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360 页/共 713 页

孝烈皇后、及 孝恪皇太后祔享 奉先殿。其 神主并迁于 永陵。改题 孝恪神主曰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 二后神位、即以迁诣 陵殿之日、安于 奉先殿。而弘孝神霄之祭俱罢 隆庆元年奉安 孝恪皇太后神主及祔 孝懿皇后神主于神霄殿仪 先是遣官一员、以祔享告 孝懿皇后陵园。祭毕、遣官就迎护 神主回京。至德胜门幄次、候奉迎 孝恪皇太后神主至、别入幄次、百官先於 孝恪皇太后幄前行礼。毕、随于 孝懿皇后幄前行四拜礼。 神主以次进行、入大明门至午门外。 上奉迎 孝恪皇太后神主于午门内、步行前导。 孝懿皇后神主舆以次后随。至 奉先殿门外。 上捧 孝恪皇太后神主出舆。内侍官即跪奏请 孝懿皇后神主诣奉先殿。捧 神主随 上入、至丹陛上。 孝恪皇太后神主至於褥位。内侍官随置 孝懿皇后神主於褥位、在 孝恪皇太后之西南。内侍官退、候 上行礼毕。内侍官仍捧 孝懿皇后神主随出、诣 世宗肃皇帝几筵殿奉告、行礼并同。遂随 孝恪皇太后神主、同至 神霄殿门外。 上捧 孝恪皇太后神主由殿中门入、奉安于神座。内侍官捧 孝懿皇后神主、亦奉安于座。併行安神礼 万历三年 弘孝神霄二殿奉迁神主仪 先四日早、内监官请捧 孝恪皇太后神主洗涤、重加粉饰、中书官书写。 命大臣一员改题。题毕、仍暂奉安于神座。先期、内侍官设 神主舆、册宝亭衣冠亭、香亭、各于 弘孝神霄殿门外。锦衣卫备繖扇仪卫。是日早免朝行请奉迁礼。 上常服诣 弘孝殿门外。太常寺官导 上由殿左门入。内赞奏就位。奏上香。奏三献礼。赞读祝讫。奏四拜。奏礼毕。女官导 仁圣皇太后 慈圣皇太后以下行礼毕。復诣 神霄殿行礼如前。司礼监官分请捧 孝烈皇后神主、 孝恪皇后神主、各置于舆。捧册宝衣冠、各置于亭。香亭 神主舆前行。册宝衣冠亭、各以次后随。 上陞轿随行、由后左门中左门皇极门至午门内。 上降轿桥北立、目送 二后神主舆行。门闔、 上陞轿还宫 景神殿【玉芝宫附】 嘉靖五年、建 世庙于 太庙之东北、以祀 皇考。至十五年改建庙于 太庙都宫之东南、题曰 献皇帝庙。遂改 世庙正殿曰 景神殿、寝殿曰 永孝殿、奉藏 祖宗帝后御容于其中。十七年改题 献皇帝庙曰 睿宗庙。寻以 睿宗升祔罢特庙之祭。十八年、令遇 高庙帝后忌辰、祭于 景神殿。 列圣帝后忌辰、祭于 永孝殿。二十四年、令遇忌辰照旧於 奉先殿致祭。四十四年、神宫监奏 睿宗庙柱產芝、乃更名玉芝宫。 命每日供膳、及四时岁暮大小节辰祭告牲帛诸品、皆如 太庙。惟不用祝文乐歌、及遣官陪祀、止令駙马都尉及皇亲一人上香行叩头礼。隆庆元年议罢。惟日供膳仍旧 嘉靖十八年 显陵襄事行慰神礼于永孝殿仪 前期、太常寺恭办牲醴香烛制帛。奏请 简命大臣陪拜。各具吉服。先期一日、司礼监同太常寺官恭设 皇考 皇妣神座于永孝殿。是日、 上具翼善冠黄袍率 后妃、至 景神殿门外降舆。导引官导 上由左门入、至 永孝殿。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唱迎神。 上至香案前上香復位四拜。 【传赞陪祀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 上诣 皇考 皇妣位前。各献帛献爵。讫、復位。读祝。俯伏兴平身。 【传赞同】 行亚献礼。 中宫献爵。内执事官奏礼。行终献礼。 上献爵。内赞奏四奏。 【传赞同】 典仪唱捧祝捧帛诣燎位。礼毕。太常寺官恭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