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遗事 - 第 3 页/共 6 页
○地生白毛
咸淳癸酉,平地产白毛,临安尤多,如银线菜,可采以相馈,但挺直耳。或 者谓此即白眚、白祥之类是也。
○钱神献梦
咸淳癸酉春,贾相连奏,乞出视师,且谓诸阃欲为败阙张本,每遣客游谈, 不曰无财力,则曰无兵力,不知臣之料钱招军,悉有实状可以按覆。奏罢归府, 合目静坐,忽梦有男子团面方口,突然而入。贾相叱之曰:“尔何人,敢至此?” 答曰:“我金主也。相公早间入奏太激,天下事不由相公,皆由我。相公好好做 三年,我六年后亦不复顾人间事。”言讫,贾相且怒且醒,因与所亲言之,漫不 可晓。三年而贾相罢,六年而钱禁行,乃知男子钱神也。废兴信有数乎!
○襄樊失陷
咸淳癸酉春二月,破樊城,下襄阳。文焕捍御应酬,备殚心力,粮食虽可支 吾,而衣装薪刍断绝不至。文焕撤屋为薪,缉麻为衣,每一巡城,南望恸哭。城 破,遂以城降。且独守孤城,降于六年之后,岂得已哉?
○勉留贾相
咸淳癸酉,自襄樊败后,似道累章,乞出视师,谓“非臣上下驱驰,联络气 势,作急奔赴,则有大可虑者。”而又阴嗾朝臣论奏,以为师相不可一日离左右。
○度宗宴驾
咸淳甲戌秋七月,度宗崩。皇子即位,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改明年为德 元年。
○谅阴三元
度宗崩,幼君谅阴。进士榜第一名王龙泽,二名路万里,三名胡幼黄。京师 为之语曰:“龙在泽飞不得,万里路行不得,幼而黄医不得。”
○诏兵勤王
冬,诏天下勤王。赣州太守文天祥应诏募兵。朝廷分兵九路会合。端明黄万 石,江西;侍郎赵缙,金陵、江阴;开封夏贵,淮西;节使笃万寿,京湖;殿帅 张彦,广德;招讨孙虎臣,采石;都统仇子真,宣城;练使张世杰,海道;费伯 恭、阮克己,平江。克己扬州人,纠集义兵三万勤王。
○下郢复州
咸淳甲戌冬十月,下郢州沙洋,守将边居谊死之。时丞相伯颜将兵,号百万, 用南降人为向导,吕文焕等舟师出襄阳,刘整等骑兵出淮泗,分道并进,攻郢。 郢人坚守,以战船横截江面,不得渡。文焕觇视旁有一湖可通大江,于是大集人 力,陆地牵舟,纡行凡百余里然后至。水舟师忽自上而下,沙洋乏备,未知措手。 守将边居谊所部三千人尽力死战,竟无一人降附。十一月下复州。
○北兵渡江
甲戌十二月初九日,北兵自襄阳摆γ沙口出江。十四日渡江,常时江水风波 不可狎视,至渡江时江水镜平,岂非天哉!进围汉阳军移师攻阳罗堡时,淮西制 置夏贵拒战,于阳罗堡败绩,奔还泸州。夏贵自阳罗堡之败,顺流而下,沿江南 岸纵兵放火,归庐州解甲。当是时,其心已无国矣。后有人题诗于庐州夏贵节楼, 有曰“一语淮西留养老,三更江上便收兵。纵使节度楼高万丈,到头难免重臣名。”
○下阳罗堡
阳罗堡乃江鄂屏蔽,一带有七百拗,风起则多利北舟。欲守此江,必守此堡, 此堡既失,则鄂危矣。守将阆池王都统,与所部八千人死战,中流矢而死。乃自 阳罗堡攻鄂州。
○下鄂州
咸淳甲戊十二月十八日,下鄂州,守城张晏然降。先是,李雷奋为守,十月 以台论罢,至是无正官。张晏然守鄂,所恃者朱祀孙之援,朱祀孙提重兵至鄂, 退归江陵。晏然失助,鄂遂降矣。时夏贵与朱祀孙通任长江之责,朱归荆州,夏 归淮西。一上一下,中流荡然,全无备御,哀哉!
●卷七
○下蕲黄州
德乙亥正月,北兵顺流而下,沿江诸将多吕氏部曲,望风降附。既至黄州, 陈奕以城降。奕始谓大兵以襄汉,船自汉入江,乃知大兵未渡,而蕲黄已先降。 故其渡也,襄汉、蕲黄之船皆在焉。遂至蕲州,管景谟以城降。至南康军,叶昌 以城降。
○刘整死
正月初七日,刘整死。初,整与文焕分兵南渡,及是整无功,发愤得疾,死 于无为军城下。
○下江州
正月十三日,下江州。九江,江西屏蔽也。钱真孙以帅兼守,举城以降,则 江西一路如破竹矣。尝记宋太祖以乙亥年命曹翰取江州,后三百年乙亥而失之, 岂非数欤?吕师夔以大元命知江州。
○下安庆
大元国兵至安庆府,范文虎以城降。文虎,吕氏婿也。贾似道奏云“文虎为 赵缙所愤激,而以安庆叛”,而不知文虎与吕氏系亲党也。
○贾相出师
甲戌十二月,以贾似道为都督军马,黄万石、李珏参赞军事,檄召诸路军兵 听督府调遣,于封桩库拨给金十万两,银五十万两,关子一千万贯充都督公用。 时边报转急,似道犹未有行意,闻刘整死,乃议出师。乙亥正月十五日,似道上 《出师表》,略曰:“臣以老病之身,遭时多艰,岂复能以驱驰自勉云云。每念 身虽危,可以奋励振;事虽急,可以激烈图云云。逆整世受国恩,一旦反噬而仇 视我,役役贪生畏死,视便则趋,夫亦何有于彼哉!自襄有患,五六年间,行边 之请,不知几疏,先帝一不之许。襄陷郢单,臣忧心孔疚。请行又不知其几疏, 先帝复不之许。顷罹孔棘,诏既夺情,臣辞亦不知几,迨不获命。窃自附于金革, 无避之义。陛下践祚以来,边剧日骇,臣请悉力政,以江流数千里、江面数十屯, 而脉络不贯。非臣督视,随机上下,是必有不能遏其渡江者。今不幸臣言中矣。 向使先帝以及两宫,下至公卿大夫士,早以臣言为信,听臣之出,当不使如此。 往者不可谏及,今汲汲图之恨其晚,尚可强臣之留耶!臣留,不过使都民苟安旦 暮,而非所以为宗社大计也。陛下惟命臣以王导故事,都督中外诸军。然兵入吾 境,亦既兼旬,臣苦心处置,忘寝废食,未能少强人意。诚以注的之矢难留,在 目之机易见。与其坐待其来,于事无补,孰若使臣决于一行,以求必胜事理,较 著有不难知者。恭惟祖宗三百余年德泽其来,未艾两宫仁慈孝爱,动无缺失,臣 恃此咸发信顺之心,断可凭藉以办此事。臣羸弱之躯,非不知自爱云云孤忠自誓, 终始以之。臣有三子三孙,留之京师,日依帝所,以示臣无复以家为意,否则苟 免而已。宁不愧死于斯言哉!深切迫急,拜表即行。”
○遣使请和
德乙亥二月十七日,贾似道遣宋京使军前请和。京与北使来,邀似道自往, 似道遣阮思聪、束元嘉代行。思聪回,知事不就,惶怖失据,阴备快船为走计。 时大军乘势冲下,南北两岸立炮座、设划车,中流数千艘,乘风直进,宋兵不支。 夏贵老将也,既失长江,惟恐督府成功,无所逃罪,又恐孙虎臣新进,位出己上, 殊无斗志。
○下饶州
乙亥正月,大兵至饶州,守臣唐震竭力守御。城破,震为北兵所害,死于州 治之玉芝堂。二十一日城破,二十七日,邬判官始得其遗体,温然如生,遂具衣 棺而葬之。前丞相江万里寄居饶州,州入皆遁,万里坐守以为民望。兵入其第, 赴水而死。万顷自南康来省兄,遇兵不屈,遂以磔死,至死骂声不绝口。先是, 张世杰至饶州,万里与之饮,大醉。世杰曰:“国事如此,丞相如何?”万里曰: “力不能以报朝廷,惟有死尔。”世杰曰:“丞相之言是也。他家事世,杰尽知 之。拿一个盏跪在地,不能得他接,接了未能得他饮,安能忍辱事他人耶?吾尽 吾职分,延得一日,也是赵家一日之天下。如不可为,亦只有一死,庶几可见赵 皇于地下。”观此,则万里从容就义之心,已先决矣。
○破池州
乙亥正月,大兵破饶州,遂至池州。时池州无守臣,蜀人赵昂发为池州ヘ, 权州事。措置备御等官谓昂发曰:“州不可守,不如弃之。”昂发曰:“吾守土 臣也,岂可偷生避死也哉?”大兵至,留诗于第,夫妇逐自经而死。时人语之曰: “臣为君死,妻为夫亡。”
○芜湖溃师
乙亥正月二十二日,贾似道溃师于芜湖。是日三鼓,孙虎臣告急,至似道舟 中,泣告曰:“追兵已迫。”夏贵亦曰:“彼众我寡,委难抵当。”垂泣而去, 似道抚谕三军,遂许喝转官资。诸军诟曰:“要官资做甚!己未、庚申官资何在?” 鸣锣一声,退兵于珠金沙,十三万军一时溃散,督府之印已失。似道奔入扬州, 李庭芝闭城不纳。
○姜才败绩
大兵顺流乘势至瓜州,扬州都统姜才出兵二万余于扬子桥。士气百倍,众皆 披靡。时彼众我寡,相持半日,凡数十战,胜负未分。生兵日增,乃至败绩,姜 才稍引兵还。大兵入太平州,守臣赵缙遁。
○金山之败
大兵入建康府,沿江制置,知建康府赵缙遁。北兵方入城时,察院潘文卿按 赵缙取行宫公帑所积金帛,弃城而遁。建康为江东重镇,既失,则江东之势去矣。 北兵驻建康府不进,遣哨骑四出。大兵至镇江府,张世杰、赵缙战于金山,世杰 多海舟,无风竟不可动,遂败。留守司参军沈圻自柁楼上坠下,呕血而死。守臣 洪起畏,遁。呜呼,京口第一重门户而失之,行阙岌岌矣!
○赵与可遁
乙亥二月,大兵入宁国府,守臣赵与可遁。与可,宗室也,而望风宵遁,朝 旨除名,勒停,追毁出身以来文字,以为不守封疆者之戒。既,北兵下徽州。
○二柜遁去
乙亥二月二十六日,左丞相王龠去。先是,贾似道奏请迁都,太皇太后不 许。及是,殿前指挥使韩震再申前请,龠议坚壁固守,求罢不允,径去。三十 日夜,右丞相章鉴遁。二相去国,朝廷事可知矣。
○诛韩震
乙亥三月初一日,诛韩震。三省奉圣旨云:“韩震身为殿帅,阴怀异志。当 此危急,不肯出战。声言提兵,哄入禁阙。奸谋叵测,罪不容赦。国人皆曰可杀, 吾念其父有功于蜀,不料其子负国若此。除已明正典刑,罪止其身。若家属亲党 决非同谋,一切并为免罪。”先是,有言震谋胁迁都者,宜中与客潘希仁计议, 乃伏甲士于枢密府,击杀之。以步军指挥使领其众。震部曲百余人,闻变大哄而 出,射火箭入大内,又以大刀斫嘉会门,宜中遣兵逐之,奔建康府。
○五木之败
北兵入常州府,时三月初二也。知州王宗洙遁,权守节干王良臣以城降。五 月,张彦、刘师勇复常州,王良臣败走。又复广德军。九月,王良臣以北兵攻常 州,知府姚统制,刘师勇、王安节拒守,攻城不克。十月,常州告急,文天祥 遣将尹玉、朱华、张全、麻士龙赴援。二十六日,战于横林,败绩。二十七日, 战于五木,败绩。张全不发一矢,尹玉、麻士龙死之。天祥调兵再往,道不通。 十一月十六日,常州粮尽,刘师勇以骑突围,出奔平江府,遂破常州,屠其城。 知府姚死之,生获王安节,不屈而死。姚乃姚希得之子,王安节乃节度王坚 之子。尹玉者,江西宪司将也,与北兵战,杀数千人,复收残兵五六百与角一夕。 兵败,手杀七八十人,遂死之。其麾下与北兵战,并死,无一降者。朝廷赠濠州 团练使,官其二子焉。常州自三月二日陷,至五月再复。九月北兵再至,知府姚 纠集义民登城巡视,旌旗云拥,鼓声震天。潜遣刘师勇、王安节等出师迎敌, 大捷。次日,北兵至城下,开门迎战。二阵夹击,攻城之兵为其掩杀,攻城不克 而遁。刘师勇又于归路设伏以待之,歼者过半。常州虽能保城,而管下属县屋宇 焚荡,人民掳掠殆尽,生获百姓,杀之,脔其肉,煎油作炮,掷入常州城下,使 膏油散在牌木上,积日,使火箭射之,牌权自焚。又俘其人,使之运土于城 外,筑堡倾泥,并其人填之。常州属县之民,遭此横祸。十一月,粮尽,城始破。 呜呼!使北兵渡江之后,州州有守臣如姚者,忠于国家,死守封疆,宋鼎又安 得而转移耶!
○朝臣宵遁
乙亥三月,京师戒严,朝臣接踵宵遁。大军已迫畿甸,勤王兵不至,人情 忄匈忄匈。知临安府曾渊子、两浙运副皆遁,浙东提举王霖龙遁,机政文及翁、 倪普、台谏潘文卿、季可、陈过、徐卿孙,待从已下陈坚、何梦桂、曾希颜数十 人并遁,朝中为之一空焉。朝堂榜云:“孟轲谓‘君视臣如草莽,则臣视君如国 人。’又谓‘谏于其君而不听,去则穷其力而后止。’识者犹以为非君臣之正谊。 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吾为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未尝有出一言以 救国者,吾何负于汝哉!今内而庶僚畔,官离次外,而守令委印弃城耳。目之司 既不能为吾纠击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谋,接踵宵遁。平日读 圣贤书,自负谓何?乃于此时作此举措,或偷生田里,何面目对人言语?他日死, 亦何以见先帝?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可令尚书省别具在朝臣、在京文武,并予 特转二官;其负国弃予者,令御史台觉察以闻,其榜朝堂,明吾之意。”
○罢贾似道
乙亥三月三日,贾似道罢平章、都督,予祠宣制曰:大臣具四海之瞻,罪莫 大于误国。都督行诸军之事,律尤重于丧师。告九庙以奉辞诏,群工而听命,具 官贾某小材无取,大道未闻。昔相穆陵,徒以边将而自诡。逮事先帝,遂于国事 以独专。谓宜开诚布公,以扶皇极之彝,并谋合智,以尽天下之议,而乃恣行胸 臆,不恤人心,以吏道沮格人才,以兵术裁机务。括田之令行,而农不得安于 野;榷利之法变,而旅不愿出其途。矧当任阃之驱驰,不知戎事之缓急。战攻或 旷岁而不举,兵事或临时而不修,纤悉于文法之搜求,阔疏于边政之科琐,遂令 饮马以渡长江,乃者抗表出师,请身戡难。人方期以孔明之志,朕亦责以裴度之 功,谓当披发缨冠而疾趋,乃复二矛重弓而容与。三军解体,百将离心。彼被甲 之谓,何未闻声而先溃?孟子谓:“吾何畏彼?”左氏谓:“我不成夫社稷之势, 缀旒缙绅之言切齿。”姑与薄罚,俾尔闲祠。于戏!膺戎狄,惩荆舒,今复奏周 公之事;放欢兜,殛伯鲧,尚思宽虞典之诛。可罢平章军国重事,都督诸路军马。 十四日,贾似道遣堂吏翁应龙护都督印归朝,上表白劾。至五月,太后乃降诏, 令李庭芝宣,意略云:卿其亟归丧,次以尽臣子之道。当曲示保全,否则众论益 甚,忠孝靡容,吾虽欲屈法伸恩而不可得。卿其明听吾言,善终以始,亦有辞于 永世。时左相王龠奏:“陛下念其勤劳,三朝免于远窜,使之归里终丧,忠厚 之至。既数辞矣,安坐维扬,未闻就道。既不能死忠,又不能尽孝,遂使公论切 齿愈甚。愿降一明诏切责似道,以正方命之罪。”
○贬贾似道
乙亥七月十二日,合台奏贾似道丧师误国。内批“贾似道专权误国,得罪公 论。吾以其历事三朝,近尝许以终制,不欲已甚。合台露章未已,更与降三官, 改徙邻郡,少弭人言。”时贾似道婺州居住,廖莹中、王廷追毁文字,除名,勒 停,送韶州羁管。内批:“王廷、曾渊子改送雷州居住。敕贾似道降三官,改送 建宁居住。”翁合奏:“贾似道以妒贤无比之林甫,辄自托于伊周。以不学无术 之霍光,敢效尤于莽操。其总权罔上,卖国召兵,专利虐民,滔天之罪,人人能 言云云。首闻邸报,台谏交章声其奸谋,乞行远窜。迫于众怒,仅谪建宁,虽国 家之典宪未伸,而朝廷之意向稍白。臣切伏惟建宁实朱子讲道之阙里,虽三尺童 子粗知。向方闻似道且呕恶唾去,况可见其面?如朱释《大学》一章曰:放恶不 远,彼且稔恶。所伏之地,其民何罪?必以御魑魅而后已夫!与之同中国且不可, 而可一日同此乡哉?必放之此乡,此乡亦复何罪?巷伯恶恶之诗曰: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而终曰:投畀有昊。盖有北决所不受,则付与昊天,惟天得制短,长 六合尔。此则陛下事也。乞将似道远窜深广以伸国法,以谢公论。”有旨,贾似 道移漳州,责授高州团练副使,下临安府、台州,簿录其家。
○相陈宜中
乙亥三月初三日,陈宜中参知政事,陈合佥书枢密院,召王龠还朝。初十 日,陈宜中除右丞相。初四日,宜中辞相,奏云:“臣今月初四日恭准内批,不 许臣辞免新除特进右丞相,恩命念臣一介朴愚,初无矫饰。此番出位,奉行陛下 如神之断,将顺陛下如天之仁,实出于爱君忧国之血忱,非有一毫倾人利己之私 念。皇天厚地,实所鉴临。今若许臣以旧官备位,人犹谓臣无所为而为之,可以 少逭清议。若不先不后,于此易变恩荣,公论无情,何所不至。或谓臣乘时倾似 道而夺其权,或谓臣拱手不留臣鉴而据其位。臣既无面颜立于百僚之上,亦安能 复有精神念虑能为陛下宣一日之劳哉?自鲁港败后,宜中首斩韩震。胁迁之议, 差强人意,宜中实无经济。”至秋,托故遁归。及不得已,十月再来,则国事去 矣。
●卷八
○张世杰入卫
乙亥三月初十日,张世杰入卫京师。内空,赖张世杰一军万人自荆湖至。世 杰本信安归正人,擢承宣使。陈宜中疑世杰易其所部之军,世杰不得尽其力。时 吕文福请提兵入卫。文福,文焕兄也。
○议迁跸
宗学上书曰:“臣等为国同姓,与宗社相依为命。近者元臣开督视师,继而 又闻逆整已毙,臣等私窃喜之。迩日以来,京师内外喧传,皆得内人,今已放散, 御船今已排定,营卫诸军皆已点差,仓库今已搬移,陛下移跸亦在旦夕。踌躇未 即行者,独吾太皇太后不肯轻动尔。臣窃为陛下计,不过移跸庆元,其次则移跸 平江。至事势危急,则航船幸闽。不思我能往,彼亦能往。纵使兵或可守,陛下 岂能郁郁求活,作一龟兹国耶?北兵渡江已逾两月,不闻有备御之策,但闻和议 之请。和议未必能成,危亡之势渐迫。今天下勤王之兵在京,屯戍者不下二十万, 犹堪一战,岂束手待毙而已哉?臣愿陛下戒诸将帅,纠集精兵,尽力血战。战若 不胜,死于社稷,犹可见艺祖于地下。惟陛下思之,幸甚!”
○陈宜中奏
殿院陈宜中奏云:“近北兵渡江已逾两月,上而三宫,下而万姓,皆谓平章 贾似道督师一出,未必负三朝礼遇之恩,必能以一死酬天地涵容之泽。而乃拥师 逗留,不发一矢。今月二十日,忽报孙虎臣;又二十二日,报臣等以诸军皆溃散。 初犹有自与一决之语,既乃发为海上迎驾之言。臣见其平日自诡以知兵意,或有 深谋秘计,可以救一脉于垂亡。观其所措,有非腐儒所能测识。忽二月二十八日 早,有督府随吏回归,乃言似道于二十日夜三更鸣锣一声,回散诸军,窜身而去, 莫知所之。臣闻之血泪进流,欲死无由,因自痛念,曩经丁大全败窜之余,适际 理宗再生之德,徼逾末年。似道时适当国,起自书生,叨居枢地。彼虽一出,臣 每见其施行时有差舛,未尝不从容纳规,而才弱力薄,凡莫能救。正如范文虎事, 争之不力,稔祸今日,涕殒何追!今似道以溃师窜身,上误宗社,臣曩为台谏, 既无吕诲之先见;臣今为执政,又不能为社稷力争,罪何所逃!谨自具劾以闻, 欲望圣慈重行追窜,正平日苟容之罪,以谢公论;仍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以谢天’ 下。祖宗德泽未衰,人心戴宋犹故,元气一脉尚可挽回,仍乞将公田、市舶茶盐 等拂民所欲者悉赐改正。令学士院降诏,以明太皇太后、陛下哀痛悔恨之意,少 回皇天舍逆助顺之心。”
○陈宜中都督
陈宜中都督军马,时乙亥四月也。奉旨建督于京,檄召诸路军马勤王,并令 溃军各归所部。淮东隶李庭芝、淮西隶夏贵、沿江隶汪立信、四川隶朱礻冀孙、 江西隶黄万石,节制团结内外兵十七万五千人。分厢差寄居官为总督,给一军, 赴教场教阅。
○诏谕三将
五月,太皇太后诏谕吕文焕等息兵通好。诏曰:“贾似道专制朝政十有五年, 挟智行私,矜己自用,结怨军民,失信邻国。战功当赏而不赏,边费当支而不支, 尽心力以守襄城者,坐视不救;备己财以赠郢兵者,反受责言。遂使诸将离心, 三军解体。比者请师出督,畏死偷生,不战而逃,莫知所在。自古失律之师,未 有如此之谬者!吾已节次,明正其罪,但念吾年七十,抱病滋久;嗣君幼冲,茕 茕在疚。念北方之兵薄吾近地,宗社危急,不可以一朝居。似道召祸如此,老身 幼主实受其殃。因思尔文焕世受国恩,久当事任,守城备殚勤劳尔。奕尔文虎, 皆受先朝之知,尝任岩帅之寄,一时舍此,度非本心。三人在北,岂能遽忘本朝 之旧,不念吾国之危?兹用手披,敷陈吾意,尔三人为吾转道此意于师相。吾老 幼虽不足念,生灵何辜,受此荼毒?不知何道可以息民,何辞可以通好于北朝, 以成南北之美意,以纾社稷之近忧。愿亟为我图,俾王室不坏,理宗、度宗在天 之灵,亦必降于尔衷。故兹诏示,想宜孚悉。”
○吕文焕回本国书
报国尽忠,自许初心之无愧。居城守难,岂图末路之多差。兹祈转念,昔日 之功,庶可少伸。今日之款,明公问信,归人欲言。伏念某少服戎行,壮临边徼, 干戈满眼,轻性命于鸿毛;弓箭在腰,系死生于马足。不但驰驱于西北,誓将屏 蔽于东南。幸以微劳屡收薄效,至若襄城之计,最为淮甸之危。蠢兹无厌之戎, 指为必攻之地,迅裂如水火之冲击,飘荡如风雨之去来。坐一日以犹难,居九年 而可奈!南向高筑,盖欲拒吾喉襟;樊城尽屠,又已去我羽翼。虽刘整首先于犯 顺,而焦然中苦于党奸。孤城其如弹丸,谓靴尖之踢倒;长江虽曰天堑,欲投鞭 而断流,凶焰如斯。先声屡至,臣能死尔。仰天而哭,伏地而哀。敌既深乎,析 骸而爨,易子而食。尚冀庙堂之念我,急令邻郡之聚兵,委病痛于九年之间,投 肌肉于群虎之口。因念张巡之死守,不如李陵之诈降,犹期后图,可作内应。国 手败局留著,岂异寻常之机;俗眼据图观形,宁识骊黄之马。盖使忠臣偶陷于敌 国,乌能绝意不念于乡闾?固知死也,何补于生奚。益安有食焉,不任其事。因 衔北命,乃拥南兵,视以犬马,报以仇雠。非曰子弟攻其父母,不得已也。尚何 言哉!今我皇上其好生,开以自新之路。明公都督虽是问罪,蔼然念旧之情, 安敢固违,永为背叛?现今按兵不动,卧辙不惊,抚此良辰,伏观景命。且秦穆 公之赦杀马,在野人犹知报恩;如齐威公之相射钩,愿君子终无忌怨。
○督府檄文
略曰:“且整之叛我也,固以自疑。若焕之去国也,独何不忍?不思元温群 从并受卵翼之恩,李陵一门初无毫发之损。国家厄运,一至于此,人心忠义,夫 谁无之?太皇后七秩之圣躬,今天子孤之冲质,在人情尤知恤乡闾之老幼,矧 臣子忍坐视君父之倾危。宁无郡国贤臣,亦有江湖豪杰,共会倡义之旅,载驰勤 王之师。如陶士行慷慨之真,如张魏公忠赤之至。救日之弓,拔月之矢,便直指 于旌旗;如砺之山,如带之河,尚永坚于盟誓。”
○王龠平章
乙亥四月,王龠平章军国重事。八月,王龠致仕。龠具位平章,在朝 无所建明。不顾君父之颠危,退为保身存家之计。鄙哉!
○日蚀
乙亥六月初一日午时,日有食之。既是时,天地晦冥,咫尺不辨,人鸡鹜归, 犹如暮夜。自巳至午,其明始复。下诏曰:天降罚于我家,嗣君幼冲,未堪多难。 吾以衰髦,勉强听政。明不能察奸臣之误国,仁不能救兵革之殄民。德泽弗流, 政令多失,乖气致异,谪见于天,乃夏季月朔,日有食之。既阳微昼晦,变莫大 焉。吾惟艰危之会,忧心如熏。重以灾异谪告,于何不臧?忧咎在吾,痛自先责。 贬损尊号,犹恐未尽应天之实。方与嗣君夙夜祗惧,省躬悔过,慨念奸臣专政之 久,杜塞言路,蒙蔽天变,下情壅于上闻,祸至此极。今吾当儆悟,少知惩艾, 虚心听政,惟人言是听,以答天意。咨尔百僚士庶,尽忠极言,凡凉菲之愆,政 事之疵,黎元之疾苦,爰暨修禳固圉之常策,可以消厄运,导和气者,毋有所隐, 将采择施行。人心悦而天怒解,庶几在此。布告中外,体吾至意。时太皇太后内 批痛自切责,以答天戒,可去圣福二字,用昭吾恐惧修省之意。
○陈留并相
乙亥六月,陈宜中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文龙、黄镛佥书枢密院事。谢 堂镇抚使,家铉翁知临安府。授文天祥刑部尚书,趋赴行在;命夏贵淮东制置, 知扬州;朱焕淮西制置,知庐州。召李庭芝赴行在。夏贵不受,代李庭芝闭门自 守。
○文天祥入卫
乙亥四月,文天祥为江西提刑,募兵于赣州、台州。杜浒纠合四千人从之。 至九月,天祥将吉赣民人及峒丁二万人入卫,衣装器械,戈甲精明,人心喜慰。 诏褒奖,除江浙制置使,知平江府,提兵捍御。是时陈宜中归永嘉,留梦炎当国。 梦炎意不相乐,乃以天祥为制阃,出守吴门。
○征诸帅不至
征吕文福入卫,行人失辞。文福自疑不至,复征夏贵督万寿,黄万石入卫, 并不至。时京城招军,年十五以上号武定军,长不满四尺,观者寒心。
○诸郡望风而降
乙亥三月,知江阴军郑濡道遁去,知广德军令狐(缺)降之。三月十四日, 下平江府,守臣潜说友遁,通判胡玉以城降焉。下安吉州,守臣赵与立降。江上 列城,或降或遁,无一人坚守者。夏四月,下江陵府。高达京湖名将,己未解围 鄂州,似道许以建节,后竟不与。达怨望久矣。至是为荆湖制置,以城降,宣阃 不能制。城初陷,朱祀孙仰药不得死,既而亦降焉。乃令朱祀孙移文诸州归附, 既,鼎州、澧州、常德府、寿昌军并降。时大兵徇湖南,围潭州,安抚李芾与大 兵战于澧陵得捷,守城。攻之不能克。九月,大兵至独松关,杀廉万户希贤。后 丙子二月,廉希贤之子杀张濡,磔之。濡,张俊之曾孙也。十一月十六日,大兵 下隆兴府,刘粲以兵累战不利,遂以城降。牛傅、危天顺二将赴火死。初,瑞州 先下,姚计议至隆兴说降,刘拒之。乃引兵出战,杀戮不少,凡累战不利,不 得已而以城降焉。大兵至抚州,时制置黄万石开阃抚州,闻大兵至而遁。都统密 侑迎敌就擒,不屈嚼舌,骂声不绝而死。施至道以城降焉。建昌相继而下,宋师 战于相关,败绩,去杭百里。时独松关告急,召文天祥入卫。天祥自吴门还,遣 守独松关。时天祥军三万,张世杰军五万,诸路勤王师犹有四十余万。天祥与世 杰密议“今两淮坚壁,闽广全城,王师且众,何不与之血战,万一得捷,则罄两 淮之兵以截其后,国事犹可为也。”世杰大喜,遂议出征,独宜中沮之,事不成 矣。二十八日,进攻平江府,通判王矩之以城降。十二月,大兵屯平江府,巴延 在焉。京师戒严,留梦炎、陈文龙、黄镛、刘黻并遁去。大兵屯于长河堰,陈宜 中蒙蔽外庭,如遣使请和,见伯颜于长安堰,已而不如约,故大兵竟至皋亭山下。 丙子正月,大兵入临江军,权守滕岩瞻遁。临江告急吉州,乞兵援守。吉州差禁 军三百人,至临江防拓。舟必从吉水,敢勇军守吉水;陆必从永丰,忠勇军守永 丰。未几,大兵至,禁军溃散。大兵入临江。大兵更自相江疾驰至吉州城下寨。 十八日,大兵进皋亭山,去城三十里。北使请执政军前议事,文天祥请行,百姓 官民迎丞相伯颜于皋亭山下。十九日,大兵进屯北关门外,京城百姓门上各贴 “好投拜”三字,吕文焕、范文虎九骑入城,遂入大内,谒太皇太后。
○纳降表
乙亥十二月,遣使纳降表,直学士高应松辞草表,乃以京局官刘褒然权直院 草之:“自贾似道丧师后,至今十月余,国事危急,将士离心,兵出屡衄。朝廷 方理会科场、明堂等事,士大夫陈乞差遣士人,觊觎恩例,一筹不画。及是束手 无措,乃议纳土,求封为小国,赍降表,奉使燕京。哀哉!”
○诏罢兵
宋太皇太后诏文天祥罢兵。诏曰:“卿之忠义,朕已素知。现今遣使请和, 卿宜自靖自献,慎勿生事,乃所以保全吾与嗣君也。”天祥捧诏号泣,于是不敢 出师矣。
○罢团结
乙亥十二月,宋太皇太后诏民兵罢团结。既,太后诏南北讲和,京城内外民 兵罢团结。三省榜谕京城百姓:两宫仁慈,保全生灵,南北见议讲和。毋致惶惑。
○二王航海
丙子正月十二日,命秀王与择奉皇兄广王、皇弟益王出宫航海。
○宜中夜遁
陈宜中十月再相,国事亦危矣。至丙子正月十八日,大兵至皋亭山,邀以相 见,宜中夜遁。十九日,以贾余庆为右丞相,吴坚为左丞相,谢堂枢密使,家铉 翁参知政事,刘同知枢密院事。是时宜中遁,文天祥辞右相不拜,遂以贾余庆 为右丞相,朝廷愈无统矣。
○文魁辞相
丙子正月十九日,除文天祥右丞相兼枢密使,天祥辞不拜,除资政殿大学士。 北师邀当国者相见,执政侍从交赞公出。天祥曰:“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 辞相印不拜,以资政殿学士行。天祥至皋亭山,巴延丞相引见。天祥抗辞慷慨, 议论不屈,遂留之,不使南归。遣王千户馆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