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656 页/共 713 页
九江府湖口等三县、龙门等巡检司一千一百十八两七钱六分六釐七毫九丝
九江卫一百八十四两七钱二分五釐四毫五丝
南昌卫一百六十三两六钱八分二釐七毫二丝
黄州府黄梅等县二十六两三钱四分九釐二毫
蘄州卫三百四两七钱七分四毫八丝
凡南京光禄寺合用柴薪、每年呈会本部、行龙江瓦屑坝二抽分局关支。应天府僉差坊长二名、督夫运纳
凡南京神乐观乐舞生合用柴薪、本部於南京司礼监、关填勘合、行龙江抽分竹木局关支
凡南京内外各衙门合用柴炭、俱由本司、行龙江瓦屑坝二抽分局关支
计该支柴炭
南京内织染局练染丝料、顺木长柴、杂木(土商)柴四十万斤。烘机木炭一万九千一百七十斤
南京惜薪司供应
大庖造办膳羞等项木柴四十万斤
南京供用库等衙门打油造酒等项。并各衙门、内官内使人等、烧用、江东门等三处饭堂賑济、把柴三百二十二万四千一百斤。炭二十万斤
南京供应机房织挽等匠、每月支柴七万六千三百八十斤。炭七百四十四斤
南京中军都督府炮炼调治患病军士药饵、每季柴三千斤。炭二千斤
南京礼部成造历日木柴一百六十六斤
南京太常寺各项祭祀木柴五万七千二百斤。五尺围芦柴一百三十四束
牺牲所养牲旗军九十九名、每名月支柴一百斤
琉球国就学官生、每名日支柴五斤。炭二斤
凡各处解纳丁字库物料、俱由本司给单转送
计该纳物料
庐州府、生漆一千八百七十五斤
池州府、生漆一千二百五十斤
漆园、生漆一千七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六钱
棕园、棕毛四千五百四十九斤八两
【以上、俱三年一纳】
桐园、桐油二千二百八十一斤四两六钱
【一年一纳】
凡营缮等司、送到上元、江寧二县铺户、纳过各色物料数目、係
内府上纳者、本司会同科道官、係本部上纳者、会同各司掌印官、照依时价、估计明白。动支芦课等银给还。月给、开数呈堂查考
凡营缮等司、会支龙江瓦屑坝二抽分局竹木等料、俱由本司比对原发号纸、及原会数目相同。发该局覆查无异、方与关支
凡本部料造南京巾帽局起运板箱、及造办南京印綬监起运板箱雨罩等项、俱由本司给单送纳。其巾帽局工价、於轻齎等银内支纳凡应天府收买南京内官监供应纸札、南京司礼监年例纸札、俱由本司转行收买。完日、仍与给单送纳
凡各处查解宝钞提举司纸匠、俱由本司转发、遇缺收补。无缺、仍送本司批迴听候
凡本部各司类行浙江等布政司、并直隶苏州等府勘合、俱由本司承行
凡四司银两。嘉靖十二年议准、建节慎库一所、收支清查、俱同工部
都察院
国初、置御史臺。从一品衙门。设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经歷、都事、照磨、管勾、监察御史、译事、引进使等官。洪武十三年、改正二品衙门。止设左右中丞。十四年、改都察院。正七品衙门。止设监察御史。分设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道。铸监察御史印。文曰绳愆纠繆。十六年、陞正三品衙门。设司务。十七年、始定為正二品衙门。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经歷、都事、十二道监察御史。二十九年、置照磨所照磨、检校。永乐元年、改北平道為北京道。十九年、北京道革。添设贵州、交阯、云南、三道。宣德十年、交阯道革。定為十三道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九
风宪总例
在京都察院、及十三道、在外按察司、俱称风宪衙门、以肃政飭法為职。见诸司职掌、及正统中所定宪纲、条例甚备、各以类分列。其通行难附者、载此
洪武二十六年定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
旨点差
正统四年定
凡都察院、并监察御史、按察司、纲纪所繫、其任非轻。行事之际、一应诸衙门官员人等、不许挟私沮坏。违者杖八十。若有干碍合问人数、敢无故占吝不发者、与犯人同罪
凡都察院官、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吏人等。不许於各衙门嘱託公事。违者比常人加三等。有赃者从重论
凡监察御史、行过文卷。从都察院磨勘。按察分司、行过文卷。听总司磨勘。如有迟错、即便举正。中间果有枉问事理、应请
旨者。具实奏闻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所问公事、有拟断不当者、都察院、按察总司、随即改正。当该吏典、罪之如律。仍将原问御史、及分司官、拟断不当事理、具奏得
旨、方许取问
凡告有司官吏人等取受、或出首赃私等事。直隶赴巡按监察御史、在外赴按察司、并分司、及巡按监察御史处陈告。追问明白、依律施行。其应请
旨者、奏闻拏问。若军官有犯、在京从都察院、在外从巡按监察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密切奏请施行。其各都司、及卫所首领官、有犯。即便拏问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歷去处。所闻有司等官、守法奉公、廉能昭著、随即举闻。若奸贪废事、蠹政害民者、即便拏问。其应请
旨者、具实奏闻。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拏、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有赃、从重论
凡
国家政令得失、军民利病、一切兴利除害等事。并听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各陈所见、直言无隐。若建言创行事理。必须公同评议。互相可否、务在得宜。方许实封陈奏
凡按察司官、断理不公不法等事、果有冤枉者、许赴巡按监察御史处声冤。监察御史枉问、许赴通政司递状、送都察院伸理。都察院不与理断、或枉问者、许击登闻鼓陈诉
凡都察院、及按察司吏典、须於考退生员、与应取吏员、相参补用。不许用曾犯奸贪罪名之人
凡都察院合用笔墨心红、具奏札付京府。按察司合用笔墨心红纸札、行移附郭府分。监察御史、按察分司、巡歷去处、合用纸笔硃墨灯油柴炭、行移所在有司。并支给官钞、收买应用。具实销算
大明会典 督抚
督抚建置
国初、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抚各处地方。事毕復
命、或即停遣。初名巡抚。或名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又文移往来、亦多窒碍。定為都御史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管粮餉者、加总督兼理。他如整飭边备、提督边关、及抚治流民、总理河道等项。皆因事特设。今具列焉。其边境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
总理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一员。永乐间、设漕运武臣。至景泰二年、因漕运不继、
特命都御史总督。与总兵、参将、同理其事。因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成化八年、分巡抚、总漕、各设一员。九年、復旧。正德十三年、又各设。十六年、復旧。嘉靖三十六年、以倭警、添设提督军务、巡抚凤阳御史。四十年、会议归併、改总督漕运、兼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餉一员。先年蓟辽有警、间遣重臣巡视。或称提督。嘉靖二十九年、以虏患、始改為总督蓟州保定辽东军务。镇巡以下、悉听节制。三十三年、以密云咫尺
陵京、接连黄花渤海。去石塘岭、古北口、墙子岭、各不满百里。移总督驻密云。巡抚驻蓟州。防秋之日、改驻昌平。而总督遂定设不革。万历九年、加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十一年、除巡抚如旧
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餉一员。正统元年、始遣都御史、巡抚宣大。景泰二年、宣大各设巡抚、而遣尚书、总理宣大军务。成化弘治间、有警则遣。无事则止。正德八年、设总制一员。镇巡以下、并管粮郎中、俱听节制。嘉靖间、
命总督官、兼督偏保、及理粮餉、时设时革。至二十九年、始定设。去偏保、改山西。三十八年、令防秋日、总督领标兵、驻宣府东路。巡抚领标兵、车兵、游兵驻岔道。四十三年、
命宣大山西总督、移驻怀来、以备南山一带。宣府镇巡官、移驻延庆。山西镇巡官、移驻广昌。隆庆四年、令总督移驻阳和。六年、
命防秋毕日、各兵备副参以下文武官、悉听总督官、查覈功罪举劾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弘治十年、议遣重臣、总制陕西甘肃延绥寧夏军务。十五年以后、或设或革。至嘉靖四年、始定设。四镇兵马钱粮、一应军务、从宜处置。镇巡以下、悉听节制。军前不用命者、都指挥以下、听以军法从事。十八年奏准、三边总督、於五六月间、亲临花马池、调集延寧奇游等兵、赴平虏城等处、併力防御。其陕西巡抚。亦於五六月间、往固原调度兵食、候探无大势虏情、及秋尽冬初、边腹收成俱毕。方许照常居中调度。巡抚官仍还本镇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餉、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官巡抚广西。十九年、遣官巡抚广东。至正统景泰间、以两广宜协济应援、始设总制。成化元年、
命兼巡抚。定於梧州驻札、处置猺獞流贼。一应事务。听便宜行事。各该将官、并三司官、悉听节制。巡抚不復设。正德十一年、改总督為提督。嘉靖四十五年、以广东有警、
命总督止兼巡抚广西、驻肇庆。而於广东另设巡抚、驻惠州。隆庆三年、添设广西巡抚。除兼职。四年、復革广东巡抚。改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餉、巡抚广东。其广西新设巡抚、与两广总兵参游守备、并三司等官、俱听节制。万历二年、以惠潮有寇、暂移提督驻潮州。事平、復归肇庆。三年、仍改总督、加带管盐法
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尚书、往江南治水患、兼理农务。十九年、
敕尚书巡抚畿甸。然未有专设。宣德五年、
命侍郎总督税粮、兼巡抚应天等府、始有专职。至景泰四年、定遣都御史。嘉靖三十三年、以倭警、令应天巡抚都御史、提督军务。当风汛时、驻札苏州。严督防守
提督军务、巡抚浙江等处地方一员。永乐初、遣尚书治两浙农事。以后或巡视。或督鹺。有事则遣、无定设。至嘉靖二十六年、以海警、始
命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寧漳泉海道地方、提督军务。二十七年、改巡抚為巡视。二十八年、停遣。三十一年、復遣僉都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兼管福兴泉漳地方。三十三年、倭夷入犯杭州、特命尚书提督浙江福建南直隶军务。又专设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兼福兴泉漳地方。其提督三省者、改总督、至兼节制江西。后罢。至四十一年、止设提督军务、巡抚浙江都御史
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一员。永乐间、遣侍郎巡视。以后或镇守。或督军、以事间遣。至嘉靖二十六年、始
命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兴建寧漳泉等处。三十五年、以闽浙道远、专设提督军务、兼巡视福兴泉漳福寧海道都御史。仍听总督节制。后改巡抚福建地方、统辖全省。四十年、总督亦罢。其南赣军门所辖汀州一府、仍两属巡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一员。永乐十九年、
敕工部侍郎巡视。以后间遣镇守巡抚。成化以后、始定為巡抚。然或时革。嘉靖六年、始定设。四十年、定今衔
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弘治十年、闽广湖湘之间多盗、始设巡抚。所辖、则江西之南安、赣州、建昌、福建之汀州、广东之潮州、南雄、湖广之郴州、四省三司、皆听节制。驻札赣州。寻增隶韶州、漳州。除建昌。正德十一年、改提督军务。嘉靖八年、以吉安之万安、龙泉、泰和、永丰、永寧、抚州之乐安、增辖。四十五年、福建广东、并设巡抚。以惠、潮、漳州三府、还隶本处、定今名。所辖南安、赣州、南雄、韶州、汀州、并郴州地方
巡抚湖广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正统三年、
命都御史镇守。以后或以侍郎、大理卿、出抚。至景泰元年、定设都御史、巡抚湖广地方、兼赞理军务。万历八年、改赞理為提督。十二年、復為赞理
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一员。成化十二年、以郧襄流民、遣都御史安抚。因奏立郧阳行都司、并府卫。割陕西之汉中、商州、河南之南阳、唐、邓、四川之夔瞿、湖广之荆、襄、安、沔。设都御史、提督抚治之。至万历二年、以本镇所辖四省、抚治事权不专。添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职衔。九年、裁革。
命湖广巡抚兼理。十一年、復设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管河道、兼提督军务一员。宣德五年、遣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正统十四年、
命都御史巡抚河南湖广。至景泰元年、始专设河南巡抚。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员。正统五年、遣大理少卿、巡抚山东地方。十三年、始定设都御史。嘉靖四十二年、加督理营田。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整飭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一员。永乐十九年、
命侍郎等官、巡行畿甸。正统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