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314 页/共 713 页

○一六部有事务各处、必须县申州、州申府、府申布政司、转达六部。不许驀越 ○一五军都督府、并在京各卫、与在外各卫所、及有司衙门勘合拘定、难以互相行移。除直隶卫所申都督府。其在外卫所、必经本处都司转呈该府。若有司与在京卫所军民相干事理、俱由合干上司转达该部定夺。不许径自行移 ○一六部、凡受五军都督府照会、不问有施行无施行事理、俱於堂上立案。官吏於年月下、小字依次列衔、尚书侍郎僉押、郎中以下至该吏、俱僉名。如是钱粮刑名、合送该部磨算问拟者、则从堂上正官批写、送某部磨算、或问拟、不必判押。其该部推算问拟毕。官吏亦於年月下、小字列衔僉名、连案呈堂施行 ○一六部、凡准各部咨文、并布政司咨呈、及据各衙门申呈来文。其有係干具奏、及应照勘回答、即行在京各衙门者、俱係堂上立案施行。不必送该部。若係类勘合回答各布政司直?府州事理、则从堂上立案判押、连送该部、移付类勘合科施行。其有钱粮官物磨算收支、刑名应合问拟、印信关领、人材候到、及虽有施行而不係出事公文者、俱係正官於来文批写、送该部承行。不必判押。其该部立案、则写奉本部连送某连文云、云当该官吏於年月下、小字列衔僉名。其无施行、止是立案备照。如有施行者、连案呈堂施行 ○一凡有创行事务、合行各属部遵守者、则从堂上札付各部。若属部该行事理、係干放支钱粮官物等项、及须经堂上定夺、亦从堂上札付各部。其餘一应常行事理、及各类勘合行移各布政司直隶府州者、止是各部自相往復移付施行。及札付移付公文、承行吏典另行置立承发勾销簿、附写名件、用使日时印记、各科承受该吏於簿上书名画字、收领承行毕、仍於前件项下勾销、以凭稽考 ○一凡銓选官员、调遣军马、赏赐物件、处决重刑、刱立制度、及為令為律事务、所奉 圣旨、必须文案上出事内钦写。其餘常行事理、虽有奉到 圣旨、止於文簿及案验内钦录、不必出事开写 ○一凡议拟奏准事理、止於文簿内云写奏准。若钦奉 圣旨改拟、仍写钦改缘由 ○一凡差使人员、既有所齎公文、其差帖上止写去某处公干、不必云写 圣旨 ○一凡差人齎执钦依奉 圣旨公文、到於各省各府、须要先将公文於公厅中间置放。然后与官员相见。毋得收摺在怀、与人讲礼 ○一凡五府六部等衙门所奏事件、各官既已亲奉 旨意。奏本明白批写、回本衙门自作施行。其通政司入奏在外都司布政司按察司等衙门、实封军机钱粮刑名等事、并鼓下受词、及各处、差官径奏事件、虽有奉到 旨意承行衙门、无由知会、必合抄出施行。其抄写人员、将抄到 旨意、齎从正门入。各该官员起身迎接。奉到 旨意、止许本衙门明白立案、不许出事行移内云写。其各科填送勘合、亦不许云写 旨意。止写某衙门為某事奏奉、某衙门如奏施行 ○一凡诸司文移、有奉 旨施行者、勿书 圣旨二字。凡有陞赏差调等事、悉以钦字代之 ○十六年、令刑部等衙门、遇有行移判押文书、及商议公事、首领官引吏典就齎印信手本、开具几件、於正官处亲行稟覆可否、从公署押定夺。仍各照事件、逐一附簿、以凭查照相同、不致违错 ○十七年、奏定天下诸司文移纸式。凡奏本纸、高一尺三寸。一品二品衙门、文移纸三等、皆高二尺五寸。长五尺為一等。四尺為一等。三尺為一等。案验纸二等、皆长二尺五寸。高一尺八寸為一等。二尺為一等。三品至五品衙门、文移纸、高二尺、长三尺。案验纸、高一尺八寸、长二尺五寸。六品七品衙门、文移纸、高一尺八寸、长二尺五寸。案验纸、高一尺六寸、长二尺八寸。八品九品与未入流衙门、文移纸、高一尺六寸、长二尺。案验纸、高一尺四寸、长一尺八寸。官员任内公文纸皆如式者、考為一最。不如式者、罪之 大明会典卷之七十七 贡举 岁贡 国初、有举保之令。凡举保孝廉人材秀才、及山林隐逸、礼部即行所属、委自正官、选求民间、果係名实相副、素无过犯之人、有司起送到部咨发吏部听用。其后皆属吏部掌行。而礼部所掌惟岁贡。 国初、贡额不一。正统间始定。至今遵行。其额外增贡者、或以疏通、或以 恩詔、不著令。兹并列焉 凡岁贡额数。洪武十六年奏准、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為始、岁贡生员各一人 ○二十一年、令岁贡、府学一年、州学二年、县学三年、各贡一人。必性资纯厚、学业有成、年二十以上者、方许 ○二十五年、令岁贡、府学一年二人。州学二年三人。县学一年一人 ○永乐八年、令凡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一年、县二年、各贡一人 ○十九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一年例 ○宣德二年、令贵州府学、照县学例、三年一贡 ○七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五年例 ○八年、令天下州不及二十里者、岁贡一人 ○正统六年、令府学一年贡一人。州学三年贡二人。县学二年贡一人【遂為定例】 ○成化二年奏准、卫学照县学例、二年贡一人 ○四年、令凡京学、二年贡三人。军民指挥使司卫学、照府学例、军民生相间、一年贡一人。都司及土官学、照州学例、三年贡二人 ○弘治十三年奏准、自十四年為始、各处州学、俱四年三贡。其云南四川贵州等处、除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军民相间、一年一贡。其餘土官及都司学、各照先年奏准事例、三年二贡 ○十四年奏准、万全都司、照府学例、一年一贡。其餘都司所属卫分少者、不许滥比 ○正德三年奏准、大寧都司学、一年一贡 ○十一年题准、辽东都司学设优等次等生员各四十名。每年考送一人充贡 ○十二年奏准、陜西都司学、一年一贡 ○十三年奏准、广寧等五卫儒学生员、照州学事例考贡 ○嘉靖二年、令顺天府学、每年起送二名充贡。应天府同 ○又奏准、贵州宣抚司儒学生员、一年一贡 ○十七年题准、承天府学、每二年贡三名。单年二名、双年一名 凡起贡。洪武十八年、令云南所属学校生员有成材者、不拘常例、从便选贡 ○永乐元年、令广西湖广四川土官衙门生员、照云南例选贡 ○十八年、令贵州选贡送监 ○正统四年奏准、生员科举、停支廩米、准作食粮月日充贡 ○七年、令岁贡精选端重有文、及通书算者起送 ○天顺六年、令岁贡照例将食粮年深者严加考试、务要通晓文理、方许起送 ○又令岁贡生员、取考科贡、开除廩米月日、准作食粮之数。其餘俱作虚旷。若同案食粮、则以籍名先后為次。仍将考过试卷、黏连批文、亲齎赴部 ○成化四年、令云南贵州选贡、仍照例考送 ○又令岁贡生员、丁忧正服月日、准作实数。其养病侍亲、及服闋不復学、皆作虚旷 ○十六年、令岁贡不分军民生、俱听提学官考试。其卫学、在布政司地方、布政司给批起送。在两直隶地方、各府起送。在各边、都司起送 ○嘉靖六年奏准、考选岁贡生员、照次取四人陪考。务通文理、方许充贡 ○九年奏准、照旧用一人陪贡 ○十年奏准、提学官考选应贡者、於岁考之时、即行详定。如廩膳考居一等之内、不拘名次、查取食粮年深者、起送一人。如无人材去处、一等无人、方许於二等内十名以前照前起送。不必下及增附 ○十三年奏准、提学官一遵 祖宗旧规、以食粮年深充贡。有司起送、止许正贡一人、陪贡一人。提学官考定一人、起送赴部、不必加添四人五人送考。其考贡不中、愿告衣巾终身者、听提学道照例行 ○十四年、令各处岁贡生员、照例将食粮年深者、严加考试、如果不堪充贡、照例罢黜。将以次者考充、务要通晓文理、方许起送 ○万历三年题准、各处岁贡生员、该府州县提调官、俱要查其节年屡考一等二等、曾经科举、及年在六十以下、三十以上者照依食粮前后、选取六人送考。提学官择其最优者起贡。其年力衰迈者、即授以儒官、不准起送 ○十一年题准、各府州县遇岁贡之年、止用一正一陪送考、择其颇优者一人、充贡赴部 凡恩贡。弘治八年奏准、自九年起、至十三年止。顺天应天二府、四年各该贡六名者、许贡一十二名。其餘府学、每年该贡一名者、许贡二名。州学三年该贡二名者、二年许贡三名。县学卫学、二年该贡一名者、每年各贡一名。以后仍照见行例 ○嘉靖十年题准、照宣德正统天顺年间事例、今岁各学廩膳生员、果係学行出群、年三十以上者、府学许贡三人。州学许贡二人。县卫学各贡一人。以后仍照该贡年限数目起送。如廩膳内无人、许於增广附学内考取、务求真才以应 明詔。如有名实不称、及夤缘干进情弊、听抚按纠举 ○隆庆三年题准、将各府州县卫儒学廩膳生员、不拘食粮浅深、通行考试、务取文行兼优、年力精壮者、府学二人、州县卫学各一人、以充 恩贡。俱限本年到部、听翰林院严加考校 凡补贡。永乐十九年、令岁贡生员起送到部、遇有事故、不许补贡。其在家或中途事故者、勘明、准令次考补贡。若丁忧及患病、勘明、仍补该年之贡。如託故延至二年之外者、亦不准收。有司朦朧送补者、各治罪 ○成化四年、令岁贡已起送、或在家中途事故、过一年之上、不许补贡 ○弘治十六年奏准、如遇贡缺、取具所缺事故缘由、并原给咨批朱卷、申缴提学官查明、将次贡考补。过一年以上者、照例不许补贡 ○正德九年奏准、凡应本年贡、已经考中、领有试卷、丁忧患病回家、不拘已未给文、服满病痊、虽三年外、各该衙门再查无碍、结送补本年贡。若重给文后、又违限三年之上者、虽有患帖、亦发為民。补贡年月、以本地方到部限期為始。其应贡生员、未曾到部填写格眼、遇有事故、该衙门咨申试卷、并将以次生员、申送提学官处考补。过一年之上者驳回。若违例起送、本部通将经该官吏、并提学官参究 【万历三年题准补贡例。见后风宪官提督条下】 凡三氏岁贡。成化元年、令三氏学、三年贡一人。提学官考试起送 ○正德四年、令三氏学每三年贡孔氏子孙一人。至第四次、方贡顏孟子孙一人。仍行提学官考选曾经科举者、不许将年老无学之人、一概入选收用 ○嘉靖六年、令三氏子孙、照州学例、设廩增各三十名、以廩膳名次起贡 凡期限。洪武十六年奏准、天下岁贡生员、俱限正月至京 ○十八年、令贡不如期者、以违制论 ○永乐二年、令岁贡、直隶浙江河南限正月到部。山东山西陜西湖广福建江西限二月。四川广西广东限三月 ○成化十七年、令提学官考过该贡生员、务遵永乐初年 钦定限期赴部考试。如有过限三箇月之上者、压考一次。一年之上者、照例问罪。託故在家三年之上者、虽有堪据文凭、亦不准收 ○万历二年题准、提学官每岁预将次年应贡生员、通行考定、给领朱卷起文、通限次年三月十五日以前到部。礼部题请、於四月内定期廷试。试毕。愿就教者、礼部考送吏部覆请、於六月内廷试。如贡生三月内不到者、俱压次年候考。罢去秋试、以復初制 【先年春月廷试未到者、于秋月补试、至是革】 凡考试。洪武十六年定、岁贡生员至京、从翰林院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式者入国子监。不中者罚充吏 ○十八年、令岁贡不中式者、遣復学肄业。提调官吏、论以贡举非其人律。教官训导、罚俸一年 ○二十四年奏准、岁贡不中者、有司官任及三年者照例论罪。二年者住俸半年。一年者住俸三箇月。学官无分久近、照例责罚。生员食廩五年者充吏。不及者復学。次年復不中者、虽未及五年、亦充吏 ○二十六年定、岁贡生员到部、礼部奏闻、从翰林院考试。如果中式者、送国子监读书。其入学五年以上、及二次不中者发充吏典。提调官吏、及教官训导、照例决罚 ○又令四川土官衙门岁贡生员、免考送监 ○二十八年奏准、岁贡初试不中者、遣復学停廩肄业。提调官教官取招。生员限次年再试。两广四川限两年再试。復不中者、照例充吏。提调官教官、仍旧责罚 ○三十年、令岁贡不中復学者、免停廩 ○嘉靖十一年、令岁贡到部考试不中五名以上者、提学官降一级。三名以上者、提学并带考御史从两京都察院、按察司官从巡按御史、各提问。其考试不中生员、不许容留在京、听候下次覆考 ○十五年题准、岁贡生员復试不中、例该充吏者、给赐衣巾终身 ○隆庆三年题准、恩贡不中如一省发回三名以上、礼部即将提学参奏、降级别用 【万历三年题准、见后风宪官提督条下】 凡就教。成化十四年、令岁贡生员愿授教职者、虽南监人数、亦送北监坐监一年。本监按季考试能通三场文字、委係家贫亲老、许送吏部。考中者方送廷试。取中、选用。不中、仍送回本监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