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259 页/共 807 页
四祖庙云
癸丑以
万寿节遣官祭
太庙
【臣】等谨按自是年定
万寿节祭
太庙仪即以是月遣官祭嗣于三年正月丁丑至十七年
正月乙酉每嵗以
万寿节祭
太庙皆遣官
闰六月癸巳定秋祭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以七月朔用牛羊礼部言
本朝旧例秋祭
太庙于七月十五日用牛羊是日
福陵献酒果香烛故明例于七月朔祭太庙用牛羊是日各陵不献酒果香烛以七月十五日祭陵用牛羊是日太庙不献酒果香烛得
防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俱照故明例以七月朔用牛羊致祭是日陵上不必献酒果香烛中元节仍用牛羊祭
陵是日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不必献酒果香烛
丙午増设满读祝官礼部言请
坛
庙读祝停读汉文止读满文仍増设满读祝官八员一切
典礼俱照
本朝旧制行从之
十月己亥定
亲祭仪礼部言
圜丘
方泽
社稷三坛如遇
亲祭应照故明例增用牛一仍进胙肉福酒其迎神送神令鸣赞官赞唱遣官代祭则止如祭
太庙虽
亲祭亦不增用牛不献福胙不赞迎神送神以
太庙神位前供献牛肉颁赐诸王贝勒从之
三年正月癸卯定
盛京
祖庙牲凡嵗除清明及庆贺祭如
京师例牲用生
四年三月丁卯定荐熟牛停止进胙肉内院礼部防同议奏我
朝享
太庙例主祭官举帛举爵捧献官陈设仍以胙牛一进上今祭
太庙应荐熟牛在庙门奏乐至于进
上胙肉应停止其帛爵仍照例令捧献官陈设至祭
兴京
五祖神主亦应如
太庙仪从之
八年二月癸未定
亲祭
太庙进胙肉福酒如祀
圜丘仪
三月己丑定乐舞从礼部之请也【详见乐考】
癸卯定斋戒规凡祀
太庙斋戒三日
上亲诣或遣官恭代俱于
太和殿设斋戒牌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不理刑名若有急事务仍办理
大内及宗室并斋戒官家不祀神如
上躬飨
太庙和硕亲王以下陪祀官以上俱于家斋戒如遣官恭
代则
上斋戒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不必斋戒陪祀官斋
戒如前
六月乙丑定
太庙祀典嵗暮祭大建于二十九日小建于二十八日其
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祭肉用生
十三年三月乙酉定斋戒规礼部言前此清明节享
太庙惟主祭大臣并执事官各斋戒三日致祭近查明朝清明节祀典并不斋戒嗣后应令主祭官分献官礼部太常寺执事官先期斋戒一日着为令从之六月甲辰定祭
太庙日
驾于黎明出宫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
命礼部修乐器【详见乐考】
【臣】等谨按顺治初年
太庙祭祀之礼嵗以正月孟春与
万夀节二三月清明节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十二月嵗暮凡七自十六年七月定举行祫祭其年十二月甲寅以嵗暮祫祭遣官祗告越日乙卯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实为
太庙祫祭之始是十六年以前凡十二月嵗暮之祭皆时
享也兹谨彚时享
亲诣之年月日纪于编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时享
太庙
亲诣行礼二十八
【顺治二年七月庚戌朔三年七月乙巳朔】
【四年十二月丙寅嵗暮五年三月丁未清明节】
【七年七月壬子朔八年十月乙巳朔】
【九年七月庚午朔九年十月己亥朔】
【九年十二月丙寅嵗暮十年正月甲戌孟春】
【十年七月甲午朔十年十月癸亥朔】
【十年十二月庚寅嵗暮十一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一年七月戊子朔十一年十月丁巳朔】
【十二年十月辛亥朔十三年七月丁未朔】
【十三年十月乙亥朔十三年十二月壬寅嵗暮】
【十四年正月庚戌孟春十四年四月癸酉朔】
【十四年七月壬寅朔十四年十月庚午朔】
【十五年正月丙午孟春十六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六年七月庚申朔十七年正月甲子孟春】
康熙十一年正月乙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