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473 页/共 974 页
人人知本农桑劝学校 晁无咎澶 渊登科记
俗尚义槩有古推逊之风 澶渊 旧志
好学而乐善 同上
忠信质直君子深思小人任侠 府旧 志
性淳朴气刚毅颇称好学务本 同上
衣冠文物之盛为畿南称首婚姻丧葬近稍参用古
礼尚巫鬼千里赍粮东祈泰山转请福田并河济
以北东涉齐鲁西转晋阳千里同风 同上
青衿好诵读小民重农桑勉作俭啬惮争讼 同上
南乐在唐虞为冀兖二州之交是畿内近地淳风沕
穆 南乐 县志
魏有康叔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朴 魏县 志
矜尚节槩敦崇礼让勤学尚友务本力农 同上
质而不华俭而不侈安扵田里不事逺逰 张耿臣清 丰文庙记
东明土地沃衍风气朴雅慕善耻非尚果敢喜正直
东明 县志
先人后已务崇礼让 长垣 县志
垣为畿甸名区沦浃久道之化最切士多忠信朴茂
宜乎风俗之美夐异曩时 同上
宣化府
俗与赵代相类 汉书地 理志
广寗其地险要其人朴鲁可恃以守 晋书地 理志
习俗同鴈门 唐书
幽燕山后诸州人性劲悍习于戎马惇尚气节可以
义动 宋夏竦论 幽燕诸州
习于兵农安于勤苦 元陈 孚记
人性鸷悍不惮战阵喜立功业勤俭务农无浮末之
习 明统 志
山髙水激风劲气寒人性勇健喜惇信义故多贞烈
之节 旧镇 志
地近京华习尚靡丽而力农崇俭者亦自不乏 东路 旧志
地极髙寒霜雪偏早农业之暇聚族讲武近被学校
之化渐有中州之风 北路 旧志
人以气岸相髙不尚含容喜则倾心怒则视劔 西路 旧志
不事奢华能耐劳苦独西城一区鸷而喜讼 南路 旧志
士厚重朴鲁无浇漓之习民性刚直强悍逼于饥寒
盗窃亦不槩见 赤城 县志
自沮阳来者皆言怀人性刚直自缙山来者皆言怀
士风从厚 怀来 旧志
蔚民性质无谄去华从俭以垦田为生 蔚州 志
民间率重诗礼与闗内彷佛但边风刚劲习武者多
西宁 县志
小民愚不知法或稍争竞则奸者诱讼足及公门而
止 同上
地处边陲少娴文教改设县治以来设学重士人渐
弦诵 同上
地临险要俗近淳朴 延庆州 旧志
男务耕稼妇勤女红无浮末之习风俗之美视昔有
加 同上
俗尚武艺 唐新 州记
民安于朴士务于勤 保安州 旧志
易州
英俊之域黻冕所兴 易州人 物志
山川明秀髦杰挺生地灵之所苞孕也 同上
士敦简略不事浮华然好学力文者不多见故科目
如晨星焉 涞水 县志
民风质朴男不游惰女不冶容専务力于农桑 明一 统志
路当要冲人文络绎 广昌 县志
冀州
弱则冀强乱则冀安荒则冀丰故曰冀州 晋史
质厚少文气勇尚义号为疆忮 州志
幅巾贠百里厥土白壤宜树宜艺谷足食秸足刍木棉
梨枣之饶估客转贩岁入不赀十亩之田一夫力
作可赡卒岁 明邢侗南 宫旧志
白壤平广非有山水薮泽之饶然当齐赵要冲四方
辐辏故人皆纎啬节俭男子给佃作女子工针绣
即贫弱无甚冻馁 同上
新河俗専务本士不倦学科目时闻农不怠耕水旱
无忧敦朴茂而厌浮华尚礼义而少机械 新河 县志
民淳俗厚不尚浮靡士习其业农勤于耕 武邑 县志
衡介燕赵间士多慷慨 衡水 县志
赵州
好儒雅勤耕稼 州志
山川环萦风俗朴茂 赵州题 名记
地属畿辅政教渐摩日趋文雅 赵州 旧志
人不思逺家无素蓄轻生嗜利男女讼牒攘臂一呼
易为震动 同上
性多敦厚务在农桑 柏乡 县志
隆俗刚劲毎喜斗而轻生 隆平 县志
甘澹薄崇节俭虽地瘠民贫犹为易治 临城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