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志 - 第 279 页/共 1359 页

属国 【各国俱有大王裕悦左相右相特哩衮司徒太师太保司空节度使副使详衮都监将军小将军】   (臣)等谨按辽制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用其本国之人而契丹人亦参用焉辽史百官志于属国属部皆胪载之盖以 见臣服之远役属之众无关于官制故亦不具载云   △南面   (臣)等谨按史志称辽得燕代十六州乃用唐制设南面官然考太祖本纪于时巳有左仆射礼部尚书则当建国分职之初固参用唐 制矣特至太宗入汴世宗建政事省之后所设南面官乃日益多耳至其除授之法虽南北区分为二而又未尝不互相迁转若耶律硕老以同 平章事为特哩衮耶律洪以上京留守为北院大王是由南面官而迁北面者也休哥以裕悦为南京留守蒲奴寍以北院大王为山后五州都 管吴留以伊锡帐郎君为御史大夫是由北面官而迁南面者也惜史志简略于官司之所职掌多阙而不载其迁转阶次葢不可考云   南面朝官   南面宫官   南面京官   南面大番府官   南面方州官   南面分司官   南面财赋官   南面军官   南面边防官    南面朝官   太师太傅太保 【不常置】   少师少傅少保 【不常置】   太尉司徒司空 【不常置】   汉人枢密院 【太祖初有汉儿司太宗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有枢密使知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知枢 密院副使事枢密直学士都承旨副承旨吏房承旨兵刑房承旨户房主事厅房主事】   (臣)等谨按枢密以掌兵政唐宋皆列于三省之后辽南面官则列于三省之前此辽制之异于唐宋也   中书省 【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世宗天禄四年建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有中书令大丞相左丞相右丞相知中书省事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堂后官主事守堂官令史其所属中书舍人院有中书舍人右谏院有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   门下省 【有侍中常侍散骑常侍给事中门下侍郎所属有起居舍人院有起居舍人知起居注起居郎又左谏院有左谏议大夫左补 阙左拾遗又通事舍人院有通事舍人符宝司有符宝郎东上合门使司有东上合门使东上合门副使西上合门使司有西上合门使西上合 门副使东头承奉班有东头承奉官西头承奉班有西头承奉官通进司有左通进右通进登闻鼓院有登闻鼓使匦院有知匦院使诰院有诰 院给事】   尚书省 【太祖尝置左右尚书有尚书令左仆射右仆射左丞右丞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右司员外郎】   (臣)等谨按三省之制于唐首尚书省于宋首门下省辽则首中书省叙次稍异而官制略同惟唐于开元二年宋于干道八年尝改左 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则固尚书省之纪纲庶务以贰于令者而辽乃列之中书省又置大丞相以位其上此特与唐宋殊矣然考赵延寿之为大 丞相实兼政事令张俭之拜左丞相实受命以辅兴宗其号虽殊其为揆席之任不殊也葢自唐宋中叶三省长官秩高罕置凡中书门下侍郎 及左右仆射诸官并为相职其任相职者往往皆兼除之辽之册命宰臣亦颇因仍此制故名为三省实则一政府尔   六部 【各部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臣)等谨按辽设六部沿唐制也而官未尝备史亦未详太祖神册三年以礼部尚书康默记充版筑使为辽代设部臣之始厥后邢抱 朴为礼部侍郎刘景为吏部郎中马守琪祁正崔佑为库部仓部虞部员外郎刘泾为户部侍郎加工部尚书南承颜为吏部员外郎王景运为 礼部员外郎郑弘节为兵部郎中杨又元为吏部尚书刘六符为膳部员外郎并见于纪传惟除兵部长贰及刑部官者不少概见岂太祖太宗 准六典以设北面朝官者固已职分而政举故六部所掌不必备其人欤   御史台 【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所属殿中司有殿中殿中丞尚舍局有奉御又有尚乘局奉御尚辇局奉御尚食局奉御尚衣局 奉御】   (臣)等谨按尚乘尚衣诸奉御唐宋皆属于殿中监辽制则以殿中司主之而统属于御史台此又异于前代之制也   翰林院 【掌天子文翰之事有翰林都林牙南面林牙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翰林祭酒知制诰所属翰林画院有画待诏医官国史 院有监修国史史馆学士史馆修撰修国史】   (臣)等谨按辽设南面翰林医官其制葢略与宋同考宋太医令丞属太常寺又于太常所属之外置良医医正等阶而胥以翰林之名 冠之马端临又称五代时有翰林医官使则医官之厕于翰林不独宋为然巳翰林始建于唐特为待诏之所故一切医卜杂流执艺事以奉上 者皆得并处于其闲逮后别建学士院于旧院之南于时翰林遂分而为二至宋沿其制号学士院为玉堂之署而医官之所居者乃与天文书 艺图画为四局矣且宋尝以中官领之故志职官者第寄其衔于合班之制与十四阶九品之中其于序职概不之及则与辽制固稍殊焉   宣政殿观书殿 【有宣政殿学士观书殿学士】   昭文馆崇文馆 【有昭文馆直学士崇文馆大学士】   干文阁 【有干文阁学士】   宣徽院 【会同元年置有宣徽使知宣徽院事宣徽副使同知宣徽使事同知宣徽院事】   客省 【会同元年置有都客省客省使左客省使右客省使客省副使所属四方馆有四方馆使副使引进司有引进使点签司有同签 点签使事礼信司有句当礼信司礼宾使司有礼宾使】   (臣)等谨按点签礼宾二司古无其官盖辽建国于幽冀并营之闲东抚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于赵宋其邦交之事多矣因 时设官俾典宾客亦犹金之有报谕宋国使南宋之有金国申议使此亲仁善邻史志所以称美也夫   各寺 【有太常崇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诸寺寺各有卿少卿丞簿其太常寺有博士赞引太祝奉礼郎协律郎所属有太乐 署鼓吹署署有令有丞有法物库库有使有副使大理寺有提点有正】   诸监 【有秘书太府少府将作都水诸监监各有太监少监丞主簿惟秘书监有秘书郎秘书郎正字所属著作局有著作郎佐郎校书 郎正字其司天监有太史令有司厯灵台郎挈壶正五官正丞主簿五官灵台郎保章正司厯监候挈壶正司辰刻漏博士典钟典鼓国子监有 祭酒司业监丞主簿所属国子学有博士助教】   (臣)等谨按辽之南面官多仿唐制故所设太常寺秘书监诸职略与唐同惟光禄寺以避太宗讳改曰崇禄而称司天台为司天监名 稍殊耳然唐志以秘书监次翰林院之后其太常寺等官亦以所掌不同析条分序辽志则自太常以下概称寺官秘书以下概称诸监汇叙不 伦使览者无以别其官守之同异且考穆宗纪应厯十七年司天台奏月当食不亏则辽固仍称司天台而志别称监与纪互殊此皆秉史笔者 未尝参稽同异故失其伦次耳夫辽代事迹宋人闲有纪载然大半得自传闻未足据以核其制度正史之讹遂莫可纠正矣   诸卫 【各卫俱有大将军上将军将军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其各卫有亲卫勋卫翊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 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虎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   东宫官 【三师府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宾客院有太子宾客太子詹事院有太子詹事 少詹事詹事丞主簿太子司直司有太子司道左春坊有左庶子中允司议郎左谕德左赞善大夫所属文学馆有崇文馆学士直学士太子校 书郎司经局有洗马文学校书郎正字典设局有典设郎宫门局有宫门郎右春坊有右庶子中舍人舍人右谕德右赞善大夫通事舍人所属 太子家令寺有家令丞主簿率更寺有率更令丞主簿太子仆寺有太子仆丞主簿又有左右卫率府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府监门率府 左右内率府俱有率】    南面宫官   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有汉儿行宫都部署副部署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同签都部署司事都部署判官】   (臣)等谨按契丹国志辽南面官有行宫都总管司掌行宫事辽史百官志失载谨附识于此   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有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某宫南面副都部署某宫同知汉人都部署】   (臣)等谨按辽代宫卫之制所隶有正户番汉转户之别而皆统于都部署南面所治则汉儿军民也史称圣宗开泰九年改南面行宫 都部署为左仆射则都部署亦崇秩云然兴宗重熙十五年除耶律玛鲁耶律信先为是官其称都部署如故意者改制未久旋复旧名欤    南面京官   (臣)等谨按宋职官志一品以下谓之文武官未常参者谓之京官而辽之南面京官则皆分理五京之职固非未常参之谓也自太祖 开国临潢建为皇都既并渤海得城邑之居百有三乃葺辽阳故城分建南京太宗援立石晋兼幽涿十六州之地而跨有之遂升幽州为南京 而改南京为东京皇都为上京于是三京之名鼎立矣逮圣宗统和二十四年城大定府号曰中京兴宗重熙十三年以云州为西京而五京乃 备考其所设京官若留守都总管等职五京略同而上京别置城隍使中京别置文思院诸使南京别置宣徽院诸使至若云州管内宣谕招抚 使则别置于西京辽阳大都督渤海承奉都知押班则别置于东京是五京设官又不尽同此犹唐于东京之河阳独设三城使以治租税而西 京太原固不必准其制也夫   三京宰相府 【东京中京南京各有宰相有左相右相左平章政事右平章政事】   (臣)等谨按唐制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长官为相职而高祖武德时于陕东诸道分置尚书令仆射左右丞各一人以治管内军民谓 之行台尚书省则犹古者以相臣分陕之意辽之设三京宰相府盖其遗制也   诸京客省司 【有使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