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朱批奏折选辑 - 第 23 页/共 28 页

朱批:但能将地方诸务殚心纠察,共相经理,事事据实上达勿隐,则居之无愧,何不安之有?勉力为之。   一五六巡台御史禅济布、给事中景考祥恭请圣安折   雍正三年九月初九日(一七二五、一○、一四),巡视台湾御史臣禅济布、给事中臣景考祥谨奏:恭请皇上圣躬万安!   朱批:朕安。风闻台湾文武不和,诸事互相掣肘。果若此,于地方甚无益,兵民胥至受累,朕殊为此廑念。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倘被朕访知的确,降旨谴责,尔等其将何词解免耶!   一五七巡台御史禅济布、给事中景考祥恭报雨水田禾情形折   同日又奏:为恭报雨水、田禾情形事。   窃今岁台湾自春月即有雨泽,入夏以及七、八月以来,雨水连绵,四境沾足,所以田禾之盛逾于往岁。民间早稻已登,杂植菁、麻、豆、蔗俱获丰收,皆我皇上深仁至德感召天和,因而雨旸时若,百姓盈宁也。理合据实奏闻。谨奏。   朱批:据奏收获情形,深慰朕怀。   一五八巡台御史禅济布、给事中景考祥为海神效灵恳颁宸翰以昭崇报折   同日又奏:为海神效灵,恳颁宸翰以昭崇报事。   臣等闻前靖海将军臣施琅征服台湾之时,舟师战于澎湖,隐隐有神兵助阵。是日,海神天妃庙中见神像皆有汗下。大军既集,岛中乏甜水,臣施琅祷于天妃庙,移时水泉溢出,足供数万人饮。及至台湾之鹿耳门,乃全台锁钥,仅容一舟,止可鱼贯而进,乃潮水骤长五尺,益以顺风,舟师联帆直入,遂定台湾。经臣施琅恭疏具题,圣祖仁皇帝敕建天妃神祠,其原籍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勒有敕文以纪功德。随又加封「天后」。康熙六十年,台匪窃发,其时水师臣蓝廷珍、林亮等率师至鹿耳门,水亦骤长,舟师扬帆并进,七日克复全台。此「天后」屡显灵异,以勷耆定之绩者也。臣等窃见复台以来,凡大小臣工片绩微劳,俱蒙宠赉,况「天后」之灵感,昭昭在人耳目。臣等仰恳圣恩亲洒宸翰,制成匾额,臣等恭摹为三,一奏于天后原籍圣祖敕建之祠,一悬于厦门镇祠中,一悬于台湾府祠中。不特海神增光,俎豆翼戴无疆,且使梯山航海、负气含生之众,无不就日瞻云,共仰天颜于咫尺矣。为此,恭恳圣恩,伏乞睿鉴施行。谨奏。   朱批:国家崇德报功,人神一理,该部查议具奏。   一五九巡台御史禅济布恭请圣安折   雍正三年十月初七日(一七二五、一一、一一),巡视台湾御史臣禅济布谨奏:恭请皇上圣躬万安!   朱批:朕躬安。览尔所奏之事,咸系尔职分中应奏闻者,一切悉照此秉公无隐,甚属可嘉,殊为不负朕之任用也。尔本系一诚悫谨慎之人,诸凡就此诚实本分一边行去,自无差谬。切毋稍涉欺饰,弄巧反成拙也。勉之。   一六○巡台御史禅济布恭谢天恩迭锡折   同日又奏:为恭谢天恩迭锡事。   窃臣于生番归化事蒙恩议叙加级,又臣筹划台湾府治建筑木栅事,与升任御史臣丁士一、镇臣林亮、台厦道臣吴昌祚等公议协同,具折奏闻,钦奉御批:『将折内有名官弁,该部议叙具奏。钦此』。跪读之下,顶踵难酬。臣何人斯?获遭隆遇至此,惟有朝夕与台湾文武各官互相劝勉,共矢冰兢,揆日课工,务求坚固;抚番保庶,益跻熙皞,以乐升平,庶竭犬马之微劳,上报高深于万一。理合缮折恭谢天恩。谨奏。   朱批:览尔奏谢,知道了。尔等官名监察,顾名思义,凡事秉公,一无阿徇,乃职分当然。但以无隐为要,勉力为之。至于密折奏闻之事,在朕斟酌,偶一宣露则可,在尔既非露章,惟以慎密不泄为要,否则大不利于尔,而亦无益于国事也,其凛遵毋忽!   一六一巡台御史禅济布、给事中景考祥恭报地方收成榖价折   雍正三年十月十六日(一七二五、一一、二○),巡视台湾御史臣禅济布、给事中臣景考祥谨奏:为恭报地方收成、榖价,仰慰圣怀事。   窃台湾自二月初旬至九月将尽,雨泽从未欠缺。十月内禾稼尽登,十分收足,诚为大有之年。目下台湾府治榖价每石三钱三、四分不等,凤山、彰化二县每石三钱,诸罗县每石二钱六、七分。商民人等无不欢欣鼓舞,理合据实奏闻。   至于建筑木栅之事,于十一月初旬必能完工,俟工竣之日,另行折奏。合并声明。谨奏。   朱批:据奏全台年丰榖贱,大慰朕怀!   一六二巡台御史禅济布、给事中景考祥据实陈惰折   同日又奏:为据实陈情,仰邀天鉴事。   窃臣禅济布前奏生番归化一折,奉到朱批:『闻生番有伤人之事,为何不行奏闻。钦此』。臣等查得本年二月十九日,台湾之罗汉门地方,有汛兵林观、董广、杨捷、赖云、齐欢等五名,奉差至坑口伏路。林观、董广夜遇生番镖伤毙命,杨捷等三人执械相持,幸有巡夜兵丁接应,杀死生番二名,余番逃窜。拾得镖箭,具报诸罗县,立即差押通事拿获凶番四名通报在案。臣等即欲奏闻,缘查阅旧案,生番伤人,前任御史臣吴达礼、黄叔璥皆未陈奏,俱由地方官照人命例审拟题结。臣等一介庸愚,蒙皇上委任,其有利弊所关,督、抚、提、镇未及奏陈者,敢不据实奏闻?至于人命盗案等事,地方官自当照例具题,臣等何敢冒昧轻渎圣聪?臣等已与镇臣、道臣并府、厅、县公同商酌,务将就近一带生番之为民害者,或用招抚,或用剿捕,必审时度势,谋出万全,尚未敢轻动也。今蒙皇上天语垂问,谨将生番伤人情节,及臣等愚悃,据实陈明,伏祈圣鉴。谨奏。   朱批:生番乃未沾王化之人,尔等相机随宜招抚则可;剿捕必致戕害生命,有伤天和,不可轻举妄动也。   一六三巡台御史禅济布奏闻事折   雍正三年十二月初二日(一七二六、一、四),巡视台湾御史臣禅济布谨奏:为奏闻事。   窃臣去岁阅视台湾镇协水陆操演,半系新换兵丁,俱属平常;随饬训练。至本年十一月十六日,镇臣林亮知会臣暨道、府、县验阅陆师大操。计三营额设马、步战守兵二千七百名,除分防各塘汛、拨守各营盘及各官随丁,并先到马兵除分拨南、北二营外,现在马兵一百二十名、步兵一千六百名。本日合操,马、步各兵,军火器械颇皆谙熟,步伐整齐,俱各有方。时即严饬台协将领悉照陆师勤加操演,俾其平地熟习,则战舰施演自无仓皇失措之虞。其澎湖协营,向例台属文官一员看操,两载未有具报。臣并商镇臣饬行澎协按期操演,至明春大操,照例报知。合将台镇陆师情形据实奏闻。   至于臣前奏请酌拨内地四十三营马兵三百名防台,经商镇臣委员到厦看验,如有广马、骒马以及不堪者,发回更换,务要臕壮足额,以济实用。现在催趱前来,俟齐足之日,另行具奏。合并声明。谨奏。   朱批:览奏,朕深为嘉悦。三年以来,闻尔声名颇好,所以两次留尔巡台。近日景考祥参奏尔之过咎,尔今又参伊之款迹。事难臆断,只得令尔赴省与景考祥对质,自然水落石出、皁白判然矣。   一六四巡台御史禅济布恭请圣安折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一日(一七二六、三、二四)巡视台湾御史臣禅济布谨奏:恭请皇上圣躬万安!   朱批:朕安。所事(幸?)阅尔奏折始洞悉原委,不然舛错至不可问矣。朕今即交与高其倬审理,尔但坦怀,勿虑致有冤抑也。所幸者有些一奏,否则朕亦几被所愚,设或审理时少涉枉屈,朕必调尔等来京,亲加覆鞫,以定是非曲直。   一六五福建布政使潘体丰奏明分贮各属帑银数目折   〔雍正八年十二月(一七三一、三),福建布政使臣潘体丰〕奏:为奏明分贮各属帑银数目,仰祈圣鉴事。   窃闽省山海岩疆,储备为重。兹蒙圣恩念及办理军需及事务繁剧之州县,均仿照大、宛二县之例,酌留帑银以备急切公事之用。仰见我皇上圣明远照,为臣民筹划万全者,至周且渥。雍正八年十二月初九日,臣奉督、抚牌行,准户部咨协拨浙江省银二十万两解闽,交督、抚、布政酌量分贮等因。捧读之下,不胜踊跃欢忭。遵即详察各府、州地方情形,分别沿海冲僻,以酌银数多寡。拟福州府分贮银三万两,兴化府分贮银一万两,泉州、漳州二府各分贮银三万两,延平、建宁二府各分贮银二万两,邵武府分贮银一万两,汀州、台湾二府各分贮银二万两,直隶福宁州分贮银一万两。   伏思帑银分贮府、州库以备公用,乃千古难逢之旷典,凡存贮、动用之处,均宜严加查察,以防弊窦。除照依部文通行各府、州、县,遇有实在急切差使,刻不可缓之事,一面备文赴该府、州具领,该府、州即行核明给发,通报查考,如有虚冒情由,即揭报参究。至各府、州存贮银两,援照察盘仓榖之例,每岁底责令各该管道员于盘仓之时,乘便盘验出结,由藩司核转督、抚咨部查核,如敢扶同徇隐,察出将该管道员一并参赔,以杜府、州日后亏空之端。此臣谨小慎微之见,经详明督、抚批示,将浙省解到银两,照数给发各府、州分贮讫。所有微臣遵旨办理缘由,理合缮折奏闻。谨奏。   朱批:详加斟酌办理,毋得粗率从事。   一六六福建布政使潘体丰奏闻事折   〔雍正九年十月(一七三一、一、一),福建布政使臣潘体丰〕奏:为奏闻事。   窃查闽省欺隐田地,蒙我皇上恩纶迭沛,许民自首,宥其欺隐之罪,免追从前之赋,复宽以限期,令其陆续首报。天恩浩荡,至优至渥。臣钦遵劝勉。   查自雍正七年以后,内地自首及开垦田地,共四百四十顷七十九亩零,共该粮银三千二百二十二两零,米六十五石零;台湾首报及开垦田园,共一万八千七十五甲零,每甲计田一十一亩,共计田园二千六十余顷,共应正供粟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余石,税银一千一十余两。以上俱援奉旨自首免罪例,并免追从前欺隐之赋。即遵照于雍正七年入额起科征解。又内地陆续报垦田地,共十四顷二十六亩零,共应粮银二百三十二两零、米二十石零,俱照例分别水旱,限年升科。臣查核明确,先后造册详报抚臣具题在案。   但臣细加察访,闽省地方辽阔,其山陬海澨,穷檐蔀屋之民,以有司之查察难周,已垦未报者正复不少,祇以岩疆重地,未敢过为督责滋扰。惟有恪遵历颁恩旨,董率属员,多方儆勉开导,令其自相首报。如果系属冥顽不化,查实照例究治,惩一警百;如果有坍荒难恳之处,亦令据实造报,免累贫民。至于历年久远,祖父流传之业,内有隐匿漏课者,亦必准情酌理,详察其隐匿情由是否有心,细为分别查办。固不敢轻为纵容,亦不敢丝毫率忽,总期于执法之中,寓体恤之意,以仰副我皇上轸念海疆、爱养元元至意。所有闽省连年首垦田粮数目,并臣现在办理缘由,理合缮折具奏,伏乞睿鉴。谨奏。   朱批:览奏闽省首垦田粮数目情形,诸凡办理,及所立主见,均属协当。   一六七福建按察使李玉鋐奏以台员升台郡折   〔雍正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一七三○、九、三),福建按察使臣李玉鋐〕奏:窃台湾一郡,远隔重洋,蒙皇上轸念该郡道、府、厅、县等官,前此升期六年,加以交盘渡海,为时太久,其父母妻子难免内顾之忧,特加恩格外,定期二年为满,调回内地补用。仍分别加级以示鼓励,又先期半年,令拣选贤员前往协理,俾海疆既得熟练之员,而各官又免内顾之虑,业经部议遵行在案。臣何人斯,复参管见?   但臣愚以为凡贤员久任地方,实为地方之益。台湾员缺就台地之员拔其尤者升补台缺,似于台地更觉有益。查台湾一道、一府、二同知、一通判、四知县,原属选调才守兼优之员,可否仰恳圣恩,嗣后台湾道、府、厅、县缺出,先尽在台贤员题升,以收驾轻就熟之效。其各升员内,如系越衔保题者,照例送部引见,恭候简用。若系应升员缺,可否仰恳皇仁,俯念重洋远涉,免其引见,出自圣恩。如此就台擢补,在该员蒙升用之荣,倍加鼓舞感激皇恩,惟恐报称之不逮,有何内顾之堪忧?倘该员当升转之期无升转之缺,而有矢心报效、国尔忘家者,许该员详请督、抚具题,留任升用。内有期满之员,无缺可升,交盘已清,自揣精力,愿回内地者,许其乘南风而回,听候内地补用。是则皇上之恩及台员,沦肌浃髓,而台员应倍加感奋,竭诚图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