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 第 102 页/共 398 页

湘潭州。下。宋湘潭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益阳州。中。宋益阳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湘阴州。下。宋湘阴县。元贞元年,升为州。   衡州路。上。宋衡州,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衡州路总管府。旧领衡阳、茶陵、耒阳、常宁、安化、酃六县。至元十九年,升茶陵、常宁、耒阳为州。后至元二年,分衡阳界置新城县。户一十万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领司一:   录事司。宋立兵马司,分城中民户为五厢。至元十三年改置。   县四:   衡阳,上。倚郭。安仁,下。酃县,下。宋隶茶陵军。元初改隶本路。新城。下。旧为衡阳东乡,后析置。   道州路。下。宋道州,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道州路总管府。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十万九百八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   县四:   营道,中。倚郭。宁远,中。江华,中。元统二年,立涛墟巡检司。永明。下。旧治在潇水南。元初移今治。元统二年,立白面墟巡检司。   永州路。下。宋永州,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永州路总管府。户五万六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   零陵,上。倚郭。东安,上。祁阳。中。郴州路。下。宋郴州,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郴州路总管府。户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一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宋置兵马司。至元四年改。   县六:   郴阳。中。倚郭。宋郴县。至元十三年,改郴阳县。宜章,中。永兴,中。兴宁,下。宋资兴县,后改兴宁。桂阳,下。桂东。下。宋析桂阳置桂东县,治上犹寨。   全州路。下。宋全州,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领司一:   录事司。宋置兵马司。至元十五年改。   县二:   清湘,上。倚郭,灌阳。下。宝庆路。下。宋邵州,升宝庆府,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宝庆路总管府。至正十一年,置湖南元帅府,分府宝庆。户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邵阳,上。倚郭。新化。中。   武冈路。下,宋武冈军,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武冈路总管府。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万六千八百六十三。领司一:   录事司。宋置兵马司。至元十五年改。   县三:   武冈,上。倚郭。宋旧县,后废。元复置。新宁,下。宋废武冈县,置新宁于水头江北。元因之。绥宁。下。宋莳竹县,属邵州。后改隶本路。   桂阳路。下。宋桂阳军,属荆湖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抚使。十四年,改桂阳路总管府。户六万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一万二千二百四。领司一:   录事司。   县三:   平阳,上。临武,中。蓝山。下。   茶陵州。下。宋茶陵县,属衡州,后升县为军,复为县。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万七千三百二。   耒阳州。下。宋耒阳县,属衡州。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千。   常宁州。下。宋常宁县,属衡州。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   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元十四年,置广西道宣抚司。是年,改宣慰司。元贞元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仍分司邕州。至正二十三年,改广西等处行中书省。   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   静江路。上。宋静江府,属广南西路。至元十五年,升静江路总管府。至正二十三年,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户二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八。领司一:   录事司。   县十:   临桂,上。倚郭。兴安,下。灵川,下。理定,下。宋迁治上津驲。元初又迁治上权塘。义宁,下。修仁,下。荔浦,下。阳朔,下。宋旧县。《宋史 地理志》漏之。永福,下。古县,下。   南宁路,下。宋邕州,属广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泰定元年,改南宁路。旧领丹行等处长官司,后废。户一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   宣化,下。武缘。下。   梧州路。下。宋捂州,属广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梧州路总管府。户五千二百,一万九百一十。领县一:   苍梧。下。   浔州路。下。宋浔州,属广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六年,改浔州路总管府。户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十九。领县二:   桂平,下。平南。下。宋属龚州,绍兴中州废,以县隶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