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录 - 第 44 页/共 48 页
一匪徒从逆。包藏祸心。一遇摘发。则报怨扳仇。无所不至。一立保甲。则甲内稽甲内之人。匪类既无所容。设有诬枉甲牌长察其含冤令左右十家环保由甲长图董转告总局。公同具呈保释庶无瓜蔓株连之害。
一盗贼为民间大害。最宜同心守望。遇有黑夜刼掠强徒。一经风闻。即鸣乱锣为号。各甲皆出救护如获盗一名解案公局赏钱五十千。或当时不能擒获乘其退而追尾其后因而追还财物者。赏钱三十千或能阴尾贼后得其踪迹。即能破案者。赏钱十千。如此则各甲齐心不必约朿驱策自见人人思奋矣。
一偶有警报各村巷各须悬灯一盏。各家轮番巡更以备不虞。倘有事端。邻甲坐视不救者。公议重罚。
以上各条。简便易行。并无扰害洵为除暴安良要法。幸有心人随地照办。
○双惜扶颠局规约
卷十四之三
人生困厄之遭曰颠踬。曰颠连。而在穷途流落者为尤甚。不有以扶之。恐一蹶不振。终身废弃良可悯巳。顾世路崄巇。中道失步者比比皆是。实有扶之不胜扶。且扶之不任扶者。于是有妙其扶之术而一举两得者。是可仿行也。拟双惜扶颠局规约。
扶颠局小引
规条
推广扶颠局条目
借资作本说
△扶颠局小引
呜呼。生人之苦至穷途流落之人亦甚矣。或寻亲不遇。归计难求。或荐引乏人。佣工无主。或营生缺本。告贷鲜通。旅况凄凉。拟托沿门之钵。羞颜涩缩。怕吹入市之萧俗所谓跌仆曰失路者。此类是也。此其人概名之曰颠颠而不扶。焉用彼相。周任为相者言之而不独相也上洋为通商大口。五方杂处。流落尤多。失业穷黎比比皆是。蓬首垢面。几同萍梗之飘。骨立肌销。类属翳桑之饿。固多沿路告哀呼号永日。向隅饮泣。过问无人矣。然而中途失步。岂遂甘堕深坑。苦海将沉。畴不望登彼岸。所苦者饱思一饭。度日维艰。囊乏半文。思归徒切。纵使计然有术。藉手无由。即令毛遂多能。处锥何地。苟舒冷眼。所需本属无多。稍动热肠。培植当复不少。此扶颠局之设所以为此间要务也。兹拟集资设局以惜字惜米为首务而即以穷途流落之辈入局充工日给工食钱百文。每日止付五十文俾资食用。一月之后。应付工钱一千五百文。两月即可得三千文。欲回里者盘川有着。欲经营者小本裕如。且小试两月。勤惰可知。即代作曹邱。亦可无虑。如此更班迭换。可以源源汲引。纔经提挈。即获超升。大法力佛手垂援。真功德兹航普度。分西江之勺□。涸鲋重苏。挹南国之微熏。冻蝇立起。权宜方便。一举而两善兼该委曲成全。双惜即孤茕□路。当亦有心人所乐于赞助也。谨启。
△规条
一局设某地。公捐善愿。即择穷途流落之人办理惜字。惜粒事宜。司事督率工人。分段收拾零星弃字。狼籍米粒。日付饭食钱每名五十文。如能实力承办。则每日准存工钱五十文。满月即存一千五百文。两月得钱三千文即可作路费或资本。不致终为流丐。既惜字粒。又济穷途。一举两得。洵称创举。【每月工钱若干不必先与说明】
一惜字以拾取墙角灰堆零星抛弃为要。每日早起分派收拾或有污秽另行收存。以花椒汤洗净。晒干焚化。以昭诚敬。
一惜米以打扫各码头各街路零星狼籍为要。一人领同数人。各持箕帚。分头扫取。携归淘洗。晒干收存。
一每日所收字粒。各人若干。晚归时。司事必领向 神前。焚香叩首呈缴见数。如或怠惰。惟神是究。俾知戒勉。有能格外勤力者。另加优奖。
一城厢内外铺户栈家。每日遗剩饭食。往往任意抛弃。实为造孽。拟另遣工人挑担收取。如僧家盏饭例。俾免狼籍。收归入局。晒干收存。作为冬月煮粥济贫之用。
△推广扶颠局条目
双惜会作扶颠局。洵为一举两得。惟恐来者众多。双惜事宜不不能多用工人。又不忍不代为设法。俾各有谋生之路。因附、推广各条于后。
一代作荐主帮作小工。以应得工钱存积两月。如包饭、者除每日给付饭钱外。余钱亦代为存积。俟满两月给还。
一开作坊收留失业之人。择其事之易为而可以流通者。如□坊砻坊、做蒲鞋、做纸锭、打缏、绞绳、收买乱砖、收买草药料、耕种牧牛等类。皆人人所能为但得代为设法。代为转运自然各有生计。不致终于废弃矣。
大户、大典栈、大行店、大作坊、大作场、狼籍米粒饭糁最多。宜另雇失业穷老。专司打扫收拾惜米惜字事宜。【所烧稻草每日摘净所吃饭米每日拣净】 在主人多养一吃闲饭人。一年所费无几。而代为。惜无穷之福既济贫又惜福一举两善洵为极大阴功局中人众即可代为分荐作惜谷工人。善有同心。定多感动。
一各柴行及窑场所有稻麦草。其中谷粒必多。局中人可分派各行户。代为拣凈柴上遗谷。或摊出拍打。将所收谷粒收回。充公行善。另给工食。核所得谷粒以抵工食。所贴无多。此须禀明官长。以便分派。否则善劝各行。各修各德。必有信从者。
一以工代赈事甚多。如打扫街道垃圾。修补道路缺陷。剪除碍道荆棘。掩埋荒野暴露。添设古庙灵签司香火。兴修渡船。俾撑驾餬口。均属一举两得。随地可行。惟在有心人曲为设法耳。一每见穷丐乞食。必有所挟以动人者。方能有求必应如能念经。能宣卷。能说好话。或挂阎王轴。或说偈言。或唱因果。则到处有人施钱给饭。窃意凡遇此辈。各为教习热练。如经卷木鱼阎王轴等类。所费无几。而丐者得此行乞。自可不愁冻饿。权巧方便。惟有心人不惮烦琐。代为图之。亦最下扶颠之一法也。
一失业孤茕。倘有患病。无人照料。往往、起。须另为设法扶持。给以医药。俾能就痊。或劝其于病中立大誓愿。自愿一生敬惜字纸五谷。即为代求神庙仙方。病愈之后。令其专惜字米以完夙愿。当必格外加勤。不敢怠误。或生平有无忤逆邪淫烟赌诸习。尤须令其痛心立誓。方有生路。则养也而教在其中矣。
△借资作本说【营生无本则束手坐困借给些些便堪养活】
现在失业穷民比比皆是若辈有耳目手足。皆能肩挑贸易。营生餬口。所苦者乏本耳。而其本又不在多也。所少者三千二千耳。有三千二千文便可自餬其口。并可赡养其家而借贷无人束手坐困久之渐流为丐。运耶命耶。亦人事有未至也。兹拟倡一借本营生局。或独力承当。或集众公办。许附近失业穷民。觅保来局。借钱若干。【少则数百多不过三千】 每借钱一百。缴利半文。惟须每日将本钱或存货呈缴取信。以察诚伪。人不论异乡土著。但有保人。即准借给。此中可扶植多少穷民。虽取利而不失为方便者。惟有心人早图之。
湖北李某、家小康。尝以钱数百千出借。其借厺只准借肩挑贸易之人。但有人作保即借之。钱不得过二千。每借钱一千每日缴大钱十一文或十日并缴钱一百十文以百日为缴清或每日缴大钱十文以百二十日为止亦可惟不准稍欠。如实在亏本。或病不能作活者。另出期票而缓其利。一时因借谋生者甚众。久之得利甚厚。有忌之者。以重利盘剥告于官、官拘李至李屈于法而无词。未几署外大哗。询之。则有数百人各肩肩担呼冤。官大讶问故。则皆曰我等穷人步担肩挑为活。欲借小本作营生。无人肯借。若非李先生借钱。我等何以养家餬口。每日出利。我等自愿。今反以害李先生。我等何安。有罪我等请同当之。毋令李先生独受苦也。官得其情。立即开释而斥讦告者。众人始散。后李公家财顿发。而扁担之名。由是传为佳话云。
●得一录卷十五
官长约
乡绅约(石天基原本)
高子宪约
训俗条约(裕鲁山中丞刻木)
○官长约【石天基原本】
卷十五之一
论行善是人人分内事原无那个该行善。那个不该行善的说话也。没有那个善是人所能行的。那个善是人所不能行的说话。只是有一等善事。凡人力量万万做不来的惟有做官的。轻轻就做来了。且是凡人行善一善止成一善。只有做官的人。做一件善事便胜如凡人百件善事千件善事万件善事。更有一件胜人万万件的善事。以此做官的人。更当急急行善。更与凡人不同。为甚说做官的行一件善事。便胜人百件千件万件万万件比如做州县官的。便是一州县民命所关。他若行善那一州县百姓都受他的福了州县既受他的福。那上天怎不报他以福做府官的。便是一府民命所关。他若行善。那一府的百姓都受他的福了一府既受他的福。那上天怎不报他以福。到了做司道的。做总督巡抚的。便是一省民命所关其善愈广。其福愈大。直到了做科道九卿六部。以至于宰辅中堂。做这样大官的。便是天下民命所关。他行一善事。尽天下都受他的福了。这岂不是一件事胜凡人百件千件万件万。万件的么。且这样大官。要行善事再没有行不去的。即闲有疑难的事。若打起精神来。照依世上人做生意要赚银子的心事一样。千方百计。定要到手。如此做去。那里有行不得的。以此做官的人。行善最易。一善抵人百千万善。获福又最多所以说那做官的更当急急行善也。但是做官的也须知他的就里。比如那做科道部院的。奉行 朝廷善政郄不能与百姓相亲还要那有司官实实去行。百姓方受 朝廷之福。所以做有司官的。尤望他急急行善。若有司官不肯实实奉行。便是那科道题请。六部奉准。 朝廷行下来的善政。□□□于空言了。所以有司官尤当急急行善方为不负 朝廷。不愧民之父母。但是做有司官的。也有难处。也要知他的甘苦。寻常民间小小冤枉事。有司官申得。小小便利事有司官行得。若是要兴大利除大害。必须督抚代为题请。若是有司官申详上去。督抚不替他题请纵有好司道官。好有司官要行好事也不能勾完全圆满。至于六部九卿。奉行 朝廷的善政。必是先行督抚。督抚后行所属。看来六部九卿。要行好事也须督抚替他实实去行。若做督抚的。不实心督率所属官吏着实去行纵是科道部院要行。也是不能勾完全圆满。所以做督抚大官的。上可以通得 朝廷的呼吸。下可以雪得民闲的疾苦。要兴大利无有不兴。要除大害无有不除的。真是行一件善事。直抵得凡人百千万件以至于万万件的。做这样大官的。岂可当面错过。我今设一譬喻。譬如人入海取宝的。其中珍珠玛瑙■〈王车〉璖玳瑁种种色色。任人所取。独是有一颗径寸的明珠。养在骊龙颔下。有一枝七尺的珊瑚。长在海底石上。若要取这两件宝贝。郄不是凡人福分可以妄想得的。必须造下大船。制下铁网又有澹台灭明下水斩蛟的手段。然后取得那夜明珠珊瑚树来。取得这样宝贝。便是世代子孙受用不尽的了。但是如今做大官的。未免错认路头。竟把做官行善看做两椿事了。因何说他看做两椿。我常见做官的人说到兴利除害的事。便说 朝廷立定的法度。谁敢更张。却不道 朝廷立的法度。那一件不是利民的。若还法久弊生。正要做大官的说明利害。奏请更改。那有坐视百姓困苦。只守定旧椿的道理如今做大官的。那个不是好善的。但只谨守法度。未免见义不为只到宦成回家。另做一番善事不过是斋僧造佛。布施福田看来却是小小善事。放着一件胜如万件的善事为何不做。却来取此小善。只因将做官行善看做两椿了。殊不知做官却是好行善的时节。行善正是做好官的本领。那有驾着大船。拿着铁网。不取那夜明珠珊瑚树。却来拾取残珠剩宝。岂不是错认路头了也。独至牧民的有司官。要行善事。往往多有掣肘。必待上台允行。方可放心去做。然虽如此说。据我细细想来。也不为难比如今日有司问一的决问一折赎。也要详过上司三回两驳。委是烦难。到了夹棍桚子。任意施行。三十板。五十板。往往立毙杖下。此事又何尝定要申详。可见上司掣肘的。反是小事转是关系性命生死的大事。反得自已操纵所以亲民的官。最要仔细夹棍板子最怕手滑。我只开口一声。衙役便加力几倍。我只用动手一摸百姓便去了血肉几多。一般皮肉。我疼他岂不疼。他疼我又何忍。果系情真罪当。打他也不为过若还非罪无辜于我定然损福。做有司官的如何容得忽畧。若论大刑一节。尤为不可轻用。当初设立大刑。原为凶犯强盗。熬刑不招的。用此拷讯他的真情。如何寻常事体。老实百姓。也用这等非刑。大约官府好用大刑。只是不奈烦琐。他说重刑一用人都惧怕。后来不打就招了。此说大有病痛。若是凶犯强盗。夹他也不为枉。若还未经官刑的人。一用此刑。多致残废。甚则老少虚弱的人。立时送命最可怜悯。当时缇萦女说道。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正是此等刑法。做父母官的如何用得轻易。还有一种乡愚。从来未见官府。一到法堂。言语错乱。官府动了疑心。致用大刑的又有一种言语蠢直的人。应对官府。也是这般粗糙官府动了嗔心。致用大刑的。又有官府盛怒之下。愚民不知进退。致令拍案呌怒。加力责治的。也能立毙杖下。又有事关考成。或系钦件。上司着紧行牌。要参要处。或是谒见上司。为着某事面加责让也能火上加油不顾百姓死活但念身为有司犹如人家的媳妇一样当受公婆烦恼须想名为父母就有不肖儿女也望爷娘周全于万分难忍的事切要忍得于一时难耐得烦恼也要耐得但宽得一分百姓就受我一分之恩但缓得一刻百姓就受我一刻之福了至于催征钱粮这是考成大事如何宽得缓得只是要百计千方设出一个妙法来便省了无穷板子省了无穷板子便是积了无穷阴德既不累我考成又与百姓作了福岂不是两便之道岂不强如那一味乱打的钱官粮又催不起考成又误了百姓又受了苦自己的阴德又亏损的么所以做父母官的一毫用不着火性只要细细商量事事留心人人访问自然有绝好的政事出来至于询讼一节便要留心替百姓伸冤理枉是不消说了还有要紧的事不可轻提妇女不可轻监家属不可拖累无辜这就有无量的功德了大约那做有司的一日之间有无数善事该做切莫轻易放过将这零星小善等闲看了他那做大官的取得夜明珠珊瑚树固是受用不尽我如今将那珍珠玛瑙■〈王车〉璖玳瑁零星宝贝积得堆山接岭的也就敌过那夜明珠珊瑚树也就世代子孙受用不尽了所以说做官行善胜如凡人百千万件不是虚说混话正是实实道理只要人打起精神来猛力行去不但自高官子孙朱紫就是登那仙证果也从这里做得来的若只恁的刘备混账不免福力有限也有不做官的日子却不道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岂不错过了好光阴也我还有一句紧关的话头索性与做官的说了罢如今做官的人不要把自巳等闲看了大凡做官的都不是凡人都不要小觑了自巳不是前生修来的就是祖宗积来的不是天上星辰降下来的就是仙佛圣位中应化来的。所以他出娘胎胞时就有些气概不同。此处最要认得分明。知道来厯。若晓得是前生修来的。前生积善。纔有今生。今生不积恐没了来生的了急急行善。犹恐其迟。若晓得是祖宗积来的。祖宗积了。有我今日。我今积了。又有了子孙的。后日愈积愈厚。愈积愈久。日后子孙世代做官。岂不可羡若是我今不积犹如祖宗攒下万贯家财。到我手里都用尽了便没子孙用的了这样看来。我在祖宗分上。也算不得好子孙。在我子孙分上。也不呌做好祖宗了。如何不急急行善去。晓得是星辰降下来的。仙佛应化来的。正要致君泽民。不负上天生我之意。若还只是受享禄位。目前早己随落如何不急急行善去。若说我是天生的福人。富贵是我该受享的。百姓是我管辖。我该役使他的。他该供应我的如此话头。谁去与他辨论。只是人生福报。也有限量。譬如那会射箭的人也有射到一百步的也有射到二百步三百步的不论多少步数。到底箭要落地。到此田地。大家自见分晓。那行善的人。五更半夜。都有安稳的到那回首时。多有好光景。也是说不尽的。那为不善的人。平时血气用事。不信天地鬼神。只到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血气己尽良心发现了。平日所作所为。一一现前或自己首过或央人救他。那日常所说驰骋过头的话。一切都用不着了。却也悔之晚矣。我今再说一件故事。与做官的人听。当初宋朝有个王韶。是个极有才干的人他当初不合一念差了。要取那大功名上了本。自己要去开边展土。他就收了熙河一路。也不知杀了多少人也就做到安抚使的大官。他那心上不知怎么。郄有一点子过意不去。一日到甘露寺闲游。遇着那高人刁景纯。他开口问那景纯道。以王法杀人。可有罪过么。那刁景纯说得好。你也莫问有罪无罪。只要你打得过心下去。那王韶硬着口答道。打得过去。那刁景纯又说得好若打得心下过。便不来问我了。今来问我。还是打不过心下去。王韶便默默无语的去了。后来那王韶得病。只将两手紧合着那两眼。人呌他开了眼。他回说。开不得的。眼有无数没头没脚的人。立在我面前哩这郄不是那收熙河时杀的冤鬼么。到此时。候良心发现自己欺瞒不得。那从前硬口的语。一切都用不着了。却不是大可惧的事。如何不急急行善去。又有一等人说如今做官只要谋为好。打点得到。自然有官做。那里管甚么行善不行善。此等言语。我也不与他辨白只是你看天下偌多的人。多少文章好不中的。多少才干好。不能勾做官的。多少钻谋营求不得到手的。难道做官的只凭谋为打点不成。你只看又有多少老实头不会谋为营求的。也照样做大官。又有多少不顾官爵。一味只是行善的人。依旧也至大位。并不曾见说某人是为善坏了官的。可见做官的。也不是单单靠着谋为打点的说来说去还是他命里带来的咦。说到此处。急须着眼。分明一样的人。如何偏你命中带得富贵来。还是你前生修来的。还是你祖宗积来的。还是星辰降下来的仙佛应化来的。做官的好听在下的言语。切莫迷了本真。切莫错了念头。切莫差了道路。前生修的莫教今生坏了。祖宗积的。莫教我身耗了。星辰降来的。仙佛化来的。莫教此生堕落了。往来生身上想一想。从子孙分中算一算。急急行善切莫迟疑。趁我事权在手。努力发心。多多做些好事。落得名垂万古。福满人天。岂不称大丈夫哉。
生而为人无益于世。则不如无生。仕而为官。无益于民。则不如不仕。何也。以其虚此官也。虚此官则并虚此生矣。可不早计乎
○乡绅约(石天基原本)
卷十五之二
论行善是人人分内事。但是平常人为善。力量有限。官长力量无穷。所以官长行一善事。便抵过平常人的百千万件。其次就到乡绅了那乡绅如中堂部院科道九卿督抚司道有司。无论出仕与林下。那有没力量的。所以乡绅尤当急急为善一县止一县官。一州止一州官。一府止一府官。一县一州一府中。却不是一个乡绅。那地方兴旺的所在。常时有几十位乡绅。这几十位。若大地方上合力行善。那一方便是福地了。若是那几十位有些不妥帖处。那一方居民。也就不消说了。所以乡绅关系地方祸福与父母公祖一同无二往往有府州县得了好官。要行好事。不得乡官帮助就行不去的。也有府州县没有兴利除害的官。地方上有几个好乡绅。也救得一半。看来乡绅关系地方不小所以乡绅行善。也有一件事胜平常人百千万件的。且如那牧民官。初到地方。任是聪明特达的。土俗民情那里就知。惟有这乡绅。却是乡生土长的。那一件事他不知。常时官府到任。要访求民间的利害没人说与他。那官长也只说。地方中无利可兴无害可除。也就罢了。也有地方中有偌大利害。那耆民百姓人等要来条陈的。或是乡间愚人不曾到过衙门。见了官长。举止失措。不能申达下情。又或有能言会说的。多是不合道理。利口哓哓。又有一等奸狡利徒。借题条陈。假公济私。不是实实利弊所以道达民间利弊。这个担子。专是乡绅的责任。且是乡绅平日有望的。官长自然钦敬。说来无有不依从的。纵有疑难的事体。从公起见。委曲敷陈。也没有不行的理。这样看来世上好事。那官长也只做得一半。那一半还要乡绅出来做了圆满。这岂不是一件胜如百件。千件万件的善么说来只用我开口。不曾要我解囊。也只算做不费钱的功德。也不呌做甚么费力的事。但是如今乡绅有两等。见解横在胸中。所以不能行那一件胜如百件千件万件的功德。有一等乡绅。平常缄默不言只是身家重事。纔去关说。这岂不是本分的。但只是自了身家。总不肯替人做些好事。恐也辜负了头上进贤冠。又有一等乡绅。只要闭门养重。就是身家事。也不肯向公祖父母开口。只要人说他清介孤高。即有官长虚心。来请教。也只半吞半吐。不肯替他担担子。却不思同居一块土。地方上那个不仰望我。若兴得几椿利。除得几件害。那三党九族。也沾我些恩惠传到后代子孙身上。也有些光彩。何苦抵死不开口。况且从公起见。官府也自明白。那里就损了我的名节。亏了我的声望。此一等也是自私自利。与前边那一等争差几何。古人说得好。一介之士苟存心于利物。于人必有所济。堂堂一个乡官。与一介之士不同。若曾做过科道的。便是林下也有激扬的责任。若还厯过铨衡。也是有黜陟之权的。若再做过尚书阁老。更该为国分忧。奠安这一方百姓。方为不负朝廷。不是只一味杜门谢客。便算做贤士大夫也。看来肯替地方造福。纔是真正第一等好乡绅。替地方造得一分福。便有一分人品。也就有一分阴骘。留与子孙。造得十分福。便有十分人品。也就有十分阴骘留与子孙了。自利利人一举两得。就是平日有些小小过误。也都抵过了。毕竟好乡绅子孙。自然是书香不断。若还一味缄默。见义不为。就是清如伯夷。廉如陈仲子。也不过是个自了汉。假饶做到极品。也不过是一代显荣。那有余庆到得子孙身上。只可惜这不费力。又不费钱。一件胜人百千万件的功德。等闲放过了。也算不得读书明理有大见识的人。我如今还有一等善事。也要乡绅做去。□却不费钱又不要央求官长。但须要实实行去。方算得功德。看来这功德比那兴利除害。为地方造福的事。反觉难些但只是能行了这功德。子孙世代书香。地方也受福不浅。说来乡绅都是大根器的人那里有害人的事。只无奈子侄弟男。习气不好。就做出那不尴不尬的事来。再有那门下犬马。与豪奴悍仆。狐假虎威就要凑成十分再是各各宦家。彼此仿效成风把那要便宜占上风的事。当做理之当然就有无穷受害的了。乡绅那里尽知有。人说他不是他还要怪那说话的人哩殊不知极好的乡绅家造出极不好的事。都是此辈所为所以乡绅家第一要教子弟教子弟不是单单教他做文章第一要教他明道理。教出一个明道理的子弟来。便是家门之福。也实是地方之福。第二就要教家人那生事害人的掌家。不是主人得意的亲随。就是公子介弟的宠幸。这里最要觉察。一些不到。就要被他瞒过了。就要受他的负累了。至于投在门下的人。多是要假我的势力。行他的胸臆。乡绅间或见他才调。要用为腹心。不知一旦线索在手。他就用起主人来了。莫说前朝大老家。有廖莹中董心葵那一班门客。就是平平宦家。也须有个负嵎之虎中山之狼食心之蟊哩。这样人切不可收留在门下。用那奴仆们。宁可要朴实良善的。平日常要戒饬他。不许他生事害人。这样乡官。就是古时陈太丘王彦方那一班人。也不过如此。这虽不曾为地方兴利除害。那地方受他的福也不少了。我还有一件善事。也望乡绅们做去却是乡绅家力量优为的。一发是不费钱的。大凡一方有一个乡绅。便为那一方的表范。乡绅家好刻薄。那一方都学得刻薄了。乡绅家好势利。那一方都学得势利了。若还有一个乡绅俭朴醇笃。谦虚好礼。尊贤下士。凡事让人。那一方中。那个不敬重他仰慕他。也就大家仿效他了。可见乡绅原是一方的表帅模范。风俗的美恶。人心的厚薄。都从这乡绅身上做出来的。若有好乡绅。表正得一方。化得那一方的风俗。都是好的。人心都是厚的那一方的善都归那乡绅了。岂不是一件胜百件千万件么。又有一件好事。尤望那乡绅们做去。也算做不费钱的功德。乡绅家成人的田房产业。原是要留与子孙受享的。遇着那人家不肖子孙将田产来卖与我。我就该生警戒心要想到自己子孙身上价银照时价要从厚些。许他的银子。克期给与他还要欵欵。问他何处用。劝他切不可浪费。那不肖子孙。或者因这大人君子劝化他从此学好竖立起来也不可知。遇那騃愚子孙将那田产来卖的就当生怜悯心。要想到自己子孙身上。照前与他的价银。交付银子时。还要好好问他那里用或是替他照料一照料。或者那騃愚的人。不受人的欺弄。也不可知。若遇着人家有至急的事。仓皇弃产的。却不要乘危掯勒他。却不要故意顿□他别家两次三番兑银子。我却一天平兑足与他。济他之急。若有可以替他排解的去处。替他排解一排解。遇有可以镇压的。替他镇压一镇压。却不准折他银子。那人就受我的许多福庇。这功德也就不小了。如此成产。如此长厚。自然子子孙孙千万世受享不尽矣。我今另有几件费钱的功德。更望乡绅们着力做去。这费钱的功德。除了乡绅谁人能行。说来却又是乡绅本分内该行的那乡绅们受了 朝廷的高爵厚禄原该替地方上做好事的既读了圣贤的书。明白道理。原该见义必为的况且又有极多的利益。庆流子孙的妙处在里面如何不行。只是有那龌龊小见的人。舍不得银子向他说不得独有那大本领大见识大度量有大福禄的行善做功德。何忧日后没这东西。也该放心用他了。再从子孙身上勘一勘。那子孙聪明才能还要像我做乡绅。也不用我积攒银子与他。若还不能为乡绅。遗留与他的忒多了。我生前又不曾积德。这银子恐反成子子孙孙的祸胎。勘到这里。这银子也该发心用来行善了。再诸乡绅先生更从自己家里勘一勘。日日要吃饭是少不得这银子的。个个要穿衣服。是少不得这银子的。还要娶亲嫁女也是少不得这银子的。除了这几件事。银子也就用不着了。何不拿来行善事积阴功呢。怎奈那乡绅堆金积玉。只是愁穷。只说是不勾用的。我想他那里不勾用。那曾见不勾买饭吃。不勾买衣服。不勾娶亲嫁女。多只是不勾他侈靡浪费罢了。若将这银子浪费了。却也可惜何不将来行善事积阴功。勘到这里。也勘破十分了。难道还舍不得用。还不去行善积德么。我还有一句苦口的言语。笃劝乡绅先生。若要乡绅先生们倾囊倒箧尽数用去行善委是也难。若是只将浪费侈靡一项。节省了去做好事。有何难处。且是将那无益的烦费。行那有益的阴功。岂不是极妙的事。怎奈乡绅先生。又欠高见。只说我们宦家体面所在。不得不然。我今再将体面两字大家商量一番。恩周三党。这是乡绅的体面。泽及九族。这是乡绅的体面。万民感仰。诸人钦敬。这是乡绅的体面。若只是衣服华丽筵席整齐。房屋轩昂这也不算做体面。比如乡绅生事害人。这呌做没体面。或是占田霸地。这呌做没体面。行止有亏清议不容。这呌做没体面。若还是老实本分。不好奢侈难道就是没体面。且将那夸多鬪靡的银钱。都用去行善作功德。积得于门高大子孙世代做乡绅。人人赛他不过。这却是极大的体面。只是如今乡绅先生。一向豪华惯了。我如今劝他俭朴本分省了银钱做这行善的勾当。不免说我们酸气。亦且他是要自家受用的。如今劝他损己利人。不免又笑我们呆气了。又有一等乡绅先生。从那寒窗困苦中来。他把这银子未免看得太重了。我们向他说这等话。不是伸舌摆手。就是掩口摇头。这也不必评论是非。只是要乡绅先生。再将那银子的机关。着实的再勘他一勘这银子原是天地间的神物。是浪费他不得的。却又是窖藏他不得的。你若是浪费了他。他就福过灾生了。你若是窖藏了他。他就变生怪异了。只如那晋朝何曾他生在世家。奢侈惯了。一日间用了一万钱的作料。还说没有下筯处。到得两代后。他的子孙就没有衣食。贫穷下贱了。那何曾还是个有识见的。尚且如此。岂不是暴殄过分了么。又见有许多财富人家。房屋衣冠。华丽僣越。或惹得贪酷的官长。动了火。就无辜想吃他或生事的光棍。借题陷害抄没了他或盗贼平空打刼了他。我也数说不尽。岂不是奢侈的没理了么。只有那窖藏的。自谓留与子孙。世世受享。却不知银子这一件神物。真是作怪。那银子所在。人人侧目。银子越多。惹祸更速。那怕你会算计。会收拾不知怎么样。就有个不测之事取了他去。这也是说不得的。我请乡绅先生们。试看如今可有个二十年三十年无事的财主么。向这里着一着眼。这银子也是不消窖藏他的。且道这银子窖藏他不得浪费他又不得。毕竟如何纔是。我今分明说破了罢。只有用他去行善。万无一失。有了阴功善事。鬼神就来庇护他。天地也来保佑他没银子的。也就有了银子。有银子的。一发世世享用不了。这阴功善事。犹如点化的大丹一般。那银子遇着他。都分外精彩起来。也就用之不尽了。又如那镇库的宝贝。一般那银子有了他。都一毫没处走失了。如此看来。可见那银子反是个捉拿不定的。阴功善事反是个实在有据的看破了这个机关自然要发心行善。做那费钱的功德了。况行善阴功古来榜样不少。当初那范文正公。也是个穷秀才。他在天平山读书时。断□画粥。极是清苦的。后来做了宰相。他却看得道义重于银钱。一日公子纯仁。收租八百石麦。路上行善事。都给与人了。回来见父亲时。文正公问他。此行可遇着故人否。公子说道。遇着故人石曼卿。他说家有三丧未举。那文正公便道何不将那麦舟助他。公子回说已与之矣。这文正公父子们。是何等手段。何等度量。文正公又在苏州买了一个南园。有风水先生说此地气脉极旺。将来要出一斗芝麻的进士。那文正公说有这些进士。我家如何独占了。遂作为学宫。就是如今苏州的府学宫。这府学中真也出了无数举人进士。都是范家让出来的。这是何等心肠。何等识见谁知那范家的举人进士。却也不少。自宋朝直到如今。那一科没有范家的人。这岂不是古今第一等的大功德。大结果榜样么。只是他有了那大识见。方有这大度量。有了这大度量。纔有这大手段有了这大手段。纔有他这大福分。如今乡绅先生。也有做过尚书阁老科道九卿的。也有做过督抚司道有司的。其中岂无范文正公这样人。忠宣公这样子弟。这是要信得真切。大发良心。大开手段。堂堂做去。凡将宦后余资。僭侈妄费。惹祸生非。有损无益。真万万倍的利益也。两约所言。无非要人随处行善。量力行善。人性皆善。心同此理。在官为官长。在乡为乡绅。总此一心而巳。为善于乡者。居官定有惠政。为善于官者。居乡定有令闻。举斯加彼。初不过自尽其心。而所及者甚广矣。今以一二人倡之。数十百人和之。城乡倡之。远近数百甲之内从而和之。一时倡之。数千百世又从而和之。天地之心。生民之命。万世之平。皆在于此。其功德岂可限量。昔孔子告季康子曰。子欲善而民善矣。风行草偃。势所必至。上行下效理有固然。然则正巳率人。化成美俗。端有赖于在位之君子。有道仁人主持世教。毋视为迂阔之常谈。世俗之俚语也。
○高子宪约
卷十五之三
高子宪约。今已世远年湮。只将当格言看。然而字字箴规言言药石可云立言不朽。体此言而行诸事。即立德立功之不朽。吾知民命既立。帝心白简指日荣升跻身显爵。血食享以千秋。簪缨绵于数代矣。尚祈实心仿行。当作座右铭可也。
一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赏勤警惰。使民兴起毌得徒事虚文。差人下乡。反滋民害。
一兴教化。教化自身而出。非以虚文。故曰民不从其令而从其好。为人上者。敬以持身。廉以励操。肃以御下。民自观而化之。更须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必表扬之。乡绅耆德必尊礼之。邑中经明行修。令誉着闻者。必稽考其实。闻之巡抚御史。疏荐于朝以补乡举里选之废典而不孝不悌及一切关人伦伤风俗者则必置之法。如是久之。而教化自兴。
一育人才。朔望临学宫必以圣贤明训为诸生谆切教诲俊秀之士必令读四书五经小学近思录性理纲目。以端其心术。正其识见。为 国家有用之才。
一乡约为教化内一要事。但县官不以诚心行之。徒成虚文。而约正约副等。反为民害。果有力行者。必敦请邑中德行乡绅。或孝廉贡士。为民钦服者主其事。而约正副等以供奔走。乡约行则一乡之善恶无所逃盗息民安。风移俗易。皆得之于此。有记善簿记恶簿。又须有改过簿。许令自新。
一乡饮巨典。不得滥及匪人。
一义学务选读书端人。
一学宫敝坏。即申详修理。境内凡有古先圣贤。及祀典所载山川祠宇敝坏者实时修理。完好者仍要扫除洁净。关锁祠门。不得容人堆积杂物。坐卧作践。
一积贮民之大命丰无所储。荒无所赈。尚可称民父母乎。必须随宜设法。使一县积谷。足备一县赈济。岂独活民。即以弭乱州县之功在苍赤。庆流子孙。端系于此。【原注罚锾原为积谷】
一社仓是救民良法。各乡劝缙绅及各家自造仓廒。自放自收。不可以官府与之。其法量人户种田多少人口多少以二分息。于青黄不接时借贷。又必二三十户连名保借。欠者即同保内人户摊赔。小荒减利。中荒捐利大荒连本米下熟征催。官府给与印信文簿。为究治奸顽使之可久。
一境内有荒芜田土。宜竭力开垦。流移人民。宜竭力招抚。
一境内有陂池宜浚者。及时开浚。圩岸宜筑者及时修筑。城垣颓塌桥梁毁坏者。及时整理。高原污下。所宜树木。及时种植。
一仓谷主守。须择殷富谨厚者。量以礼待。每年交盘更换。勿令偏累倾家但令接管者照数交收。勿令吏书参与。以滋需索。及时敛散。出陈易新。皆县官躬亲。
一养济院近来竟成弊薮茕独不沾实惠。皆由吏胥添捏诡名。混冒。须是州县官据其陈告者。审实给以面貌本牌。仍不时查核。分别革留。凡男妇犯重罪。或游荡倾家。及有子孙子侄可养者不得混收以妨无告。
一州县极贫待毙之民。大约可计每岁动支预备仓谷城中四门择寺观宽绰者煮粥。每人米五合。即可苟延残喘自十月十五日起。正月十五日止。孤老有粮不许混冒。约费百余石耳。设诚行之。利济不少。当委任得人稽查出纳。无成虚文。
一佐贰不得令擅受民词。擅出牌票。衙役尤宜箝朿。佐贰之害民。即令之害民也。
一勾摄止差里长非真正强盗人命巨恶不得滥差皂快下乡以滋诈扰。是造福小民第一义。【原注原被各差一证似便妥】
一吏书门皂嫟之纵之皆县令也众胥役分其利一县令受其名愚者不知往往迷而不悟何也。所当猛省。
一善人者一方元气民间有孝子悌弟其上也。次则仗义好施者次则终身自守。不作非为者必须访实各书所长匾额表其门免其杂泛差役以为民劝。
一恶人者良民蟊贼蟊贼去而良民始安凡天罡地煞打行把棍之类访其首恶重治。仍籍之于官。使禁其党类。一有党类诈害良民者。并其首治之。
一讼师教唆起灭。破民家。坏民俗。一段机械变诈。无识者竞以为能。浸淫入于其术而不觉。不复顾天理人心为何物矣。所当访实悉榜其名于申明亭。审出刁诬词状之人。并拏重治。【原注状上写代书人某自不敢欺】
一刑杖竹篦。不得重一斤。务要削平棱节。不许打在一处。不许打腿湾桚指不得过两时。非强盗人命。不轻用夹棍。夹不得过两时。
一堂上须要肃清。不得容吏书皂快门役拥立左右。致奸弊出于意外。
一每日所行事。须立一簿。逐件登记。完者勾之。一月内事必于三月内了。使吏书不得延挨索诈。上司事亦不至沉阁取咎。
一私衙要关防严密多有清谨官为妻子僮仆亲戚所坏。交通衙役私出官票。暗骗民财。时宜觉察。
一保甲所以弭盗安民。今本县开报保长时。既餍饱吏胥一番。而棍徒充当保长。又诈害良民无已。竟使善法皆成厉政团练乡兵亦然徒滋扰害而已。既不可惩噎而废食。岂可不循名而责实。要在贤者着实举行。周密防备。
一武备不但地方保卫。亦官府自身保卫。昔人作县。猝遇大盗诈作承差突入县庭。拔刃劫库。县官给以库银大锭。不堪发用。为批票取之大户。所佥大户。皆民壮之骁勇者。诸人知令有急。皆襁砖石而入。遂擒羣盗。使非抡选平时。安能应变仓卒。故据各州县民壮弓兵。汰其老弱。实其虚冒。尽足以募壮士练精兵。备不虞也。
一盗贼地方大害。必有窝家必与捕快交通。平日当密访窝家。及通盗捕快。置之于法。一有生发即行严捕。必擒获而后已乃不肖有司。护盗如子。既欲邀盗息民安之誉。又避上司地方多盗之责。往往深怒失主呈告。反责捕快诈诬。所当痛戒。
一强窃盗到官。县官即刻自审。勿轻用刑。只严急起赃。赃真然后具招。勿轻信扳诬而容捕快先拷。勿先发佐贰审问。
一赌博为盗贼之源。必须严禁民间开场赌博者。责令两邻首。告不肯者同罪。
一白莲天主等教。自古倡乱之首务要密察访。严驱逐。无致遗害地方。
一花鼓淫戏诲淫实甚。尤为民俗大害。务须密访查拿。立予严惩庶风俗可端。人心可正。
一州县官表率一方。宜先简俭以挽侈靡之俗。即宴会名刺不可以为小事。漫从流俗。当照宪规。刊刻小约。与本地缙绅彼此遵行。节财用于易忽。移风俗于不觉矣。
○训俗条约(裕鲁山中丞刻木)
卷十五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