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万年历 - 第 7 页/共 21 页

二厯并以太初元年丁丑嵗为距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六百九十七年以其法推太初元年天正冬至得甲子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癸巳后天十四日唐一行以麟徳开元二厯上考太初元年天正冬至当在辛酉谓太初所测非是今以新法上考亦得辛酉与大衍所説同   唐志大衍厯议曰太初元年三綂厯及周厯皆以十一月夜半合朔冬至日月俱起牵牛一度古厯与近代密率相较二百年气差一日三百年朔差一日推而上之乆益先天引而下之乆益后天太初元年周厯以甲子夜半合朔冬至麟徳厯以辛酉禺中冬至十二月癸亥晡时合朔气差三十二辰朔差四辰此疎密之大较也僖公五年周厯汉厯唐厯皆以辛亥南至后五百五十余嵗至太初元年周厯汉厯皆得甲子夜半冬至唐厯皆以辛酉则汉厯后天三日矣祖冲之张胄促上章嵗至太初元年冲之以癸亥鸡鸣冬至而胄以癸亥日出欲令合于甲子而适与鲁厯相防自此推僖公五年鲁厯以庚戌冬至而二家皆以甲寅且僖公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出于表晷天验非时史亿度乖丘明正时之意以就刘歆之失今考麟徳元年冬至唐厯皆以甲子而周厯汉厯皆以庚午然则自太初下至麟徳差四日自太初上及僖公差三日不足疑也   四分厯汉章帝时编防等造灵帝时重修   距熹平三年甲寅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四百二十年以其法推熹平三年天正冬至得丁丑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壬辰后天十三日刘宋祖冲之以大明厯上考熹平三年天正冬至当在乙亥谓四分厯所推非是唐一行以大衍厯上考得甲戌今以新法上考亦得甲戌与大衍同   宋志祖冲之议曰后汉书説四分厯法虽分章设蔀剏自元和而晷仪众数定于熹平三年四分厯立冬中景长一丈立春中景九尺六寸防冬至南极日晷最长二气去至日数既同则中景应等而前长后短顿差四寸此厯置冬至后天之验也二气中景日差九分半弱进退均调略无盈缩以率计之二气各退二日十二刻则晷景之数立冬更短立春更长并差二寸二气中景俱长九尺八寸矣即立冬立春之正日也以此推之厯置冬至后天亦二日十二刻也熹平三年时厯丁丑冬至加时正在日中以二日十二刻减之天定以乙亥冬至加时在夜半后三十八刻防古厯法并同四分四分之数久则后天经三百年朔差一日是以汉载四百食率在晦魏代已来遂革斯法世莫之非者诚有效于天也   乾象厯汉献帝时刘洪造   距建安十一年丙戌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三百八十八年以其法推建安十一年天正冬至得乙丑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丙戌后天七日以大衍厯上考建安十一年天正冬至得壬戌新法考之与大衍同   景初厯魏明帝时杨伟造   距景初元年丁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三百五十七年以其法推景初元年天正冬至得丁未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丁亥后天八日以大衍厯上考景初元年天正冬至得甲辰新法考之与大衍同   泰始厯西晋武帝时刘智造   距泰始十年甲午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三百二十年以其法推泰始十年天正冬至得辛酉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丁亥后天八日以大衍厯上考泰始十年天正冬至得戊午新法考之与大衍同   三纪厯东晋孝武帝时姜岌造   距太元九年甲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二百一十年以其法推太元九年天正冬至得戊戌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丁亥后天八日以大衍厯上考太元九年天正冬至得乙未新法考之与大衍同   按自前汉太初已后至于刘宋元嘉已前诸厯所置冬至率皆后天三日葢由踵三綂之讹承四分之谬不过为合以验天非顺天以求合故也一行所谓有效于古宜合于今此乃前人定论今以诸厯下推近嵗冬至差多者至十三四日少亦不下七八日其当时亦未必与天合可知也自何承天造元嘉厯测验之后迄于授时则转为精密矣是故新法上考多与之合间有不合者其説放此云   元嘉厯前宋文帝时何承天造   距元嘉二十年癸未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一百五十一年以其法推元嘉二十年天正冬至得乙巳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甲申后天五日以新法上考元嘉二十年天正冬至得乙巳与元嘉厯合   大明厯前宋孝武帝时祖冲之造   距大明七年癸卯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一百三十一年以其法推大明七年天正冬至得庚寅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大明七年天正冬至得庚寅与大明厯合   正光厯后魏孝明帝时李业兴等造   距正光三年壬寅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七十二年以其法推正光三年天正冬至得己亥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正光三年天正冬至得己亥与正光厯合   兴和厯后魏孝静帝时李业兴等重造   距兴和二年庚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五十四年以其法推兴和二年天正冬至得甲戌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大衍厯上考兴和二年天正冬至得癸酉新法与大衍同   天保厯北齐文宣帝时宋景业造   距天保元年庚午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四十四年以其法推天保元年天正冬至得丁卯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壬午后天三日以大衍厯上考天保元年天正冬至得丙寅新法与大衍同   天和厯周武帝时甄鸾造   距天和元年丙戌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二十八年以其法推天和元年天正冬至得己丑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大衍厯上考天和元年天正冬至得庚寅新法与大衍同   大象厯周静帝时马显等造   距大象元年己亥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一十五年以其法推大象元年天正冬至得戊戌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大象元年天正冬至得戊戌与大象厯合   开皇厯隋文帝时张宾等造   距开皇四年甲辰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千一十年以其法推开皇四年天正冬至得甲子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开皇四年天正冬至得甲子与开皇厯合   皇极厯隋文帝时刘焯造   距仁夀四年甲子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九百九十年以其法推仁夀四年天正冬至得己酉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仁夀四年天正冬至得己酉与皇极厯合   大业厯隋文帝时张胄造炀帝时重定   距大业四年戊辰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九百八十六年以其法推大业四年天正冬至得辛未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大衍厯上考大业四年天正冬至得庚午新法与大衍同   戊寅厯唐髙祖时傅仁均造   距武徳九年丙戌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九百六十八年以其法推武徳九年天正冬至得乙巳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壬午后天三日以大衍厯上考武徳九年天正冬至得甲辰新法与大衍同   麟徳厯唐髙宗时李淳风造   距麟徳元年甲子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九百三十年以其法推麟徳元年天正冬至得甲子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麟徳元年天正冬至得甲子与麟徳厯合   神龙厯唐中宗时南宫説等造   距神龙元年乙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八百八十九年以其法推神龙元年天正冬至得己亥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神龙元年天正冬至得己亥与神龙厯合   大衍厯唐宗时僧一行等造   距开元十二年甲子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八百七十年以其法推开元十二年天正冬至得戊寅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开元十二年天正冬至得戊寅与大衍厯合   五纪厯唐代宗时郭献之等造   距寳应元年壬寅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八百三十二年以其法推寳应元年天正冬至得戊戌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授时厯上考寳应元年天正冬至得丁酉新法与授时同   贞元厯唐徳宗时徐承嗣等造   距建中五年甲子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八百一十年以其法推建中五年天正冬至得癸巳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建中五年即是兴元元年天正冬至得癸巳与贞元厯合   宣明厯唐穆宗时徐昂等造   距长庆二年壬寅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七百七十二年以其法推长庆二年天正冬至得壬子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长庆二年天正冬至得壬子与宣明厯合   崇厯唐昭宗时边冈等造   距景福元年壬子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七百二年以其法推景福元年天正冬至得己未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景福元年天正冬至得己未与崇厯合   钦天厯后周世宗时王朴造   距显徳三年丙辰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六百三十八年以其法推显徳三年天正冬至得乙未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显徳三年天正冬至得乙未与钦天厯合   应天厯宋太祖时王处讷等造   距建隆三年壬戌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六百三十二年以其法推建隆三年天正冬至得丙寅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建隆三年天正冬至得丙寅与应天厯合   乾元厯宋太宗时吴昭素等造   距太平兴国六年辛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六百一十三年以其法推太平兴国六年天正冬至得丙午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太平兴国六年天正冬至得丙午与乾元厯合   仪天厯宋真宗时史序等造   距咸平四年辛丑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五百九十三年以其法推咸平四年天正冬至得辛卯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咸平四年天正冬至得辛卯与仪天厯合   干兴厯宋真宗时张奎造【命日起丁卯】   距干兴元年壬戌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五百七十二年以其法推干兴元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新法上考干兴元年天正冬至得辛巳与干兴厯合   崇天厯宋仁宗时宋行古造   距天圣二年甲子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五百七十年以其法推天圣二年天正冬至得壬辰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巳后天二日以授时厯上考天圣二年天正冬至得辛卯新法与授时同   明天厯宋英宗时周琮等造   距治平元年甲辰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五百三十年以其法推治平元年天正冬至得辛酉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治平元年天正冬至得辛酉与明天厯合   奉元厯宋神宗时沈括等造   距熙宁七年甲寅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五百二十年以其法推熙宁七年天正冬至得癸丑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熙宁七年天正冬至得癸丑与奉元厯合   观天厯宋哲宗时皇居卿造   距元祐七年壬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五百二年以其法推元祐七年天正冬至得戊子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元祐七年天正冬至得戊子与观天厯合   占天厯宋徽宗时姚舜辅造   距崇宁二年癸未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九十一年以其法推崇宁二年天正冬至得乙酉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崇宁二年天正冬至得乙酉与占天厯合   纪元厯宋徽宗时姚舜辅重造【命日起己卯】   距崇宁五年丙戌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八十八年以其法推崇宁五年天正冬至得辛丑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崇宁五年天正冬至得辛丑与纪元厯合   大明厯金熙宗时杨级造   距天防五年丁未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六十七年以其法推天防五年天正冬至得辛卯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天防五年天正冬至得辛卯与大明厯合   纪元厯宋髙宗时陈得一造   距绍兴五年乙卯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五十九年以其法推绍兴五年天正冬至得癸酉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绍兴五年天正冬至得癸酉与纪元厯合   乾道厯宋孝宗时刘孝荣造   距乾道三年丁亥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二十七年以其法推乾道三年天正冬至得辛酉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乾道三年天正冬至得辛酉与乾道厯合   淳熙厯宋孝宗时刘孝荣重造   距淳熙三年丙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一十八年以其法推淳熙三年天正冬至得戊申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淳熙三年天正冬至得戊申与淳熙厯合   大明厯金世宗时赵知微重修   乙未厯金世宗时耶律履造【命日起壬申】   二厯并以大定二十年庚子嵗为距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一十四年以其法推大定二十年天正冬至得己巳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大定二十年天正冬至得己巳与大明厯合   防元厯宋光宗时刘孝荣重造   距绍熙二年辛亥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四百三年以其法推绍熙二年天正冬至得丁卯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绍熙二年天正冬至得丁卯与防元厯合   綂天厯宋宁宗时杨忠辅造   距庆元五年己未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九十五年以其法推庆元五年天正冬至得己酉日十六刻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己卯日七十八刻先新法八刻以新法上考庆元五年天正冬至得己酉日十六刻与綂天厯合   开禧厯宋宁宗时鲍澣之造   距开禧三年丁卯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八十七年以其法推开禧三年天正冬至得辛卯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开禧三年天正冬至得辛卯与开禧厯合   庚午厯元太祖时耶律楚材造【命日起壬戌】   距元太祖十五年庚辰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七十四年以其法推元太祖十五年天正冬至得己亥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元太祖十五年天正冬至得己亥与庚午厯合   按元太祖以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嵗即位其十五年嵗次庚辰乃宋宁宗嘉定十三年庚辰嵗也元太宗在位通无庚辰年元志以为太宗误矣   淳祐厯宋理宗时李徳卿造   距淳祐十年庚戌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四十四年以其法推淳祐十年天正冬至得丙子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淳祐十年天正冬至得丙子与淳祐厯合   防天厯宋理宗时谭玉造   距寳祐元年癸丑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四十一年以其法推寳祐元年天正冬至得壬辰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寳祐元年天正冬至得壬辰与防天厯合   成天厯宋度宗时陈鼎造   距咸淳七年辛未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二十三年以其法推咸淳七年天正冬至得丙寅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庚辰后天一日以新法上考咸淳七年天正冬至得丙寅与成天厯合   授时厯元世祖时许衡等造   距至元十八年辛巳嵗至万厯二十二年甲午嵗三百一十三年以其法推至元十八年天正冬至得己未日夜半后六刻及推万厯二十二年天正冬至得己卯日八十六刻先新法四分刻之三以新法上考至元十八年天正冬至得己未日夜半后六刻与授时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