流水国西百馀里有异国。
波斯国都达曷水西苏蔺城即条支故地也。有城周回三十二里城高四丈皆有楼观城内屋宇数百千间城外佛寺二三百所东与滑国西及南俱与婆罗门北与忄栗国接西去海数百里东去穆国四千馀里西北去拂林四千五百里东去瓜州一万六千七百里一说都宿利城在忸密南古条支国也。去代地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城方十里户十馀万。
伏卢尼国都城在波斯国北去代二万七千三百二十里累石为城。
大食国本在波斯国之西後众渐盛遂割据波斯西境自立为王西邻於大海有胜兵四十馀万。
穆国都乌浒河之西安息故地都城方三里胜兵二千人东北去安国五百里东去乌那遏二百馀里西波斯国四千馀里东去瓜州七千七百里。
乌那遏国都乌浒水西旧安息之地都城方二里胜兵数百人王坐金羊座东北去安国四百里西北去穆国二百馀里东去瓜州七千五百里。
米国都那密水西旧康居之地都城方二里胜兵数百人西北去康国百里东去苏对沙那国五百里西南去史国二百里东去瓜州六千四百里。
曹国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都城方三里胜兵千馀人。
何国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东去曹国百五十里西去小安国三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七百五十里。
史国都独莫水南十里旧康居之地也。都城方二里胜兵千馀人北去康国二百四十里南去吐火罗五百里西去那色波国二百里东北去米国二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
石国居於药杀水都城方十馀里国城之东南立屋置座於中其国南去钅发汗六百里东南去瓜州六千里。
钅发汗国在葱岭之西五百里古渠搜国也。都城方四里胜兵千人东去瓜勒千里西去苏对沙那国五百里西北去石国五百里东去突厥可汗二千馀里东去瓜州五千五百里。
挹怛国都乌浒水南二百馀里胜兵者五六千人都城方十馀里多寺塔。
吐火罗国都葱岭西五百里与悒怛杂居都城方二里胜兵者十万人一说其北界即汉西域大宛之地今属西蕃突厥在瓜州西六千七百里。
俱兰国与吐火罗接南抵雪山唐贞观中朝贡女国在葱岭之南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其国以女为王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
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馀城王所居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户四万馀众胜兵万馀人散在山谷间。
吐谷浑晋时据有西零巴西甘松之界极乎!白兰数千里然有城郭而不居随居水草庐帐为屋当魏周之时始称可汗都伏侯城在青海西十五里其地兼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
河南国在益州西北亘数千里其南界龙涸城去成都千馀里大戌有四一在清水川一在赤水一在浇河一在吐屈直川皆子弟所治一说其地则张掖之南陇西之西在河之南故以为号其界东至叠川西邻于阗北接高昌东北通秦岭方千馀里盖古之流沙地焉。
高昌国南接河东连敦煌西次龟兹北邻敕勒置四十六镇交河田地高宁临川横截柳婆ㄜ林新兴繇宁始昌笃进白刀等皆其镇名其地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国内总有城一十六(一云有八城)其国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四面夕夕大山其都城周回一千八百四十步於坐室画鲁哀公问政於孔子之像四面多大山以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故名高昌一说即汉车师前王之庭西域长史戊巳校尉之故地也。其国东西二百延袤数百里汉兴师西讨军中羸惫者留居焉地形高敞因名高昌垒有八城本皆中国人也。葱茈羌(茈音紫)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理广狭南与白马羌邻白马氐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自渭抵於巴蜀,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汉末徙居仇池地方百顷魏封百顷王晋封仇池公。
白兰国羌之别种也。其地东北接吐谷浑西叱利模徙南界那鄂。
党项羌其种有宕昌白银狼东接临洮西拒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馀骑小者千馀骑。
武兴国本仇池地其国东连秦岭西接宕昌去宕昌八百里南去汉中四百里北去岐州三百里去长安九百里。
宕昌国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部众二万馀落邓至国居凉州界羌别种也。
湟中月氐国旧在张掖酒泉地大月氐为モ奴冒顿所杀馀种分散逾葱岭其羸弱者入山依诸羌居止者舌国故康居国也。在破落那西北去代一万五千四百五十里。
丁令在康居北胜兵六万人随畜牧依处西南去康居五千里。
短人国在康居西北人众甚多去奄蔡诸国甚远去康居万馀里。
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其先モ奴北单于部落也。为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羸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馀万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ヌ罗伊罗国在乌蔡国北天雪山坡上缘梯登山接七百梯方到其国。
阿钩羌在莎车西南国西有县度山其间四百里中往往有栈道下临不测之深人行者以绳索相持而度。
波路国在阿钩羌西北去代一万三千九百里三童国在轩渠国西南千里。
蒲山国故皮山国也。居皮城在于阗南去代一万二千里其国西南三里有冻凌山後役属于阗。
悉居半国故西夜国也。(一名于合)在于阗西去代万一千九百七十里。
权於摩国故乌乇国也。其王治乌乇城西接悉居半国西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七十里。
洛那国故大宛国也。都贵山城在疏勒西北去代四千四百五十里。
朱居国在于阗西役属厌哒。
厌哒国其原出於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都乌浒水南二百馀里去长安一万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馀多寺塔众可十万无城邑西域康居于阗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
乌苌国在赊弥南北有葱岭南至天竺婆罗门胡。
乾陀国在乌苌西本名叶波为厌哒所破因改焉所都城东南七里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谓雀离佛国也。
渴盘ヌ国在葱岭东于阗西小国也。西邻滑国南接宾国北连沙勒国所治在山谷中城周回十馀里国有十二城。
波知国在钵和西南土狭人贫依山谷。
赊弥国在波知之南山居亦附厌哒东有钵勒卢国路险缘铁锁而度下不见底。
越延底国治辛头河北西北去赊弥国千馀里东北至瓜州五千四百里。
耆至拔国在疏勒西去代一万一千六百二十里其国东有藩贺那山。
悉密国在者至拔西去代万二千一百里其国东有山名郁悉满山。
悉万斤国在悉密西去代一万二千二百二十里其国有山名伽色那山。
伽不单国在悉万斤西北去代一万二千七百八十里。
色知显国在悉万斤西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四十里。
吐呼罗国去代一万二千里东至范阳国西至悉万斤国中间相去二千里南至连山不知名北至波斯国中间相去一万里中薄提城周回六十里城南有西流大水名汉楼河。
伽色尼国在悉万斤南去代一万二千五百里。
薄知国在伽色尼南去代一万三千三百三十里忸密国在悉万斤西去代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八里牟知国在忸密西南去代二万二千九百二十里。
阿弗大汗国在忸密西去代二万三千七百二十里诺色波罗国在忸密南去代二万三千四百二十八里。
毕伽至国东接忸密国去代二万三千七百二十八里。
呼似密国在阿弗大汗西去代二万二百里。
副货国去代一万七千里东至阿富使。且国西至役谁国中间相去一千里南有连山不知名北至奇沙国相去一千五百里国中有副货城周匝七十里。
叠伏罗国去代三万一千里国中有勿悉城城北有︹奇水西流焉。
钵和国在渴ヌ西其土尤寒有大雪山望。若银峰拔豆国去代五万一千里东至多向勿当国西至旃那国中间相去七百里南至陵伽北至弗那伏。且国中间相去九百里。
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地也。後魏神瑞初南凉秃樊尼率众西奔济黄河逾积石於羌中建国开地千里以秃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其後子孙繁昌。又侵伐不息土宇渐广唐高宗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馀里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馀里胜兵八九万。
悉立国在吐蕃西南户五万馀有城邑村落依涧章求拔国在悉立西南居四山之内後移出山西地接东天竺遂改衣服变西羌之俗因而附焉其地延袤八九百里胜兵二千馀人居无城郭。
回纥之先モ奴之裔也。後魏时号为铁勒部落其众微小依高车臣属突厥隋时谓之特勒在薛延ヌ北境居婆陵水侧去长安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唐贞观中以回纥部为瀚海府开元中渐盛保乌德彳建山南去西城千七百里西城即汉之高阙塞也。西城北去碛石三百里有十一都督元和中可汗遣使改为回鹘义取回旋轻捷如鹘也。骨利居回纥瀚海之北俟斤同居胜兵四千五百口万馀人。
都蕃铁勒之别种南去回纥十三日行前代未通也。结骨部其地在回纥西北三千里胜兵八万口数十万其国南阻贪汤漫山山多林木夏浸如冬积雪往来险阻有水从回纥北流逾山经其国。
多滥葛在薛延ヌ东界居近同罗水兵一万口三万人。
仆骨在多滥葛东境胜兵一万口三万人。
拔野古在仆骨东胜兵一万口六万人。
北狄モ奴汉高帝时冒顿单于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诸夏为敌国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音鹿黎)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馀骑小者数千人诸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东(直当也。)接貊朝鲜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单于庭直代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至後汉光武时始有南北二庭焉。
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モ奴冒顿灭其国馀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武帝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击破モ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モ奴动静後汉灵帝初乌桓大人上谷有难楼者众九千馀落辽西有丘力居者众五千馀落皆自称王。又辽东苏仆延众千馀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延众八百馀落自称汗鲁王。
鲜卑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为号後汉和帝时右校尉耿夔击破モ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モ奴馀种留者尚有十馀万落皆自号鲜卑其地东接辽水西当西域。
突厥者盖モ奴之别种居金山之阳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一说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西魏废帝时木可汗俟升西破厌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突厥本与北突厥同祖初木杆与沙钵略可汗有隙因分为二其国即乌孙故地东至突厥国西至雷翥海南至疏勒北至瀚海在长安北七千里自焉耆国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铁勒龟兹及西域诸胡皆归附之一说沙钵罗叶护可汗既立建庭於睢合水北谓之水南庭东以伊列河为界。
契丹国居黄水之南黄龙之北数百里後魏时为高丽所侵部落万馀口求内附止於白<豸>河其後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於高丽隋开皇中背高丽率众内附高祖安置於渴奚那颉之北部落渐众遂北徙逐水草当辽西正北二百里依讫臣水而居东西亘五百里南北三百里分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馀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一说其国在鲜卑之东故地距高丽西至奚北邻南接营州延袤二千里胜兵万馀人分为八部。又云:古モ奴之种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崖南距渝关千一百里渝关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鲜卑之旧地也。後唐天末其酋阿保机乃僭称皇帝署中国官号为城郭宫室之制於漠北距幽州三千里名其邑曰:西楼邑屋门皆东向如车帐之法城南别作一城以实汉人名曰:汉城。
南室韦在契丹北三千里分为二十五部每部有馀莫弗瞒咄犹酋长也。
北室韦在南室韦北行十一日其国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其部落渠帅号乞引莫贺咄每部有莫何弗与榆同三人以贰之。
钵室韦在北室韦北千里依胡布山而住人众多北室韦不知为几部落穴室韦在钵室韦西北数千里。
●卷九百五十九
○外臣部 土风
夫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衣服殊制至於居处饮食固亦异宜寒燠气候谅非一贯是故先王设象胥之官以掌其译命轩之使分采於方言声教之所暨羁縻而弗绝。若乃藁街之攸舍秘阁之所记参考乎!殊俗增广乎!异闻稽之载籍灼然惟叙诠次其说以著於篇将使︹戎索者轨制可徵纳职贡者名物斯辨庶以参司籍之记备有司之传云:
东夷夫馀国其民土著有宫室仓库牢狱多山陵广泽於东夷之域最平敞土地宜五不生五果其人粗大性强勇谨厚不寇钞食饮皆用俎豆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於是时断刑狱解囚徒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履革沓出国则尚缯绣锦大人加狐狸白黑貂之裘以金银饰帽译人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窃盗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尤憎妒已杀尸之国南山上至腐烂女家欲得输牛马乃与之兄死妻嫂与モ奴同俗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美珠珠大者如酸枣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国之耆老自说古之亡人作城栅皆员有似牢狱行道昼夜无老幼皆歌通日声不绝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有敌诸加(加官号也。)自战下户俱担粮饮食之其死夏月皆用冰杀人犭旬葬多者百馀厚葬有棺无椁其俗停丧五月以久为荣其祭亡者有生有熟丧主不欲速而他人强之尝诤引以此为节其居丧男女皆纯白妇人著布面衣去环佩大体与中国皆仿彳弗也。水旱不调五不熟辄归咎於王或言其王葬用玉匣汉朝常豫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公孙渊伏诛玄菟库犹有玉匣一具今夫馀库(今魏时也。)有玉璧瓒数代之物传世以为宝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其国殷富自先世以来未尝破坏也。其印文言王之印国有故城名城盖本貊之地而夫馀王其中自谓亡人抑有似也。
肃慎国夏则巢居冬则穴处父子世为君长无文墨以言语为约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无牛羊多畜猪食其肉衣其皮绩毛以为布有树名雒常。若中国有圣帝代立则其木生皮可衣无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坐则箕踞以足挟肉而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暖土无盐铁烧木作灰灌取汁而食之俗皆编以布作径尺馀以蔽前後将嫁娶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後致礼聘之妇贞而女淫贵壮而贱老死者其日即葬之於野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性凶悍以无忧哀相尚父母死男子不哭泣哭者谓之不壮相盗窃无多少皆杀之故虽野处而不相犯。
挹娄古肃慎之国(在夫馀东北千馀里)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馀而言语各异有五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於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後其人臭秽不洁作厕於中圜之而居自汉兴以後臣属夫馀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苦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能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东夷夫馀饮食类此皆用俎豆惟挹娄独无法俗最无纲纪。
高句骊(汉玄菟郡也。在辽东之东)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故其俗节於饮食而好修宫室东夷相传以为夫馀别种故言语法则多同其俗淫皆洁净自喜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好祠鬼神社稷零星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明其国东有大穴号衤遂神穴亦以十月迎而祭之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加主簿皆著帻如冠帻而无後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其婚姻皆就女家生子长大然後将妇归家其俗男女已嫁娶便稍营送终之具金银财币尽於厚葬积石为封列种松柏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沃沮东皆属焉每春秋较猎王亲临之人税布五疋五石游人则三年一税十人共细布一疋租户一石次七斗下五斗反逆者缚之於柱{火}燕而斩之籍没其家盗则偿十倍用刑既峻罕有犯者乐有五弦琴筝荜篥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每年初聚戏於氵贝水之上王乘腰列羽仪以观之事毕王以衣服入水分左右为二部以水石相溅掷讠宣呼驰逐再三而止俗以趋走为敬拜则曳一脚立多反拱行必摇手性多诡伏父子同川而浴共室而寝妇人淫奔俗多游女有婚嫁者取男女相悦然後为之男家送猪酒而已无财聘之礼或有受财者人共耻之死者殡於屋内经三年择吉日而葬居父母及夫之丧服皆三年兄弟三月初终哭泣葬则鼓舞作乐以送之埋讫悉取死者生时服玩车马置於墓侧会葬者争取而去敬鬼神多淫祠盗者倍徵赃。若贫下不能备及负公私债者皆听评其子女为奴婢以偿之丈夫衣同袖衫大口白韦带黄革履其冠曰:骨苏多以紫罗为之杂以金银为饰其有官品者。又插二鸟羽於其头上以显异之妇人服裙襦袖皆为衤巽书籍有五经三史。《三国志》晋春秋兵器有甲弩弓箭鞍稍矛句骊出好弓所谓貊弓也。
东沃沮国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善田种有邑落长帅人性质直︹勇少牛马便持矛步战言语饮食居处衣服礼节有似句骊其嫁娶之法女年十岁已相设许婿家迎之长养以为妇至成人便还女家女家责钱钱毕乃复还婿家其葬作大木椁长十馀丈开一头作户新死者皆假埋之方使覆形一名纟百耳一名小水貊在辽东郡西安平县北皮肉尽乃取骨置椁中举家皆共一椁刻木如生形随死者为数。又有瓦钅历置米其中编县之於椁户边。
北沃沮其俗皆与南同(北沃沮一名置沟娄)。
国本朝鲜地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国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自谓与句骊同种言语法俗大抵相类其人性愿悫少嗜欲不请モ男女皆衣曲领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界不得妄相干涉同姓不婚多所忌讳疾病死亡辄捐弃旧宅更造新居知种麻养蚕作丝绵布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常用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又祠虎以为神邑落有相侵犯者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杀人者偿死少寇盗能步战作矛长二丈或数人共持之乐浪擅弓出其地。又多文豹有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树下行)海出班鱼使来皆献之。
马韩国韩种有三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马韩北与乐浪南与倭接东西以海为限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长尾鸡尾长五尺邑落杂居亦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知拜跪无长幼男女之别不贵金宝锦不知骑乘牛马雅重璎珠以缀衣为饰及县颈垂耳大率皆魁头露(魁头犹科头也。谓以萦绕成科结也。音计)布袍草履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纟追以大木呼为健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诸国各有别邑为苏涂诸亡逃至其中皆不还之苏涂之义有似浮屠)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又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
辰韩在马韩之东言语有类秦人繇是,或谓之秦韩其土地肥美宜种五及稻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礼俗男女有别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扌其国作屋横累之木为之有似牢狱也。国出铁韩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俗喜歌舞饮酒有瑟其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生儿便以石压其头欲令其衤扁今辰韩人皆衤扁头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
弁辰国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法俗亦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
其渎卢国与倭国接界十二国亦有王其人形皆长大美亦作广幅细布衣服洁清而刑法严峻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
州胡国在马韩之西海岛上其人短小髡头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倭国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夏后少康之子封於会稽断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今倭水人好沈没捕鱼蛤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後稍以为饰诸国文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计其道里当在会稽东冶之东其风俗不淫男女皆露以木绵招头其衣横幅但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结束相连略而无缝妇女被屈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种禾稻麻蚕桑纺绩出细缣绵其地无牛羊马虎豹鹊兵用矛木弓弓形短下长上竹箭或铁镞或骨镞所有无与儋耳朱崖同地温暖冬夏食生菜皆徒跣有屋室父母兄弟卧息异处以朱丹涂其身体如中国用粉也。食饮用笾豆手取以食不用匙箸其死有棺无椁封土作蒙始死停丧十馀日当时不食肉丧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饮酒已葬举家诣水中澡浴以如练沐其行来渡海诣中国常使一人不梳头不去虮虱衣服垢不食肉不近妇人如丧人民名之为持衰。若行者吉善共顾其生口财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便欲杀之谓之持衰不谨出真珠青玉其山有丹其木有冉梓豫章栎樗投号乌号枫香其竹┠桃支有姜橘椒荷不知以为滋味有猴黑雉其俗举事行来有所云:为辄灼骨而卜以占吉凶先告所卜其辞如今龟法视火圻占兆其会同坐起父子男女无别人性嗜酒其俗不知正岁四节但计春耕秋收为年纪见大人所敬但搏手以当跪拜其人寿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国多女大人皆四五妇下户或二三妇妇人不淫不妒忌不盗窃少争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收租赋有邸阁国国有市交易有无使大倭监之夷洲(在临海南南去郡二千里)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人皆髡穿耳女人不穿耳土地饶沃既生五。又多鱼肉有大尾短如尾状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地有铜铁惟用鹿格为矛以战斗摩砺青石以作弓矢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历月馀日乃啖食之以为上饣肴。
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馀里)人体有文如兽其额上有三文文大直者贵文小曲者贱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赍粮有屋宇无城郭其王所居饰以金银珍丽绕屋为{渐土}广一丈实以水银雨则流於水银之上市用珍宝犯轻罪者则鞭杖犯死罪则置猛兽食之有枉则猛兽避而不食经宿则赦之。
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馀里)无兵戈不攻战风俗并与文身国同而言语异。
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兵甲不攻战其国法有南北狱。若犯轻者入南狱重罪者入北狱有赦则赦南狱不赦北狱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贵人有罪国乃大会坐罪人於坑对之宴饮分诀。若死别焉以灰绕之其一重则一身屏退二重则及子孙三重者则及七世名国王为乙祁贵人第一者为大对卢第二者为小对卢第三者为纳咄沙国王行有鼓角导从其衣色随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巳年黄庚辛年白壬癸年黑有牛角甚长以角载物至胜二十斛有牛车马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有桑梨经年不坏多蒲桃其地无铁有铜不贵金银市无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姻礼大抵与中国同亲丧七日不食祖父母丧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三日不食设灵为神像朝夕拜奠不制嗣王立三年不视国事。
百济国(在带方故地南与倭接)其衣服与高丽略同妇人不加粉黛加辫垂後出嫁则分为两道盘於头上俗尚骑射读书史能吏事亦知医药蓍龟占相之术以两手据地为敬有僧尼多寺塔而无道士有鼓角箜篌筝竽篪笛之乐投壶围棋樗蒲握槊弄珠之戏行宋元嘉历以建寅月为岁首赋税以布绢麻丝及米等量岁丰俭差等输之其刑法反叛退军及杀人者斩盗者流其赃两倍徵之妇人犯奸者没入夫家为婢婚娶之礼略同於华父母及夫死者三年治服馀亲则葬讫除之有五牛猪鸡多不火食厥田下湿人皆山居有巨栗每以四仲之月王祭天及五帝之神立其始祖仇台庙於国城岁四祠之(仇台为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婿)新罗国(在高丽东南汉乐浪郡之地)其人杂有华夏其文字甲兵同於中国选人壮彳建者悉入军烽戍逻俱有屯营部伍风俗政刑衣服略与高丽百济同每正月旦相贺王设宴会班赉群官其日拜日月神至八月十五日设乐令官吏射赏以马布其有大事则聚群官详议而定之服色尚素妇人辫绕头以杂采及珠为饰甚长美婚嫁之礼惟酒食而已轻重随贫富新婚之夕女先拜舅姑次即拜夫死有棺敛葬起坟陵王及父母妻子丧持服一年田甚良沃水陆兼种其五果菜鸟兽物产略与华同。
国(在高丽之北)肃慎之苗裔也。所居多依山水其俗相与耦耕土多粟麦祭水气咸生盐於木皮之上其畜多猪嚼米为酒饮之亦醉妇人服布男子衣猪狗皮俗以溺洗手面於诸夷最为不洁其俗淫而妒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者夫辄杀妻杀而後悔必杀告者繇是奸淫之事终不发扌人皆射猎为业角弓长三尺箭长尺有二寸常以八九月造毒药傅矢以射禽兽中者立死。
黑水俗皆编性凶悍无忧戚贵壮而贱老无屋宇并依山水掘地为穴架木於上以土覆之状如中国之冢墓相聚而居夏则出随水草冬则入处穴中父子相承世为君长俗无文字兵器有角弓及苦矢其畜宜猪富人至数百口食其肉而衣其皮死者穿地埋之以身榇土无棺敛之具杀所乘马於尸前设祭。
振国本高丽其地在营州之东二千里南接新罗西接越喜东北至黑水地方二千里编户十馀万兵数万人风俗与高丽及契丹同颇有文字及书记。
流求国(居大海之西当建安之东)男女皆以白苎绳缠从项後盘绕至额其男子用鸟羽为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正方织斗缕皮并杂色及杂毛以为衣制裁不一缀毛垂螺为饰杂色相间下垂小贝其声如缀施钏悬珠於颈织藤为笠饰以毛羽有刀槊弓箭剑铍之属其处少铁刃皆薄小多以骨角辅助之编为甲或用熊豹之皮王乘木兽令左右之而行导从不过数十人小王乘机镂为兽形国人好相攻击人皆骁彳建善走难死而耐创诸洞各为部队不相救助两阵相当勇者三五人出前跳躁交言相骂因相击射如其不胜一军皆走遣人致谢即共和解收取斗死者共聚而食之仍以其髑髅将向王所王则赐之以冠使为队帅无赋敛有事则均税用刑亦无常惟皆临事科决犯罪皆断於乌了帅(日本官名)不伏则上请於王王令臣下共议定之狱无枷锁惟用绳缚决死刑以铁锥大如箸长尺馀钻顶而杀之轻罪用杖俗无文字望月亏盈以纪时节候草荣枯以为年岁人深目长鼻颇类於胡亦有小惠无君臣上下之节拜伏之礼父子同床而寝男子拔去髭鬓身上有毛之处皆亦除去妇人以墨黥手为虫蛇之文嫁娶以酒饣肴珠贝为聘或男女相悦便相匹偶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产後以火自炙令汗出五日便平复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木汁为酢酿米面为酒其味甚薄食皆用手偶得异味先进尊者凡有宴会执酒者必待呼名而後饮上王酒者亦呼王名衔杯共饮颇同突厥歌呼蹋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子上专摇手而舞其死者气将绝舆至庭亲宾哭泣相吊浴其尸以布帛缠之裹之以苇草衬土而殡上不起坟子为父者数月不食肉南境风俗少异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有熊罴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引水灌之持一插以石为刃长尺馀阔数寸而垦之土宜稻梁禾黍麻豆赤豆胡豆黑豆等木有枫栝樟竹松梗楠杉梓藤果药同於江表风土气候与岭南相类俗事山海之神祭以酒饣肴斗战杀人便将所杀人祭其神或依茂树或起小屋或悬髑髅於树上以箭射之或累石系幡以为神主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人间门户上必安兽头骨角。
倭奴国在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居大海之中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常与中国通其俗有文字敬佛法初跣足以幅巾蔽其节後椎髻无冠带隋帝时始赐衣冠今以锦采为冠饰裳皆施衤巽缀以金玉其衣服之制颇数新罗然以文布为之腰佩银花长八寸左右各数枚以明贵贱等级。
日本国(言国近於日)古倭国之别种也。国在新罗东南大海中出纸ム滑如茧纸其王阿每氏文字与中国同唐高宗永徽五年献琥珀大如斗玛瑙大如五升器与新罗相接其琥珀在海中涌出。又与虾夷国相邻交国人如禽兽男女同川而浴长幼无别项髻徒跣以布贯头而著之後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後汉光武中兴锡光为交任延守九真,於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婚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