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241 页/共 381 页
家氏【翁】春秋详説
三十卷
存
翁自序曰春秋非史也谓春秋为史者后儒浅见不明乎春秋者也昔夫子因鲁史修春秋垂王法以示后世鲁史史也春秋则一王法也而岂史之谓哉陋儒曲学以史而观春秋谓其问或书或不书或书之详或书之畧或小事得书大事缺书遂以此疑春秋其尤无忌惮者至目春秋为断烂朝报以此误天下后世有不可胜诛之罪由其不明圣人作经之意妄以春秋为一时记事之书也或曰春秋与晋乘楚梼杌并传皆史也子何以知其非史而为是言乎曰史者备记当时事者也春秋主乎垂法不主乎记事如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始霸是岁所书者皆晋事庄九年齐桓公入是岁所书者皆齐事隐四年卫州吁弑君是岁所书者皆卫事昭八年楚灭陈是岁所书者皆陈事有自春徂秋止书一事者自今年秋冬迄明年春夏阅三时之乆而仅书二三事者或一事而累数十年或一事而屡书特书或着其首不及其末或有其义而无其辞大率皆予夺抑扬之所系而宏纲奥防絶出语言文字之外皆圣人心法之所寓夫岂史之谓哉盖晋乘楚梼杌鲁春秋史也圣人修之则为经昧者以史而求经妄加拟议如蚓蜗伏乎块壤乌知宇宙之大江海之深是盖可悯不足深责也翁早读春秋惟前辈训释是从不能自有所见中年以后阅习既乆粗若有得乃弃去旧説益求其所未至明夏时以着春秋奉天时之意本之夫子之告顔渊原托始以昭春秋诛乱贼之心本之孟子之告公都子不敢苟同诸説之已言不敢苟异先儒之成训三传之是者取焉否则参稽众説而求其是众説或尚有疑夫然后以某鄙陋所闻具列于下如是再纪犹不敢轻出示人将俟晚暮辑而成编从四方友旧更加订证防国有大难奉命起家无补于时坐荒旧学既遂北行平生片文幅书无一在者忧患困踬之乆覃思旧闻十失五六已而自燕来瀛又为暴客所剽然以地近中原士大夫知贵经籍始得尽见春秋文字因答问以述己意卒旧业焉书成撮为纲领揭之篇端一原春秋所以托始二推明夫子行夏时之意三辨五始四评三传五明霸六以经正例凡十篇俾观者先有考于此庶知区区积年用意之所在若夫僭躐之罪则无所逃
龚璛跋曰至元丙子宋亡以则堂先生归置诸瀛者十年率成此书书成于瀛寄宣托于其友肃斋潘公从大藏之盖乆而纲目十篇学士大夫已盛传于世矣泰定乙丑宣学以廪士之赢刋大学疏义等书取诸潘氏锓梓于学凡三十卷其曰春秋集传详説盖俟夫説约者得经防焉此先生著述意也先生之祖大酉以成都府教授列于朱文公学党之籍其渊源有自云
宋史家铉翁睂州人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为祈请使留馆中闻宋亡旦夕哭泣不食饮者数月其学邃于春秋自号则堂改馆河闲乃以春秋教授弟子成宗放还赐号处士
黄虞稷曰翁北迁时居河间所作因答问以述己意纲领凡十篇
谢氏【翺】春秋左传续辨
佚
方鳯状曰君讳翺字臯羽姓谢氏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试有司不第落魄漳泉间防丞相信公开府署谘事参军
吴氏【思齐】左传阙疑
未见
金华府志吴思齐字子善永康人用父邃荫摄嘉兴丞宋亡隐浦阳自号全归子与方鳯谢翺放游山水间
许氏【瑾】春秋经传
十卷
佚
绍兴府志许瑾字子瑜世居剡之东林宋运既改征辟不就学者称高山先生
徐氏【文鳯】春秋捷径
十卷
佚
严州府志徐文鳯字伯恭夀昌人从吴兴陈存受春秋咸淳间释褐权知象山县至元革命隐居教授着春秋捷径十卷
曾氏【元生】春秋凡例
佚
王逢曰防峰曾元生江西人宋末屏居教授有春秋凡例大学演正藏于家
邱氏【葵】春秋通义
未见
陈氏【深】清全斋读春秋编
十二卷
存
熊氏【禾】春秋通解
佚
按退斋与胡庭芳书有云早岁成春秋通解一书又厄于火又云兵难之余学徒解散文集燬亡徒抱苦心力实不逮则是书燬后不果续也
经义考卷一百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九十二
翰林院检讨朱彞尊撰
春秋【二十五】
任氏【公辅】春秋明辨【程氏本义作集解】
宋志十一卷
佚
黎氏【良能】左氏释疑
宋志一卷
佚
左氏谱学
宋志一卷
佚
赵氏【震揆】春秋类论
宋志四十卷
佚
按王氏困学记闻载赵氏类论一条曰左氏之害义未有甚于记女寛之论苌也自昔圣贤未有以天废人殷既错天命王子则曰自靖自献周天命不又大夫则曰黾勉从事治乱安危天之天也危持顚扶人之天也以忠臣孝子为违天则乱臣贼子为顺天矣而可哉
邓氏【埏】春秋类对
佚
张氏【冒德】春秋传类音
宋志十卷
佚
韩氏【台】春秋左氏传口音
宋志三卷
佚
陈氏【德宁】公羊新例
宋志十四卷
佚
谷梁新例
宋志六卷
佚
张氏【干】春秋排门显义
宋志十卷
佚
袁氏【希政】春秋要类
宋志五卷
佚
张氏【德昌】春秋传类
宋志十卷
佚
沈氏【纬】春秋谏类
宋志二卷
佚
王氏【仲孚】春秋类聚
宋志五卷
佚
黄氏【彬】春秋叙鉴
宋志三卷
佚
洪氏【勳】春秋图鉴
宋志五卷
佚
王氏【叡】春秋守鉴
宋志一卷
佚
涂氏【昭良】春秋科义雄览
宋志十卷
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