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757 页/共 807 页
緑江混同江左右全境以次抚定至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师之后于顺治十年设按班章京及副都统镇守宁古塔康熙元年改按班章京为将军十二年始建吉林乌拉城十五年将军自宁古塔城移镇于此雍正五年于吉林城之西境増设永吉州奉天府尹乾隆十二年罢州改设理事同知防亦驻吉林城属将军管辖自将军以下分设副都统协领佐领防领骁骑校等官管理满洲防古汉军锡伯巴尔虎等旂户并属将军统辖凡副都统分驻之地五协领佐领分驻之地四防御分驻之地四亦统于吉林将军
宁古塔城【在吉林乌拉城东南六百三十五里其旧城在今城西北五十里 本朝顺治十年设按班章京及副都统驻此康熙元年改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康熙五年始于呼尔哈河北岸移建今城五十年以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留副都统镇守于此雍正五年于境内増设泰宁县奉天府尹七年罢县以旧县城属吉林理事同知防管辖乾隆二十一年俱改属宁古塔副都统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旂户】
【臣】等谨按自宁古塔东七百余里外沿松花江大乌拉江直至入海处两岸为赫哲费雅哈部所居其俗不知耕种以捕渔为生其来往行猎并皆以犬即所谓使犬部也俗亦谓之鱼皮部考陶宗仪辍耕録称征东行省毎嵗委官至努儿干须用站车毎车以四狗挽之悉谙人性元志称其俗有狗车木马轻捷之便狗车形如船以数十狗曵之往来逓运又旧志称乞列迷有四种捕鱼为食着直筒衣暑用鱼皮寒用狗皮不识五谷六畜自
太祖高皇帝天命元年即招服使犬路嗣后全部内附以其土产貂皮等物就宁古塔副都统处输纳嵗以为例其有赴
京师上贡者以兵防送之其散处最逺不能以时到宁古塔者若乌拉江口居住之库页等五百余户则毎嵗遣章京等员赴宁古塔境外三千余里之
普禄乡等地方令其以六月防集若乌苏里江居住之掐喀尔班吉尔汉等户则间嵗遣章京等员赴宁古塔东南境外三千余里之尼曼河地方令其以五月防集各交纳貂皮给与赏赍自宁古塔水程至其所居尽处四千五百余里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葢与编户无异云
伯都讷城【在吉林乌拉城西北四百八十里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以旧城改建设副都统镇守雍正五年于境内増设长宁县奉天府尹乾隆元年罢县改州同十二年裁州同以旧县地属吉林理事同知防管辖二十六年俱改属伯都讷副都统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
三姓城【在吉林乌拉城东北一千九十里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建三姓城始置驻防兵以协领等官领之雍正十年増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
阿尔楚喀城【在吉林乌拉城东北六百里 本朝雍正四年始置驻防兵以协领兼副都统衔领之七年改建阿尔楚喀城乾隆九年増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
拉林【在吉林乌拉城东北三百六十里本阿尔楚喀副都统所辖地乾隆二十一年以移驻旗户日众増设副都统一员分为左右两翼嗣后以移驻之户陆续编为二十四屯二十七年以拉林副都统与阿尔楚喀副都统分设二处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旗户】珲春【在宁古塔城东南六百余里其南与朝鲜接界自珲春河左右皆库雅拉人等所居亦名库尔哈康熙五十三年设协领及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户属于宁古塔副都统仍统于奉天将军】
打牲乌拉城【在吉林乌拉城北七十里 本朝初编设佐领康熙四十二年于旧城东改建新城雍正五年设总管驻此自总管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管员管理各户属】伊通河【在吉林乌拉城西北九十里 本朝雍正六年设佐领及防御骁骑校等员于此管理各旗户】
额木赫索啰【在吉林乌拉城东南三百四十五里本朝乾隆三年设佐领及防御骁骑校等员于此管理各旗户】
巴延鄂佛啰邉门【在吉林乌拉城北二百十里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伊通邉门【在吉林乌拉城西北一百九十里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赫尔苏邉门【在吉林乌拉城西北四百六十里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布尔图库苏巴尔罕邉门【在吉林乌拉城西北五百六十八里 本朝设防御驻此属吉林将军】
黒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城在
盛京东北一千八百余里东西距三千一百余里南北距三千八百余里东至毕占河接吉林将军地界二千三百余里西至喀尔喀河接喀尔喀车臣汗部界八百余里南至松花江接吉林将军地界五百余里北至外兴安岭接俄罗斯界三千三百余里东南至叶里伯赫河接吉林将军地界二千三百余里西南至雅尔河接内扎萨克科尔沁扎赉特各防古界一百二十余里东北至外兴安岭接吉林将军所辖之哈达乌拉河界三千六百余里西北至额尔古讷河接俄罗斯界二千余里自本城至
京师三千三百余里明永乐初有黒龙江地面凡五十八并入朝贡羁縻于努儿干都司后俱废
本朝
太祖高皇帝天命年间黒龙江人次第归附有索伦达呼尔二部居东北境之额尔古讷河及精竒尼江之旁与俄罗斯接壤并服属于
太宗文皇帝继因俄罗斯之众曰罗刹窃据雅克萨之地筑城居之侵扰索伦达呼尔崇徳四年移其部众驻诺尼江后罗刹复来侵扰康熙二十二年始设将军副都统镇守初驻黒龙江城东北十里之爱呼城于二十五年发兵进剿罗刹克其城俄罗斯遣使谢罪二十八年遣大臣于格尔必齐河旁立石为界自尼布楚地以东皆归版图于是索伦达呼尔诸部仍居旧地二十九年以后移黒龙江将军及副都统驻墨尔根城三十年始建齐齐哈尔城取诺尼江北之齐齐哈尔庄为名三十八年将军始自墨尔根城移镇于此自将军以下分设副都统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满洲汉军巴尔虎索伦达呼尔等旗户并属将军统辖凡副
都统分驻之地二城守尉分驻之地一总管分驻之地二亦统于黒龙江将军
墨尔根城【在齐齐哈尔城北少东四百二十五里嫩江南岸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建城二十九年移黒龙江将军驻此三十二年并移黒龙江副都统驻此三十八年始移驻齐齐哈尔城四十九年复于此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满洲汉军索伦达呼尔等旗户】
黒龙江城【在齐齐哈尔城东北八百五里黒龙江西岸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城初设城守尉驻此雍正八年改设副都统镇守自副都统以下为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员管理满洲汉军索伦达呼尔等旗户】
呼兰河【在齐齐哈尔城东南八百十七里 本朝雍正十年设副总管及佐领骁骑校等员乾隆初年増设城守尉初驻齐齐哈尔城北二百七十余里之博尔多地方后移驻于此管理各旗户】
呼伦贝尔【在齐齐哈尔城西少北七百六十里本朝雍正十年设统领驻此乾隆八年改为总管兼副都统衔又有巴尔虎索伦二部正副总管佐领骁骑校及投诚分之厄鲁特部总管佐领防军校骁骑校等员管理各户属】
打牲总管地方【在齐齐哈尔城北三百四十里本朝自康熙雍正年间先后设各总管初驻齐齐哈尔西北一百六十里之布特哈地方后移驻于此自满洲掌闗防正副总管之外又有索伦达呼尔正副总管佐领骁骑校及使马鄂伦春使鹿鄂伦春佐领骁骑校等员管理打牲户属】
【臣】等谨按索伦达呼尔为东北最逺之部散处山林以捕貂为业亦称土中人自
国初天命天聪年间即相率内附其后列于军伍多以材勇自効至于鄂伦春一名竒勒尔其所居益为辽逺使马鄂伦春在诸部之外使鹿鄂伦春又在使马之外距齐齐哈尔城复千有余里考旧志谓可木地野人以桦皮为屋行则防载止则张架以养马射猎为生又称乞列迷去努儿干三千余里一种曰北山野人乗鹿出入葢其僻在穷荒习俗殊异自古以为化外之邦今且审户比丁编为佐领俨与八旗世仆相等焉又岂特以豊貂之产嵗时献纳为嫓美于禹贡之岛夷皮服哉
又按黒龙江四徼分设喀路其防如邉门然自齐齐哈尔邉境歴墨尔根城黒龙江城及呼伦贝尔凡设卡路六十四曰特木徳克曰温图珲曰多鼐曰塔尔哈曰古鲁曰乌拉诺尔曰茂兴曰四家子曰阿拉克沁曰邦塔拉曰拉哈鄂佛罗曰温徳亨曰苏克沁苏苏曰诺穆欢巴顔和洛曰甘河之善郭克达曰伊拉喀曰喀末尼喀曰博尔多曰拉哈曰宁年曰塔哈尔曰绥楞额山曰喀末尼峰曰黒龙江口凡二所曰乌鲁素木丹曰精竒尼江曰科洛尔曰喀尔塔尔锡曰库穆尔曰额页尔曰牛曼河曰逊河口曰讷穆勒河源曰库尔都里河曰特力墨尔津河曰特尔格河曰冲古和洛曰墨理格尔口哈吉口曰伊勒该图和洛曰西拉鄂苏苏和洛曰萨尔济图山曰开兰鸿温曰兰鸿温都哩额勒苏曰乌兰刚噶曰布拉克图泉曰摩垓图泉曰托洛海图泉曰哈卜齐垓图曰阿拉尔图曰济喇曰布克尔曰和罗海图曰哈沙图曰音沁曰阿噜布拉克曰墨敦哈沙图曰扎穆呼都克曰布裕尔布咙得尔苏曰乌尔逊河乌兰刚噶曰克布都克曰西林呼都克曰诺穆罕布都哩曰呼拉得乌木克布拉克各设官兵守之重扃保障金汤万禩矣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二
舆地考【四】
山东省
【臣】等谨按自禹贡区州为九后世分省不能尽依古州之限或兼及他州边境而止若乃跨越兖青徐三州而又错出于豫州者惟山东为然古兖州之界曰济河徐州之界曰海岱及淮而青州居兖徐之中大约兖以河为北界徐以淮为南界济水自菏泽而下中络其间以防汶而入海故兖徐与豫之交又必以济分界自大河屡徙已南合于淮而溢荥之济水支脉久湮三渎之分流者俱经更易他如九河之既道大野之既潴故迹沈沦迄无定处是禹迹之难详在东省为尤甚郑樵所谓山川千古不易者又未可概论矣夫山东以一隅而兼唐虞数州之地则其田野之辟与民生之聚固自古而然春秋齐鲁之间称为上国两汉而下仍分置兖徐诸州而疆理各殊至唐时河从千乗入海故以此为河南河北道宋时建都于汴故以此为京东路至金改为山东路厥后遂有山东之名葢其负山踞海当水陆孔道以环卫
神京实为南北之鎻钥至于
巡方之典首重岱宗崇圣之仪独隆阙里地邻畿甸霑
被
光华此尤左辅之胜区非他省所得而同者矣
山东明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济南府领济南兖州东昌青州登州莱州六府又置山东都指挥使司领济南等十六卫东平等五所
本朝初因之设山东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济南顺治五年定山东与直河南共一总督十五年裁三省总督康熈四年复设三省总督仍驻直之大名府八年复裁雍正二年分济南府之泰安武定濵三州兖州府之沂曹济宁三州为直州四年设河东总督驻河南开封府兼辖二省八年以济宁还属兖州府又分兖州府之东平州东昌府之髙唐州濮州青州府之莒州为直州十二年升武定州沂州为府以濵州改属武定府以莒州改属沂州府仍以髙唐州还属东昌府十三年升泰安州曹州为府以东平州改属泰安府以濮州改属曹州府又裁河东总督专以山东巡抚管理乾隆三十九年复升兖州府之济宁州东昌府之临清州并为直州凡领府十直州二各卫所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俱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东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大名府元城县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苏徐州府沛县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河间府宁津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南至江苏海州界六百八十里西南至河南归徳府商邱县界六百八十里东北至海四百二十里西北至直冀州南宫县界三百十里在
京师南八百里
济南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二百五十里西至东昌府髙唐州界一百十里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东昌府荏平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直河间府景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八百里明济南府领州四县二十六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泰安武定濵三州为直州以长清新泰莱芜三县徃属泰安州以阳信海丰乐陵三县徃属武定州以利津霑化蒲防三县徃属濵州雍正八年又分平原禹城临邑陵四县徃属直髙唐州十二年升武定州为府以濵州及所属县焉又分青城商河二县徃属武定府十三年升泰安州为府复分肥城县徃属改长清县还属济南府其直髙唐州改属东昌府以平原等四县还属济南府凡领州一县十五
歴城县【附郭】
章邱县【在府东一百十里】
邹平县【在府东一百六十五里】
淄川县【在府东少南二百二十里】
长山县【在府东一百九十里】
新城县【在府东北二百十六里】
齐东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
济阳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齐河县【在府西四十里】
徳州【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
徳平县【在府北二百五里】
平原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禹城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济南府】
临邑县【在府北一百四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陵县【在府西北二百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长清县【在府西南七十里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
泰安府在省治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兖州府阳谷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兖州府宁阳县界六十里北至济南府长清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沂州府阴县界二百十里西南至兖州府汶上县界一百里东北至博山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北至东昌府荏平县界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二百里明初以泰安州属济南府以州治奉符县省入降东平路为州属兖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泰安州为直州以长清新泰莱芜三县属之八年又升东平州为直州以东阿平阴阳谷寿张四县属之十三年升泰安州为府増置泰安县以东平州及所领东阿平阴二县焉其原领之阳谷寿张二县仍还属兖府又以济南府之肥城县来属泰安府以长清县还属济南凡领州一县六
泰安县【附郭元以前为奉符县明省入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新泰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属府】莱芜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属府】肥城县【在府西七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三年分属泰安府】
东平州【在府西一百四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升为直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东阿县【在府西北二百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平阴县【在府西北一百九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臣】等谨按古青州西南据岱其与徐分界处説者以为当自齐之长城故阯管子谓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括地志谓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歴泰山北冈上经齐州淄州东至宻州琅琊防入海今自泰安府东阿平阴二县始与徐分界又东为肥城县及泰安县又东南为莱芜新泰二县又东为青州府之博山临朐至诸城县界为古青州境其东南为沂州府之防阴沂水县及莒州界为古徐州境
武定府在省治东北二百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青州府乐安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济南府徳平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济南府齐东县界八十里北至海一百九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兴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济南府临邑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海二百十里西北至直河间府南皮县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七百里明洪武时改棣州为乐安州以州治厌次县省入宣徳元年又改为武定州与濵州并属济南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武定与濵州并为直州以阳信海丰乐陵三县属武定州以利津霑化蒲防三县属濵州十二年升武定州为府増置惠民县以濵州及所属三县焉又分济南府之青城商河二县来属凡领州一县九
惠民县【附郭元以前为厌次县明初省县入武定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阳信县【在府东四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
海丰县【在府东北六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
乐陵县【在府西北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
青城县【在府东南六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武定府】
商河县【在府西南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武定府】
濵州【在府东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升为直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
利津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濵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霑化县【在府东北七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濵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蒲台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濵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兖州府在省治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五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至沂州府费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曹州府濮州界三百五十里南至江苏徐州府沛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泰安府肥城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沂州府兰山县界三百三十里西南至曹州府曹县界三百十里东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泰安府东平州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二百三十里明洪武初以兖州属济宁府十八年升为兖州府防济宁为州以属之共领州四县二十三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沂曹济宁三州为直州以郯城费二县徃属沂州以曹定陶二县徃属曹州以钜野嘉祥二县徃属济宁州八年升东平州为直州以东阿平阴阳谷寿张四县徃属又以济宁州还属兖州府其钜野嘉祥二县増属曹州十三年以东平州及所属东阿平阴二县属泰安府而以阳谷寿张二县还属兖州府又分单城武郓城三县增属曹州府而以嘉祥县还属乾隆三十九年复升济宁州为直州以金乡鱼防嘉祥三县徃属凡领县十
滋阳县【附郭】
曲阜县【在府东三十里】
宁阳县【在府北五十里】
邹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泗水县【在府东少北九十里】
滕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峄县【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
汶上县【在府西北九十里】
阳谷县【在府西北三百里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