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信编 - 第 12 页/共 37 页
△词讼号簿
见图
△发呈状封套式 【长尺五□□寸□□□□】
见图
○承行
有一呈状必派一吏书承行承行者案卷皆其执掌也。除钦部宪件自有应值之房科不可紊乱使生推□外其本衙门自理词讼断宜秉公挨次使刁猾徤讼之徒不得倚恃倩托。起灭缓急恣其呼应法宜置一吏书名册。与卯簿相同存于内衙准状之时不论大小事件挨名派□。将姓名注于状尾不畵卯者。不开入册。点卯不到一次亦停承行一次则有勤惰之儆而无不均之叹共所承□牌案。俱令本役于角未。用一承行某人小印遇有查唤展□便知倘呈状本不应准事有扼腕不得不准者止可准其拘审承行定要照例公派使无朋奸之弊更有奸徒访知某人承行巳过。其下应是某人。候期请准。即公点亦随彼术中故遇请托呈状尤当用飞点之法随意点用一人俟□至除换用。示不测以破刁奸
倘有始系两事后合为一应并卷者须从重并与一人承结事小止将卷案交明事大将起止月日词案数目造一细册、彼出付子。此出领状畵押判日。交盘明确以塞后日混相御诿之□
○拘提
拘提止用乡保本告领牌传交。按地远近。限以时日拘齐到城。于投文内呈送到单一纸开明某到某因何事故不到。内衙查对原词。不到者。果非紧要人犯到单留内、候审时带出点名。即与挂牌。次日听审。若有要犯未到。牌示补拘。至有不服乡保拘唤者许乡保具折。连、牌。禀□换差皂快拘拿问得顽拗情真先责后审则无抗拘之人差可来省
不服乡保拘唤之人。并人命盗情。密拿逃叛等事。必□差拘者不可任凭承行吏书票差。中彼镶差之弊法宜将合衙皂快民壮。每名置一大竹签。签书姓名。共贮筒中。遇事掣差。差过另入一筒。周而复始。其有长差远出缘事告假者。勿入现掣之筒。若有经承禀称某役无能。不能终事某事宜差某役者。即系卖差镶差情弊不可听信还宜治以紊法之罪。
拘提各有定限。违限不到自应比责。宜将皂隶快手民壮□班花□。共造一册每名一页差拘一事。即注于花名之□。□□□□□□某曰差□某曰销。巳结者刻一完字印印之。三六九日照册比较。违限未完多者责之。则勤惰知儆。仍应并究承行吏书。盖承行人。亦有得钱通同。延缓之弊也。
违限复拿之差。不宜多出。出则止拿原差。不许行拘原被告原。差拿到必责治以示画一之法
欣状止用原差。投状。勿出票。止与附审则牵连自少
抗拘不到。改差皂快。而牌上正犯仍有不到。此该差贿纵也。责差补拘其弊乃巳
竹签不宜轻出。但置数十枝藏于扶手中。选老成能干快壮数十人填于签上。排定字号。遇有紧急人犯。方用签唤名曰信签再于扶手中置一簿。每发一签。簿上朱记时刻人犯。销则即勾。每晚查看如有违限依法必责则法立人信事无懈弛 【签式附后】
□应拘提人犯牌票。听审之后如取保者。于原票标取。仍令原差持票。押出取保俟归结缴票。其一审即结者。将原票夹入口供。收入内衙销号粘入卷中。不得遗留于差役之处使彼以牌票未销为词指诈犯证无巳也
凡非重大之事。与必要审明。必要改正词讼。告原告遯逸者竟宜注销。不必严拘案。缉久存牌票于原差。使彼吓诈在词之人。若系本告领牌而逃者。当于案卷。注明原告带牌在逃。仍出示条注销。令犯证归农以省牵累
信签式
△信签式 【长七寸阔一寸三分朱头漆身空处朱判】
正面
见图
背面
见图
○听审
凡差役拘齐人犯。于早堂先逓到单。原差挨次照单押点。点过带起。将单入内。照原词查明原被干证。即刻悬牌。示以次日午堂听审盖审期不可迟缓累民守候此是便民第一要□
点到单时。若有名要犯不到。并非奉免拘者。责差补拘。不可俟审时定夺。则观望贿纵。以冀徼幸者无矣。
听番必宜午堂。使犯证得以料理本日事完。加餐伺候俱不可直至更深盖散衙过迟则夜行有禁归宿艰阻大不便民
次日欲审之事。内衙管号之人。将应审原诉投禀等词。逐张挨日□清。一同到单。每起一束。送至理刑名处所。以便次日早堂事毕。先行详看。看时须细心推敲。何句是虚何句是实。盖看呈状。犹如看策眼先要晓得此状因何而告其意原欲如何原诉投禀。通身看完。曲直自然显出。不拘原诉投禀状内。若系吐露真情处。可将墨笔逐句△出。状内人名□出。地名月日数目、出。紧要归着处○出。审时便于研驳如此则未曾当而是非巳有成竹于胸中再合之问时口供剖断自尔易易若系钦部宪件。先一日。将原词发承行书吏。抄卷送阅。真词不可动笔。以仍欲缴还也升堂审理必依挂牌次序。以为后先。不可临时更改先审某起使候审者难以准备开门之后。放听审牌。令人犯俱在大门外伺候。遂起随牌照进原差送牌讫将昨日到单唱名如有牌单无名非奉特唤者。乃系事外好事之人。即行责遂。唱毕。仍令出二门跪齐。呼唤者方许进门。上卷□候问。如不奉呼唤。有擅进二门者。把二门皂隶陪责。非现审起内之人。有搀越进大门者。把大门皂隶陪责。堂上止许门子二人。磨墨执签。承行吏书一人。写口供。皂隶立廊下。呌有始出如是则堂上清肃以上官闲静之心思体贴下隐情无不得矣
审时先问原被。后问干证。实为旧例。其实不好。盖原被之意巳具于呈状。干证之依违。尚未吐露。若再先原被是问。则干证闻其供吐。自然依样葫芦。必至互相争执。喧哄无巳。宜先唤原告干证进问。取具口供。令出。再唤被告干证进问。取具口供。令出但看干证口供。与原被状词。合与不合。则此中曲直巳判六七。然后唤原告进问。取具口供。令出。唤被告进问。取具口供。令出。又看两造口供。与原词同与不同。与干证口供合与不合。则曲直了分八九。若仍有未明处。可令两造上堂面质。观其气色之沮壮。再令一证上堂同相印证。则是非虚实。可一言直断矣。
审断之要。不可漫无主持。亦不可偏执巳见。居心务须以静待动。出语必贵以简御烦。与人剖理。而先自枝梦。言语躁浮。性情。乃大害也。
每问一人。必取所写口供亲看一次。则承行吏书。不敢□远添□。以滋弊端审毕须将所写原供。夹入审卷。亲藏□手转堂带进待出看语始同卷发出则增减之窦无由以明。
听审有妇女。非奸盗正犯。不可令其随众点名跪候。且令于衙门近处静待。先唤彼至亲丁男代质。必不得巳。方唤亲质此不但免其出露乖丑为造福每见妇女出官之后而皮一老遂致无所不为盖养其廉耻乃为上教化之当然也
凡和息必于听审投逓。其系口角逋欠。不必正法之事。两造愿和听从民便若豪强压伏。廹以不得不和之势者仍与审明成案以扶懦弱或关风化。人命盗逃。原告受贿改口者必须审出真情与告和之人并加惩创不可一例准息即□准息者。亦必出参语粘卷以防息事复与
○用刑
听讼至于用刑诚不得巳刑期无刑乃圣贤立法之意逞一时之性酷虐相加既巳内伤方寸抑且上干天和若至痿人□指过后追省而无恻隐懊悔者必非吾党中人要在平巳之性。尤在剔役之奸。皂隶用刑。只讲银钱。无关法度若不体察任其辣手便是纵虎食人
孕妇不许拶指。妇女禁止夹腿。非人命强盗。不许轻用夹刑载在律例。自当遵守。但有万不得巳。必要刑讯始成信狱者。法宜将皂隶各置名签。并注年貌。听断之时。置签筒于案上。或要用刑抽签唤用如与签上年貌不合。便系积蠹惯能轻重刑法。作弊之人。立时究革则所用者原无定人仇家不能贿买□棒贪役亦无从先讲扶持决罚自然公道独是夹棍一项。皂隶中亦有能与不能。若使不能者用之。名曰死夹棍。多至折胫碎骨。殒人性命。又宜于名签上标记色目。要用之时。认抽方不为害。重大毛板以示威严。酷吏不可为也。然小板毒责。亦能死人。皂隶得钱。则散打平铺。声响而轻。皮破血出。虽至淋漓。易于平复以伤不入骨气行血散故也若不遂欲。使性乱打。不论臀腿。必至糜烂日久。或成废疾肆行惨毒吓人看様预先买嘱也更有仇家贿官买责。又与行杖皂隶讲明。或令断筋或令殒命。讲过谢银多少。则板用缩头。加力毒打。只打一块。肉死血淤。动至立死。或棒着褪湾。筋挛骨痿。跛痪终身。见效受谢此等惨恶。为人上者。安可不知。
夹过之人。虽巳痊久。每至阴雨。胫中必痛。是成终身之疾。断难轻以试人。即使要用。当知此中情弊。棍旧索新则松。棍长箫宽则松。收用活结则松反此则紧。更有蠹皂作奸。于伯眼中增置磁砭铁屑。则愈紧而痛难忍。有将□眼凿深。填以油蜡。则蜡过肉热。久久镕软。虽夹多时。颇不为害桚指所以讯狡口、非常刑也、颇有桚押立限、终事始放、竟至累日不脱者。每毙人。命断不可行。至于桚上复加撺打。其痛尤深。多致晕绝苟非重犯。不伏何忍轻试。
枷以警众。意在耻辱。乌可重大。致有伤人。但既枷之后。押出在外。私居过夜。必然褪落。盖枷封多薄糊贴粘。虽经干燥。或烧酒。或清水。润之原可揭去。系要犯亦须察之。
篐脑。夹腰悬指。刮胁焠火。□醋种种非刑。捕役每以私拷贼犯。严禁巳久。宜密访痛绝此刑。酷同剎鬼。用者断非民上。
○问拟
拟罪全凭律例律乃一代之典章例为因时之断制故有例须照例行。无例方照律行。例律俱无。则用比照法。凡有比照。须活拟上请。不得径情断决。
看律之法。不但律分八字之义宜玩。 【有字义诀】 即八字之外。尚有十六字。亦宜详也。至于五刑之内。论死罪则有□决。监候。真犯。杂犯。之不同。论笞杖徒流则有决赎之不同。论赎锾又有有力。稍力。收赎。赎罪。之不同。皆毫厘千里者全要细心体认。至于则例时有减增。必时时访查方无违□。 【附释十六字并五刑赎□各不同之义】
括八字义诀
释十六字
释五刑
释死罪之不同
释笞杖徒流决赎不同
释赎锾不同
△括八字义诀 【八字义详律首今括成四语以便览记】
以同真犯准有□。皆无首从各同罪。其変于先及连后。即尽复明若上会。
△释十六字 【此十六字亦律文关键也释义出官常政要】
其一曰加、加者。数满乃坐。如窃盗赃一两杖六十。至十两。方加至杖七十。不及十两者不加也。又如笞满加杖杖满加徒。徒满加流。流满加绞。本条无入死者。不得加入于死。罪止流三千里之类。
其一曰□□者。从轻之法。如皆为从者□。失觉□者□失出入人罪者□。无禄人□。又如二死三流。各同为一□之类。 【二死同为一□、谓绞斩□一等、俱从轻□流、三流同为一□谓流□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一等俱从轻拟徒也】
其一曰计。计者。对并而言。如称计赃。乃止其所得之数科罪。计雇工赁钱为赃之类。
其一曰通。通者。总计而言。如通计前罪。先后并拟。贴徒贴杖。通□通考之类。
其一曰坐坐者。应得之位也。如逃叛自首减罪二等坐之。家人共犯。坐家长。妇人犯罪。坐夫男。以所隐之罪坐之不坐连坐之类。 【夫乃丈夫。男子也】
其一曰听。听者。由其意之所欲。如犯流。父子欲随者听。妻妾犯奸。欲留者听之类。
其一曰依依者。欲附诸条。如造魇魅杀人。依本杀法。依常人一□充赏。依巳徒又犯徒。依杀尊长卑幼本律。依老疾幼小论之类。
其一曰从从者。归一科断之意。如从重论。从夫嫁卖。从新拘役。从本色发落。从尊长遗言之类。
其一曰并并者。数事均得本罪如临军征讨。行粮达限不完。临敌缺乏。承调不进兵策应。承差报告军期违限。因而失悞军机并斩之类。
其一曰余余者。事外之意。如余罪听后发落。余皆征之。余皆勿论。余罪收赎。余为从论之类。
其一曰逓。逓者。按次循级之谓。如官司失出入人罪。吏减犯人一等。佐贰减首领一等。正官减佐贰一等。是曰逓减。如卑幼于尊长坟墓内熏狐狸烧尸者。缌麻加凡一等。小功加二等。大功加三等。期亲加四等。是曰逓加之类。
其一曰重重者。诸罪之魁。如重者更论之。巳发又犯。从重科断。以重论之类。
其一曰伹伹者。不分事之大小。物之多寡也。如盗巳行。而但得财者皆斩。子孙告祖父母父母。但诬者绞男女婚姻。但曾受聘者之类。
其一曰亦亦者。承接上文之意。如人在徒年老疾病亦如老疾论。总徒不过四年。亦各依上减罪。亦各依数决之。无赋役者。亦杖八十。亦准罪人自首之类。
其一曰称称者。律所载之文也。如称子者男女同祖者□曾同称日以百刻。称监临主守者。但有事在手。称□继慈母亲母之类。
其一曰同同者。一体科罪也。如同罪。则同得其罪。充军迁徙。皆同。死罪减一等。众证明白。即同狱成之类。
△释五刑 【古之五刑。墨剥■〈非刂〉宫辟也。按刻□曰墨割鼻曰劓刖足曰■〈非刂〉刑淫曰宫死刑曰辟今之□刑与古较异始于隋唐】
其一曰笞笞者。击也又耻也。人有小愆。法宜惩戒。击以耻之。书曰。科作教刑是也。以小荆条为之。削去节。大□径二分七厘。小头径一分七厘。长三尺五寸。自一十□五十为五等。每十下为一等加减。
其一曰杖杖者。持也。言持此以击戒之。书曰鞭作□□是也。以大荆条为之。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径二分□厘、长三尺五寸。自六十至一百为五等。每十下为一□加减。
其一曰徒徒者。奴也。谓人有罪戾。当任以奴役。即□□□也。拘收在官。煎盐。炒铁。摆站。责以用力辛苦之□□一年杖六十。至三年杖一百为五等。每杖十下徒□□为一等加减。
其一曰流流者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使其离此乡□□身不返。犹水流之意。唯有去而终古不归返者。自二□里。至三千里为三等。五百里为一等加减。杖以一□□定数。 【按唐虞之流。或流于四裔或于海外不详里数】
其一曰死死刑唯二曰绞、曰斩。斩者。身首异处。绞□□体。按斩自轩辕绞兴周代。即古之辟刑是也。至若□□处死。乃刑之极者。不在五刑之内。
△释死罪之不同 【凡二条。一曰真犯死罪一曰杂犯死罪】
真犯死罪宜加题戮者也。然其死之法则有二。一、决□待时情真罪当。无庸再议也一监候院司成招具□。□司复议。奏请巳定。但令监候秋决。每年秋决之前。□□朝审。分别情真矜疑两项。再具题请。候旨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