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363 页/共 713 页
秀怀王 妃黄氏
忻穆王
岐惠王 妃王氏
雍靖王 妃吴氏
寿定王 妃徐氏 继纪吴氏
汝安王 妃李氏 次妃晋氏
涇简王 妃曹氏
申懿王 妃项氏
蔚悼王
景恭王
颖伤王
戚怀王
蓟哀王
均思王
靖悼王。惟
蘄滕二王葬绵山。
雍申二王葬兰山。餘俱金山。祭以牲醴。遣内官行礼
○
皇第八子
永清公主
长泰公主
仙游公主
太康公主
长安公主
思柔公主
蓬莱公主
太和公主
栖霞公主。俱葬金山。祭以素羞。遣内官行礼。惟永清用牲醴
○
郢靖王
梁庄王
岳怀王
常寧长公主
善化长公主。俱葬承天府。遇祭
王、则奉祀官行礼。祭
公主、则内官行礼
山陵躬祭仪
一发京。先期、太常寺备告
庙、及祀
陵祭品如常仪。翰林院撰祭告文。锦衣卫设
丹陛仪卫扈行。兵部奏请
简命文武大臣居守京师、请
敕行事。及奏请直守
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分调提督武臣把守各山口关隘。选点扈驾军马。奏差科道官点闸。户部关给扈从官军行粮。工部差官修理桥梁道路。光禄寺预备
御膳酒饭供具。教坊司备大乐。五府及九卿衙门正官司属官各一员、太常寺鸿臚寺堂属官、光禄寺太僕寺卿翰林院学士、并日讲官、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府尹、六科官六员、十三道官十三员、俱从。凡在途、供事以便衣、朝参以吉服。前期一日、
上率
后妃告于
庙。至早免朝。
驾发、由长安左门。
后妃輦轿、由东安门出。扈从官前行。居守官同文武百官俱吉服、趋德胜门外候送
驾过、退。
驾至行宫。 【在今巩华城】 进膳毕、陞座。从官朝见、行叩头礼如常仪。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毕、鸿臚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师生、及公差有事官员见、行五拜三叩头礼。朝罢、从官先行至
天寿山行宫候
驾。驾发、
后妃后从。至
天寿山红门、
上降輦由左门入。
驾至行宫。 【今名感思殿】 进膳毕、
上出陞座。从官行叩头礼毕、退。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如常仪
一致祭。是日免朝。质明、
上具青袍、恭诣
长陵致祭如常仪。 【隆庆二年仍诣 永陵行礼。万历八年仍诣 永陵 昭陵各行礼】 遣官六员、青服各诣
陵行礼。从官俱青布服、恭诣
长陵陪祀。祭毕、先趋赴行宫候
驾。每日早、朝参奏事如常仪
一回鑾。是日早免朝。从官先行至沙河行宫候
驾。驾至、从官行叩头礼如常仪。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毕、鸿臚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师生辞、行礼如常仪。朝罢、从官先还。
驾由德胜门入。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人等、俱於门外候迎。居守文武大臣伏謁
驾前、致词、行叩头礼。教坊司大乐鼓吹振作。
驾入告
庙、謁
皇太后。礼毕、 【隆庆二年发京前一日、及还京日、并謁告 奉先殿 世宗几筵 弘孝神霄二殿】 还宫。越二日、
上御奉天门。文武官各具吉服致词行礼
山陵遣祭仪
陈设用牲醴。赞引引遣官由殿右门入。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遣官就拜位。执事捧香合至香案。赞引赞诣前。导遣官至香案前。赞跪。赞上香。遣官三上香。讫、赞復位。赞四拜。 【通赞眾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捧帛爵、各跪献于
御案前。讫、赞跪。 【通赞眾官皆跪】 赞读祝。读讫、赞俯伏兴平身。 【通赞眾官同】 典仪唱行亚献礼。 【仪同初献、惟不奠帛读祝】 唱行终献礼。 【仪同亚献】 赞四拜。 【通赞眾官同】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诣瘞位。赞礼毕
各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时维[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追念
深恩、不胜[怵惕。悽愴。]谨用祭告。伏惟尚
享
中元冬至曰、气序流迈、时维[中元。冬至。]追念
深恩、伏增哀感。谨用祭告。伏惟尚
]享
【凡祝文皆备书】
【謚号、其文皆同。但随】
【陵异称】
显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维 年 月 日
孝子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敢昭告于
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
皇妣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尊灵。曰、时维[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瞻望园陵、不胜[怵惕。悽愴。]谨用祭告。伏惟尚
享
中元冬至曰、气序流迈、时维[中元。冬至。]追念
深恩、益增哀感。谨以牲醴庶品、用申祭告。尚
享
忌辰曰、惟我
皇考
皇妣讳日之辰。瞻望
德恩、[不胜伏增]哀感。谨用祭奠。伏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