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309 页/共 974 页
计引一千一百道 每引照 河引算
以上各项岁征课银共四十二万九千四百四十
七两三钱九分二厘八毫九丝九忽七微二纎共
计引九十二万七千二百四十六引
引目
顺治元年计正引七十一万九千五百五十道应征
课银一十九万一千二百二十两四钱一分二厘五
毫
又按盐法考顺永正河四府并采育营地连边海私
贩盛行以致课派地亩人丁后召募土商包纳课银
给引认地行盐顺天府属之蓟州遵化丰润玉田寳
坻平谷香河三河八州县岁改行引八千七百六十
三引永平府属之滦州卢龙迁安抚宁乐亭昌黎六
州县岁改行引五千八十七引正定府属之冀州深
州南宫武强饶阳安平衡水武邑八州县岁改行引
一万五千九百引河间府属之沧州献县静海青县
盐山庆云六州县岁行引三千七百零三引采育营
岁行二千引共计三万五千四百五十三道岁征课
银一万一千一百十九两六钱六分九厘六毫五丝
七忽一微四纎每引征银三钱一分三厘六毫四丝
五忽三微八纎
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河南道御史髙而明题増永平
六州县蓟遵八州县共引三千六百道
康熈元年七月御史髙而明题准照两淮附销积引
例纳三引之课行二引之盐每三引铳毁一引存司
缴部内包课改引三万五千四百五十三引仍照旧
例一引一盐其正引七十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引至
康熙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限满仍行一引一盐
康熙五年三月御史李粹然题开封府属仪封杞县
通许太康兰阳五县向食河东之盐请改归[长芦]每
年増课银一千六百四十余两计引一万三千一百
八十九道
康熈九年御史呉赛余缙题明悬引四万三千七十
九引又康熙十二年御史哲备题明悬引四万六千
三百三十九引二项共八万九千四百一十八引康
熙十七年御史迈色题准各商分认营销于十八年
起将此项入各州县额引每年奏销册内考成
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直隶廵抚于成龙疏称[长芦]
新増引八万六千九百六十二引内三万三千二百
六十三道课银一万五千三百七两二分八厘七毫
七丝八忽三微八纎详请题豁部议不准奉
旨豁免计免赵州滑县宁津滦城枣强晋州藁城元城东
明南乐清河内黄祁州肃宁十四州县纲引二万八
千四百一十二道减课银一万三千二百五十一两
九钱二分五厘四丝南宫盐山庆云三县正河引四
千八百五十一道减课银二千五十五两一钱三厘
七毫七丝八忽三微八纎
康熙二十九年三月直隶廵抚于成龙会同御史江
蘩疏称十七年天津新设盐引四千道内酌留七百
道应征课银二百九十六两三钱五分一厘七毫六
丝六忽外三千三百道课银一千三百九十八两二
钱九分七厘五毫五丝题请豁除奉
旨豁免
康熙四十二年直隶廵抚李光地疏请停止大宛二
县代销之例增引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三道以符旧
额一十万五千九百三十七引之数岁征两县余引
课银一万六千四百七十两六钱八分九厘四毫六
忽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御史桑格会同直隶廵抚赵弘
爕议増蓟遵等八州县引课银四千二百三十六两
零计引一万道又七月戸部行令将永属火盐改斗
为秤准用筐篮委员监收余盐报部因永平府盐商
王谦吉多收耗盐照数合引每年加五百七十二引
课银二百四十二两零自四十七年为始入额征收
贡盐额例
天下产盐之省八两淮两浙山东河东福建广东四
川云南而贡盐独责之[长芦]者以[长芦]属京师内地
就近取给故明制于每年正课一十八万余引内进
五十三万四千六百六十九觔零二两计二千六百
七十三引零灶丁之煎办白盐其劳倍于青盐必十
余丁始能煎办一包在南北场则有往来运载看守
伺候交纳等费其总催解京交纳又有沿途起运车
船大小使用[长芦]土地瘠薄各灶差役浩繁故灶丁
所出解京脚价曽经题准尽数蠲免又议佥审丁粮
近上之家充当各场白盐上戸于本司所辖场分每
丁派白银六分共银二千四十两每年三月内依限
征完解司贮库呈详廵盐御史委首领官一员场官
二员动支前银南场一千三百二十引每引银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