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 第 6 页/共 118 页

伏念臣江右庸才,毫无知识;由兵部主事荐升道员,留闽补用。两次署理藩司篆务,并蒙赏加布政使衔。涓埃未报,兢惕方深。兹复仰荷恩纶准署斯缺,感鸿慈之逾格,非梦寐所敢期!查台湾为滨海要区,南北地势辽阔,民番杂处,抚驭难周;近与各国通商,时有交涉事件,措施尤为非易。如臣梼昧,深惧弗胜。惟有殚竭愚忱,勉圆报称。举凡要务,随时禀承督、抚臣妥为办理,以冀仰副圣主绥奠海疆至意。   所有微臣接印日期、感激下忱,谨缮折叩谢天恩,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六月二十四日   谕旨(六月初三日京报)   兵部将奏补福建台湾艋舺营水师守备嘉朝泰引见,奉旨:『照例准其补授。钦此』。   六月二十九日   日本被风难民安插事   福建洋面有日本国难民遭风遇救,由福建藩台委员护送来沪,解由道辕转发会审公堂送交日本领事公馆查收安插矣。查中朝怀柔远人,凡有遇风洋船,无不妥为料理,护送回国。此番之由闽送沪,亦此意也。   闰六月初一日   东洋请讨台湾生番论   阅西字日报,六月二十日京师来信云:现闻中国将拟出师压服台湾生番之悍,使后有船坏被难者务须抚恤,不得仍肆其野性也。且闻是师也,命李伯相督发;师及台湾,先将数月以前残杀琉球被难水手之各生番从严办罪,然后使各生番皆一例归服中国之教化焉。前三月初六日,本馆已详译东洋西字新报述及该番烹食东洋所属之琉球遭难诸人,必欲中国设法为之报雠;且言中国不任此役,伊将决意自行报复。今东洋使臣甫由京师归国,中国闻有此举,想必由伊定议所致;西报亦揣测之言,尚未知其确否?   夫台湾之番,向分生、熟二种。熟番久已臣服,已有登仕籍、列庠序者;生番至今未服王化,自为种类。大约射猎为生,残忍杀戮,是其天性。揆厥行为,与野兽等。朝廷因其不知教化,是以置之度外,不令与熟番同处;故虽同在台湾,实则属化外。今之烹食人者,必系生番无疑。若熟番,则断无是事。孟子有言:兽相食,人且恶之。谚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今生番烹人而食,其居心、行事,殆禽兽之不如。即令聚其丑类而歼灭之,亦不过多杀禽兽而已;又何足惜!宜乎东洋见其举动猖獗,骇世听闻;故欲中国大加惩创,使烹人各犯一律伏法,庶几可为异日之警戒。然东洋祗知台湾之地系属中国,而不知台湾之番尚有生、熟之别;彼以为地为中国之地、人即为中国之人,倘伊径自兴兵问罪,又恐有碍中国,故再三请中国自行查办。即旁观者而论,亦谓中国之境,亦不宜使东洋加兵固也。   然生番之于中国,未归顺者也;一旦因其烹食琉球之人,遣官往办,彼安肯帖伏以听哉!将见理谕之不可、势禁之俱穷,惟有用兵而已。夫中国今日用兵之法,较之昔日当有把握矣:乘西法之兵船,用西法之枪炮,擅西法之兵勇,自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患者,有损于粮饷也。夫有损,亦有益也。昔以无事而未试用夫西法,不知学习之果否能精;今以小事而先操演夫西法,可知则效之是否能逮。能知己之所不逮,更求人之所以精,将见以少胜多;今日能练之数千人,即可当旧制额设之数万兵也。倘后遇有大事,推而广之而已。又况造有轮船,其运载军需之费亦较轻易,断不至器用不足而中止。虽然,生番虽蠢野,亦不可视之太轻。彼虽行军无法、器械不精,然天生金山,幽渺难测,彼且恃为巢穴;出入无常,表里为奸,以成负嵎之势。吾故曰:生番,亦不可轻之也。   京都杂闻(二则)   京都来信云:泰西诸使臣与总理外务各大臣,其和好之谊,更胜昔日矣。西人之内,又传闻中西以觐见之举,将有彼此愈加亲近之势;通商之局,亦为之一大扩云。不知彼必有一事将为有挟而求之计,特此刻未露耳。然则以大局论,正未可高枕也。   又传当时东洋使臣与总理衙门相议朝见之事,各官署欲不许其请;东洋之志,则欲与我国请战云。据此言,则该使臣之恃强,实可谓甚矣!吾以此言殆未足深信云。   闰六月初三日   海客偶谈   西士问于中士曰:『中西之政事,何以相悬若是之甚哉?吾西国君民一体、朝野同心,故朝廷行一新政,无不谋及工商、谋及军民。至于内外臣工,更无论也;即草野之间,或着一书、或作一事、或制一器,亦无不上达朝廷、下闻官长也。若夫中国,则不然。君尊臣卑,君臣已分为二;君贵民贱,君民更判为三。每见朝廷政事,无非请旨而行,照例而办。无论草野庶民,不能干预机宜;即为内外诸臣,亦不敢妄参末议。故民之疾苦,常常壅于上闻;臣之隐衷,往往难于上达。其于晏婴「君可臣否」之言、孟子「君轻民重」之意,似乎不合;其故何哉』?   中士曰:『子何以见之』?   西士曰:『吾于近今之事,得之闻见者数端,是以知其如此。吾请为子详细言之:本年春间,台湾生番烹食琉球难民一事,未闻福建疆臣据实入告、先行办理,以致日本国人啧有烦言;即嗣后,仍复未见举动。东洋人私相聚议,以为中国无力,不能治及远事;设使台湾为东洋所属之地,则吾国宰相琐意西马早已惩办妥当矣。日前传言李伯相督师赴台剿办生番,亦系从琐意西马所请,方有此举。中国从此以是为戒,各省大吏均以整顿为心,岂不甚善!第尚恐其不能。此吾所以有「君臣分二」之说。夫君与民,互相维持者也;不可互相睽隔。泰西诸国之人,在中国者每国数千人耳,尚且设各官以理其事务、遣兵船以护其身家。今中国人流寓于旧金山者三百万人,不闻中国遣一官、发一兵以同往,致令旧金山人凌弱中土流寓于彼地者,欲尽行驱逐,而中国官吏亦尚未悉。然吾尚疑旧金山一处何遂有中国三百万人;或告曰:此系向在加里法尼亚者。加里法尼亚者,亦系一国之都会也;故相传又有美国七十万人。夫加里法尼亚本系美之属国,美国人徙居于其国,原无足怪;惟见中国人如此之众,该国土人不能不生疑忌,恐日后中国人据其地而有之。虽系该土人一时之见,或事过而嫌隙渐消,亦未可必。然何如效泰西人法设官、设兵,俾中国人得以高枕无忧乎?即不然,或商诸美国,亦可禁杜该国土人之侵扰。盖美国之例,所属国甚多。其属国之小事,皆归属国自理;若大事,须与通商、外务大臣奏请美君中政裁办故也。此犹得曰是海外事也,一时未能周知。日前上海丝业公所聚议,令各丝商于卖丝时须向西人先索银两,然后付货,似与和约不符;故各国领事官皆未之许。是以有人会议互为劝勉,各国不准雇用华人,并不与来往贸易。事虽未行,亦成笑柄;君与官吏皆不之知。此吾所以有「君民判三」之说也。吾子以为然否』?   中士默然,不置一词而退。   闰六月初五日   东洋抗论琉球事   阅东洋来报,知该国大臣琐意西马在京都与总理衙门相议往讨台湾生番一事,本朝先不应许。盖曰『琉球本中朝进贡之国,实非东洋属国;何烦尔越俎而谋乎』!琐意西马驳曰:『琉球既为中朝属国,则昔者我之杂苏马部人曾伐取该境,何不闻中朝之发兵救援?尔既不救之于先,我自当护之于后』云云。查彼相之言,难以理折;若不伸天讨于生番,何以服此「小东」、「大东」耶!由是而中朝遂有发兵之举云。   闰六月初六日   详记日本难民受抚事   前日本馆报列福建委员护送日本国遭风难民来沪一事,今再详细探明报闻,以见中外之怀柔,更见民番之辑睦焉。   盖此案之遭风也,系台湾生番所救。事在本年五月十五日,该难民名利八等四人,由伊本国运盐,在洋遭风,飘至台湾凤山县之山后生番处所;船为风浪所坏,片板无存。幸人皆无恙,凫水登岸;经生番头目陈安生救邀回家,给以饭食,款待甚殷。有商人李成忠经过,会同番目陈安生护送到县。邑尊因见番目好义可嘉,且容貌恭顺;禀蒙台湾道宪赏给呢羽等物,并给还饭食等费,均不受领。遂由道会同镇戎赏给番目陈安生银牌一块,并赏给商人李成忠六品功牌顶戴,以昭激励。迨解闽省,洋务总局咨会关道派在闽候补之陆二尹之钧护送上海关道衙门;沈观察随即饬发会审公堂陈司马送交日本领事公馆,日内即搭公司轮船返国云。   观乎此案,生番陈安生若此友爱,则前者所谓烹杀琉球国人,何至天壤!可见人心之不同,凡事不可一律论也。   闰六月初八日   闽督李(鹤年)奏台湾知府前追银两陆续完解恳恩免予参追片(六月十六日京报)   李鹤年片:   再,兼理台湾府知府梁元桂接办台湾盐务应完同治七、八两年分新增额外课厘并补足盐厘共银三千五百三十两零,先因完未足数、且较前短绌,当经奏请勒限满两个月追究;届限无完,再行参办在案。兹据福建盐法道裕宽会同布政司潘霨以据该员梁元桂先后解完银四千七百四十三两二钱零,内除新增课厘银三千五百三十两零外,实收额外余银一千二百一十三两一钱零;所有前追银两,该员既能陆续解完,且核计尚有盈余。应请免予参追等情,具详前来。臣等覆查无异,谨合词附片陈明,伏乞圣鉴,敕部查照施行!谨奏。   奉朱批:『该部知道。钦此』。   闰六月初十日   闽督李(鹤年)奏海外要缺同知拣员升补折(六月十八日京报)   头品顶戴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跪奏:为海外要缺同知拣员升补,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照福建台湾府鹿仔港理番同知祝永青革职,遗缺系台湾海外要缺,例应在外拣员调补。该同知分驻鹿仔港抚驭民番、稽查海口,均关紧要;非精明干练之员,弗克胜任。臣等督同布、按两司在于内地现任、候补同知内逐加遴选,一时并无堪以调补之员,亦无回任应升之卓异人员。惟查有福清县知县石鸣韶年五十七岁,山西介休县人,由增贡生报捐训导,选授平阳府训导;应咸丰戊午科本省乡试中式举人,于训导任内保荐卓异,遵例捐足知县,在任候选。同治元年,选授福建永安县知县,三年三月十二日到任;调补福清县知县,八年九月二十日到任。先后报捐同知升衔花翎,调署闽县知县;□年分大计卓异,现调署泉州府厦防同知。臣等查该员石鸣韶才优守洁,办事实心;在闽年久,历任烦要各缺均能措置裕如,任内并无未结积案、欠解钱粮暨承缉盗案降革处分。以之升补台湾府鹿仔港理番同知,洵堪胜任。惟调缺请升,与例稍有未符;第人地实在相需,例准声明。合无仰恳天恩,俯念海外员缺紧要,准以卓异候升之福清县知县石鸣韶升补台湾府鹿仔港理番同知,实于地方有裨。如蒙俞允,应同卓异之案并案给咨送部引见,恭候钦定。再,该员系由繁缺知县初升同知,例免核计参罚。所遗福清县系属调缺,俟接准部覆,另行遴员调补。   据布、按两司会详前来,臣等谨合词恭折由驿具奏,伏乞圣鉴,敕部核覆施行!谨奏。   奉朱批:『吏部议奏。钦此』。   七月十三日   译西报论粤东派兵船赴北事   前录粤东派拨之中国兵船一队泛海北行,不知何往;旁观者揆之,疑系供今年台湾之役云云。今闻该兵船一队计共十四艘,已经驶抵直界。传闻将分遣大半至黄河口之天门关,听候山东抚宪调拨遣用;其余,则从役于台湾云。然此信尚无确据。又谓燕台数日前有火船一艘出洋,闻系驶往高丽者;论者谓此船之至高丽,盖惩其未献之职贡也。   又疑系东洋使臣前议及失和之举,或将遣使饬谕之耶!均未可知也。西报之言如此,姑译之以俟知者。   八月十八日   谕旨(七月二十八日京报)   兵部将奏补江南漕标中营都司陆占魁、题补广西提标前营守备陈胜发、福建平和营守备江瑛图、台湾镇标左营守备林鸿钧引见,奉旨:『均着照例准其补授。钦此』。   八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