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政辑要 - 第 32 页/共 66 页

一、凡州县之具有前举三项资格,热心教育,能自办学者,即无用更派佐治官,以节经费而一事权。其自审不长学务而能禀请合格之佐治官者,亦准其指名禀准学司核定加札。其不能自办而又不愿佐治官分权,遇事掣肘,贻误学务者,察核事理轻重,轻则记过,重则详请撤任。   一、佐治官以两年为一期,期满由司考察,著有成绩者,详请给与超委劳绩,以示鼓励;其不称职者,随时撤回,记过停委,酌核办理。   录提学使沈曾植详文窃照皖省自奉停科举饬办学堂,一再严催,已难指数。本司履任后,复迭次严催各州县妥速养成师范,广兴小学,剀谕城乡各巨族各兴族学,并于所属学堂内多设课堂,不留膳宿,仿办半日学堂、夜学堂、星期讲习所等类,以资推广。然犹恐穷乡僻壤多所为难,复刊发《改良私塾章程》,开示暂用教科书目,官书文告络绎于途,督责提撕再三不厌,乃各属奉文遵办者讫难多觏,甚或因循玩,微特迁延不办,并无只字复司。幸而有热心学务之员刻意经营,幸成基础,辄苦莫为之,后一经瓜代,必有澜翻,讦讼滋多,成功顿毁。睹其灭裂,弥足痛心,岁月悠悠,伊于胡底查近来新政繁兴,百端待举,各州县以一身肆应,微特用非所习,亦实有顾此失彼之虞。且学堂日益增多,在在有监督维持之责,尤非察核情形酌派专员不足以资整顿。本司再四思维,拟仿照新颁官制章程,于各州县添委学务佐治官一员,略如帮审委员,以佐印官之不及,谨拟章程,详明立案。此项合格人员,一时未能多得,只可于学务繁赜地方先行拟派,各州县之足此资格自能经理者,即可勿庸再派,以专责成。如有自请派员者,仍如所请,以收赞治辅行之效。此系暂定章程,试办之后,必尚有因事因时再加增订事项,应俟试办一学期后再行咨部,以昭郑重。所有请委各州县学务佐治官缘由并拟就试办章程五条,理合开折详请俯赐察核批示,祗遵。   劝 学 所   劝学所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每州县应设一所。皖省自光绪三十二年奉到部颁章程,学务处即刊刷通行饬遵,及提学使到任,复檄各属切实奉行。兹各属之已经举办禀明有案者,凡四十七州县,具之如表。   州县地址成立年月学务   (历任)总董   (现任)学区经费太湖县裁缺训导署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李汝稚王述祖借拨仓房   租项及绅   富捐望江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范廉清租课歙县张文毅公祠光绪三十   三年九月汪国杰钱粮平余   及珠兰花   捐征信   册费休宁县光绪三十   四年十月王世勋婺源县附师范传习所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汪开安祁门县借城西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方振均黟县城内考棚光绪三十   二年十月李淦程朝宜绩溪县附东山学堂光绪三十   三年五月胡家谟王昭三宣城县保甲局改光绪三十   三年七月王铭勋泾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太平县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续表   旌德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江翰宁国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洪兆奎存款息银   及酌提无   益公产南陵县光绪三十四   年十二月胡遇璜贵池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高炳麟青阳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林之楠铜陵县光绪三十   三年六月曹荣绶东流县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王雨禾当涂县借县儒学署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李梁生黄春富芜湖县明伦堂西斋光绪三十   二年九月吴云周弼忠无的款合肥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王善达吴春芳县署筹拨舒城县典用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徐本森官绅合捐巢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杨鼐   曹安荣杨鼐无为州光绪三十   三年六月卢茂林张焕勋复凝州租凤阳县光绪三十   二年正月张海潮王荩臣官捐及竹   林寺、草寺地租续表怀远县裁缺训导署光绪三十   三年五月沈丰瑞定远县光绪三十   三年四月陈骧灵璧县大街公星光绪三十   三年十月杨化南寿州善后局改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孙多莹阜阳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程维屏圩长领谕陋规颍上县光绪三十   三年九月常凝章霍邱县光绪三十   三年四月田立勋蒙城县光绪三十   四年正月兵厘亳州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晋龄广德州租用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十一月董献章建平县裁缺教谕署光绪三十   四年九月岑彬县拨宾兴租金滁州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黄铎来安县借吉祥寺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何求钊章光潞和州光绪三十   四年十一月夏道沛米厘及牙帖捐含山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陈修文   续表   六安州城南内保公所光绪三十   二年十月涂彬儒新垦滩地   租金英山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傅卓夫学堂款内   开支霍山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吴贤扬公租泗州借释迦寺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张仲煊泗虹宾兴   及卷费租   息项下   提拨盱眙县借吴勤惠公祠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杨臣恭义学并净   土庵田租天长县光绪三十   三年七月许兆枢学堂款内   开支五河县光绪三十   三年月   各属分定学区细目   太湖县以城厢为一区,东、南、西三乡各一区,北乡分两区,以前七保为一区,后十保为一区,合共六区。   望江县就全境四乡十三寺及华阳、吉水等镇,以县城为第一区,华阳、吉水等镇及菩提、大慈等寺为第二区,龙城、武州、妙光、张山等寺为第三区,土岗、南台、十里等寺为第四区,南塘、法华、褒隐、永兴等寺为第五区。   歙县就城厢划分十八区,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分东二区,南九区,西三区,北三区。   婺源县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各为一区,合共五区。   宣城县就四乡各团镇原设公所略为更易,划分为三十区。东乡分八区:双桥为东一区,沈村为东二区,佳山为东三区,洪林为东四区,亲睦为东五区,桂峰为东六区,黄渡为东七区,水东为东八区。南乡分五区:凉伞为南一区,城山为南二区,象峰为南三区,杨柳为南四区,高桥为南五区。西乡分五区:团山为西一区,寒亭为西二区,弋江为西三区,西河为西四区,红杨树为西五区。北乡分十一区:麒麟为北一区,油镇为北二区,养贤为北三区,慈渡为北四区,新丰为北五区,湾上为北六区,湾下为北七区,金宝所之水阳为北八区,裘公渡为北九区,杨泗渡为北十区,雁翅为北十一区。   宁国县就全境旧有之四十八都划分十三区,以城厢为中区,四乡东分五区,南分二区,西分三区,北分三区。   青阳县就全境分东、西、南、北、中五区,上下图为中区,上三都为南区,中三都为东区,里三都、下五都为西、北两区。   当涂县四乡地丁向分十三直半,每直十甲。今以各直上五甲为一区,下五甲为一区,如以十坊为第一区,即以头直上五甲为第二区,下五甲为第三区,余直由此类推,合共二十八区。   芜湖县就城厢划分二十四区,县前仓、前东门、西门为中一区,北郭上一五、下一五为中二区,通津、百家升平驿前为中三区,来远、南塘、江口为中四区,南辛为东一区,咸保为东二区,保丰为东三区,保胜为东四区,政和为东五区,周皋为东六区,易俗为南一区,管平为南二区,行春为南三区,移风为南四区,陶辛为南五区,白沙为南六区,丹阳鲁港为西一区,麻浦为西二区,山口为西三区,石为西四区,七都、八都为北一区,官陡、十里为北二区,陶杨为北三区,玩鞭为北四区。   舒城县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各为一区,合共五区。   阜阳县就城厢划分二十四区,城厢分东、西、南、北四区,四乡以插花庙为东一区,正武集为东二区,泗溜集为东三区,六十铺为东四区,曹家店为南一区,中村集为南二区,薛家集为南三区,方家集为南四区,胡家庙、柴家集为西一区,龙王堂为西二区,新村集为西三区,土坡集为西四区,驿口桥、安流集为西五区,长官店为西六区,沈邱集为西七区,鲖阳城为西八区,姜寨集、瓦店集为西九区,次河铺、行流集为北一区,伍明集为北二区,王老人集为北三区。   颍上县全境七十余保,城乡分东、西、南、北、中五区。   六安州就全境划分十七区,以东内外保、南内外保、西内外保、北内外保、东十里上下保、桃湾上下保、樊通桥、田家湾、小刘集上下保、北十里铺上下保为中区,东二十铺、东三十铺上下保、东四十铺、东五十铺上下保、东六十铺、先生店、陈山店、汤家畈为东一区,东南二三十铺、东南四五十铺、施家桥、孙家岗、招庆寺、余家店、徐家店、连城畈上下保、马家湖为东二区,官亭、高庙冲上下保、周家冲、上河上下保、百洋铺上下保为东三区,苏家埠、八里滩、白浒圩上下保、百市集、陆家集、段排洪、韩摆渡、林家湾、砚瓦池为南一区,枣林岗、陶家珂、椿树岗上下保、戚家桥上下保、九里冲上下保、青山、奚家冈为南二区,毛坦厂、元口、指封河上下保、两河口、东西溪上下保、山王河上下保为南三区,上打石、淠家滩上下保、方家冲、西桥集上下保、獐山上下保、黄家上下保、骆家庵为西一区,丁家集、徐家集、文林畈上下保、荒滩、梁家集、车家畈上下保、青凉寺上下保为西二区,虎头潭、齐头冲、青石河上下保、九公湾上下保、独山上中下保、望江湾上下保、羊羔湾、仙人洞为西三区,大小孟上下保、十八道上下保、石婆店、麻埠为西四区,流波疃上下保、八斗斛、毛坪、苏口上下保为西五区,古碑冲、槐树湾、新店、七邻湾上下保、南庄畈为西六区,北二十铺、北三十铺上下保、花林寺、北四十铺上下保、马头集上下保、千工堰为北一区,柴枝湖、杨家集上下保、火星庙、单家埠、黄夹洲、王家楼、刘武集、梅家集为北二区,固县寺、百神庙、查家墩、松冈上下保、钱家集、马家集为北三区,洞阳城、钟武店、陆家冈、石家庙、张家集为北四区。   泗州就本州各堡情形,按东、南、西、北、中酌量匀配,划分二十八区,计中四区,东九区,南九区,西二区,北四区。   按,劝学所以本地方官为监督,设总董一员,由县视学兼充,综核各区之事务。每区设劝学员一人,由总董选择本区土著之绅衿,禀请地方官札派,其薪水、公费多寡各就本地情形酌定。劝学员于本管区内调查筹款兴学事项,商承总董拟定办法,劝令各村董事切实举办。此项学堂经费,皆责成村董就地筹款,官不经手,劝学员但随时稽查报告于劝学所。又,劝学员查有学龄儿童,随时册记,挨户劝导,并任介绍送入学堂之责,使学务日见推广。每岁两学期以劝募学生多寡定劝学员成绩之优劣。至分定学区之法,除本治城关附近为中区外,凡所属村坊市镇约三四千家以上,即划为一区,少则两三村,多则十余村,均无不可。据部颁《劝学所章程》。教 育 会   教育会为教育行政补助机关,定章:省治设总会,府厅州县各设分会,期与学务公所及劝学所联络一气,策励教育之进行。皖省地势以长江界分南北,而南阻群山,北连大陆,交通不便,风气蔽僿,各属分会设立无多,仅恃总会,或虑调查难遍,于是皖南各属复设教育会于芜湖,皖北各属亦设教育研究会于省垣,以补总会之不及。兹分述之。   阖省总会光绪三十一年冬十月,皖绅李经畬等禀在江宁设立安徽学会,蒯光典等复呈由巡抚恩铭咨部。是年,学部始立,饬俟部拟章程奏定后,通行各省照办。越明年,部颁《教育会章程》,遂改用教育总会名称,而会所仍驻江宁。议于皖垣设立事务所,以通阖属之声气。三十三年十一月,在籍绅士洪恩亮等呈请将总会遵章移皖,于江宁设立事务所,公举副会长两人,一居安庆,一驻江宁,经提学使沈曾植详奉咨部立案。详称,设事务所并举副会长两员,虽与部章微觉参差,惟江宁为总督驻扎地方,皖生之游学宁省者日多。安庆总全省机关,江宁为一部分机关,亦属有裨实济。总会发起阅二年,至是始为成立,其会以皖南、北两分会会员与各府州县公举之代表及志愿入会由会员介绍者组织之。但年未满二十五岁者不得为会员。代表人之资格有四:一、学务董事;二、各地方教育会会长及职员;三、兴办学务著有成效者;四、曾充学堂教员或管理员及卒业学生素有声誉者。志愿入会者之资格有三:一、士绅于学务有关系者;二、士绅之实能担任推广扶翼学务者;三、兴办学堂业有成效者。出会之条件有五:一、破坏学务被控有实据者;二、沾染嗜好者;三、侵侮同类,妨害公安者;四、患疯癫等痼疾者;五、会费逾期不缴者。会员或经公举担任会务,则为职员。职员之规定,除照部章设会长、副会长、书记、会计外,另有五项,曰庶务员,驻总会,经理各项事务及布置开会、闭会一切事务。曰学务干事员,专司检查分会会章及各府州县学堂编行之教科书,并辑录调查报告关于普通及专门教育一切事项,每府、直隶州各一人。曰招待员,接待到会之员及会员来省调查学务者,每府、直隶州各一人。曰调查员,此分二项:一、通常调查员,各州县一人,就近调查本地学务,随时报告本会。二、临时调查员,遇有特别事件,由正副会长临时协商选派。曰评议员。每府三人,每直隶州二人,有评议监察本会之经济状况及议决全会教育事务之权。凡会员有特别提议事件经评议员二人以上赞成者,得请会长开会公决,然必得评议员过半数之赞成,乃能决议。职员只住所办事之书记、会计酌给劳金,临时调查员酌给夫马,余概不领薪水。任期以一年为满,连被举者得连任。会期分二项,曰常年大会,每年一次,定于九月选择会期,届期前一月登报,并发信知照各分会会员。曰特别大会。凡本省及各处遇有关于学务重要之事,或由各分会要请总会协助,或由总会请各分会集议,均由会长交全会评议员审议决定后,得定期招集开特别大会。如于紧急要事不及招集时,得由会长决行后于二星期内布告。会费分二项,曰经常捐,会员每年缴龙洋六元,于常年大会时缴清,随时入会者,即随时照缴,均须发给收据。曰特别捐。由有力会员随时捐助。其宁、垣事务所,均照《总会章程》办理。凡驻宁会员所缴会费统归总会集收,常年用费亦由总会按时照拨。三十四年六月,会长洪思亮、李国棣以部章第五节规定会务应举事项颇多,而会中所资以挹注者仅会员之会费,不敷展布,函请酌筹官款协济。经署提学使吴同甲允,由学务公所按年协助龙洋二百元,以资提倡。   皖南教育会光绪三十二年四月,绅士吕祖翼等请设皖南学会,议未果行。三十四年三月,胡璧城等复以皖北七属既有教育分会之设,其范围稍狭,声息较易灵通,调查较易周密,辅助总会不无裨益,爰联合安、徽、宁、池、太、广六属人士设会所于芜湖,公举吕祖翼为会长,呈经提学使批准立案,并通行各属州县每年于学务经费内筹解龙洋一百元作为常年经费,而皖南教育会乃成。以有划分皖界之嫌,特于会章内明定"责任"及"交际"两节。其"责任"节有云:"对于总会有扶持匡翼之责,对于皖北教育会有协同保护之责。"其"交际"节有云:"对于总会虽不为隶属,而实为其支派,对于皖南各属之教育会,虽不为主体,而实为其机关。"故凡总会有关于皖南教育事故移咨本会者,均可就近代为理处,及皖南教育上一切事故,苟为本会力所能及,不必移咨总会及地方学务官者,均应代为理处。或必须移咨总会及地方学务官者,亦应代为介绍。惟为总会所既评断者,本会概不越俎。至对于皖北教育会,有彼此牵涉须协商合力之义,务极和平商办,以冀相互有益,不以私人意见强分南北。若皖北同人有愿入会者,亦极欢迎,以化畛域。此皆其会章最善之点也。其余一切办法,大致本《总会章程》。惟职员少庶务、招待及学务干事三项会费,岁只三元。会期分常会、临时会二种,临时会即特别会,常会每月一举,此则与总会小异者也。   皖北教育研究会此会为庐、凤、颍、滁、和、六、泗七属人士所组合,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成立,设会所于省垣。拟俟经费稍充,再于皖北适中之正阳关设立分所。会中一切规定与总会无甚悬殊,惟会期分常会、例会、特别会三种。例会定于每月第四星期,凡有职务人员均须到会。常会即大会,每年二次,于春秋二季举行。会员常年义务捐由三元至六元,由本人自认,多者不限。旋以事繁费绌,会长李国棣以教育会既系七属学务机关,则经费亦应由各属学会摊派,拟于每州县学务项下岁拨龙洋一百元,呈经提学使批令,径向各属学绅两界酌量地方情形商办。呈称,皖北七属共有三十二州县,以一县之大,无论学款如何支绌,百元之微亦无大损,而集腋成裘,教育会即有三千二百元之岁入。以本会预算,岁费不过二千金,其余款三分之一即可移贴教育总会,且总会得此拨款,推而征之全省州县,则总会将来亦无忧仰屋矣。其明年,皖南组织教育会亦以前情为请,当经通饬各属遵照,分春秋两季解交。   各州县分会自奉部章三年以来,各地虽已渐次设立,然按之全皖八府五直隶州,所属未及三分之一,太湖一县又以会员阮某、舒某等有托名敛费、包讼招摇情事,立经解散,其余遵章成立有案可稽者计十有七州县,表之如左。   州县成立年月正副会长历任现任会员宿松县光绪三十三年六月贺颀   石长裕歙县三十四年三月程锦   洪汝闿休宁县三十四年九月朱梯年   韩熙黟县三十二年十一月胡元吉   汪绩芳程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