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秘史 - 第 18 页/共 20 页

殷守淮,号令严,军威大震。都御史茅大方以诗勖之曰:“近来消息事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从有大龙蟠地轴,莫教铁骑渡天河。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后靖难兵入京,不由淮安。文庙召殷还,宠赍甚至。殷不能平,时见辞色。文庙不得已,嘱人伺之,竟杀殷于桥,投尸水中。公主闻变,人宫大恸,文庙官其子皆为指挥。孙纯,成化辛丑进士,博学性刚,有祖风,嘉靖初卒。靖难兵焚真定六县粮。 诏内官出使放纵,许有司械送于京。 洪武初,内官奉使出外,约束甚严,不得与士民交,然亦恃宠放纵,有司畏之。尝有鲁内官过广信之弋阳,纵马于田,蹈食其稼,佃者不知也,击之伤足。鲁询佃者,知田主富人周也,遂遣人告之,周大惧,偿其马,倾赀贿焉。鲁归,有以击马事闻高庙,竟籍周谪戍铜鼓卫。至是有以内官暴横为言,诏所在有司,但遇内官奉使暴横虐害士民者,即擒缚送京师以闻,于是内官夺气,密谋推戴矣。或曰靖难兵起三年,屡战多胜,冲突千里,罕能御之。然所过城邑,往往坚守不下,间克之兵,去即杀守帅,复为朝廷及壬午所据者惟北平、永平、保定三郡而已。至是,内官密言于文庙,直捣京师,约为内应,天下可定,文庙然之。壬午春,举兵直赴京师,不复为归计,意有所属,而朝廷不知之也。兵既入城,天下大定,内官言功不已,文庙患之。未几,诸有谋者皆为边藩镇守,假以大权,赐公侯服,侪于侯伯之上。永乐末征胡,出塞数十日不遇虏,军士困迫,大臣谏者辄锁之。太监沐敬力争,文庙骂曰:“反蛮敢尔!”敬乃仰首徐应曰:“不知谁是反蛮?”文庙大怒,命曳出斩之。敬语渐不逊,文庙舍之,乃曰:“吾家养人皆如此,何忧不治。”敬亦与谋者也。 诏吏部考试,翰林编纂士以杨士奇第一,授吴王府副审理,仍居翰林。 士奇自志曰起家文学,除审理副,又云叨禄于朝四十四年,乃历事四圣,已自遗建文矣。 以辽府纪善程通为辽王左长史。 通,字彦亨,徽州绩溪人。少有至性,动必遵理,嗜学不倦,乡先生奇之。年十四,补县学生。洪武乙丑,以贡入太学,时年二十二。丙寅,遭父丧归,庐墓下三年,哀恸毁形,妻子至,不相识。戊辰,复上太学,时祖平调戍延安,年已大耋。 通乃上书曰:“臣壮而无父,祖犹父也;臣祖老而无子,孙犹子也,更相为命。今边徼戍卒如林,顾岂少臣祖者。”辞极恳切。书奏,高皇怜之,持其章不下,私命兵部檄召平。既至,乃并召通,东西立石,陛下顾通曰:“汝识此人否?”祖孙相持,哽咽不能仰视。高庙叹曰:“孝哉若人!”命兵部除其籍,驿送平还乡。庚午秋,通以尚书举应天府乡试。时遣诸王将兵行守边,以封建策诸贡士于廷,独通所对称旨,亲擢第一,授辽王府纪善。辛未,从王阅武临清。壬申,从王之国辽西。时王府未建,以祖丧免归,复庐墓三年。服阕,复任。未几,高庙上宾。庚辰,从王渡海南还。辛巳,进左长史,明年始从之国荆州。悉心辅导,王敬礼之,凡一国之事咨焉。府中有卫士纪纲者,用调事得幸,每召而笞戒之。会文庙既正大统,纪纲以入贺留侍,历官锦衣指挥使,被顾问,因乘间及封事。遂有诏械通诣京师,簿录其家,得粗田四十亩,遗书千百卷,牯皮数张。黄希范,洪武未先出知徽州府,雅与通善。至是亦为卫卒所捕,并籍其家,同赴京师。而绩溪程姓最众,幸使者仁恕,罪止一房,余获保焉。有文稿百余卷,悉毁于官。 以户科给事中龚泰为礼科都给事中。 泰,字叔安,金华义乌人。九岁而孤,母傅氏躬教之,遣就外传而日记数千言。长从宋濂之门人宋思睿游。洪武丙子领乡荐,明年入太学。奉旨阅齐府卫,总画周密,众始危而后服之。吏部策试第一,除户科都给事中。辛巳,迁都给事中。壬午六月,太宗师渡江,泰与其妻傅诀曰:“顾事至此,吾分且死矣。尔等赍敕携幼稚以归,否则俱溺於井,辱可免矣。”言未竟,火起内廷,泰赴之,道为兵校所执,见上于金川门,命非奸籍者释之,泰亦释,乃遂投城以死,是月十三日也。泰遇事刚果有为,以孝友闻。始居邑庠,出息学宫之阴,俄有狂者,至挤泰于池,几溺勿救。或请讼官,泰曰:“使诚溺,彼病狂,于我何校?”卒不纳。乡人赵文庆者,为奸所窃,迹之勿得,有谓巫言其应如响,叩之当得其实,愿泰俱往。及往,巫见泰,瞠不能出一语,众由是服泰之正。死时年三十六,乡人士夫莫不悲之。子永吉,累官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大理寺卿,致仕。 议者谓泰得释罪不及族,必有其由。或谓泰惩军士最严,其死盖仇之者所为也。 右副总兵平安帅辽东兵十万围通州,不克。师及靖难兵,大战九门城。 按《杨文敏公集》,孙岩,凤阳人。从太祖渡江,擢金吾左卫百户,寻升燕山中获卫正千户。洪武庚申,从王之国。己卯,王起靖难,以岩守通州。南兵大至,城围数重,起士山临城,攻西门,毁楼堞。岩率众捍御,城赖以完。未几,两军合战,岩操戈,身先士卒,大呼陷阵。士气争奋,追奔逐北,斩馘甚众,得馈运船三百余艘,赀粮无算,升指挥佥事。辛巳,兵复至,攻城益急,岩励将士,登城立战,矢石交下,敌乃退,升都指挥佥事。壬午春,平安督辽东兵十余万逼城,岩语将佐曰:“彼众我寡,若城守不出,是示弱也。不若及其始至击之,彼必败也。”乃率敢死士数百,犯其锋,而城上亦合势大呼,安众大溃,自是畏岩,无敢复来攻者。通城屏蔽冀方,使六师南进而无北顾忧者,岩之力也。事平,封应城伯。永乐戊戌六月二十日卒,赠翼城侯,谥威武。子亨嗣。 姜氏秘史 卷五 壬午四年春正月甲申朔,都指挥葛进帅兵渡滹沱河,遇靖难兵,战不利,奔还真定。 丙申,省杭州府昌化县丞、簿各一人。 增置仁和、海宁二县主簿各一人。 丁酉,增设各卫经历知事一人,理刑。 置锦衣卫经历,优给武学,设教授一人,启中等十斋训导各二人。 革柳州永昌县税课局。 置西安府同官县金锁送巡检司。 靖难兵拔兖州府邹县。 戊戌,靖难兵拔东平州,通判郑华死之。 郑华者,台州临海人,洪武丙子贡士,丁丑进士。官行人,谪东平州判,将赴任,闻靖难兵至,时乡人赵次进丞无锡,华以妻托之,驰至东平,力疾战死。 庚子,靖难兵克汶上县,遂攻济阳县,庠生高贤宁以书谏。 城陷,教谕王省死之。 王省,字子职,吉水人。洪武壬子领乡荐,明年诏免会试,命吏部次第擢用之。省以亲老乞归养,复以文学应征。高庙亲试称旨,例当殊擢,自称才薄学疏,亲老乞便,遂授浮深教谕。 寻丁外艰,赴,改睢阳。八年,改济阳。靖难兵至济阳,省为游军所获,从容引譬,辞义慷慨,众舍之。省乃升明伦堂,召诸生谓曰:“若等如此,当如何名?明伦堂今日且都不说,只说君臣之义一节如何?”遂大哭,诸生亦哭,遂以头触堂柱而死。后有司立祠学宫院祀之。 高贤宁者,济阳人,建文中国子生。文庙兵至济南,城未下,以箭书射城中,使亟降。时贤宁适在城中,乃作《周公辅成王论》射城外,请罢兵。未几城下,贤宁被执,文皇帝曰:“此作论秀才耶,好人也!”欲官之,固辞。其友纪纲劝令就职,贤宁曰:“君是学校弃才。我食禀有年,不可也。”纲言于上,全其志而遣之。后卒,年九十有七。弃才云者,以纲被黜庠生也。 癸卯,革荆州府松滋县、襄阳府谷城县、兖州府鱼台县、福州府连江县四税课司。 丙午,增设金华、兰溪二县主簿各一人。 丁未,革保定府神州、辰州府溆浦县、彰德府武安县、凤翔府宝鸡县、太原府宁乡县、平阳府浮水县、叙州府高县、西安府耀州。 庚戌,靖难兵攻沛县,守备指挥王显迎降,知县颜环、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皆死之。 环,字伯玮,以字行,吉安庐陵人,唐鲁公之后,以贤良征授徐州沛县知县。文庙举兵靖难,所过郡县皆归附,环独以死守会。曹国公李景隆出师,驻于德州,环率淮北民给军饷,措画有方,未尝缺乏。辛巳六月,靖难师直捣济宁,过沛,沛民窜匿,环招来之。九月,设沛丰军民指挥司,集民壮五千人筑堡备御,寻调三千益前军。壬午正月,靖难师驻沙河,二十二日攻沛。环遣县丞胡先诣徐州告急,而度不能支,顶送其子有为使归,且告之曰:“当还家白太太,子职勿克尽矣!”题察院壁曰:“太守诸公鉴此情,只因国难未能平。丹心不改人臣节,青史谁书县尹名。一木岂能支大厦,三军空拟筑长城。 吾徒虽死终无憾,望采民谣达圣明。”夜二鼓,师入东门,指挥王显迎降,环冠带升堂,南面拜,大哭曰:“臣无以报国矣!”乃自经死,时年五十。其子不忍去父,复还,已死矣,遂自刎以从。俄擒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至,亦死之。县丞胡先收环父子尸,葬南关,题曰“颜公墓”。正统初,监察御史彭最巡邑,询诸户部主事致仕孟式,得其葬处,令有司起坟,立祠祀之。 靖难兵入萧县,知县郑恕死之。 郑恕,台州仙居人,由训导举升直隶徐州萧县知县。靖难师至,力拒焉,被擒,死时年五十六。二女当配,亦死之,子濂、湜、侄皆从坐。恕之戮也,在壬午八月十七日云。仙居建祠祀恕及其二女,春秋祭之。 癸丑,革东昌府临清县临清闸。 靖难兵次徐州,城守不下。 置四川英武前卫。 何福、陈晖、平安帅师追靖难兵,次于济宁,盛庸次于淮河。 刑部尚书侯泰督运通济宁。 泰,字顺怀,南和人,累官刑部尚书。靖难师起,泰主抗御之策。壬午二月,运粮至济宁诸郡。五月复运粮至淮安,京师已告急。六月赴京,行至高邮,被执,七月十二日就戮。弟敬祖、子巳寻坐死。 苏州府知府姚善以郡兵入卫京师。 善,字克一,湖广安陆州人。初姓李,后复今姓,居鱼宝。 为人志行纯笃,学识高远。为书生时,遍读书,所曰“待旦轩” ,会稽唐之淳为之铭。善工诗,与唐相唱和。洪武中,由乡举历祁门丞,同知庐州、重庆,所至有能声。三十年,擢同知苏州。初,上以吴民薰染夷俗,僭靡违法,明法以齐之,嚣者或更籍,持短长,贼谲蜂起,号难理。善洞达政体,周悉人情,张弛宽密,各协事宜。每数造诸郡贤哲,考治道,商界民生休戚,俗尚淳漓,以期消息自革。由是吏民颇尚礼义,转称大治,为列郡最。隐士王宾独居陋巷,善往候见,舍车躬诣门。宾问为谁,应曰:“姚善。”乃开门延语,及宾报谒面府门,再拜而去。善自邀还,辞曰:“非公事不敢入也。”又将候韩奕,避入太湖,善叹曰:“韩先生可谓名可得闻,画不可得而见也。”己卯,靖难师起,善画策勤王,与有劳焉。壬午,京师平,时黄子澄朝廷索之急,避于善所,约与航海。善曰:“在公则可,在善则不可。善守土之臣,当与城存亡。”子澄去,竟仗节而死。其见危致命,节义可称云。长子节发戍贺千户所,幼子继儿苏州随母给配,保儿、顶儿送工部习匠。善以壬午六月二十一日逮问,七月十一日就戮,时年四十三。又考之《太宗实录》,云燕师日迫,建文与方孝孺用汉破七国之策,贬齐、黄于外。善言于朝曰:“有文武才略可以扶颠济危者,反置之散地不用。今事狼狈,须急召之。”询其姓名,不对;再三询之,则曰:“于今人才岂有过于黄太卿哉!”遂复召二人,不至。则是善尝在朝也,然其详不可考矣。正德丙子,巡抚都御史秦金祀之乡贤祠。 二月丙寅朔。 己未,增置苏州府推官一人。 丙寅,论征伐功,榜于德州,升赏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