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万年历 - 第 10 页/共 21 页
六十五年丁丑嵗五月夏至
大綂戊辰一刻 新法丁卯八十九刻授时丁卯九十刻
七十一年癸未嵗十一月冬至
大綂壬寅八刻 新法辛丑九十七刻授时辛丑九十七刻
七十五年丁亥嵗十一月冬至
大綂癸亥五刻 新法壬戌九十三刻授时壬戌九十四刻
七十九年辛卯嵗十一月冬至
大綂甲申二刻 新法癸未九十刻授时癸未九十一刻
八十六年戊戌嵗五月夏至
大綂戊午十刻 新法丁巳九十七刻授时丁巳九十九刻
九十年壬寅嵗五月夏至
大綂己卯七刻 新法戊寅九十四刻授时戊寅九十五刻
九十四年丙午嵗五月夏至
大綂庚子四刻 新法己亥九十一刻授时己亥九十二刻
九十八年庚戌嵗五月夏至
大綂辛酉一刻 新法庚申八十八刻授时庚申八十九刻
百年壬子嵗十一月冬至
大綂甲戌十二刻 新法癸酉九十八刻授时甲戌初刻
千年壬子嵗十一月冬至
大綂壬子三十七刻 新法庚戌九十刻授时庚戌八十一刻
万年壬子嵗十一月冬至
大綂甲戌八十七刻 新法壬寅十六刻授时己丑八十九刻【先大綂百五日先新法十三日】
已上预推未来二至新旧三家各有异同宜于其时测验晷景以证新旧厯孰为疎密也谨述大槩以发其端附于此卷之末自万厯元年已来百年之间大綂授时二厯相差不过十余刻及至千年则差二日万年则差百有余日所差非不多也新率恒处二厯强弱之间得中平之数云
圣夀万年厯卷四
<子部,天文算法类,推步之属,圣寿万年历>
钦定四库全书
圣夀万年厯卷五
明 朱载堉 撰
古今交食考
前代课厯故事取各家所造之厯各使推而上之于千百世之上以求交食与夫嵗月日星辰之着见于经史者为合与否然后推而下之以定当来之气朔则知与往古相合者为密不合者为疎甚易辨也万厯九年辛巳嵗距汉武帝元光元年丁未嵗一千七百一十四年距陈宣帝太建八年丙申嵗一千有五年二者之间史志原载日月食分加时起复方位各取数事而以元儒旧法并今新法考之自唐已下不必考者未及千年故略之也仍取万厯甲午已后日月交食亦各数事较其异同笔于此巻往则稽于史来则验于天而新旧二家疎密可见矣
汉武帝元光元年七月癸未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在翼八度刘向云日中时食从东北过半晡时复【见前汉书五行志】
谨按日食必起自西理无从东起者疑有脱文故也当作从西北向东北食过半过半谓六七分已上是嵗有闰而汉厯失闰故以为七月晦晦闰之失辨见别卷兹不复赘
依新法筭
距嘉靖甲寅嵗一千六百八十七年
距万厯辛巳嵗一千七百一十四年
日食九分四十九秒
初亏 午正一刻 西北
食甚 未初三刻 正北
复圆 申初初刻 东北
食甚日躔黄道翼八度五十一分赤道翼八度三十九分
依旧法筭
距至元辛巳嵗一千四百一十四年
日食九分六十三秒
初亏 午正三刻 正西
食甚 未正初刻
复圆 申初二刻 正东
食甚日缠黄道翼六度五十二分赤道翼六度四十一分
汉武帝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亢二度晡时食从西北日下晡时复【同上】
依新法筭
距嘉靖甲寅嵗一千六百四十二年
距万厯辛巳嵗一千六百六十九年
日食九分八十五秒
初亏 未初二刻 西北
食甚 未正三刻 正北
复圆 申正初刻 东北
食甚日躔黄道角十一度七十八分赤道角十度八十五分
依旧法筭
距至元辛巳嵗一千三百六十九年
日食九分四十三秒
初亏 未正初刻 正西
食甚 申初一刻
复圆 申正二刻 正东
食甚日躔黄道角九度八十五分赤道角九度七分谨按厯经云若当时有宿度仍依当时厯法命之依三綂厯冬至日在牵牛加而命之则与亢二度合
汉明帝永平四年八月丙寅时加未日有食之【见后汉五行志注】
谨按此不言朔者八月之晦也时加未者犹言加时在未
依新法筭
距嘉靖甲寅嵗一千四百九十三年
距万厯辛巳嵗一千五百二十年
日食二分七十一秒
初亏 未初二刻 西北
食甚 未正二刻 正北
复圆 申初二刻 东北
食甚日躔黄道亢初度十二分赤道亢初度十一分
依旧法筭
距至元辛巳嵗一千二百二十年
日食三分五十六秒
初亏 未正二刻 西北
食甚 申初三刻 正北
复圆 申正三刻 东北
食甚日躔黄道角十一度六十九分赤道角十度七十七分
魏文帝黄初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戊辰加时未日食【见晋书厯志】
依新法筭
距嘉靖甲寅嵗一千三百三十三年
距万厯辛巳嵗一千三百六十年
日食三分七十二秒
初亏 午正三刻 西北
食甚 未初三刻 正北
复圆 未正三刻 东北
食甚日躔黄道张九度七十四分赤道张九度八十九分
依旧法筭
距至元辛巳嵗一千六十年
日食四分二十四秒
初亏 未初一刻 西北
食甚 未正一刻 正北
复圆 申初一刻 东北
食甚日躔黄道张八度七十一分赤道张八度八十四分
魏文帝黄初二年七月十五日癸未日加壬月加丙食【同上】
谨按日加壬谓日在地中壬位月加丙谓月在天上丙位以漏刻言则亥末子初也丙字旧文作景为避唐讳今仍作丙庶读者易晓也
依新法筭
距嘉靖甲寅嵗一千三百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