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334 页/共 381 页

张行成曰扬子云太其法本于易纬卦气图卦气图之用出于孟喜章句   易元命包   佚   干凿度曰有稽命图而后有坟文而后有八文而后有元命包   易萌气枢   佚   按晋书五行志引之文曰人君不好士走马被文绣犬狼食人食则有六畜谈言   易厯   佚   按乾坤凿度引易厯文云阳纪天心郑康成注曰孔子以厯説易名曰象今易象四篇是纪古説又易厯文云别序圣人题録兴亡州土名号姓辅叐符郑注曰言孔子将此应之而作谶三十六卷   易运期   佚   按魏志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太下又云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主友为辅   易内戒   佚   右见抱朴子微防篇   易状图   一卷   佚   右见张彦远名畵记当亦纬书也   乾元序制记   通考一巻   佚   陈振孙曰其间推隂阳卦直至唐元和中葢后世术士所附益也按七纬之名无乾元序制记   易传太初篇   佚   按易传太初篇蔡邕明堂论引之文曰太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太学天子之所自学也当亦是纬书   经义考巻二百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六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彞尊撰   毖纬【二】   河图洛书   隋志二十卷【七録二十四卷目録一卷】   佚   礼含文嘉曰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则而象之乃作八卦   挺佐辅曰天老告黄帝曰河有龙图洛有书帝游翠妫之川有大鱼出鱼没而图见   握河纪曰尧即政七十年受河图   春秋説题辞曰河以通干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书感王者沉礼焉故图有九篇书有六篇   春秋命厯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   管仲曰昔人受命者龙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   刘安曰至德之世河出丹书洛出緑图   扬雄曰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洛贡书   宋均曰尧省河洛得龙之图书   王充曰河神故出图洛灵故出书   班固曰河图命庖雒书赐禹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又曰河洛图书之渊   张衡曰龙图授羲书畀姒   郑康成曰太平嘉瑞图书之出必龙衔负焉蔡邕曰洛书皆言存亡之事览之以验祸福也 又曰河图洛书至信至明   左思曰河洛开奥符命用出   潘徽曰龙防授河威出洛   隋书河图洛书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   孔頴达曰河图由天洛书自地   刘牧曰龙图书经所不载然前贤相传授数与象合位将卦偶不盈不缩符于自然故古今隂阳之书靡不宗之   车若水曰易六经之祖河图易之祖   图书秘记   汉志十七篇   佚   河洛内记   七巻   佚   右见抱朴子遐览篇   河图   十二卷又八巻   佚   右见张彦远名画记又法苑珠林引其文曰元气无形匈匈防防偃者为地伏者为天又郭茂倩乐府诗集引其文曰黄河出昆仑山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于蒲山南流千里至于华山之隂东流千里至于桓雍北流千里至于下津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   河图括地象   佚   尚书刑德仿曰禹长于地理水泉九州得括象图故尧以为司空   尚书中候曰伯禹观于河有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防入渊   郑注曰即括地象也   罗泌曰始禹治水七年矣伤功未就悠然沈思于是上观河河精受图   孙防曰昔禹治水得括地象此其传之最古也按河图括地象其言虽夸然大抵本邹衍大九州之説今节録之文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形伏者为天偃者为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天有八气地有八风天有九道地有九州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卭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昆仑者地之中也有柱焉其高入天即所谓天柱也高万一千里围三千里有五城十二楼出五色云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东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昆仑之山为地首岐山为地乳桐柏为地穴熊耳地之门也鸟鼠同穴地之干也汶山井络也太行天下之脊也   又按禹受地綂书攷礼正义天子祭天地山川文疏曰案地綂书括地象云昆仑者地之中央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此即括地象之文然则括地象又名地綂书也   河图括地象图   十一卷   佚   右见张彦远名画记   河图録运法   佚   罗苹曰黄帝坐扈阁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将周昌二十二人临观凤图此出河图録运法而春秋合诚图则云百二十二人也   河图赤伏符   佚   按建武封禅刻石援河图赤伏符防昌符提刘合古篇文   河图挺佐辅   佚   孙防曰挺佐辅其符命之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