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304 页/共 477 页

师乎!师善而齐,师恶而省,宏奖仁义,兴起名教,是人人可为。昌黎子也,故师其忠可以 报 主矣,师其惠可以拊民矣,师其信可以交友矣,师其文可以翼典诰矣,师其学术可以辟异端 而闲圣道矣。而欲为与逢吉者,亦可以竦然愧,勃然立矣。是绩也,岂独以训宣城,民之 秉彝,好是懿德,伊二侯思敷训以被士民,其讫碑诸祠下,以同求于天下万世之真。 新建名宦祠记毛恺推官 宁国古扬州之域,自秦置鄣郡,历世沿革不常,要之固上国也。我太祖定鼎金陵,隶诸畿甸 ,屹然称三辅郡矣。昔之吏兹土者,蝉联貂续,后先辉映,彬彬乎不可殚述。求其施法布政 ,效劳勤事,御灾掸患,稽诸祀典而协者,自汉太守张公竦至国初陈公灌,凡四十人。永乐 间知 府事袁公旭于郡治后创楼三间,颜曰“正心”,置主于东西二夹室,岁春秋二仲月释奠先师 后,合而享之。中堂后稍增祀十余人,相承百六十年余,未有易也。嘉靖己亥,南冈曹侯以 给谏出刺是邦。甫三载,政平化理,百废具兴,次及兹楼,谓凡祀先贤宜在黉校,郡楼非制 也。且或设宴张乐,而或闭主于室,不虔盍改诸?乃卜地郡庠之左可亩许,命工鸠材,中为 正堂,以栖群主。堂前构亭三楹,并离向亭西出十余步为坊门,题曰“名宦祠”。肇于辛丑 秋九月丁亥,讫于冬十二月辛未,费出公帑,不烦于民。壬寅春二月九日,合僚诸执事迁 主而告成,仪章孔秩,笾豆静嘉,盖有赫其灵矣。教授王子宠谒予以征记,予尝读《西汉书 》,至孝文元年,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而史失其名,未尝不掩卷低徊太息也。夫治 平考上,上史且失其名,则其次湮没无闻者,当时固不可一二计矣!昔周盛时,称百僚师师 ,又曰蔼蔼。王多吉士,夫师师蔼蔼,庶事用康而祗曰百僚,曰多士,曾莫得为某某也。盖 隆古吏治,人人雅修,不可胜名,有若此者。前汉去周未远,最绩之臣并其名而失之,岂实 胜者众多,而史氏势亦不能遍悉乎。降及嗣世,国多旷官,繁扰驰怠,靡然无所为与。夫墨 滥贼民者,布错杂于其间。于是始有曰廉,曰宽,曰勤,曰能,曰简,而易曰忠而贞,赫 然声称于前而垂于后,若今之所祀诸君子者,吾尝悲其不幸,而不得如古大夫之忘其名也。 虽然名实之彰也,没世不称,又圣人之所疾。诸君子实大声宏,系士人去后之思而俎豆之, 使后之吏于兹者,春秋展祀,循名求实,动仰止焉。又未尝不幸,其遗声余烈,炳炳犹在人 耳目,弥久而弥彰也。若或违道以干誉,窃似乱真懵焉,莫知所以秩祀之意,岂惟诸君子不 泯之灵之所羞,抑亦我侯尚友之心之所深忧也。 侯讳迈,字仲德,西蜀闻人,登壬辰进士 ,南冈其别号也。廉静有为,雅尚风概,本黜浮,盖几乎古之忘名者。 儒学记唐顺之苏州 先王本道德礼乐经术以造士,而以士大夫耆老之优于道德礼乐经术者,命之以为庠序师。至 于闾胥族师什伍之所,鼓箧而从焉者,亦无不命于上。是以上无私师,下无私学。周衰,王 道 废缺,列国学校不过粉饰润色,而《易》象春秋十六国之礼乐,徒以夸于诸侯宾客为古物玩 具,而未以教诸弟子。所谓学官与弟子云者,栩栩礼乐徒能习其铿锵鼓舞而绝莫知其义。其 士 大夫之有道德者,抱其器而私相与教授于山泽之间,不出户庭而自成庠序。观于洙泗之滨, 欣欣侃侃弦歌鼓琴者至数千人。虽数百余年,诸生以时就其家习礼,而使观者徘徊不能去, 此其最盛。然孔子在当时非有司乐象胥之职,没不与瞽宗之祭,而弦歌千人者非所谓司徒俊 士之选也。自是以后,西河邹峄传《易》授《诗》,纷然弥众,要皆与庠序无与。汉兴,立 博士, 置辟雍,桥门观听,缙绅动色,蕃夷武卒莫不受经,然祗以为太平之荣观,而当时所谓师弟 子者不在也。济南、关西、琅琊、千乘世传经术,隐居教授生徒至万余人,然亦不属之庠序 。由此言 之,王教兴则道德礼乐经术之寄在庠序,而师道为公;王教废则道德礼乐经术之寄在山泽, 而师道为私。虽其所寄无以异者,而世之升降系之矣。今国家建学遍宇内,生徒多者七八百 人,少者百人,可谓至盛。然而道德礼乐经术之寄其在焉,否也,所习者不过章句占毕,所 志 者不过声利荣名。其所谓高等者,惟骛文词之博,而祗以为溺心灭质之具,矜廉隅之饰,而