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361 页/共 713 页
皇考
皇妣御座于景神殿奉安。
驾还宫
庆源殿
嘉靖元年
命安陆州官以四孟、及朔朢、致祭于家庙。四孟、籩豆牲牢俱如
太庙之仪。朔朢常祭、如
奉先殿之仪。二年、令家庙乐用八佾。三年、令工部造祭器乐器祭服送家庙供祀。七年、令兵仗等局造送乐器。八年、令锦衣卫选拨校尉三十名送用。十八年、恭奉
献皇后合葬
显陵。改家庙曰
隆庆殿。四孟、岁暮、
钦定五享。
命镇守湖广勋臣行礼。勋臣有故、则以皇亲都督代。
隆庆元年改称曰
庆源殿。礼仪仍旧
钦定五享仪
前期致斋三日。正祭日、各具祭服。导引遣官由右门入。遣官同内臣请
帝后主奉安于神座、退。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赞就位。典仪唱迎神。赞引导遣官至香案前三上香讫。復位。赞四拜。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讫、赞诣读祝位。读祝讫、行亚献终献礼。典仪唱彻饌。掌祭官跪奏、礼毕。请
还宫。赞引赞四拜。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礼毕。遣官同内臣捧
帝后主奉安讫、退
凡
太庙祭器。洪武元年、令银造者以金涂之。酒壶盂盏每事皆八、盘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篋笥、帷幔浴室皆具。已又令涂金者、俱易以金 【以下庙祀总例】 凡时物。洪武二年、令太常先荐
宗庙、然后进
御
○二年定、每月朔朢荐新品物、皆太常卿供事。其在月荐之外者、太常卿奉
旨与内使监官、各服常服捧献、不行礼
凡祭币。洪武三年议准、
太庙每室用币二
凡
太庙和羹。嘉靖三年奏准、依福胙脯醢豚胉例、另用一牛、不许牲上取办。其牲体分為六块、一首一背四肢、不许零碎
凡配享。洪武二年孟春享
太庙、以功臣七人配。设青布幃六间于
太庙庭中、内列功臣位、遣官分献读祝
○三年定、
亲王从享、皆设位於东廡、西向。功臣配享、皆设位於西廡、东向
○四年罢
庙庭幃设之次。改设黄布幃殿於庙内、併具两廡。中居
祖考神位。廡列
亲王及功臣每奠献
祖考、则遣大臣各分献、不读祝。是秋、又
命功臣仍于廡间配享、不设布殿
○九年新
太庙成、奉安
四代神主。以
亲王并王妃二十一位、侑于殿内东壁、功臣十二位配于西壁、不分献。自是四时之祭、皆行合享之礼。其
寿春等王、旧有皇高伯祖等称。至万历七年罢、止称本爵
凡时享值
国丧。洪武二十五年议定、乐备而不作
凡祝文。洪武二年定、止称孝子皇帝、不称臣。遣
太子行礼、称命长子某、不称皇太子
○嘉靖十七年、令大祫祝文、
九庙帝后謚号俱全书。时祫止书
某祖某宗某皇帝。备行宣读
凡忌辰。永乐元年遇
高皇帝忌、
上率诸王祭
奉先殿。仍率百官祭
孝陆
○万历四年题准、凡
郊
庙奏祭祀日遇有忌辰、则移前一日。如致斋日内遇忌辰。
上具常服、百官具青绿锦绣。其正祭日遇忌者、如祭在日间、除临时照常具祭服行礼。本日祭前祭后、与致斋遇忌同。如夜分祭毕、是日
上仍浅淡服色、百官青衣角带办事
大明会典卷之九十
陵坟等祀
陵寝【后妃太子诸王公主坟附】
熙祖陵、在今凤阳府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号曰
祖陵。 【今号其山曰基运】 即
祖陵望祭
德祖
懿祖二陵。设泗州祠祭署、置奉祀一员、陵户二百九十三户、供洒扫。每岁冬至正旦、以三太牢。清明中元孟冬、及每月朔朢、以三少牢、本署官行礼。
仁祖陵、在中都凤阳府太平乡。洪武初号曰
英陵。寻改
皇陵。 【今号其山曰翔圣】 设皇陵卫、并祖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三员。置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户、供直宿洒扫。内选礼生二十四名、供祭祀执事。每岁冬至止旦以太牢、清明中元孟冬以少牢、俱署官行礼。朔朢以少牢、中都留守司官行礼。弘治元年、
敕内官一员监护。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俱謁
陵
○
太祖高皇帝陵曰孝陵、在南京钟山之阳。 【今号神烈山】
高皇后马氏合葬。设神宫监、孝陵卫、及祠祭署。每岁
圣旦正旦孟冬忌辰、酒果行香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特遣勋旧大臣一员行礼。南京各衙门文武官俱陪祭。
国有大事、遣大臣祭告。
亲王之国过南京者、官员以公事入城者、俱謁
陵。出城者诣辞
○成祖文皇帝陵曰长陵、在京畿之昌平县。 【今升為州】 初永乐七年营山陵於昌平之黄土山、封其山曰天寿山、遂葬焉。是為
长陵。
文皇后徐氏合葬。其后
诸陵、皆在
天寿山。
仁宗昭皇帝陵曰献陵。
昭皇后张氏合葬。
宣宗章皇帝陵曰景陵。
章皇后孙氏合葬。
英宗睿皇帝陵曰裕陵。
睿皇后钱氏合葬。
孝肃皇后周氏祔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