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67 页/共 1125 页

【宋会要】 天竺,后汉通焉,即汉时身毒国。邓展曰:「毒(因)[音]笃。」李奇曰:「一名天笃。」初,张骞使大夏,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 」大夏人曰:「吾贾人往身毒国市之。」即天竺也。或云摩伽,或云婆罗门。在葱岭之南,去月氏东南数千里,地方三万余里。其中分为五天竺:一曰中天竺,二曰东天竺,三曰南天竺,四曰西天竺,五曰北天竺。地各数千里,城邑数百。南天竺际大海;北天竺距雪山,四周有山为壁,南面一谷,通为国门;东天竺东际大海,与扶南、林邑邻接,但隔小海而已;西天竺与罽宾、波斯相接;中天竺据四天竺之间。其都城周回七十余里十:原作「千」,据《旧唐书》卷一九八改。,北临禅连河云。昔有婆罗门领徒千人,肄业于树下肄:原作「隶」,据《旧唐书》卷一九八改。,树神降之,遂为夫妇。宫室自然而立,童仆甚盛。于是使役百神,筑城以统之,经日而就。此后有阿育王,复役使鬼神,累石为宫阙,皆雕文刻镂,非人力所及。阿育王颇行苛政,置炮烙之刑,谓之地狱,今城中见有其迹焉。国并有王。汉时又有捐毒国,去长安九千八百里,去都护治所二千八百里,南与葱岭相连,北与乌孙接,衣服类乌孙,随水草,故塞种也。颜师古曰:「捐毒即身毒,身毒则天竺,塞种即释种也。盖语音有轻重也。」《岛夷志略》云:居大食之东,隶秦国之主,去海二百余里,地平田沃,气候不齐。俗尚古风。男女身长七尺,目小项长,手帕系额系:原作「击」,据《岛夷志略》四库本改。,编发垂耳,穿百缝衣。民以藤皮织鞋,以绵纱结袜,仍时穿之,示其执礼也。不善煮海,食仰他国。民间以金钱流通使用。有酋长。地产沙金骏马。贸易之货用银、青白花器、斗罐、酒色、印布之属。《路史 发挥 佛之俗篇》云:昔老子西游出关,过于天竺,教胡人为浮屠,厥后其徒更相推誉流传,而失实尔。从月氏、高附国以西,南至西海,东至盘起,皆身毒之地。有别城数百,城置长;有列国数十,国置王。虽各小异,而俱名身毒。《扶南传》云:舍卫国隶属天竺。伽尸国一名波罗奈国,一名皮波罗奈斯国。竺法维《佛国记》云:波罗柰国在伽维罗越国南千四百八十里。释法盛《历国传》云:其国有稍割牛,其牛黑色,角细长,可四尺余,十日一割,否则病或致死。人服牛血,皆老寿。国人皆寿五百岁,牛寿亦等于人。亦天竺属国。都临恒河,一名伽毗黎河。灵鹫山,胡语曰耆阇崛山,山是青石,头似鹫鸟。竺法维《佛国记》云:在摩竭提南,亦天竺属国也。其时皆属月氏。月氏杀其王而置将,命统其人。俗修浮图道,不杀生饮酒,遂以成俗。地卑湿暑热。其国临大水,乘象而战。其人弱于月氏。汉武帝遣使十余辈出西南,指求身毒,为昆明所闭,莫能通。和帝时,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畔,乃绝。( )[桓]帝延熹二年、四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 问 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至魏时,中国人始祝发为僧。吴时,扶南王范旃遣亲人苏勿使其国,从扶南发投拘利口,循海大湾中,正西北入历湾边数国,可一年余,到天竺江口,逆水行七千里乃至焉。天竺王惊曰:「海滨极远,犹有此人乎 」即令观视国内。仍差陈、宋等二人,以月氏马四匹报旃、勿,积四年方至。其时吴遣中郎康泰使扶南,及见陈、宋等,具问天竺土俗,云:「佛道所兴国也。人敦庞,土饶沃。其王号茂论。所都城郭,水泉分流,绕于渠堑,下注大江。其宫殿皆雕文镂刻,街曲市里,屋舍楼观,锺鼓音乐,服饰香华,水陆通流,百贾交会,器玩珍玮,恣心所欲。左右嘉维、舍卫、叶波等十六大国,去天竺或二三千里,共尊奉之,以为在天地之中。」晋鸠摩罗什译出众经,沙门慧叡才识高明,常随罗什传写。罗什每为慧叡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文:原作「大」,据《晋书》卷九五改。,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至是,不复通焉。唯宋文帝元嘉五年,天竺伽毗黎国王月爱又遣使奉表,献金刚指环、摩勒金环、宝物、赤白鹦鹉各一。明帝泰始二年,又遣使贡献,以其使主竺扶大、竺阿珍并为建威将军。元嘉十八年,苏摩黎国王那罗跋摩遣使献方物。孝武孝建二年,有斤利国王释婆罗那邻遣长史献金银宝器。后废帝元徽元年,婆黎国遣使贡献。此数国皆事佛道。凡此诸国,皆天竺之属也。梁武帝天监初,天竺王屈多遣长史竺罗达奉表献 璃唾壶、杂香、吉贝等物贝:原作「具」,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国临大江,名新陶名:原脱,据《梁书》卷五四《中天竺国传》补。,源出昆仑,分为五江,总名恒水。其水甘美,下有真盐,色正白,如水精。后魏宣武帝时,南天竺遣使来献骏马,云其国出狮子、貂、豹、 :原作「挥」,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胡昆反。橐驼、犀、象。有火齐,如云母而紫色,裂之则薄如蝉翼裂:原作「列」,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积之则如纱縠之重沓积:原作「精」,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有金刚、似紫石英,百(练)[炼]不销,可以切玉。 瑁、金、铜、铁、铅、锡、金、缕织成金罽。白迭、 。 音塔, 音登。又有旃檀、郁金等香、甘蔗诸果、石蜜蜜:原作「密」,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胡椒、姜、黑盐。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或至扶南、交趾,贸易多珊瑚、珠玑、琅玕。俗无簿籍,以齿贝为货。尤工幻化。丈夫致敬极者,舐足摩踵而致其词。家有奇乐倡伎。其王与大臣多服锦罽。王为螺髻于顶,余发剪之使短。丈夫剪发,穿耳垂珰。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怯于'战,有弓箭、甲弰,亦有飞梯地道、木牛流马之法。有文字,善天文算历之术。其人皆学《悉昙章》书,云是梵天法。书于贝多树叶以记事贝:原作「具」,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隋炀帝志通西域,遣裴矩应接西蕃诸国,多有至者,唯天竺不通,帝以为恨。唐武德中,其国大乱,中天竺王尸罗逸多练兵聚众,所向无 敌,象不解鞍,人不释甲。居六岁,而东、西、南、北四天竺国之君皆北面臣之。天竺王姓乞利咥氏,亦曰剎利,世有其国,不篡杀。稻岁四熟,禾之长者没橐驼。妇人项饰金银珠璎络。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窣:原作「宰」,据《新唐书》卷一四六上改。,或委野中及河饵鸟兽鱼a,无丧纪。谋反者幽杀之,小罪赎钱,不孝者断手足,劓耳徙边。有文字,善步历历:作「历」,据《新唐书》卷二二一上改。,学为梵天,书贝多叶以记事。国中处处指曰佛故迹也。信盟誓,传禁 ,能致龙起雨。会唐浮屠玄奘至其国,尸罗逸多召见曰:「而国有圣人作《秦王破阵乐》,试为我言其为人。」玄奘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服状。王喜曰:「我当东面朝之。」贞观十五年,自称摩伽陀王,遣使者上书。帝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慰抚,尸罗逸多惊问国人:「自古亦有摩诃震旦使者至吾国乎 」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乃出迎,膜拜受诏书,戴之顶顶:原作「项」,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复遣使者随入朝。诏卫尉丞李义表报之,大臣郊迎,倾都邑纵观,道上焚香,尸罗逸多率 臣东面受诏书,复献火珠、郁金、菩提树。二十二年,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其国,以蒋师仁为副。未至,尸罗逸多死,国人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发兵拒玄策。时从骑纔数十,战不胜,皆没,遂剽诸国贡物。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邻国兵,吐蕃以兵千人来,泥婆罗以七千骑来千:原作「十」,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玄策部分进战荼镈和罗城荼:《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天竺传同,然《通典》、《新唐书》天竺传及《通鉴》皆作「茶」,疑是。,三日,破之,斩首三千级,溺水死万人。阿罗那顺委国走,合散兵复阵,师仁禽之,俘斩千计。余众奉王妻、息阻干陀卫江,师仁击之,大溃,获其王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二万,降城邑五百八十所。东天竺国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及弓、刀、宝、缨络。于是天竺响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十:原作「千」,据《新唐书》卷二二一上、《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遂俘阿罗那顺以还。太宗大悦,因谓 臣曰:「夫人耳目玩于声色,口鼻耽于臭味,此乃败德之源。若婆罗门不劫掠我使人,岂为俘虏耶 昔中山以贪宝取毙,蜀侯以金牛致灭,莫不由之。」拜玄策朝散大夫。是时,就其国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飙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延历岁月,药成,服竟不 ,后放还本国「延历」以下数句出《旧唐书 天竺传》,插入于此,于文不顺。《新唐书》、《文献通考》均无此数语。。又使者走婆罗门诸国。所谓畔荼法水者荼:《文献通考》卷三三八同,然《酉阳杂俎》前集卷七、《新唐书》卷二二一上皆作「茶」,疑是。,出石臼中,有石象人守之。水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销金铁,人手入辄烂,以橐驼髑髅转注瓠中。有树名咀赖罗,叶如黎,生穷山崖腹,前有巨虺守穴,不可到。欲取叶者,以方镞矢射枝则落,为 鸟衔去,则又射,乃得之。其诡谲类如此。后术不验,听还,不能去,死长安。太宗之葬昭陵也,刻石像阿罗那顺之形,列于玄阙之下。五天竺所属之国数十,风俗物产略同。有迦没路国,其俗开东门以向日开:原作「门」,据《旧唐书》卷一九八改。。王玄策至,其王发使,贡以奇珍异物及 地图,因请老子像及《道德经》。那揭陀国,有酰罗城,中有重阁,藏佛顶骨及锡杖。贞观二十年,遣使贡方物。高宗时,卢伽逸多者,东天竺乌荼人乌:原作「鸟」,据《新唐书》卷二二一上、《通鉴》卷二○一改。,亦以术进,拜怀化大将军。干封三年,五天竺皆来朝。天授三年,东天竺王摩罗枝摩、西天竺王尸罗逸多、南天竺王遮娄其枝罗婆、北天竺王娄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并来朝献。景龙四年,南天竺国复遣使来朝。景云元年,复遣使贡方物。开元二年二:原作「三」,据《旧唐书》卷八、卷一九八改。,西天竺遣使瞿昙惠诚来朝贡。八年,南天竺国遣使献五色能言鹦鹉。其年,南天竺国王尸利那罗僧伽请以战象及兵马讨大食及吐蕃等,仍求有以名其军,玄宗甚嘉之,名军为怀德军。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带为宠。」帝以锦袍、金革带、鱼袋并七事赐之事:原作「字」,据《亲唐书》卷二二一、《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九月,南天竺王尸利那罗僧伽宝多枝摩为国造寺寺:原作「等」,据《旧唐书》卷一九八改。,上表乞寺额, 以「归化」为名赐之。十一月,遣使册利那罗伽宝多为南天竺国王,遣使来朝。十七年六月,北天竺国三藏沙门僧密多献质汗等药。十九年十月,中天竺国王伊沙伏摩遣其大德僧勃来朝贡,献方物。二十九年三月,中天竺国王子李承恩来朝,授游击将军,放还。天宝中,累遣使朝献。干元末,河陇陷没,遂不复至。晋、宋《浮图经》云:临倪国,其王生浮图。浮图,太子也。父曰屑头耶,母曰莫耶。浮图身体色黄,发青如青丝。始,莫耶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髻,堕地能行七步七:原作「十」,据《三国志》卷三○裴注引《魏略 西戎传》、《通典》卷一九三、《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改。。此国在天竺域中域:原作「城」,据《通典》卷一九三改。。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图经,曰复立者,其人也。伛蒲塞、桑门、伯闻闻:原作「间」,据《三国志》卷三○裴注引《魏略 西戎传》、《通典》卷一九三、《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改。、 疏间、白间、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图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出:原作「北」,据《三国志》卷三○裴注引《魏略 西戎传》、《通典》卷一九三、《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改。,教胡为浮图,徒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诸家记天竺事,多录诸僧法明、道安之流传记,疑皆怪诞不经,不复悉纂也。已具《序略》注中。至周广顺三年,西天竺僧萨璊多等十六族来贡名马。 宋干德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 四年,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诣阙上言,愿至西域求佛书,许之。以其所历甘、沙、伊、肃等州,焉耆、龟兹、于阗、割禄等国,又历布路沙、加湿弥罗等国,并诏谕令人引道之。 开宝后,天竺僧持梵夹来献者不绝。 五年四月,西天僧苏葛陀以舍利一、水晶器及文殊花来献。 六年,赐西天僧弥罗等四人紫衣。 八年冬,東印度王子穰結 囉來朝貢「東」下原有一「都」字,據《文獻通考》卷三三八刪。。天竺之法,国王死,太子袭位,余子皆出家为僧,不复居本国。有曼殊室利者,乃其王子也,时中国僧至其国,因随而至焉。太祖令馆 于相国寺。善持律,为都人之所倾向,财施盈溢。众颇嫉之,以其不解唐言,即伪为奏求还本国,许之。诏既下,曼殊室利始大惊恨,众僧谕以诏旨,不得已,迟留数月而后去。自言诣南海附贾人船而归,终不知所适至。 二十九日,西域中印土僧钵纳摩利来朝,以佛舍利塔一、戁拂一为献。 太平兴国五年五月,中天竺国僧啰护啰来献香药万七千斤,(具)[贝]多叶梵经一轴。 七年,益州僧光远至天竺,以其王没徙曩表来上,并献佛顶印大小六、菩提贝多叶各七。上令天竺僧施护译云:「近闻支那国内有大明王,至圣至明,威力自在,每 薄幸,朝谒无由,遥望支那,起居圣躬万福。光远来,蒙赐金刚吉祥无畏坐释迦圣像袈裟一事,已披挂供养。伏愿支那皇帝福慧圆满,寿命延长,常为引道一切有情,生死海中,渡诸沉溺。今以释迦舍利附光远上进。」又译其国僧统表,词意亦与没徙曩同徙:原作「徒」,据上文及《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施护者,乌填曩国人。其国属北印度人其国:原脱,据《宋史》卷四九○补。,西行十二日至干E罗国,又西行二十日至曩鵨罗贺罗国,又西行十日至岚婆国,又西行十二日至鵨惹曩国,又西行至波斯国,得西海。自北印度行百二十日至中印度,中印度西行三程至呵啰尾国,又西行十二日至未曩啰国,又西行十二日至钵赖野迦国,又西行六十日至迦啰拏俱惹国「未曩啰」至「六十日至」二十三字原脱,据《宋史》卷四九○补。,又西行十二日至摩罗尾国,又西行二十日至乌然泥国,又西行二十五日至罗啰国,又西行四十日至苏啰荼国,又西行十一日至西海。凡中印度行六月程至南印度,又西行九十日至供迦拏国,又西行一月至海月:原作「日」,据《宋史》卷四九○改。。自南印度南行六月程得南海。皆施护之所述云。 八年,僧法遇自天竺取经回,至三佛齐,遇天竺僧弥摩罗失黎语不多令,附表愿至中国译经译:原作「谭」,据《宋史》卷四九○改。,上优诏召之。法遇后募缘制龙宝盖袈裟后:原作「复」,据《宋史》卷四九○改。,将复往天竺,表乞给所经番国敕书,遂赐三佛齐国王遐至葛、古罗国主司马佶芒、柯兰国主赞怛罗、西天王子谟驮仙书以遣之。 雍熙中,卫州僧辞澣自西域还,与胡僧密怛罗奉北印度王及金刚坐王那烂陀书来怛:原作「恒」;王:原作「玉」,均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又有婆罗门僧永世与波斯外道阿里烟同至京师。永世自言:本國名利得,國王姓牙羅五得,名阿喏你 ,衣黃衣,戴金冠,以七寶為飾,出乘象或肩輿,以音樂螺鈸前道,多遊佛寺,博施貧乏。其妃曰摩诃你,衣紬缕金红衣,岁一出,多所振施。人有 抑,候王及妃出游候:原作「侯」,据《宋史》卷四九○改。,即迎随申诉。署国相四人,庶务并委裁制。五谷、六畜、果实与中国无异。市易用铜钱,有文漫圆径,如中国之制,但实其中心,不穿贯耳。其国东行,经六月至大食国,又二月至西州,又二月至夏州。阿里烟自云:本国王号黑衣,姓张,名哩里没,用锦彩为衣,每游猎,三二日一还国。署大臣九人治国事。男子以白迭布为衣,妇人豪富者着大食国锦绮,贫下止服绢布。种陆田,而无稻糯。土宜丝蚕、羊马、果实。无钱 货,以杂物货易。永世、阿里烟太平兴国九年与西州回鹘同来。 淳化二年五月,南天竺那兰寺僧补罗吃多以释迦佛舍利来献。赐紫方袍,馆于太平兴国寺。 至道元年,天竺僧迦罗拏扇以佛顶骨来献。诏赐紫衣,馆于太平兴国寺。 二年八月,有天竺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锺、铃杵、铜铃各一、佛像一躯、贝叶梵书一夹贝:原作「具」,据《文献通考》卷三三八改。,与之语,不能晓。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中天竺僧觉称、法戒来献金刚座、菩提叶梵夹、舍利,觉称又作《赞圣德颂》以献。诏传法院译其文,赐紫方袍,加以束帛。 天圣二年九月二:原作「三」,据《长编》卷一○二、《宋史》卷四九○改。,西印度僧爱贤、智信护等来献梵书经,各赐紫方袍、束带。 五年二月,僧法吉祥等五人以梵书来献,赐紫方袍。 景佑三年正月,僧善称等九人贡梵经、佛骨及铜牙菩萨像,赐以束帛。 熙宁五年三月,木征进天竺僧二人,诏令押赴传法院。明年四月二十三日,诏以使臣引伴住五台山,从其请也。仍给递马驿。 蕃夷 宋会要辑稿 蕃夷四 大 食 大食 【宋会要】 真宗咸平元年八月,诏曰:「敕大食国王:先差三麻杰托舶主离于广州买锺,除纳外少钱千三百余贯事。卿抚驭一方,恭勤万里,汛海常修于职贡,倾心远慕于声明。所市洪锺,虽亏估价,以卿素推忠恳,宜示优恩。特免追收,用隆(春)[眷]注。所欠锺钱,已降敕命蠲放。故兹示谕。」 二年闰三月,遣蒲押提黎来贡象牙四株,拣香二百斤,千年枣、白沙糖、葡萄各一琉璃瓶,蔷薇水四十瓶,贺皇帝登位。六月,遣其判官文茂来贡。 三年三月,遣使穆吉鼻朝贡。其还也,诏赐其舶主婆离银二千七百两、交倚、水灌器、金镀银鞍勒马。 六年六月,其王阿弥遣使婆罗钦三摩泥等来贡方物。是岁承天节,其使与蒲端、三佛齐使皆在馆,诏赐袭衣,仍预大宴。 祥符九年十一月,大食蕃客截沙蒲黎以金钱、银钱各千文来贡,且求朝拜天颜。诏入内〔内〕侍省引对崇政殿,优给其直遣之。 天禧元年六月,诏:「大食国蕃客麻思利等回(示)[市]物色,免缘路商税之半。」 三年五月,遣使蒲麻勿婆离、副使蒲加心等来贡。 仁宗天圣元年十一月,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言:「沙州、大食国遣使进奉至阙。缘大食国(北)[比]来皆泛海由广州入朝,今取沙州入京,经历夏州境内,方至渭州,伏虑自今大食止于此路出入。望申旧制,不得于西 蕃出入。」从之。干兴初,赵德明请道其国中国:原重此字,据《宋史》卷四九○删。,不许,至是,恐为西人钞略,故令从海路至京师。 至和二年十月,首领蒲沙乙贡方物。 嘉佑元年四月,首领蒲沙乙入贡方物。 五年正月,首领蒲沙乙贡方物,(援)[授]沙乙武宁司阶。其男霞佛乞以银合上干和节香,诏许之,还其银合。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遣使来贡,赐器服、饮食有差。 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诏:「大食勿巡国进奉使辛押罗辞归蕃,特赐白马一疋、鞍辔一副。所乞统察蕃长司公事,令广州相度。其进助修广州城钱银,不许。」 六年十月五日,大食婆离慈进奉都蕃首保顺郎将蒲婆离慈表男麻勿将贡物,乞赐将军之名,仍请以麻勿自代。诏蒲麻勿与郎将,余不行。 十二月十六日,大食俞卢和地国遣蒲啰诜来贡乳香等,诏香依广州价回赐钱二千九百贯,别赐银二千两。 元丰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广南东路经略司言:「大食层檀国保顺郎将层伽尼请备礼物诣阙谢恩诣:原作「诸」,据《长编》卷三一三改。。」上批:「多给舟,令赴阙。」 七年四月二日,大食贡方物。 哲宗元佑三年十一月,大食麻啰拔国遣人入贡食麻啰拔国:原脱,据《长编》卷四一七补。。 四年四月九日,诏大食麻啰拔国贡使加立特授保顺郎将。 十一月二十五日,进贡方物。 徽宗政和六年二月二十二日,诏:「今后蕃夷入贡,并选差承务郎以上清强官押伴,依程行,无故不得过一日。因而乞取置买,以自盗论;抑勒阻节入贡人者,徒二年。仍令所在 州军觉察。」先是,大食国进奉,差广州司户曹事蔡蒙休押伴,在路住滞,强买人使香药,不还价钱。有旨,蒙休先次勒(倚)[停],令提刑司置司推勘,具案闻奏。故有是诏。 六月二十七日,遣使入贡。以上《续国朝会要》。 光尧皇帝建炎三年三月七日,宰臣进呈张浚奏:「大食国遣使进奉珠玉宝贝等物,已至熙州。」上宣谕曰:「大观、宣和间,茶马之政废,川茶不以博马,惟市珠玉,故马政废缺,武备不修,致胡虏乱华,危弱之甚。今若复捐数十万缗贸易无用珠玉捐:原作「指」,据《宋史》卷四九○改。,曷若惜财以养战士 宜以礼赠贿而谢遣之。」乃诏张浚并不得受,量度支赐,以答远人之意。 绍兴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提举广南路市舶张书言上言:「契勘大食人使蒲亚里进贡大象牙二百九株、大犀三十五株,见收管广州市舶库。象牙各系五十七斤以上,依例每斤估钱二贯六伯文,约用本钱五万余贯,数目稍多,难以变转。乞起发一半,将一半就便搭息出卖给还。」诏拣选大象牙一百株、犀二十五株起发赴行在,准备解笏造带、宣赐臣寮使用,余从之。 四年七月六日,广南东路提刑司言:「大食国进奉使人蒲亚里将进贡回赐到钱置大银六百锭及金银、器物、疋帛,被贼数十人持刃上船,杀死蕃牧四人,损伤亚里,尽数劫夺金银等前去。已帖广州火急捕捉外,乞施行。」诏:「当职巡尉先次特降一官,开具职位、姓名,申枢密院。其盗贼,令安抚、提刑司督责捕盗 官限一月须管收获。如限满不获,仰逐司具名闻奏,重行黜责。」 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提举福建路市舶司上言:「大食蕃国蒲啰辛造船一只,般载乳香投泉州市舶,计抽解价钱三十万贯,委是懃劳,理当优异。」诏:「蒲啰辛特补承信郎,仍赐公服、履笏,仍开谕以朝廷存恤远人、优异推赏之意。候回本国,令说喻蕃商广行般贩乳香前来。如数目增多,依此推恩。余人除犒设外,更与支给银、彩。」以上《中兴会要》。 寿皇圣帝干道四年,大食进贡方物。初,大食遣乌师点等赍宝贝、象牙、乳香等入贡,舟至占城,为贼所夺,诉于福建路市舶,上令以理遣回。 蕃夷 宋会要辑稿 蕃夷四 蒲 端 蒲端 【宋会要】 蒲端在海上,与占城相接,未尝与中国通。 真宗咸平六年九月,其王其陵遣使李 罕、副使加彌難來貢方物及紅鸚鵡。 景德元年正月,诏上元节夜,中使命押伴蒲端使观灯宴饮,仍赐缗钱。 五月,遣使李 罕等來貢方物。 九月,有司言:「蒲端使多市汉物、金银归国,亦有旗帜之类。远人不知条禁,望令开封府戒谕市人,无得私制。」从之。 四年六月,王其陵遣使己絮汉等贡玳瑁、龙脑、带枝丁香、丁香母及方物。赐冠带、衣服、器币、缗钱有差。 八月,蒲端国使己絮汉上言:「伏见诏赐占城使鞍辔马二、大神旗二,望如恩例沾赉。」有司言:「蒲端在占城之下,若例赐之,恐无旌别。望改赐杂彩小旗五。」从之。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国主悉离琶大遐至又遣使李于燮以金板镌表,奉丁香、白龙脑、玳瑁、红鹦鹉来贡。时祀汾阴后土,命其使至行在。又献昆仑奴一,帝悯其异俗,离去乡土,命还之。时又有三麻兰国主娶兰遣使贡瓶香、象牙、千年枣、偏桃、五味子、蔷薇水、白沙糖、 璃瓶、驮子。勿巡国主乌惶、蒲婆罗国主麻勿和勒并遣使贡瓶香、象牙。皆海上小国也。 六月,诏以李于燮为怀化将军,又以三麻兰国使亚里白地为柔远将军,蒲婆罗国使亚蒲罗为奉化郎将婆:原作「端」,据上文及《长编》卷七六改。,皆以从祀推恩也。 七月,李于燮等奉(大)[本] 国之奏,乞赐旗帜、铠甲,以耀远方。从之。 蕃夷 宋会要辑稿 蕃夷四 阇婆国 阇婆国 【宋会要】 太宗淳化三年八月,明州言:「阇婆国遣使乘大船求贡方物。其使自言:中国有真主有:原脱,据《文献通考》卷三三二补。,声教所被,本国航海修贡。」 十二月,其使湛、副使蒲蘸里、判官季陀那假澄等至阙下。其贡物:象牙十株、真株二斤半、杂色丝绞三十六段、吉贝织杂色绞布五十六段、檀香四千四百二十三斤、玳瑁槟榔盘二面、犀牙金银装霸剑十二口、藤织花簟席四十领、白鹦鹉一、杂色绣花销金丝绞八段、七宝檀香亭子一。陀湛又进大玳瑁六十七斤、藤织花簟席二十领、丁香十斤、白龙脑五斤。先是,朝贡使泛海舶六十日至明州定海县泛:原作「汛」,据《文献通考》卷三三二改。,掌市舶张肃先驿奏其使服饰之状,与尝来入贡波斯相类。 光尧皇帝建炎三年正月十日,制:「怀远军节度、琳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使持节琳州诸军事、琳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阇婆国王、食邑二千四百户、实封一千户悉里地茶兰固野,可特授检校司徒,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以南郊礼成加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