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779 页/共 974 页

泽田而水势之分千条万如髪之析而约于梳齿  无腻不通之患废井田而为阡陌则凡向所析之  细流尽并而为陆矣犹髪之旧约于梳齿者今还束  而髻之其势并其力自悍又何怪乎文长之言如此  顾疏之诚是也而非所论于仓卒人方荡于洪涛  漩涡之间乃褎博而讲王道迂阔杀人几等于挤壑  如广宗地势稍据上游尝秦越我巨民而且不为之  所讼争关累年不息奈之何以分漳涤滏望同患  于河朔之民与上党之民哉此必不得之数也矧古  制之万难复者井田其一然则必何如而后可凡天  下之棘手而莫何以为定无所处者则必有处也独  不闻救荒无竒耶王制曰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  溢民无菜色夫饥溺一也其法可移以御水何言之  每见五行气数之灾偶歘一乗于莫备莫觉之际亦  未尝不纾之于数年或数十年而后再来其狎至而  频仍者絶少但人之常情水至则缭扰号水退则  偃仰玩忽茍于冬春交于耜举趾之前村落之处  下流者家出几篑篑复几日立为成约富好义而乐  输不在此例若宅陇尤当冲要者竭作亦聴自便日  计不足岁计有余知十年之后当必如陵如阜矣其  下浅泊深塘既可放泄而且饶萑蒲稻蠏菰菱鱼蛤  之利傥冯夷纵恣携家以登不穏于橧巢耶即室庐  不无淹损前此亩锺圃入之蓄亦足相偿而鸠庀不  难矣总之疏瀹之说万全之也固巨莫复行豫培  之说一隅之见也似易可渐举虽卑卑平实之事亦  须亹亹耐久之心又勿曰以乡民而卫城郭之民也  官绅所在分义宜然祖居难移独不为身家乎在有  司当为民计而在吾民尤当自为计   论  唐   争臣论           韩 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  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薫其徳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  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  位五年矣视其徳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徳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  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髙尚  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  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徳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  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  髙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  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  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  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  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  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  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  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  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  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  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  柝者可也葢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乗田矣亦不敢  旷其职必曰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  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  哉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  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  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  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徳夫阳子之用心亦若  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  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  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于蓬蒿之下主上  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  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  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髪  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  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  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  也或曰阳子不求闻而人自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  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  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  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  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  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  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  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聴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  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  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  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  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  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徳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  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  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  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  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  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  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