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26 页/共 700 页

广昌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时建明洪武十六年县丞宋林重建天顺四年修嘉靖二十年知县张九功重修隆庆六年知县成逊缮治又建尊经阁万厯七年知县张若愚继成之郝杰记崇祯四年知县刘世治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杜登春修魏象枢记   崇圣祠   文昌阁在学宫东   名宦祠   乡贤祠   学田二顷九十九亩零崇祯二年廵按叶复置田一顷七十亩胥额徴学租   义学在县治西康熙甲午知县郭鉷建复置田一顷四十二亩   缥缈楼在县东一里嘉靖间指挥孙献防建后总兵马林増构馆阁亭轩聚古今圗史俾志学者肄讲焉   阳高县儒学旧在高山衞之东偏明成化十八年廵抚李敏防将周玺倡建刘吉记万厯三十一年总督杨时宁改建于东门之阳张悌记   国朝顺治间总督佟养重重修八年知府胡文华増新刘宏誉记康熙二十六年通判叶九思重修雍正三年改县后复设   文昌阁在文庙东   名宦祠   义学在县治东四乡胥设   天鎭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成化二十三年廵抚李敏创建正徳十五年廵按杜民表重修万厯三十八年防将于翔仪教授杨天宠修   国朝康熙八年知府林本源通判李珪教授闫若琛重修五十五年守备刘以灏葺治雍正三年改县后复设   崇圣祠在正殿东北隅   文昌阁在崇圣祠后   大魁阁在学东   名宦祠在防门外左   乡贤祠在防门外右   义学四所   朔平府儒学在威远城东门内大街即威逺卫学明嘉靖五年建   学田十一顷五亩有竒学庄二一在滴水崖一在袁家村   右玉县儒学在鼔楼东街即右玉林卫学成化十五年初建于鼓楼西街万厯二十三年徙建今所   国朝康熙六十年衞守备王松龄教授张淑修重修崇圣祠在文庙后东   魁星楼在防门外东南隅   名宦祠在防门外左   乡贤祠在防门外右   朔州儒学在旧州治西北洪武十年知州邾约建正统十年庙学胥圯成化十三年知州吕文重修嘉靖间知州毕鸾万厯二十五年守道盛世承二十七年知州屈炜先后増建三十六年知州许尔忠通判郭如松重新辟云路建宫墙霍鹏陈朝相胥有记明末兵燬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州侯树屏葺治   崇圣祠在文庙西北   魁星楼在儒学大门内   名宦祠在防门外东   乡贤祠在防门外西   社学明初州里八所卫五所后设立四所防复废   国朝顺治间知州侯树屏立于东街知州辛良器复设于文昌祠右置膳田三十亩   马邑县儒学在县治西元至元间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知县李徳重修正统二年知县张峻成化八年知县安和増葺治辛酉冀北道陈寛檄县令拓新之王从鼎记庙学中隔民居万厯十年知县赵承芳以赎锾易其地聨庙学爲一区二十二年知县王日新葺缮   国朝康熙十七年知县阮振益四十一年知县秦扩重修   崇圣祠在正殿后   文昌祠在文庙西   名宦祠在防门外东   乡贤祠在防门外西   学田三顷四十七亩零   义学四所地胥一顷康熙间知县秦扩招垦   橹台精舎在城内西北隅   左云县儒学在鼓楼西街即左云川衞学明成化十五年廵抚王越初建于东坡后徙建南城万厯间复徙建今址   崇圣祠在文庙东偏   文昌祠在文庙前   魁星楼在学门东   名宦祠在大成门左   乡贤祠在大成门右   学田三顷二亩零   平鲁县儒学在县治东即平鲁卫学明嘉靖五年初建于东门内道北三十七年徙建今址崇祯十三年卫守备申鼎教授许可贤重修   国朝雍正二年卫守备白焕枢教授张懐重修崇圣祠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在大成门左   乡贤祠在大成门右   宁武府儒学新设奉文议建   宁武县儒学在县治东七百户街明嘉靖乙酉守备谭申廵抚江潮题建崇祯十年宁武道张毓泰重修   偏关县儒学在县治东北明治二年廵抚左钰题请创建兵备道王璿董其成规模敞甲于邻邑十七年兵备杨纶正徳十二年守备雍彬嘉靖八年总兵李瑾十年总兵祝雄万厯间兵备道赵彦李从心继修   国朝顺治六年兵备道楼希昊康熙间粮厅王维秀康正吉何钖禄训导畅殿元先后増葺   崇圣祠在文庙东   文昌庙在文庙左   名宦祠在防门外东   乡贤祠在防门外西   学田兵备道陈昌祚募垦   老营堡先师庙明万厯六年建   国朝雍正二年裁所设县老营偏关庙祀如故社学在防府街   义学二所一在防府辕门内一在道衙西   神池县儒学旧附宁武所学   国朝雍正三年改设县治始立县庙学以训导一员董率之   社学在西街   五寨县儒学在县治中大街   国朝雍正九年知县张国正建规制完整   文昌楼在櫺星门东   魁星楼在櫺星门西   泽州府儒学在府治东南宋至和乙未知州呉中始徙今地金贞祐丙子知州高少中重修元燬于兵州牧段直増葺李俊民记曰我侯敦谕举子就两府试预选者百二十有二人朝廷命加精进以听擢用时议许之大徳丙午州牧殷直重修防复燬明洪武己酉知州李祥重建己未知州王坚继修正徳庚辰知州马汝骥拓制鼎新之张鹏记万厯间知州朱舜民韩容萧籍继修   国朝顺治间知州孙丕承傅继说康熙间知州管于宣继修   崇圣祠在正殿东   文昌祠在櫺星门东   名宦祠在防门东   乡贤祠在防门西   射圃在尊经阁东   学田元长官段直置计十一顷九十余亩李俊民记暨明止存庙东南地三十六亩七分张三畏记隆庆间知州顾显仁置学田四十八亩四分孟霦记乡官石延寿捐地三十亩生员司璧捐地十亩五分生员王进义捐地五亩五分范之齐记   天井关宣圣庙肇于唐驾部至元九年知州皇甫琰踵成之召民傍居创旅店以供庙祀嗣令王佑绘像用房课权子母歳取息九十緍充祀事至顺二年饥行本之家亡庙宇圯壊晋城尹裴从善徴存户得中统钞一百五十緍命王璧等主之明永乐七年星轺大使罗荣重修万厯间生员任敦化捐地四十亩   国朝康熙间清出三十二亩生员孔兴铣主之春秋仲月上丁日遣训导往奠   社学宋程子令晋城于城北建社学一区亲爲民子弟明句读后废   体仁书院在府治北明万厯间知州王所用建捐田二十四亩崇祯间廵盐御史杨鹗檄捐田三十三亩崇祀周二程张朱二吕七贤   国朝康熙间知州伦可大拓修陈廷敬记   鳯台县儒学新设奉文议建   高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元祐三年知县张持记曰唐呉道子画孔子爲鲁司冦时像二本乘车而羣弟子从者谓之圗立而顔渊侍者谓之小影司门郎中王伯瑜传小影于仙源孔氏盖孔子四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之所藏也传于棣州摹石于学中元至正八年县令刘好徳重建明正徳九年知县袭进贸民地拓而新之李逊学记嘉靖二十七年知县傅思明重修有记三十年知县王省身三十五年知县刘应召四十二年知县洪声远崇祯五年署县事焦浴继修十三年知县滕仁政重修杨暄记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刘广国重修李棠馥记十一年知县范绳祖康熙间知县刘璟白良玉继葺   崇圣祠在文庙东北   文昌阁在文庙东南   名宦祠在防门东   乡贤祠在防门西   射圃在学西南隅   学田一顷一十二亩零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张卤置米山宣圣庙元延祐间知县郭质建宋翼记曰翼教授懐孟北归始记勾要馆召爲应奉翰林文字又记釜山馆继爲修撰又记河西馆窃喜五乡人士可与爲善延祐七年宰澄城郭质兴复米山等五十九里之文馆米山人牛用记   社学宋晋城令明道先生建立七十所元大定中县令郭质修举之元季兵燬明治八年知县杨子器恢复在县者四在村者三十六歳久寖废万厯三十六年知县杨应复振举焉   晋城书院明治初知县杨子器毁新庙爲之名正社学后圯嘉靖间县丞孙应奎葺而新之题曰晋城书院姜润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