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 第 28 页/共 77 页

《诸藩志》二卷  宋赵汝适撰。 《函海》本。 《学津讨源》本。 《长春子游记》二卷  元李志常记其师邱处机西游事迹。孙锡《序》云:“凡山川道里之险易,水土风气之差殊,与夫衣服、饮食、百果、草木、禽兽之别,靡不毕具。”末附录当时诏敕等篇。处机,字通密,又号长春子。栖霞人。金大定时,曾自终南诏赴阙,后放还山。及元太祖时,尝召至雪山之阳,后居燕天长观。此册足资考证,即其诗亦可诵。 阮氏曾进呈。 《溪蛮丛笑》一卷  宋朱辅撰。 《说郛》本。 《历代小史》本。 《古今说海》本。 《格致丛书》本。 《学海类编》本。 《真腊风土记》一卷  员周达观撰。 《百川学海》本。 《历代小史》本。 《古今说海》本。 《古今逸史》本。 钱氏《敏求记》云有旧抄本,可证《说海》本中刻本之讹。 《海国图志》五十卷  国朝魏源撰。原名《四洲志》,西洋人原撰,林则徐译出。魏源增辑历代海国沿革。 道光癸卯甲辰活字板印本。己酉、丁未刻本六十卷。 咸丰壬子刻定。 《夷岛志略》一卷  元汪大渊撰。 《提要》云无刻本。 《朝鲜赋》一卷  明董越撰。 刻本。 《卫藏图识》五卷  国朝盛绳祖撰。 乾隆末年刻本。 《西域闻见录》八卷  不著撰人,但题椿园氏。 刻本。 《海语》三卷  明黄衷撰。 《秘笈》本。 《学津讨源》本。 《纷欣园丛书》本。 《岭南丛书》本。 吴兰修刻本。 《瀛环志略》十卷  国朝徐继畲撰刻。 《东西洋考》十二卷  明张燮撰。 明万历戊午刻本。 《惜阴轩丛书》本。 坊刻本。 明巩珍撰《西洋番国志》一册,有抄本。珍副郑和使西洋者也。 《职方外纪》五卷  明西洋艾儒略撰。 刻本。 《墨海金壶》本。 守山阁本。 《赤雅》三卷  明邝露撰。 知不足斋本。 《龙威秘书》本。 《新释地理备考》十卷  大西洋玛士撰。 广东潘仕成刻本。 《西招图略》一卷  国朝松筠撰。 刻本。 《广舆图》二卷  明刻。嘉庆中,江西张氏刻元朱思本原本。 明罗从先等续辑《西域图》极精确。《方虞记要》之图说,即用此为蓝本。 钱曾《敏求记》有《明代统舆图》二卷,云:“各省以及边防、海道、河防、漕运、外夷,备图如蚊蜨,字若蝇头,缮写三年而后成。”又云:“宝护此书,便可压倒海内藏书家。”据此,知明代《舆图》,未尝不精工细致也。但非刻板,易于失传耳。 又明刻《历代地理指掌图》,托名苏轼。无卷数,凡图五十馀,后有《总论》。 《朝鲜志》二卷  不著撰人。 《艺海珠尘》本。 《康熙地图》分省分府小叶本计一百十 叶 即《图书集成》内地图。所载镇堡小名,细若牛毛,与大叶本不异。但未著经纬度数,及无边外诸图耳。 《坤舆图志》二卷  国朝西洋南怀仁撰。 指海本。 《异域录》一卷  国朝图理琛撰。 雍正元年刊。 《泽古斋丛钞》本。 指海本。 借月山房刻。 《乾隆十三排地图》  此图南致琼海,北至极俄罗斯、北海,东至东海,西至地中海,西南至五印度、南海,合为一图。经横数丈,而剖分为十三排,合若干叶,每叶注明经纬度数。盖本《康熙图》而制极其精,推及其广,从古地图未能有及此者也。徐星伯有此本,相传为乾隆初年所作。此及康熙二图皆内府铜板精刻,外间流传甚少,乾隆本尤罕见。 又方略馆有西北各边地图刻本,大盈数丈,皆满洲字。今内府此等图板皆不存,即有,亦久不摹印矣。 《海国闻见录》二卷  国朝陈伦炯撰。 乾隆九年刻。 《艺海珠尘》本。 右地理类外纪之属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六 独山莫友芝子偲 史部十二 职官类 《唐六典》三十卷   唐玄宗明皇帝御撰,李林甫奉敕注。 明正德乙亥重刻本。 有王鏊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 嘉靖甲辰浙江按察司刻本。 嘉庆庚申扫叶山房刻本。 宋有绍兴甲申刻本,题曰《大唐六典》。 《翰林志》一卷  唐李肇撰。 《说郛》本。 《历代小史》本。 《百川学海》本。 《麟台故事》五卷  宋程俱撰。 聚珍本。 闽覆本。 浙缩本。 昭文张氏有旧抄本三卷,可证《大典》缺误。其命篇次序,多有异同。多出书籍、校雠、国史三目。 《翰苑群书》二卷  宋洪遵撰编。 《学海类编》本。 知不足斋本。 《南宋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  宋陈骙撰。 原题《中兴馆阁录》。 黄丕烈有宋刻本。 张目有旧抄本。 《玉堂杂记》三卷  宋周必大撰。 《周益公大全集》本。 《百川学海》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源》本。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  宋徐自明撰。 宋宝祐间徐居宜刻本。 明万历戊午刻。 《秘书监志》十一卷  元王士点、商企翁同撰。 郘亭有旧抄本。 《翰林记》二十卷  明黄佐撰。 《岭南遗书》本。 《礼部志稿》一百十卷  明泰昌元年官撰。 《浙江采遗书录》一百卷,系抄本。 《钦定历代职官表》七十二卷  乾隆四十五年奉敕撰。 道光十二年重修八十二卷刻行以前,并无刻本。 《枢垣纪略》十六卷  国朝梁章钜撰。 道光十五年刻。 右职官类官制之属 《州县提纲》四卷  不著撰人。 《函海》本。 《学津讨源》本。 长恩书屋本。 《臣轨》二卷  唐武后撰。分国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实、慎密、廉洁、良将、利人凡十章。是编自郑樵《通志》后著录久佚。日本人以活字印入《佚存丛书》中,末题“垂拱二年”,乃日本妄增也。 近年别有刻本,在傅望楼《金帚编》中。 《作邑自箴》十卷  宋李元弼撰。《自序》末题“政和丁酉秋七月,李元弼持国传,次广书。” 明钱穀影宋抄本,第十卷尾行云“淳熙己亥中,元浙西提刑司刻”。《自序》后题之“甲戌八月,假赵氏宋刻本覆一过。钱穀记。”十卷尾记之“康熙丙寅中秋前四日,睹菴陆贻典在爱石书删改”。 同治初,丁禹生获此本于苏州,曾以活字印数本,舛错难行。 郘亭依元抄校存一本。此书《四库》未收。 《官箴》一卷  宋吕本中撰。 明成化戊子,邢让重刻本。 《说郛》本。 《百川学海》本。 《学津讨源》本。 宋宝祐丁巳刻本。 《百官箴》六卷  宋许月卿撰。 天一阁有刻本六卷。 《画帘绪论》一卷  宋胡太初撰。 《百川学海》本。 《说郛》本。 《学津讨源》本。 宋淳祐壬子刻本。 《三事忠告》四卷  元张养浩撰 。 明洪武二十三年王士宏刻本。 宣德六年李骥刻本。 明郑璜刻本。 《贷园丛书》本。 道光间郭尚先写刻本。 道光辛卯尹济源仿元刻本,题为《政忠告》。 《培远堂文檄偶存稿》四十八卷  国朝陈宏谋撰。 陈氏刻本。 《学治臆说》二卷《续说》一卷《说赘》一卷《佐治药言》一卷《续》一卷  国朝汪辉祖撰。 《龙庄全书》本。 知不足斋本。 后刻本甚多。 右职官类官箴之属 史部十三 政书类 《通典》二百卷  唐杜佑撰。 明嘉靖戊戌方献夫刻本。 又嘉靖中李元阳刻本,增入《诸儒议论》本 。 殿本。 平津馆有至元丙戌刻,增入《诸儒杜氏通典详节》四十二卷,无撰人。 元刻小字本。 一旧本,明尚宝少卿袁忠彻藏者,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市者以为宋刻,盖元、明翻刻。 明本有十行,行二十三字者,较李本少错字。 《唐会要》一百卷  宋王溥撰。 聚珍板本。 又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