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 第 32 页/共 77 页

国朝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 乾隆初刻本,一名《金石图》,四卷。 《石经考异》二卷  国朝杭世骏撰。 《杭世七种》本。 右目录类金石之属 史部十五 史评类 《史通》二十卷  唐刘子元撰。 明嘉靖间陆俨山蜀中刻本,与时本多二页。 万历丁丑张之象校刻本。 明王维俭《训故》本,入《存目》。 明李维桢、葛孔延《评释》本。 国朝黄叔琳《训故补》本,入《存目》。 《文史辨俗通议》 卷  国朝章学诚撰。 阮氏刻本。 (刻本近归杭州书局,有重修。又有贵州刻本。) 《史通通释》二十卷  国朝浦起龙撰。 乾隆十七年刻。 《唐鉴》二十四卷  宋范祖禹撰。 明吕镗刻本。 弘治十年白昴刻本。 宋板小字本。 《唐史论断》三卷  宋孙甫撰。 学海本。 《艺海珠尘》本。 《函海》本。 《学津讨源》本。 (粤雅本。 宋有绍兴、端平两刻。) 《唐书直笔》四卷  宋吕夏卿撰。 聚珍本。 闽覆本。 桐华馆刻。 (顷收旧抄本,与聚珍本不同。) 《通鉴问疑》一卷  宋刘羲仲编。 津逮本。 学津本。 陈刻《通鉴》附本。 《三国杂事》二卷  宋唐庚撰。 《眉山集》本。 《学海类编》本。 《函海》本。 读画斋本。 《读史管见》三十卷  宋胡寅撰。 《四库》存目。 明张溥刻本。 《涉史随笔》一卷  宋葛洪撰。 明弘治间刻本。 《得月簃丛书》本。 知不足斋本。 《六朝通鉴博议》十卷  宋李焘撰。 此下及《大事记讲义》,《四库》并依鲍士恭家本。 《大事记讲义》二十三卷  宋吕中撰。 旧抄本后,附《中兴讲义》一卷,昭文张氏藏。题衔云“黄甲省元肇庆府学教授,温岭吕中《讲义》。省元国学前进士,三山缪烈、皋兰蔡炳编校。 千顷堂藏有《皇朝大事记》九卷,即与二十三卷者同一书而删节颇多。又有《中兴大事记》四卷,世无传本。以《宋史》全文所引证之,盖亦删节之本。昭文张氏《书志》。 《旧闻证误》四卷  宋李心传撰。 《函海》本。 昭文张氏有宋残刻本二卷,汲古阁藏书。原十四卷,其残本则第一、二两卷也。 桐华馆刻。 (汲古阁有影宋本。) 《通鉴答问》五卷  宋王应麟撰。 附《玉海》元刻本。 今刻本。 《历代名贤确论》一百卷  不著撰人。 明弘治中钱孟濬刻本,作《唐宋名贤确论》。 《历代通略》四卷  元陈栎撰。 明正德壬戌王静刻本。 崇祯乙亥袁应兆刻本。 《史纂通要后集》三卷  元董鼎撰。括金、宋两朝事迹,以续胡氏之本。 昭文张氏有影写元抄本。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十七卷  元胡一桂撰。 大兴朱氏有元刻本,今售出。 《学史》十三卷  明邵宝撰。 明刻《经史全书》本。 崇祯辛未刻,附,简端录》之后。后附《容春堂杂抄》一卷。 《史纠》六卷  明朱明镐撰。 桐华馆刻本。卢抱经跋云,分上下二卷。 指海本。 《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外记》一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  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撰。 内府刻本。 宋荦苏州刻本。 《御制评鉴阐要》十二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刘统勋等恭录。 内府刻本。 《钦定明鉴》二十四卷  嘉庆二十三年奉敕撰。 内府刻本。 右史评类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七 独山莫友芝子偲 子部一 儒家类 《孔子家语》十卷  魏王肃注。 明刊无注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 明吴勉学刊注本。 正德辛巳,张公瑞刊何孟春注本八卷。 黄鲁曾刊本。 包山陆氏本。 葛鼐刊注本,窜乱失次。 汲古阁刊本。 乾隆庚子,李容重刊汲古本。 元王广谋《标题句解》三卷,注既浅陋,正文亦加删易。 明何孟春注亦非足本。 汲古阁两次得宋板,凑合刊成十卷。然后人以宋板校之,尚多讹误。是《家语》并无佳刻定本也。 《天禄后目》有《家语》宋刻本十卷,云《序》末载甲寅岁端阳吴时用书,董用贤、金贤考刻。《四库总目》有《二十六家唐诗》,款亦同。疑为明书贾而无实证。书内“祺”字缺笔,避宋度宗嫌名。椠法精好,难斥为伪刻也。 隆庆壬申徐祚锡刊。 (近年石印本,乃据景写北宋本,极精。) 《汲古阁秘本书目》所载北宋蜀大字本《家语注》十卷,今藏桐城萧敬甫穆家。页十八行,行大字十六、七、八字不等。注文双行,约六字当大字之二。第二卷十六页以上阙,毛氏影抄足之。曾假读一过,书中赵宋讳阙,直至孝宗嫌名之填,而敦、郭不省。定为南宋孝宗世椠本无疑。其卷尾有“东坡居士”折角印,考文宗已先卒于建中靖国元年,显为伪作。毛斧季《跋》谓其家藏原阙二卷十六页以上,后于惠山酒家得藏前半残帙,因互补抄为两完本。其酒家本为钱宗伯夺去,已烬于绛云之火,而此本独存云云。今以汲古阁刊本,比较二卷十二页已上,毛本讹脱殊甚,注文阙漏尤夥,与宋本迥异。十七页已下诸卷,则与宋本悉合。盖毛氏刊是书时,尚未得酒家本,故但据家藏残帙。其所缺者,以别本凑合付梓耳。绳孙附记。 《荀子》十二卷  周荀况撰。唐杨倞注。 宋熙甯本二十卷。半页八行,行大十六字,小二十四字。 宋吕夏卿大字本。半页八行,行大十七字,小二十二字。藏吴门汪氏。 吕夏卿本,后有“王子韶同校”及“夏卿重校”衔名两行。其板尚存,破损模糊,为庸妄子填补失真,犹不如依初印影宋之可贵。 张金吾云,宋又有淳熙江西刊本。 又有巾箱本。 元《纂图互注》本。半页十一行,行大二十一字,小二十五字。盖《六子》本,《老》、《庄》、《荀》、《杨》、《列》、《文中》也。其《老子》卷首,载景定改元蒲节石庐龚士卨《刊书序》,知出南宋。唯龚《序》中不及《列子》,或元时增。 元明校《纂图互注》大字、小字二本。 嘉靖庚寅顾氏世德堂《六子》本。 明重刊小字本。 孙矿评本。卢文弨、谢墉同校笺,用吕夏卿本,佳。有翻刻本,入《十子全书》,郝懿行补注。 王念孙宋钱佃校本,与吕本互有异同,又各有抄刻本之异,乃就卢刻成《荀子杂志》九卷。 天禄琳琅宋本《纂图互注荀子》,加重言、重义、互注诸例,亦犹《诗》、《周礼》、《春秋传》当时帖括之书。 (唐仲友刊于台州本,即据熙甯监本。光绪八年,黎氏景刊于日本。 日本刻《纂图互注》本。杭州局重刊谢本。明吴勉学刊本。) 《孔丛子》三卷  旧本题陈胜博士孔鲋撰。 明緜眇阁抄本。 《子汇》本。 明程荣刊。 《汉魏丛书》本。 康熙间孔氏刊本。 明何镗汉魏两卷,附《诘墨》二卷。 钟评《秘书》本四卷。 阮氏有宋刊巾箱宋咸注七卷。海昌蒋生沐有影写本,姚若有影写本。 《孔丛子注》七卷  宋宋咸注。咸字贯之,建阳人。天圣二年进士,任至都官郎中。详何乔远《闽书》。是编依宋巾箱本影抄,卷帙与晁、陈《志》、《录》合,与世传三卷本不同。《小尔雅?广言》,俗刻作“俘,罚也”,此作“浮,罚也”,与《记?投壶》“若是者浮”《正义》所印合。咸注亦典核简洁,《玉海》称咸上所注《杨子》、《孔丛子》,赐三品服。今《杨子》更不可得矣。 阮氏以进呈。 《新语》二卷  旧本题汉陆贾撰。 《子汇》本。 程荣《汉魏丛书》本一卷。 何镗汉魏本。 明姜思复定本。 明胡维新本。 弘治壬戌李仲阳刊本。 钟评《秘书》本。 朱修伯曰,据《玉海》,宋本逸五篇,明初始得全书。见严铁桥《序》。 天启元年,朱谋堙序重刊弘治本二卷 。 (杭局刊本。) 《新书》十卷  汉贾谊撰。 《汉魏丛书》本。 《子汇》本。 明弘治乙丑,吴郡沈颉重刊本。 正德乙亥吉府刊本。 正德甲戌陆相补刊本。 正德乙卯胡维新刊本。 今抱经堂校刊本。 《盐铁论》十二卷  汉桓宽撰。 《汉魏丛书》本十二卷。 明华氏活字板本。 弘治十四年涂桢本。 嘉靖三十年倪邦彦重刊涂本。 明沈廷馀刊本四卷。 张之象注本十二卷,嘉靖癸丑刊。 嘉庆丁卯张氏刊本,附《考证》一卷,佳。 胡心耘有元刊。 丁禹生有宋刊《盐铁论》十卷,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第十卷末页有“淳熙改元,锦溪张监税宅善本”二行楷书木记,前有“国初人冯武”题识,刊印颇精雅。 《新序》十卷  汉刘向撰。 《汉魏丛书》本。 嘉靖丁未何良俊刊本。 明袁宏道等校刊本。 正德五年庚午楚藩刊本。 卢氏《群书拾补》内有校正《新序》若干条,《逸文》五十一条。校正《说苑》若干条,《逸文》二十五条。 黄丕烈有北宋刊本《新序》 ,每页二十二行,行二十字。《目录》接《序文》后。每卷自为一行,第二行有鸿嘉年号,红豆旧物。 元刊本,每页二十二行,行十八字。《目录》在《序》前。 《说苑》二十卷  汉刘向撰。 《汉魏丛书》本。 嘉靖丁未何良俊刊本。 明袁宏道等校刊本。 嘉靖乙未刊大字本。 明楚藩本。 胡维新本。 陈少章曰,明洪武十五年颁《说苑》、《新序》于天下学校,令生员讲读。见《刘仲质传》。 《说苑》,宋淳熙乙丑本,每页十八行,行十八字。拜经楼藏本缺十四卷,从别本传抄。 宋板卷一第二行有鸿嘉年号。今归湘潭袁氏。 元刊本每页二十二行,行十八字。 《法言集注》十卷  汉扬雄撰。宋司马光集注。 《汉魏丛书》本。 世德堂《六子》本司马注。 明贺沚校刊本。 明重刊小字本《二十子》本。 明赵大纲集注。 今嘉庆二十四年,秦氏仿宋刊李轨注十三卷,附《音义》一卷。佳。 李赓耘刊抱经堂校定本。 宋有巾箱本。 何义门校宋本。 张《志》有宋刊李轨注,绛云楼藏。 宛平查尗宋本《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司马集注》,半页十一行,行大二十一字,小二十五字。盖元刊《六子》本,今归郘亭。 宋咸《序》后有木记六行,云“本宅今将监本《四子纂图互注》附入重言、重义,精加校正”云云,末行建安下刊人空缺。所谓“四子”,或但指老、庄、荀、扬而言。是刊实《六子》,其《列子》、《文中》无《纂图互注》尔。 道光间苏坊《十子全书》本,与《中说》刊一律。 (杭局刊本。) 《潜夫论》十卷  汉王符撰。 《汉魏丛书》本。 明胡维新《两京遗编》本四卷。 明刊本二卷。 汪继培笺注本。 朱修伯曰,汪因可笺注,精博无比。 明金台汪谅刊本。 《湖海楼丛书》本。 元大德间与《白虎通》、《风俗通》合刊,题曰《新刊三种》。 张金吾云,《潜夫论》有明刊本,以校陈荣本,改正颇多,《氏姓篇》尤甚。自宋椠外,是最善者。 《申鉴》五卷  汉荀悦撰。 明黄省曾注。 《汉魏丛书》本。 《子汇》及《十二子》本,均题《小荀子》。 黄省曾注,正德乙卯刊。 嘉靖癸卯张维恕刊本。 何允中本,《群书拾补》内有校正若干条。 胡维新亦黄注。 朱修伯有精校本,付劳青子刊之。 《中论》二卷  汉徐干撰。 《汉魏丛书》本。 胡维新本。 明弘治壬戌黄华卿重刊元本。 明杜思重刊本。 近刊校补本。 《傅子》一卷  晋傅玄撰。 聚珍本。 闽覆本。 苏杭两缩本。 朱修伯曰,卢抱经、严铁桥有校补本。 《中说》十卷  旧本题隋王通撰。 世德堂《六子》本。 道光乙未重刊世德堂本。 《汉魏丛书》本二卷。 明重刊小字《六子》本。 吴勉学《二十子》本。 明崔铣《中说考》七卷,刊本。 宋有巾箱本。 苏氏、魍氏有宋本,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目录》后有“隐士王氏取瑟堂”大字。书中“朗”字俱阙笔作“朗” 。 查恂叔宋本《中说》,半页十一行,行大字二十一,小字二十五。前有《文中子纂事》二页,《年表》一页,盖元刊《六子》本。 (日本景刊宋小字本,光绪十六年贵阳陈氏又重刊之。 杭局本。) 《帝范》四卷  唐太宗文皇帝御撰。 聚珍本。 闽覆本。 苏杭两缩本。 又有依聚珍放大之本。 《敏求记》云,有十二篇足本。 《帝范》,武英殿刊十行本,似朱以聚珍版印。 《孟子外书》四卷  宋刘攽注。 函海本。 《艺海珠尘》本。 《愚谷丛书》本。 金绍伦刊本。 《续孟子》二卷  唐林慎思撰。 函海本。 知不足斋本。 《伸蒙子》三卷  唐林慎思撰。 函海本。 知不足斋本。 《艺海珠尘》本。 《素履子》三卷  唐张弧撰。 函海本二卷。 《艺海珠尘》本。 天一阁刊范氏《奇书》本。 近人刊《二十二子》本。 《家范》十卷  宋司马光撰 。 天启丙寅,夏县裔孙露刊本。 《高安十三种》本。 《帝学》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